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战鹰起飞的地方,你升起旭日,又迎接朝阳。塔台连起天与地,你托起那一双双钢铁的翅膀。
一位卸了肩章领花的老兵,手握扫把在被夕阳镀上金光的跑道上,一秒一秒地把流动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往前扫,停机坪上列阵的战机不舍地望着老兵,老兵也不时地看了又看,眼里噙满了泪花——广空某场站场务连大学生士兵沈俊宏退伍前一天,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他对连队对战友对跑道对飞机对扫把的不舍情感。
眼里容不下沙子
和沈俊宏一样,连队的所有官兵或转业或退伍或调出,都会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连队的依恋,情感浓得散不开,尽管谁都明白“营盘铁打、兵如流水”的道理。
“面朝跑道背朝天,铁镐钢锹扛在肩,抡起扫把扫半天。”这句有关场务连的顺口溜,充分道出了这项工作的单调与乏味。
工作虽枯燥平凡,精神却是永恒的。老兵退伍和扫把告别,新员补入先接触扫把。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接力和责任的传承。扫把和连队的每一名官兵似乎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默契。在连队的一角,有一个专门置放扫把、撮箕的仓库,室内扫得一尘不染,窗户擦得锃亮无比,几百把扫把齐整地排列着,像严阵以待的将士,随时听令出征。
官兵们视扫把为艺术品并不夸张,每次扫完跑道都要清洗后再入库。“这样既可以减少损耗,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官兵用心对待事物的良好素养。”现任指导员聂金宝说。
官兵们通常会赋予某种专业以形象直观又带有部队特色的称谓,“扫把兵”的叫法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机场跑道是战鹰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跑道上任何一个细小的外来物都可能会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降。这不,总长5200米的主跑道和滑行道上,每天都会迎来他最亲密的战友——扫把兵。在跑道一端,他们手握扫把,一字儿排开,像雷达一样搜寻着,像书法家泼墨般向另一端延伸着……清扫跑道上的尘土、沙粒、死蝙蝠,就连风吹上跑道的一小张纸片都不放过。任何与道面无关的东西都难逃扫把兵的“火眼金睛”。可以说,“眼里容不下沙子”用在扫把兵身上、用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再贴切不过。
躺着也是奉献
清扫一遍只是官兵们的例行性工作,365天天天如此。如果有飞行保障任务,必须要早上检查晚上扫,而且每次保障都要清扫4个来回。
扫跑道这个工作看似简单,没有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动脑,但却需要超强的耐性和足够的细心。13万平方米的道面不能有任何沙粒或其他杂物,如果清扫不仔细,飞机碾过之后轻则会导致轮胎爆破,重则会打坏发动机造成停车,后果不堪设想。
据统计,官兵们每年扫秃的扫把就能装满一小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按每天官兵在这条跑道上清扫4个来回,加起来的长度早已超过了10次“二万五千里长征”。 不难想象,这个曾被空军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荣誉称号的连队,建连至今57年,飞行保障良好率年年达到100%,已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连队,这里有特别能打硬仗的兵。和平时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便成了检验官兵战斗力是否过硬的试金石。
机场道面由于 “超期服役”, 脱皮鼓包、掉边掉角时有发生。当接到某新型国产战机一个月后进驻训练的消息后,为确保保障工作万无一失,部队决定抽调人员配合场务连官兵对机场道面进行全面整修维护。
此次任务是把跑道上20余条直缝,近千条竖缝的沥青用人工抠出来,再灌入聚硫。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官兵发扬“跑道承载责任、平凡托举使命”的“扫把精神”,不分昼夜地奋战在跑道上,抡钎子、铁锤,操纵切割机……虽是分成“两班倒”,但一些官兵还是累得只要停下来就能在道面上睡着,硬是赶在飞机进驻前高标准完成了任务。
“那时正值夏天,机场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但累得不知道热了,反而觉得挺暖和,爽!”养场班班长杜赞回忆起当时在机场睡觉的情景,让许多人心酸,这不正是“躺着也是奉献吗”?
