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命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x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班也有三年了吧,简直一转眼。
  一来的时候,我的办公室在北面,有一扇窗。因为视野还算开阔,天空啊、白云啊、菜园子啊、红屋顶都看得清楚,还因此写了篇散文《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窗外竟然伸出几个枝条,叶子宽宽大大的,是一棵桑树。它的根扎在地下,很可能不知是谁吃了桑葚,丢了种子,都未可知。总之,在一个春天,它破土而出,竟然欣欣喜喜地生长了。虽然备受雨淋,缺少阳光,它仍旧愉快地生长起来,如今竟然把枝叶伸展到了二楼。
  不知从何时起,这棵桑树竟然把窗子严严实实地遮没了,留下的只是树叶透出的斑斑驳驳的空隙。本来应该是一片葱绿的浓荫,可是由于是北屋,屋里昏暗,室外明亮,在这样色差的对比下,绿荫变成鬼魅刺眼的黑影,梦魇一样日夜跟随。无法可想,多盼望它变成一副带花的窗帘,你可以哗啦一下撂到一边,眼前呈现出一片开阔的天地;或是借我一把板斧,让我嘁里咔嚓把它连根砍断;或是干脆永远不朝外看,就当这间屋子没有窗户,默默地忍受与世隔绝。天生的好奇与喜欢瞭望害了我,眼睛透过叶子缝隙,去寻找天空的颜色,终究由于遮挡,我的头莫名其妙地疼起来。
  从此以后,头痛一直跟随着我,包括胸闷、压气、抑郁。如果你非要把不良的情绪去赖一棵树,我想它也不会反抗。它只是疯了一样的生长,再生长,可惜再也找不到养蚕的,那样的话它的叶子就能够派上用场。同事小菲的儿子倒是在铅笔盒里养了两只蚕,最后真的化茧成蝶,那金黄的茧子真好看。只可惜他养的蚕连一把桑叶也吃不完。树不管这些,只是生长,似乎要长到三楼去呢也未可知。
  一棵好好的树,由于长错了地方,变成了一棵讨厌的树。因为没人修理,他的枝杈肆意生长,横七竖八的,既不能观赏、也不会结果实,更不会成长为一棵栋梁之材!它到底还有什么用?看来只能用来烧火。可是城里已经看不见大锅、大灶,高楼大厦更是没了土炕,哎,即使想成为烧柴都变得艰难!树的命运岌岌可危,真的替它担心起来。虽然讨厌它,毕竟它也无怨无悔地陪伴了你两年,它也努力地生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挡光也不是它的错。
  一天下午,就听见窗子外面当当地响,仔细看时发现,一个穿着蓝上衣的人正拿着斧子朝这棵桑树砍去。不用问就明白了,它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终于要把它连根拔起,我竟然很没有同情心地雀跃起来,还不时地向外张望。随着斧头有节奏的起落,树枝一点点被砍掉,一大片光、一大片光涌泻进来,从未想过,这间屋子竟然可以这么明亮。枝叶没了,枝干呈现出来也有碗口粗,最终只能变成一堆烧柴。随着最后一斧的巨响,它应声倒地,直到最后,不知这棵树是否想明白,它没有错,只是长在了不该长的位置。
  树没有了,一片光亮,我又可以瞭望天空,看小虫子飞落了,生活继续按照原有的样子继续。
其他文献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  母亲穷其一生,在苦苦寻找她想要的生活,她想要的婚姻、土地与爱情,她想要的儿女情长与日月相守。是的,母亲用一生的妄求掩埋了自己。终究,她带着无限的孤独和无限的遗憾上路,去往她认定存在的天国,与她心中的诸神会合。  去年的这个日子,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雪。这场雪让我想起母亲临别前赠予我的一个梦:在我出生的山村里,落着冬日的空冷,在空冷的狭长的土街上,母亲着一身白茫茫的素装从西走向东。
期刊
俄国短篇小说创作大师契诃夫1904年逝世,距今已经112周年。而他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却仍在描述着我们今天的故事,从未改变。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只是以简单的场景,精炼的对话,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却让你忘记不同于你的国别,不同的年代,他所描述的生活就是这个模样。自然地开始,娓娓道来地叙述,自然地收场。  现实的扭曲惨痛,让契诃夫用自己手术
期刊
