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作为优势资源之一的旅游资源开发进程加快。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着神奇的历史文化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厚重的民俗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创新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模式,做大做强伊犁文化旅游,让文化旅游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当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社会课题。如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开辟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现实意义
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生活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回族、俄罗斯族等47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沿革的长河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又各自保持了鲜明、浓郁、独具特色的风情。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组合成伊犁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伊犁地区具有独特的草原文化魅力,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这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使地方民族文化葆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伊犁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通过旅游的形式来更好地宣传与弘扬,使游客在旅行中享受到别样的文化体验与情怀,同时也能够促进伊犁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民族文化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能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因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而显示着特殊魅力。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在推动着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旅游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尤其突出的是生态环境的损耗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消减。因此,在对伊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下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成为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
随着旅游开发脚步的进一步加快,许多商家为了获取暴利出现了许多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所代替,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伊犁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又是其中最突出的优势。对伊犁地区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中民族文化传统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现状和特征的调查研究,从而使伊犁民族文化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历史文化底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的旅游业出现了新变化,文化旅游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而新疆伊犁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这些民族文化挖掘开发出来,让它进入商业运作,特别是旅游事业的开发利用,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旅游商业化、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因此,及时进行实践调研,研究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中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而有利于实现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伊犁地区注重开发和保护当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取得了一些的成就。伊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和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工艺品,成为伊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从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进程中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现状着眼,寻找伊犁民族文化、经济与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使传统民族文化与先进的旅游、生态构建理念接轨。调查伊犁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开发与发展现状,探讨出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出如何在新兴旅游方式下开辟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如何在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进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伊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产业生态构建理念的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
二、可持续发展路径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为城市对外宣传的新名片。新疆伊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集维吾尔族特色餐饮、民俗旅游参观等为一体的旅游区域,由于这里的民居和环境建设始终保持着百年前的传统风貌与格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景点分布广泛,周边的交通状况便利。地区一方面加强对传统游牧居住方式---毡房的保存,民俗表演与骑马等文娱活动的开展,伊犁民族特色饮食的原生态文化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加强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理念的宣传,建立富有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伊犁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伊犁要利用好这一人文优势。发挥伊犁地区的地理与人文优势,以文化旅游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比如可以加强与中亚国家旅游宣传推广合作,扩大旅游投资合作,与中亚国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大力地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对伊犁地区民族文化的抢救和挖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人类经验的重要总结。在文化是提升经济软实力的社会大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被赋予了重要的内涵,体现了一种创新意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经济资源,也可以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一条广阔的道路。激活了本土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各种资和要素,把民族文化转化为人们可以体验的文化旅游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旅游、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报告中指出:“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它不仅仅指财富增长,还是创意、文化、经济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创造和运用智力资本的能力,同时促进社会凝聚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发展,所以“文化、遗产和多样性应该被视为旅游的重要资源”。伊犁地区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时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发展:
1.出台政策保护传统文化,出版相关著作;
2.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非遗”项目,唱响民族文化特色品牌;
3.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景点,以经济带动文化,以文化促进经济;
4.通过文化创意的复原、激活与再造等方式,把文化遗产转化为民族文化旅游形态;
5.规划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设施,利用品牌效应,打造文化精品旅游点,促进民俗展演活动;
三、结语
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统筹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和当地环境实现科学发展。在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重要原则。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必须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坚持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骏伟,胡晓明.文化产业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文长.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何扬波.西部大开发中看民族文化[J].今日民族,2002(6).
关键词: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现实意义
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生活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回族、俄罗斯族等47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沿革的长河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又各自保持了鲜明、浓郁、独具特色的风情。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组合成伊犁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伊犁地区具有独特的草原文化魅力,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这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使地方民族文化葆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伊犁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通过旅游的形式来更好地宣传与弘扬,使游客在旅行中享受到别样的文化体验与情怀,同时也能够促进伊犁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民族文化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能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因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而显示着特殊魅力。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在推动着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旅游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尤其突出的是生态环境的损耗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消减。因此,在对伊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下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成为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
随着旅游开发脚步的进一步加快,许多商家为了获取暴利出现了许多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所代替,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伊犁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又是其中最突出的优势。对伊犁地区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中民族文化传统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现状和特征的调查研究,从而使伊犁民族文化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历史文化底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的旅游业出现了新变化,文化旅游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而新疆伊犁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这些民族文化挖掘开发出来,让它进入商业运作,特别是旅游事业的开发利用,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旅游商业化、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因此,及时进行实践调研,研究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中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而有利于实现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伊犁地区注重开发和保护当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取得了一些的成就。伊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和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工艺品,成为伊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从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进程中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现状着眼,寻找伊犁民族文化、经济与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使传统民族文化与先进的旅游、生态构建理念接轨。调查伊犁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开发与发展现状,探讨出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出如何在新兴旅游方式下开辟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如何在伊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进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伊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产业生态构建理念的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
二、可持续发展路径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为城市对外宣传的新名片。新疆伊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集维吾尔族特色餐饮、民俗旅游参观等为一体的旅游区域,由于这里的民居和环境建设始终保持着百年前的传统风貌与格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景点分布广泛,周边的交通状况便利。地区一方面加强对传统游牧居住方式---毡房的保存,民俗表演与骑马等文娱活动的开展,伊犁民族特色饮食的原生态文化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加强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理念的宣传,建立富有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伊犁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伊犁要利用好这一人文优势。发挥伊犁地区的地理与人文优势,以文化旅游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比如可以加强与中亚国家旅游宣传推广合作,扩大旅游投资合作,与中亚国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大力地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对伊犁地区民族文化的抢救和挖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人类经验的重要总结。在文化是提升经济软实力的社会大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被赋予了重要的内涵,体现了一种创新意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经济资源,也可以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一条广阔的道路。激活了本土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各种资和要素,把民族文化转化为人们可以体验的文化旅游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旅游、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报告中指出:“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它不仅仅指财富增长,还是创意、文化、经济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创造和运用智力资本的能力,同时促进社会凝聚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发展,所以“文化、遗产和多样性应该被视为旅游的重要资源”。伊犁地区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时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发展:
1.出台政策保护传统文化,出版相关著作;
2.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非遗”项目,唱响民族文化特色品牌;
3.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景点,以经济带动文化,以文化促进经济;
4.通过文化创意的复原、激活与再造等方式,把文化遗产转化为民族文化旅游形态;
5.规划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设施,利用品牌效应,打造文化精品旅游点,促进民俗展演活动;
三、结语
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统筹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伊犁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和当地环境实现科学发展。在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重要原则。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必须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坚持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伊犁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骏伟,胡晓明.文化产业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文长.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何扬波.西部大开发中看民族文化[J].今日民族,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