假如明天就要上战场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刘珪,广州军区某特战旅二营一连连长,党的十八大代表。
  他,胸前奖章璀璨:荣获中组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16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被四总部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被广州军区授予“矢志打赢模范连长”荣誉称号,光荣出席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和建军84周年庆祝大会,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军人生来为战胜。我的职责就是让每名官兵都成为令敌胆寒的尖刀,让连队成为无坚不摧的铁拳!
  ——刘 珪
  这是我第一次走近特种兵。勇猛、刚毅、机敏、血性、胆识……所有的形容词夹裹在浓浓硝烟中,瞬间化为“震撼”刺入我的身体。时刻准备着上战场,这就是特种兵。
  认识刘珪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2010年6月21日,连队组织圆伞实跳。下降过程中,突遇强气流,战士陈波连人带伞插入刘珪的伞中,两人急剧下坠,如果不能尽快分离,15秒之内两人就会坠地身亡。刘珪迅速抽出伞刀,用最快的速度连续割断自己的7根伞绳。陈波的伞终于恢复正常,但刘珪的主伞此时已经失效,急速下落。在离地面200多米的极限高度,他成功拉开了自己的备份伞,幸免于难。
  这样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让我对特战连长刘珪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见到刘珪之前,我听说他练兵有股狠劲儿,在他的连队有这样一句口号:“训练不玩命,打仗就丢命;平时训练不发狂,战时就会心发慌”。因此,“魔鬼训练”在他的连队每周都要组织。
  “清晨6点,连队官兵在一声哨响中开始了10公里武装越野;到达终点后,连长随即带领大家进行仰卧起坐6分钟200个、俯卧撑4分钟200个、单杠引体向上40个;10分钟早餐,紧接着进行蚂蚁洞、阻绝墙、懒人梯等10个障碍物的意志训练;上午9点30分,‘魔鬼训练’全套动作完成。”中士陶琴的轻描淡写,让我感到了特种兵传奇背后的残酷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对连长刘珪的敬佩与信赖。“连长常问我们,假如明天上战场怎么办?连长要求我们常年都穿作战靴,每天被子等携行物资要装进背囊,背囊里的针都要保证穿好了线……就像连长说的,我们时刻准备上战场。”
  一切都听战场的
  在刘珪眼里,军人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节假日紧急集合,是刘珪连队的保留节目。
  “嘟——嘟嘟——”2月9日除夕夜,一连哨声骤响。“紧急集合!”刘珪掐着秒表,站在撒满烟花纸屑的操场上。“4分48秒,不错!”刘珪连连点头。队伍解散,有人嘀咕:“大过年的,折腾啥?”刘珪面容一肃:“这不是折腾,这是训练。时刻准备上战场,除夕夜也一样。”半小时后,哨声又响。这次,两名战士迟到了。队列前,刘珪神情肃然:“今天除夕,暂不批评这两名同志,但大家始终要绷紧打仗这根弦。”没想,熄灯号响后,战士们刚躺下,哨声再次响起。人员满编,装备齐全。刘珪终于笑了:“军人就该这个样,不分节假日与训练日,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
  一次,与外军同行“交手”。刘珪发现,对方有钻芭蕉树等七八种取水方法,一个塑料袋就能煮饭,而我方基本靠自带。审视自己的保障方法,刘珪如坐针毡。“假如真打仗,我们怎么办?”这种差距,让他“恐慌”:“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有多远?”第二天,刘珪带着官兵琢磨野外求生技巧。又过了几天,他领着官兵不带任何补给上荒岛,一待就是七昼夜。
  刘珪经常告诫连队官兵,离战场近一些,打赢的把握就多一分。怎样才能离得近?刘珪的回答是:“把每次训练都当成打仗。”