比武场上争第一
杜赞2005年从纠察班分到场务连,从扛枪到扛扫把,心里不免有些落差,但每天看着比自己老的兵们扫跑道的认真劲儿,受到感染的他很快痴迷上这份枯燥的工作,他干一行钻一行,不但掌握了7种不同车型(装备)的操作技术,还担任起了养场班班长。和杜班长一样,这个连队的大多数官兵都是“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复合型好手。
人民空军初建时,场务兵用扫把、镰刀、马灯“老三样”保障飞行,随着部队机械化步伐的加快,场务连配备了清扫车、消防车、抢救车等十几种保障装备,大大助力了保障效益。机械化的加速推进,淘汰了许多劳而无用的保障方法,而用扫把扫跑道却永不过时,虽然新型清扫车不断改进、更新,但其功用也有发挥不及的地方,而扫把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特殊情况下,扫把兵还扮演着“工程队”的角色。一次,小周在清扫跑道时发现中间处有1米见方的道面下陷,如果不尽快修补,次日的飞行训练就无法进行。闻令而动的扫把兵出动工程车,带上切割机、工具压缩机,风镐等装备火速赶赴现场,对受损道面进行切割,然后破碎、清除碎物、装填混凝土,最后用振动机砸压,使之与原来的道面保持水平。10余名战士顶着烈日,忍受着地面50多摄氏度的高温连续工作了两个多小时,以优质高效的标准收工。
平时砺精兵,比武扛红旗。在随后军区空军举行的机场系统比武竞赛中,在杜班长的带领下,斩获机场道面修补项目第一名。如今,在这个连队,人人争当先进、个个争创佳绩已蔚然成风,连队上下保持着非常旺盛的士气。
连队不远处就是机场,每当飞机起飞,扫把兵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目送战鹰刺向蓝天、钻进云层;而当最后一架战鹰平稳降落,飞行员缓缓走下舷梯,扫把兵们又会自然而然地欢呼雀跃、击掌相庆……从他们朴实简单的举动里可以读懂属于军人的那份忠诚与荣耀,他们将追随着战鹰的航迹,去实现那伟大的“强军梦”。
一位卸了肩章领花的老兵,手握扫把在被夕阳镀上金光的跑道上,一秒一秒地把流动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往前扫,停机坪上列阵的战机不舍地望着老兵,老兵也不时地看了又看,眼里噙满了泪花——广空某场站场务连大学生士兵沈俊宏退伍前一天,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他对连队对战友对跑道对飞机对扫把的不舍情感。
眼里容不下沙子
和沈俊宏一样,连队的所有官兵或转业或退伍或调出,都会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连队的依恋,情感浓得散不开,尽管谁都明白“营盘铁打、兵如流水”的道理。
“面朝跑道背朝天,铁镐钢锹扛在肩,抡起扫把扫半天。”这句有关场务连的顺口溜,充分道出了这项工作的单调与乏味。
工作虽枯燥平凡,精神却是永恒的。老兵退伍和扫把告别,新员补入先接触扫把。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接力和责任的传承。扫把和连队的每一名官兵似乎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默契。在连队的一角,有一个专门置放扫把、撮箕的仓库,室内扫得一尘不染,窗户擦得锃亮无比,几百把扫把齐整地排列着,像严阵以待的将士,随时听令出征。
官兵们视扫把为艺术品并不夸张,每次扫完跑道都要清洗后再入库。“这样既可以减少损耗,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官兵用心对待事物的良好素养。”现任指导员聂金宝说。
官兵们通常会赋予某种专业以形象直观又带有部队特色的称谓,“扫把兵”的叫法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机场跑道是战鹰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跑道上任何一个细小的外来物都可能会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降。这不,总长5200米的主跑道和滑行道上,每天都会迎来他最亲密的战友——扫把兵。在跑道一端,他们手握扫把,一字儿排开,像雷达一样搜寻着,像书法家泼墨般向另一端延伸着……清扫跑道上的尘土、沙粒、死蝙蝠,就连风吹上跑道的一小张纸片都不放过。任何与道面无关的东西都难逃扫把兵的“火眼金睛”。可以说,“眼里容不下沙子”用在扫把兵身上、用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再贴切不过。