记忆中,童年的集市是上个世纪的。  小尾巴似的我紧握母亲温暖的手,踏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声响,随母亲赶往市场。好奇、神秘、新鲜冲淡了寒冷。我清楚地记得,母亲以每尺两角八分五厘的价格,为我和姐姐每人扯了一件过年穿的花布上衣。最神奇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悬挂于老槐树上的小木匣子,它能传出优美的歌声,和让我似懂非懂的讲话。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原始的有线广播。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集市,又是怎样的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阿尔卑斯山与中国的秦岭一样,横贯东西,一个把欧洲一分为南北两半,一个将中国一分为两个单元,而它们都是亚欧大陆东西逶迤连串山脉的组成部分。然而,当走进横亘在欧洲中部的阿尔卑斯山时,它却以纯洁与美丽而著称。  由意大利米兰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到达瑞士,一路上山路盘曲,林木茂盛,碧草翠树夹道欢迎。草是草毯毫无杂念,广袤连片,接地连天,与树木、雪山和湖泊无缝衔接,树与树相连,青苍刚毅,挂于山巅,头
期刊
我扫了一眼地边那瓜蔓下边的绿晶晶的玉瓜,心头一紧,双眉紧锁,30多年前发生在菜园边那老玉瓜的故事清晰地浮现在面前……  出事那天,玉芬嫂为了第二天全家人的饭,领着女儿到工厂旁的菜地拔野菜。如果拔不到野菜,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小女儿在野草丛中的瓜蔓上,发现了一个软软的变了颜色的小玉瓜,像拾到个宝贝一样,顺手摘下高兴地大喊:“妈妈快看!玉瓜!玉瓜!”嫂子听了还没回过神来,看菜园的二老李听到了喊叫声,看
期刊
阴冷的腊月里,我常常想起母亲的那只铜脚炉。  早些年,我家确有只铜脚炉,提襻拎放自如,盖子上有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的小孔。别看那脚炉已开始氧化了,表面锈迹斑斑,极具沧桑感,却是非同寻常的脚炉——那是我母亲18岁出嫁时最值钱的嫁妆之一,所以母亲很自然地就把脚炉与自己的命运维系到了一起,视脚炉为自己生命的象征,爱若至宝,珍视有加。  在我用高亢嘹亮的呱呱啼哭声张扬地昭示世人之前,母亲已生五男三女,不堪承受
期刊
七奶说,农家的春天是布谷鸟叼来的。布谷鸟很久以前不是一只鸟,是农家的一个勤劳能干的小媳妇,一次,她和小姑到野外挖菜,一阵大风刮过,那风大得能刮飞一头大牛,比德武家的那头大牛还大。结果小姑不见了,小媳妇急得要死,就像五婶家娶媳妇没有钱,一夜急白了头那样。小媳妇可不是白了头那么简单,找不到小姑,回到家里和婆婆没法交代,自己也寻了短见。她的鬼魂变成了一只鸟,一到春天就四处飞,声声呼喊“姑姑——姑姑”,这
期刊
猴年本命,花甲迎春,才晓知“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蓦然回首,四十年工作,从乡下到城里,从教师到行政,该退休了,终于卸下了理应担当的沉重使命!同时代的人,虽是成长在和平年代,但条件差、工作苦、待遇低、负担重、责任大,自小以家训知勤奋,仰父母身教晓事理,经坎坷历练铸韧性,尊传统信念能担责,倚尽心尽力明公正,卸政归民而感恩一切。  悄然已是五猴花甲,一切都要转轨。由工作转为生活,由忙碌转为休闲,由职责转
期刊
一个人在城市中生活久了,免不了要生出些情感来的。  我的一个朋友,前几年进了城。开始没有什么实在的职业,后来找到了一份做户外广告的事,风里雨里几年,有了些积蓄,打算置一份房产。有人建议他不要赶买房的潮,万一这城里找不到事做了,房子还怎么养?朋友坚持己见,咬咬牙买了,还东挪西借了不少,说过两年就还上。当时,我还真为朋友捏一把汗,这万一哪天他找不到工作了,房子还真能养吗?  又过了几年,朋友生活得好好
期刊
简单就是幸福。  去年对面小区搬来一对老夫妻,他们住在一楼,每天早晨六点钟,随着一曲优美的音乐响起,夫妇俩就伸展腰姿拉太极拳;中午在他家开发的小田地里开始劳动侍弄小菜园,下午他们沐浴着阳光听着梨园春细细品茶。老汉躺在躺椅上晃晃悠悠,老太太依偎在旁边坐着,编织各类毛线玩具……这样的画面周而复始,让我们年轻人好羡慕。  老夫妻的窗下有一小块空地,夫妇俩把它开发成了小菜园。扦插栽种,锄草施肥,捉虫浇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