  一次,连队参加旅里的5公里重装越野考核,队伍刚要出发,却被刘珪叫停:“全部回去,换作战靴!”考核结束,向来“领跑”全旅的一连丢了冠,全连士气低落。大家把怨气撒到鞋子上:“要不是连长让我们穿作战靴,保证拿第一。”连队官兵的话不无道理,迷彩鞋轻便灵巧,作战靴沉重坚硬。穿作战靴跑步,难度比穿迷彩鞋大,速度降很多。
  有官兵提议,像5公里越野这样用脚板比较多的训练,还是换回迷彩鞋。一向倡导军事民主的刘珪,这回却不容商量:“打仗穿什么,训练就穿什么。”提建议的人很委屈:“你是连长,听你的!”刘珪回答:“错!是听战场的!”后来,只要是训练,就穿作战靴,成了刘珪连队不容改变的规矩。
  粤中地区夏季长、气温高,官兵训练时趟河沟、跳水坑,每天作战靴里湿乎乎的,双脚新泡压旧泡,新茧成旧茧。官兵难免有怨气。可不久后,官兵就服了。旅里组织战备拉练,途中突遇大雨,山路泥泞,其他连队官兵连连滑倒,有的通过荆棘地时还被扎伤,只有刘珪连队的官兵走得稳稳当当,第一个到达指定地域。
  刘珪带的连队,是广州军区的标兵连,但刘珪常说:“辉煌永远是昨天。”因此,他庆功的方式也是独具特色——全连组织一次5公里越野。
  细节决定着生死
  说起刘珪的训练,只有一个字形容:“狠”。射击训练,刘珪特意把固定靶改为多向、随机的隐显靶,增强射击的实战性;意志障碍训练,他要求官兵在3分钟之内通过25个特殊障碍物的基础上,增加100次扛圆木蹲起项目,紧随其后以打空包弹、扔发烟罐等增加训练难度……如此“狠”练,刘珪的理念很简单,只有像打仗一样训练,打仗时才能像训练一样。
  当然,刘珪要求官兵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标准甚至更高。一班长龚拥政说起刘珪,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连长对细节要求的严苛。连队战备出动,携行物资中一根火柴、一个鱼钩、一块刀片都不能少;潜伏训练,每名官兵侦、听、住、藏范围不超过5平方米,粪便、尿液不能留下任何痕迹;穿作战靴必须将鞋带藏于鞋舌里,并用黑胶布贴紧,以防行动中绊倒;狙击手击发后不可急于下一次射击,要间隔10秒,既便于隐蔽自己,又可以让枪管冷却增加射击精度;子弹袋、背囊外露背带要用胶布缠住,避免挂到树枝留下行动痕迹……“战场上,细节决定着生死。”刘珪把这句话刻在了他的每一个兵的心里。   重装越野前,刘珪连队有一个称背囊的惯例。每个人的背囊都要过秤,所有装具和给养带齐,应为25公斤。一次训练前,刘珪发现几名战士的背囊不够重,当即脸色一沉:“把炊事班的秤抬过来!”战士姜鸿伟的背囊往秤上一放,24.8公斤。他抬头望了望连长,本以为通过了,没想到刘珪手一挥:“回去加!”“只不过米袋少了4两米,也要加?”刘珪的解释只有一句:“一粒米也不能少!”训练结束后,不服气的姜鸿伟趁着刘珪不注意,把他的背囊往秤上一放,28公斤!原来,连长给自己多加了一个3公斤重的沙袋。
  简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说起连长,特战连的战士没有一个不打心眼里佩服的。跳伞高跳低开、10公里武装越野无人超越的纪录、“信任射击”第一举靶人、“传递炸药物”最后一传……刘珪几乎成为了战士的偶像,但最让战士们折服的是“水下30米钻鱼雷管”。
  2009年3月,部队组织海上远程渗透侦察骨干集训,其中有个新课目——“蛙人”潜艇爬管训练。“这项训练是模拟‘蛙人’秘密渗透,对敌潜艇、鱼雷发射器等进行破坏,要求参训人员在水下30米,从8米长、直径53厘米的鱼雷管中爬出。”听到这里,空气似乎凝固了。参加集训的学员都知道,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潜至水下10米处保持10分钟不动,体能消耗就相当于在地面上跑1次5公里。而此项训练,人体在水下30米,将承受比在海面时大4倍的压力,一旦出现意外,轻则耳膜穿孔,重则七窍流血、窒息而亡。因此,这个项目被列为选训课目。
  刘珪当即报名参加。他背起重达25公斤的潜水装具,钻入冰冷的海水中。向我们讲述当时在水下30米的场景时,刘珪仍记忆犹新:“鱼雷发射管内漆黑、阴冷,水下的压强让耳膜特别地疼,头就像要炸裂,眼珠一直往外鼓。”刘珪紧紧屏住呼吸,嘴拼命吸气,抠着管槽一点点往前挪,短短8米的鱼雷管足足爬了27分钟!当刘珪口鼻渗着鲜血浮出海面时,教官们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刘珪,你真是钢浇铁打的硬汉子!”
