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必须提高公众互动性。针对我国现有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需求高但公众互动的实施能力较弱的现状,探讨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提高公众互动性的积极作用。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促进公众互动性的策略,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电子政务互动环境,推动电子政务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众;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1-0055-03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政府职能自我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在信息时代下,电子政务逐渐步入政府核心体系,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子政务的理念是建立一个真正被全社会所接受的服务型政府。公众是政府服务的核心,按照公众需求和意愿设计电子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管理和服务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电子政务所遵循的原则。电子政务工程管理、建设和应用过程的核心是“互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更需要实现互动性。
1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众互动性现状
我国自1999年启动以电子政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全国各级政府机构加大改革力度,目前电子政务步入了广泛发展的时期,具备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技术基础,电子政务网站访问人数众多,但人均点击率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众交互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1 具备实现公众交互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推广电子政务。来自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投入的比重为12%,部分沿海地区信息化投入的比重达到了15%。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可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具备了相应的环境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为电子政务实现公众交互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员参与的保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具备了实现公众交互的基础。
1.2 电子政务普及面广和使用率低并存
我国电子政务网站普及面较广,了解和使用电子政务网站的人群众多,但公众重复访问率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我国使用网络的公众中,85.6%曾访问过政府网站,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的访问量排在前三位。但在这85.6%的人群中,仅有28.3%的人经常访问,57.3%的人偶尔访问,还有14.4%的人访问一次政务网站后几乎不再回访。可见,电子政务网站总体吸引力不够,在全方位满足公众的需求方面还有待提高。
1.3 电子政务公众互动性较低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中,针对公众访问政府网站的原因时,仅有18.3%的人选择讨论政府公共事务,而参与意见交流则排在最后。同时,33.1%的人表示政府网站最需要加强的是开展网上互动交流,增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总的来说,加强网上互动交流是公众期待政府网站强化的首要功能,公众互动性不高是公众对电子政务不满意的首要原因,同时也是阻碍电子政务高效发展的根源。
2 提高电子政务互动性的作用
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公务效率。提高电子政务的互动性,有助于扩大政府和公众交流平台,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化,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2.1 有助于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化
政府信息中,不涉密的政务信息向公众开放,使得政府公务人员的自我约束与社会监督力度大大提升,能有效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政成本。同时,通过为社会搭建了解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的平台,便于公众提升对政府的关注度,更好地理解政府决策,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状况、政务信息,增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使行政决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透明化,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2.2 有助于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电子政务的互动方式有助于政府调整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有利于纠正传统模式下只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缺乏服务意识的错误导向,强化“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公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公众评价的好坏为基本依据;有助于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了解公众的真实需求。
2.3 有助于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
Moon曾经提出,民主环境中的电子政务建设要考虑到具有不同民主诉求和精神旗帜的公民、官僚主义者和政治家的要求。电子政务系统有利于降低公众政治参与的条件,便于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发表各自的观点,实现信息互动。电子政务的交互性一方面使参与者的意愿表达引发网上信息的聚集,从而逐步实现利益聚集,形成群体性参与,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就某些热点问题组织起来进行的讨论,可以不自觉地“动员”政治冷漠者参与其中,逐步激发他们政治参与的兴趣和需求。
3 电子政务环境下实施公众互动的SWOT分析
提高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将极大地促进政府政务工作的开展,并为公众获取更优的社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运用SWOT法讨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实施公众互动的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内部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外部威胁因素(Threats),并运用系统化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和对策,如表1。
3.1 内部优势(S)
3.1.1 网络普及面广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跃居世界前列,无论是固定网络的规模还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都仅次于美国,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已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网络普及面广。这为电子政务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公众交互奠定了坚实基础。
3.1.2 网络交互优势
电子政务的网络环境让电子政务的交互具备了独有的互动优势。一方面,政府网站作为披露政府信息的主体,政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及时传递,使公众信息需求快速得以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在电子政务网站内设立BBS、留言板、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及时有效地和公众沟通。这是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难以企及的,也是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实现反馈和交互的优势。
3.2 内部劣势(W)
3.2.1 电子政务使用率低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虽然已经达到19.1%,网民人数约占中国居民人数的1/5,但还低于世界21.1%的水平。在上网人群中,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层,他们对电子政务的需求相对较弱,而对政务信息和政府交互有相当需求的人群上网普及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政府网上办事效率不高,政务信息尤其是改革举措发布不及时、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不及时、公众使用不够方便等原因也造成了公众消极对待电子政务,导致电子政务使用率不高。