躺着也是奉献
清扫一遍只是官兵们的例行性工作,365天天天如此。如果有飞行保障任务,必须要早上检查晚上扫,而且每次保障都要清扫4个来回。
扫跑道这个工作看似简单,没有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动脑,但却需要超强的耐性和足够的细心。13万平方米的道面不能有任何沙粒或其他杂物,如果清扫不仔细,飞机碾过之后轻则会导致轮胎爆破,重则会打坏发动机造成停车,后果不堪设想。
据统计,官兵们每年扫秃的扫把就能装满一小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按每天官兵在这条跑道上清扫4个来回,加起来的长度早已超过了10次“二万五千里长征”。 不难想象,这个曾被空军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荣誉称号的连队,建连至今57年,飞行保障良好率年年达到100%,已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连队,这里有特别能打硬仗的兵。和平时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便成了检验官兵战斗力是否过硬的试金石。
机场道面由于 “超期服役”, 脱皮鼓包、掉边掉角时有发生。当接到某新型国产战机一个月后进驻训练的消息后,为确保保障工作万无一失,部队决定抽调人员配合场务连官兵对机场道面进行全面整修维护。
此次任务是把跑道上20余条直缝,近千条竖缝的沥青用人工抠出来,再灌入聚硫。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官兵发扬“跑道承载责任、平凡托举使命”的“扫把精神”,不分昼夜地奋战在跑道上,抡钎子、铁锤,操纵切割机……虽是分成“两班倒”,但一些官兵还是累得只要停下来就能在道面上睡着,硬是赶在飞机进驻前高标准完成了任务。
“那时正值夏天,机场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但累得不知道热了,反而觉得挺暖和,爽!”养场班班长杜赞回忆起当时在机场睡觉的情景,让许多人心酸,这不正是“躺着也是奉献吗”?
比武场上争第一
杜赞2005年从纠察班分到场务连,从扛枪到扛扫把,心里不免有些落差,但每天看着比自己老的兵们扫跑道的认真劲儿,受到感染的他很快痴迷上这份枯燥的工作,他干一行钻一行,不但掌握了7种不同车型(装备)的操作技术,还担任起了养场班班长。和杜班长一样,这个连队的大多数官兵都是“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复合型好手。
人民空军初建时,场务兵用扫把、镰刀、马灯“老三样”保障飞行,随着部队机械化步伐的加快,场务连配备了清扫车、消防车、抢救车等十几种保障装备,大大助力了保障效益。机械化的加速推进,淘汰了许多劳而无用的保障方法,而用扫把扫跑道却永不过时,虽然新型清扫车不断改进、更新,但其功用也有发挥不及的地方,而扫把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特殊情况下,扫把兵还扮演着“工程队”的角色。一次,小周在清扫跑道时发现中间处有1米见方的道面下陷,如果不尽快修补,次日的飞行训练就无法进行。闻令而动的扫把兵出动工程车,带上切割机、工具压缩机,风镐等装备火速赶赴现场,对受损道面进行切割,然后破碎、清除碎物、装填混凝土,最后用振动机砸压,使之与原来的道面保持水平。10余名战士顶着烈日,忍受着地面50多摄氏度的高温连续工作了两个多小时,以优质高效的标准收工。
平时砺精兵,比武扛红旗。在随后军区空军举行的机场系统比武竞赛中,在杜班长的带领下,斩获机场道面修补项目第一名。如今,在这个连队,人人争当先进、个个争创佳绩已蔚然成风,连队上下保持着非常旺盛的士气。
连队不远处就是机场,每当飞机起飞,扫把兵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目送战鹰刺向蓝天、钻进云层;而当最后一架战鹰平稳降落,飞行员缓缓走下舷梯,扫把兵们又会自然而然地欢呼雀跃、击掌相庆……从他们朴实简单的举动里可以读懂属于军人的那份忠诚与荣耀,他们将追随着战鹰的航迹,去实现那伟大的“强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