  刘珪“玩枪”是出了名的。为了在左臂负伤的同时,仍然能够射击敌人,他自己摸索出“脚后跟踢枪上膛”、“擦墙上膛”、“挂腰带上膛”等十多种单手上膛方法。利用脚后跟踢枪上膛,快速射击命中目标,看起来很“炫”,实际上难度相当大。手枪套筒目标小,不容易受力,用脚后跟踢套筒末端上膛容易失误。刘珪经过近5000次训练,作战靴底磨出了缺口,右手长出的老茧厚如牛皮,手枪上膛的声音也越来越清脆。刘珪对自己的战士讲:“战场没有差不多,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只要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如今,刘珪的连队人人都能单手上膛。
  “我们愿意跟连长上战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采访中,战士凌名忠这样对我们说。
  一次,连队组织战斗射击实弹训练,两名战士组成的战斗小组齐头并进,突然一名战士的枪卡壳了。
  “当时我就想,如果这是在战场上,怎么办?谁来掩护?”刘珪回忆起那时的想法说,“在实战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作战中坚决不能留死角。”
  训练结束,刘珪陷入沉思:“如何应对突然闪现的敌人”、“多个目标同时出现怎么处理”、“战术撤退时怎么防范敌人的追击”等等。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刘珪研究出了“小组射击”这个新战法。这个贴近实战的训练课目很快得到了旅领导的肯定,“小组射击”迅速在全旅推广。“你的后背交给我”,迅速成为全旅官兵的“名言”。
  打仗要有专业的技术和国际化的视野
  “打仗是一门精深的专业。” 在刘珪看来,每一名军人都应当以专业精神对待训练,把手中武器练到极致。一组数字让我真切认识到“精”的概念:他熟悉并掌握56种装备器材的战术性能和操作技能;他22个体能课目全部优秀,6个课目成绩刷新了旅里的纪录;他获得军事跳伞、潜水和高级狙击手等8个专业证书,熟练掌握20多项特战技能;他摸索总结的越障射击、快速射击、专家训练法等12种训法在全旅推广,其中3项为全军首创……
  刘珪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兵。他根据连队每名官兵的接受能力、技术水平、性格特征和身体心理素质,制订实施了“专家训练法”。他给每个战士量身定制个性化训练计划,除了完成必训的特战课目外,每个人都朝一个目标专攻精练。如今,刘珪的“专家计划”基本完成,连队专家队伍已然成型,跳伞、爆破、狙击、潜水等20多项课目,每一项都有人出类拔萃。
  “每个指头过硬,还必须紧紧攥在一起,才能成为打胜仗的拳头。”刘珪在开展专攻精练的同时,还注重将各类“专家”合理编组,使各方面力量有机融合,发挥出“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体系作战效应。2010年10月,刘珪带领官兵参加“突击—2010”中泰反恐联训任务,把“专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行动专家”计划周密,“爆破专家”精准施爆,“狙击专家”弹无虚发……在最后的综合演练中,比泰军特战队员提前30秒救出人质。
  走进刘珪的宿舍,书柜里装满了中外特种作战专业书籍。谈起世界各国特种部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战法训法,他一口“湖南普通话”不标准,却说起来头头是道。
  “连队舞台虽然不大,但视野不能小。”刘珪身在基层连队,心里却装着全世界的军事热点和最新发展方向。刘珪对自己的兵有个不成文的要求:要拥有一览众山小的国际视野。为此,他在连队成立了“国际军情观察室”。每周日晚上行政例会结束后,刘珪都会集合全连官兵,抽一个班的官兵上台,讲一讲一周以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军事要闻,并展开讨论。每周一轮换,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2011年5月2日,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后,刘珪立即从网上下载资料,认真研究揣摩,并设定相近的作战环境,挑选24名官兵模拟推演这次行动。
  后记
  身高不到一米七,体重60公斤,精瘦,面若古铜,浓眉如剑,眼神似鹰。见到刘珪,说实话,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在演练场上1分钟内精确命中200米范围内10个随机靶,我难以相信他就是传说中的三栖尖兵。训练场下的刘珪,看起来很普通,完全没了那股“狠”劲儿,笑起来憨憨的,感觉很亲切。
  采访中,刘珪说:“军人最具力量的武器不是枪弹,而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特种兵不允许有放弃的想法,闪念也不可以,必须想着完成,哪怕还有0.1秒的时间也不能放弃。”说这话时,刘珪面容严肃,语气坚定。那一刻,我竟有些感动。我想这就是信念。
  采访即将结束,我问刘珪如何看待自己取得的这些成绩和荣誉,他说:“对于荣誉,不能不看重,也不能看太重。对于一名军人来说,优秀不是由考核成绩说了算,关键看上了战场打不打得赢。打得赢才是优秀,打不赢什么都等于零。”当我再问如何看待“特战连长”这个称谓,他说:“与其他连长相比,除了职能任务不同外,我们的身上可能更多一点火药味吧。”
  采访归来,再次回想刘珪常问自己的那个问题:“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有多远?”我想刘珪和他的兵已然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其他文献