3.2.2 公众参与率低
目前,信息服务仍然是以网站为主题,双向互动和网上事务处理等方面比较薄弱。同时,由于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阶段,公众可以选择的电子政务服务项目有限,公众发表意见实现交互的平台搭建不够完善,这些不足导致电子政务给公众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并不明显。因此,网民对政府网站的认知程度总的来说不够高,对依靠电子政务解决问题缺乏信心,直接导致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人数较低。
3.3 外部机会(O)
3.3.1 网络环境逐渐成熟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网络环境将进一步成熟,上网人群和上网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和电子政务的交互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对网络安全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危机管理等管理理念的加强将进一步优化电子政务网络环境,也为电子政务提升公众交互性带来了契机。
3.3.2 公众具有加强互动性的渴望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上网人群中有1/3认为政府网站需要加强互动交流,强调公众通过电子政务实现与政府的沟通。可以看出,广大公众具备加强网络互动性的渴望。一方面政府可以在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开辟丰富便捷的公众互动途径,便于公众使用政府提供的各种参与渠道;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公众互动性加以引导,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3.4 外部威胁(T)
3.4.1 “数字鸿沟”障碍
提高电子政务的互动性,必须正视“数字鸿沟”的存在,并积极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影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知识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城乡间平衡信息的主要因素。只有促进信息技术投资,采取有效克服数字鸿沟的手段,真正加速全社会信息化,才能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有效公众交互。
3.4.2 网络安全管理环境
电子政务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实现电子政务的高效交互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外部威胁,构建安全体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实现电子政务交互式发展的关键。电子政务的交互往往关系到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有关的核心办公信息,只有保证电子政务处于安全管理的环境中,才能为公众交互构建一个良好发展的大环境。
4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提升策略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的提高依赖于多方力量共同努力。首先要借助技术力量的支持、公共管理的规划和公众意识的引导,建立起互动的环境。同时需要用户和电子政务平台间的信息互动和服务互动优化电子政务互动机制,提高用户互动意识,最终真正提升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众互动性。如下图所示,描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的提升策略。
4.1 构建电子政务互动的环境
构建良好的电子政务互动环境是提高公众互动性的基础,是确保公众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有效互动的前提。要建立良好的互动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技术支持环境。电子政务交互环境的实现,首先需要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以保证为政府与公众的交流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持,缩小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另外,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为政府和公众的交互搭建技术沟通的桥梁。如设立BBS、电子邮箱、公众信件等互动平台等。
第二,构建良好的管理环境。面对信息时代的复杂环境,政府组织将由集权模式转变为重视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从构建管理环境的角度来说,电子政务应该树立将公共协商作为电子化政府的管理理念。从静态上看,公众互动要成为电子行政、电子服务以及电子民主的指导原则;从动态上看,公众互动要贯彻到电子政务发展的始终。
第三,合理引导公众。电子政务应该引导公众了解互动环境,积极参与互动环节,通过引导公众参与和增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服务能力,促进公众与政府的无缝对接。
4.2 加强信息流互动
信息流互动是实现政民互动的基础,实现信息流互动要求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能否满足公众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设置的信息互动性,而信息互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参与政府事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针对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互动性弱的问题,一方面,要使我国现有政务信息实现各个部门的纵向信息共享和部门间的横向信息共享,构成信息交互网络,避免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形成信息孤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网站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拓展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严格的信息反馈制度。政府部门可以通过BBS、在线留言、博客等与公众进行交流、解答问题和收集意见。通过促进资源共享,有利于推动信息流的立体化互动,从而提高公众信息服务的互动性。
4.3 提高服务互动
促进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的核心是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就是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价值为公众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要提高电子政务网站的公众互动性,一方面,需要政府门户网站针对公众的需求提供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把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生命线和政府门户网站的核心内容,不断增强政府门户网站在线服务能力,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公众的意愿在政府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中能否得到体现,是公众对自身参与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强化电子政务互动,可以通过建立反馈意见评价机制,加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政府部门关注公众的意愿表达。通过服务互动,促进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双向沟通,从而使公众和政府的互动提升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政府网站应有诚意.中青在线[EB/OL].http://zqb.cyol.com/2008.
[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07-15.
[3] 韩妹.85.6%的人访过政府网站 61.3%的人不满意[EB/OL].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2/16/content_2472066.htm.
[4] Moon M J, Welch E W.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itizen and Bureaucrat Perspectives on E-government [C].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37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4:9.
[5] 赵军.电子政务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6): 27-28.
[6]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白淑英,何明升.电子政务:政府与公众互动规则的技术化呈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 77-81.
[8] 杨秀丹,刘立静,王勃侠.基于公众满意度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08(9).
