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它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难掌握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对物理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但如何提问,提问的是否合理,提问的度怎样把握等等,都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谈一些情况和看法。
一、教学提问要提的合理我认为要遵循如下原则:
1.针对性
若提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过低,用不着积极思维就可作答,过高,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进退维谷,抓不住中心,确定不了思维方向。只有所提的问题正是学生疑感的地方,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如若提问的方式好,程度合适,那么,就会引起积极思维,进而做出回答。所以提问对象要注意普遍性,比较简单的应尽量让中、下学生回答,较难的也可让中等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解答,这样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机会。
2.明确性。
所提问提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清晰度高,问域明确、恰当。含糊不具体的提问,学生思维难以开展起来。例如,“惯性定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半导体能导电?”等这样的提问,学生回答就很困难,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回答,其效果显然不会理想。
3.量力性。
教学提问的设计应注意量力性,亦即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信息量较大、颇有难度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应多问一些稍有难度,信息量较小,清晰度高的问题,以鼓励其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仅应备好课,而且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应了如指掌。
4.系统性。
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并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逐个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经过积极地思维活动,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建立知识系统,为备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打下基础。
5.变式性。
所谓变式性,就是围绕某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叙述,在不同的情况下提出一系列问题,使概念的内涵完全暴露出来。这对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搞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
1.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
2.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通过提问唤起旧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的成败,和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关系极大。否则尽管都是言之谆谆,学生仍然听之藐藐。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在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如果在关键处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必要的,问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答得来,这当然好,再一是答不来,也有好处,便于引起学生注意,使他对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准备(当然不是每个新知识必须提问,也可设问,或用其它方法唤起注意)。
3.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三、对学生的答案要有着、有落。
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不置可否,实际上把提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且在这教师学生活动中,还可以把方法论问题穿插在其中,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问题要提得确切,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每个问题,都应该象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问题的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简炼、清楚、确切。切忌出现科学性错误,使学生心理受压,影响正常的思路展开。要启发,不要暗示。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提问是带暗示性的,暗示的结果,不是培养了真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盲从。当然“是非问”有时是必要的,遇到一个问题,学生很可能答错时,“是非问”还是可以的。
四、有的教师怕被学生的答案打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一)教学计划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二)发现意外答案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当然希望学生全能答对,但不现实)由于问题暴露出来,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有意识地让暴露问题。再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答案,更便于启发学生思维,这种相互矛盾的答案正是教师事先想找而找不出来的。为使学生明确一个物理概念,教学中常用比较法,这种意外答案正是很好的比较材料。(三)有意外答案,教师觉得不对.但又一下子说不来道理,这情况是常有的,武断他说不对,不行,怎么办?要实事求是,可告学生:“这个问题,马上不好解决,咱们下去继续考虑”。这佯做,表面上好像会丧失教师的尊严,实质上,在向学生提倡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好学风,经过研究再向学生解答,比武断、不置可否强得多。教师满可以坦率地告诉学生,教师并非无所不知(当然教师要尽力将自己所教范围的内容理得清一些,钻研得深一点)。
五、提问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1.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物理教学活动中去,并能意识到自己在该活动中的位置,从而增强物理学习的内驱力。
2.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教学合理性提问能起信息反馈作用,教师可据此来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物理活动中的困难,以及评价学生对物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调整物理教学活动的结构。
4.教学合理性提问对学生能起思维桥梁作用或思维定向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思维“交道口”,茫然无措时,教师恰当的设问就可以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5.由于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用的几乎是纯心智活动,所以,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促进他们物理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
总之,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
一、教学提问要提的合理我认为要遵循如下原则:
1.针对性
若提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过低,用不着积极思维就可作答,过高,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进退维谷,抓不住中心,确定不了思维方向。只有所提的问题正是学生疑感的地方,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如若提问的方式好,程度合适,那么,就会引起积极思维,进而做出回答。所以提问对象要注意普遍性,比较简单的应尽量让中、下学生回答,较难的也可让中等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解答,这样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机会。
2.明确性。
所提问提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清晰度高,问域明确、恰当。含糊不具体的提问,学生思维难以开展起来。例如,“惯性定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半导体能导电?”等这样的提问,学生回答就很困难,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回答,其效果显然不会理想。
3.量力性。
教学提问的设计应注意量力性,亦即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信息量较大、颇有难度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应多问一些稍有难度,信息量较小,清晰度高的问题,以鼓励其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仅应备好课,而且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应了如指掌。
4.系统性。
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并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逐个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经过积极地思维活动,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建立知识系统,为备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打下基础。
5.变式性。
所谓变式性,就是围绕某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叙述,在不同的情况下提出一系列问题,使概念的内涵完全暴露出来。这对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搞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
1.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
2.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通过提问唤起旧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的成败,和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关系极大。否则尽管都是言之谆谆,学生仍然听之藐藐。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在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如果在关键处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必要的,问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答得来,这当然好,再一是答不来,也有好处,便于引起学生注意,使他对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准备(当然不是每个新知识必须提问,也可设问,或用其它方法唤起注意)。
3.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三、对学生的答案要有着、有落。
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不置可否,实际上把提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且在这教师学生活动中,还可以把方法论问题穿插在其中,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问题要提得确切,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每个问题,都应该象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问题的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简炼、清楚、确切。切忌出现科学性错误,使学生心理受压,影响正常的思路展开。要启发,不要暗示。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提问是带暗示性的,暗示的结果,不是培养了真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盲从。当然“是非问”有时是必要的,遇到一个问题,学生很可能答错时,“是非问”还是可以的。
四、有的教师怕被学生的答案打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一)教学计划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二)发现意外答案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当然希望学生全能答对,但不现实)由于问题暴露出来,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有意识地让暴露问题。再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答案,更便于启发学生思维,这种相互矛盾的答案正是教师事先想找而找不出来的。为使学生明确一个物理概念,教学中常用比较法,这种意外答案正是很好的比较材料。(三)有意外答案,教师觉得不对.但又一下子说不来道理,这情况是常有的,武断他说不对,不行,怎么办?要实事求是,可告学生:“这个问题,马上不好解决,咱们下去继续考虑”。这佯做,表面上好像会丧失教师的尊严,实质上,在向学生提倡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好学风,经过研究再向学生解答,比武断、不置可否强得多。教师满可以坦率地告诉学生,教师并非无所不知(当然教师要尽力将自己所教范围的内容理得清一些,钻研得深一点)。
五、提问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1.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物理教学活动中去,并能意识到自己在该活动中的位置,从而增强物理学习的内驱力。
2.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教学合理性提问能起信息反馈作用,教师可据此来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物理活动中的困难,以及评价学生对物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调整物理教学活动的结构。
4.教学合理性提问对学生能起思维桥梁作用或思维定向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思维“交道口”,茫然无措时,教师恰当的设问就可以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5.由于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用的几乎是纯心智活动,所以,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促进他们物理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
总之,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