郭丹丹, 武警黄金一总队政治部心理干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被基层官兵亲切称为“郭姐”。  网友:“钻杆太重”留言:郭姐,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怎么办?目前从事的工作不想干,造成工作的压力太大!房价太贵,买不起房子……物价太高,造成生活的压力太大!压的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时真的想找个人说一说,可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怕他们笑话我。只能自己一人去面对,家里人的不理解,真的很无奈呀。    战友,您好。您
期刊
广空司令部直属部队数量多、种类齐全、保障任务重、分布范围广,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既有观云测雨的气象能人,又有保障通信的传令尖兵;既有奋战沙场的一线先锋,也有默默无闻的保障卫士。他们是广大官兵中的明星和腕儿,一时掀起了一股“追星”的热潮。请看这些明星——  气象观测员:“千里眼”陈文——观云测雨写传奇  星座:广空某气象中心气象观测员,四级军士长军衔。先后被军区空军评为“气象观测先进个人”
期刊
网友:“没钱勿扰”留言:郭姐您好!您工作繁忙,打扰了。我想咨询您一个问题,我是一名现役军人,随着社会潮流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是那种追求开心满足、不考虑事实和他人的感受啊?我现在就因为为结婚买房子的事分手了好几个女孩,我们当兵的又没有几个钱,怎么现在的女孩子都是这种德性呢?我都不想谈了,我现在连女同事都不搭理了,觉得都差不了多少、一个样。郭姐能帮我解决下这个问题吗?谢谢您!  战友,您好
期刊
编剧:梁春雷 摄影:于 涛   协拍单位:武警黄金一支队  出镜代表:六中队官兵  1.政治处主任邱文献到驻黑龙江省穆棱市共和乡的六中队蹲点,一次与驻地政府领导交流时了解到附近的东光村一农户家庭生活窘迫。     2.没过几天,六中队中队长秦昆、指导员崔建勋带领官兵就来到了这一农户家。     3.聊天中得知,兰大娘的老伴20多年前一场大病后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她有两个儿子,老大一出生就是个低能儿,
期刊
空军防化兵担负着防化保障和喷火、发烟任务,以及核、化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我国举行的历次核试验任务中,人民空军防化兵担负了空中辐射测量,核试验烟云取样和飞机洗消等任务。  一、防毒面具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FMJ05A型防毒面具是一种过滤式的轻便面具,是防化兵手中的“盾牌”,有了它才能执行后续任务,主要用于保护人员的呼吸道、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放射性灰尘及生物战剂的直接伤害。  二
期刊
编剧:梁春雷 摄影:李海涛  协拍单位:武警黄金四支队  出镜代表:张会 段景柱    1.新兵小段满怀激情入伍到武警黄金部队,决心从一个“小皇帝”变身“许三多”。  2.小段所在的黄金部队是一支经济建设部队,常年野外工作,担负黄金勘探、生产及重要矿山守护等任务。  3.除了新兵连打靶时摸过钢枪,到中队后,小段再也没有见过枪。每天都与铁锹、镐等工具打交道。当兵不扛枪,每天上山进行地勘作业,这还像军
期刊
在战鹰起飞的地方,你升起旭日,又迎接朝阳。塔台连起天与地,你托起那一双双钢铁的翅膀。  一位卸了肩章领花的老兵,手握扫把在被夕阳镀上金光的跑道上,一秒一秒地把流动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往前扫,停机坪上列阵的战机不舍地望着老兵,老兵也不时地看了又看,眼里噙满了泪花——广空某场站场务连大学生士兵沈俊宏退伍前一天,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他对连队对战友对跑道对飞机对扫把的不舍情感。  眼里容不下沙子  和沈俊宏一样
期刊
“我儿子叫周锦,锦是美丽的意思,我们希望他有一个美丽的人生。”她边说边笑,那灿烂的笑容仿佛阴霾天气里的一缕阳光。  她叫王焕焕,是一名警嫂,丈夫周庆义是河北边防总队海警支队的一名舰艇驾驶员。  周锦2008年10月出生,3个月后,当发现他不能抬头时,夫妻俩着急了,抱着孩子到医院检查,最后被诊断为黄疸引起的手足徐动型脑瘫痪,属于脑瘫类疾病里面最严重的一种。  周锦说话不利索,说一个字都要用尽全身力气
期刊
段美琳  【这样的我】  我勇敢攀登知识的高峰,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只为那心中梦想:在国门前展示中国形象,当一名平淡而不平凡的女兵。  【魅力评语】  在福州机场边检站的三尺验证台上,你凭借着勤奋和智慧,不到半年就成为了行家里手。你擅长说英语和游泳,曾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并打破学院运动会女子50米仰泳比赛纪录。  【战友团】  福建边防总队福州机场边检站全体官兵  文图/丁际超 龙景
期刊
巍巍太行山,淙淙滹沱河。  在胜利之城石家庄,有这样一所新型初级任职院校,它是全军唯一一所机械化步兵学院,它“面向机械化部队办学、面向信息化战场育人”,它秉承“做抗大传人、当铁骑先锋”的校训和“勤学苦练、崇德尚武”的学风,它弘扬“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奉献精神。  在这里,有“新时期爱民模范”张金垠,作家莫言曾为其作文《水中之鱼》;有全军院校文化工作课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刘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