[收稿日期]2009-07-05
[作者简介] 程霞(1980—),女,四川人,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网络经济。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众;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1-0055-03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政府职能自我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在信息时代下,电子政务逐渐步入政府核心体系,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子政务的理念是建立一个真正被全社会所接受的服务型政府。公众是政府服务的核心,按照公众需求和意愿设计电子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管理和服务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电子政务所遵循的原则。电子政务工程管理、建设和应用过程的核心是“互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更需要实现互动性。
1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众互动性现状
我国自1999年启动以电子政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全国各级政府机构加大改革力度,目前电子政务步入了广泛发展的时期,具备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技术基础,电子政务网站访问人数众多,但人均点击率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众交互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1 具备实现公众交互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推广电子政务。来自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投入的比重为12%,部分沿海地区信息化投入的比重达到了15%。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可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具备了相应的环境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为电子政务实现公众交互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员参与的保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具备了实现公众交互的基础。
1.2 电子政务普及面广和使用率低并存
我国电子政务网站普及面较广,了解和使用电子政务网站的人群众多,但公众重复访问率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我国使用网络的公众中,85.6%曾访问过政府网站,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的访问量排在前三位。但在这85.6%的人群中,仅有28.3%的人经常访问,57.3%的人偶尔访问,还有14.4%的人访问一次政务网站后几乎不再回访。可见,电子政务网站总体吸引力不够,在全方位满足公众的需求方面还有待提高。
1.3 电子政务公众互动性较低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中,针对公众访问政府网站的原因时,仅有18.3%的人选择讨论政府公共事务,而参与意见交流则排在最后。同时,33.1%的人表示政府网站最需要加强的是开展网上互动交流,增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总的来说,加强网上互动交流是公众期待政府网站强化的首要功能,公众互动性不高是公众对电子政务不满意的首要原因,同时也是阻碍电子政务高效发展的根源。
2 提高电子政务互动性的作用
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公务效率。提高电子政务的互动性,有助于扩大政府和公众交流平台,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化,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2.1 有助于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化
政府信息中,不涉密的政务信息向公众开放,使得政府公务人员的自我约束与社会监督力度大大提升,能有效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政成本。同时,通过为社会搭建了解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的平台,便于公众提升对政府的关注度,更好地理解政府决策,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状况、政务信息,增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使行政决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透明化,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2.2 有助于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电子政务的互动方式有助于政府调整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有利于纠正传统模式下只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缺乏服务意识的错误导向,强化“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公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公众评价的好坏为基本依据;有助于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了解公众的真实需求。
2.3 有助于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
Moon曾经提出,民主环境中的电子政务建设要考虑到具有不同民主诉求和精神旗帜的公民、官僚主义者和政治家的要求。电子政务系统有利于降低公众政治参与的条件,便于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发表各自的观点,实现信息互动。电子政务的交互性一方面使参与者的意愿表达引发网上信息的聚集,从而逐步实现利益聚集,形成群体性参与,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就某些热点问题组织起来进行的讨论,可以不自觉地“动员”政治冷漠者参与其中,逐步激发他们政治参与的兴趣和需求。
3 电子政务环境下实施公众互动的SWOT分析
提高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将极大地促进政府政务工作的开展,并为公众获取更优的社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运用SWOT法讨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实施公众互动的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内部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外部威胁因素(Threats),并运用系统化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和对策,如表1。
3.1 内部优势(S)
3.1.1 网络普及面广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跃居世界前列,无论是固定网络的规模还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都仅次于美国,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已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网络普及面广。这为电子政务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公众交互奠定了坚实基础。
3.1.2 网络交互优势
电子政务的网络环境让电子政务的交互具备了独有的互动优势。一方面,政府网站作为披露政府信息的主体,政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及时传递,使公众信息需求快速得以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在电子政务网站内设立BBS、留言板、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及时有效地和公众沟通。这是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难以企及的,也是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实现反馈和交互的优势。
3.2 内部劣势(W)
3.2.1 电子政务使用率低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虽然已经达到19.1%,网民人数约占中国居民人数的1/5,但还低于世界21.1%的水平。在上网人群中,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层,他们对电子政务的需求相对较弱,而对政务信息和政府交互有相当需求的人群上网普及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政府网上办事效率不高,政务信息尤其是改革举措发布不及时、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不及时、公众使用不够方便等原因也造成了公众消极对待电子政务,导致电子政务使用率不高。
3.2.2 公众参与率低
目前,信息服务仍然是以网站为主题,双向互动和网上事务处理等方面比较薄弱。同时,由于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阶段,公众可以选择的电子政务服务项目有限,公众发表意见实现交互的平台搭建不够完善,这些不足导致电子政务给公众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并不明显。因此,网民对政府网站的认知程度总的来说不够高,对依靠电子政务解决问题缺乏信心,直接导致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人数较低。
3.3 外部机会(O)
3.3.1 网络环境逐渐成熟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网络环境将进一步成熟,上网人群和上网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和电子政务的交互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对网络安全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危机管理等管理理念的加强将进一步优化电子政务网络环境,也为电子政务提升公众交互性带来了契机。
3.3.2 公众具有加强互动性的渴望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上网人群中有1/3认为政府网站需要加强互动交流,强调公众通过电子政务实现与政府的沟通。可以看出,广大公众具备加强网络互动性的渴望。一方面政府可以在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开辟丰富便捷的公众互动途径,便于公众使用政府提供的各种参与渠道;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公众互动性加以引导,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3.4 外部威胁(T)
3.4.1 “数字鸿沟”障碍
提高电子政务的互动性,必须正视“数字鸿沟”的存在,并积极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影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知识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城乡间平衡信息的主要因素。只有促进信息技术投资,采取有效克服数字鸿沟的手段,真正加速全社会信息化,才能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有效公众交互。
3.4.2 网络安全管理环境
电子政务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实现电子政务的高效交互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外部威胁,构建安全体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实现电子政务交互式发展的关键。电子政务的交互往往关系到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有关的核心办公信息,只有保证电子政务处于安全管理的环境中,才能为公众交互构建一个良好发展的大环境。
4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提升策略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的提高依赖于多方力量共同努力。首先要借助技术力量的支持、公共管理的规划和公众意识的引导,建立起互动的环境。同时需要用户和电子政务平台间的信息互动和服务互动优化电子政务互动机制,提高用户互动意识,最终真正提升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众互动性。如下图所示,描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性的提升策略。
4.1 构建电子政务互动的环境
构建良好的电子政务互动环境是提高公众互动性的基础,是确保公众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有效互动的前提。要建立良好的互动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技术支持环境。电子政务交互环境的实现,首先需要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以保证为政府与公众的交流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持,缩小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另外,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为政府和公众的交互搭建技术沟通的桥梁。如设立BBS、电子邮箱、公众信件等互动平台等。
第二,构建良好的管理环境。面对信息时代的复杂环境,政府组织将由集权模式转变为重视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从构建管理环境的角度来说,电子政务应该树立将公共协商作为电子化政府的管理理念。从静态上看,公众互动要成为电子行政、电子服务以及电子民主的指导原则;从动态上看,公众互动要贯彻到电子政务发展的始终。
第三,合理引导公众。电子政务应该引导公众了解互动环境,积极参与互动环节,通过引导公众参与和增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服务能力,促进公众与政府的无缝对接。
4.2 加强信息流互动
信息流互动是实现政民互动的基础,实现信息流互动要求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能否满足公众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设置的信息互动性,而信息互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参与政府事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针对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互动性弱的问题,一方面,要使我国现有政务信息实现各个部门的纵向信息共享和部门间的横向信息共享,构成信息交互网络,避免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形成信息孤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网站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拓展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严格的信息反馈制度。政府部门可以通过BBS、在线留言、博客等与公众进行交流、解答问题和收集意见。通过促进资源共享,有利于推动信息流的立体化互动,从而提高公众信息服务的互动性。
4.3 提高服务互动
促进电子政务环境下公众互动的核心是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就是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价值为公众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要提高电子政务网站的公众互动性,一方面,需要政府门户网站针对公众的需求提供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把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生命线和政府门户网站的核心内容,不断增强政府门户网站在线服务能力,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公众的意愿在政府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中能否得到体现,是公众对自身参与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强化电子政务互动,可以通过建立反馈意见评价机制,加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政府部门关注公众的意愿表达。通过服务互动,促进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双向沟通,从而使公众和政府的互动提升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政府网站应有诚意.中青在线[EB/OL].http://zqb.cyol.com/2008.
[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07-15.
[3] 韩妹.85.6%的人访过政府网站 61.3%的人不满意[EB/OL].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2/16/content_2472066.htm.
[4] Moon M J, Welch E W.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itizen and Bureaucrat Perspectives on E-government [C].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37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4:9.
[5] 赵军.电子政务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6): 27-28.
[6]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白淑英,何明升.电子政务:政府与公众互动规则的技术化呈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 77-81.
[8] 杨秀丹,刘立静,王勃侠.基于公众满意度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08(9).
[收稿日期]2009-07-05
[作者简介] 程霞(1980—),女,四川人,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网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