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它离不开阅读。“山不辞土,故能致其高;海不辞水,故能致其深”,只有开展大量的数学阅读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与兴趣,数学阅读同样重要,让阅读不再是语文和英语的专利。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老师都认为阅读、背诵等都是语文和英语的需要,数学则无所谓,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学生也认为数学没什么内容可读可背,晨读、午诵的时间都让给了语文和英语学科,阅读似乎成了语文、英语的专利。有关专家强调“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它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数学课本中的纯文本阅读,也可以是读题、解题过程的阅读,也可以是数学家的故事,更应当阅读一切蕴含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号、图画、表格等。数学课本中的纯文本阅读应当以教材为依据,包括编者的话、目录、例题、练习题,更应该是课本中的公式、法则、定律,结论等,这部分的阅读“得法于课内”。现就数学课中的文本阅读谈一下的我的做法。
一、运算定律的阅读
前段时间举行的四年级数学第一阶段测试,第一大题“我来填一填”的第1小题。
99%的学生都知道这叫“乘法分配律”,我们柯坑四年级两个班级总共是31个学生,能够按课本的结论一字不漏填空的只有1个学生,写得五花八门。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的学生课前没阅读,课后没背诵。我在讲评考卷时采用了教语文的办法让学生再次去理解、记忆“乘法分配律”,学生很快就会背了,而且也好理解了。在进行简便计算时也得心应手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是怎么引导学生理解记忆的呢?
首先我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1)用文字表示:(甲 乙)×丙=甲×丙 乙×丙
(2)用符号表示:(○ △)×□=○×□ △×□
(3)用字母表示:(a b)×c=a×c b×c
接着板书乘法分配律的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最后提问:在乘法分配律的结论中,有几个“人物”,它们是谁?在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你能按刚才所表示的三种形式的内容分别说一说吗?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后的汇报结果来看,学生很容易明白乘法分配律的结论中几个“人物”的关系。有的学生还会很形象直观地说出乘法分配律左边和右边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说:a如果是爸爸,b是妈妈,c是我,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通过采取这种类似语文的文章分析、角色表演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形象直观、具体生动地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课本目录的阅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阅读的内容很多。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上数学第一节课的。我要上第一节课一般要酝酿很久,包括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为什么呢?因为良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上好开学第一节课和每一单元的第一节课非常重要。但我习惯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先学习一下目录,并对每个章节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告诉学生这个学期要学的知识与之前学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我们会学到哪些新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然后布置学生回去将全册的书阅读一遍。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对全册的学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对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习题的阅读
再举个例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42页的第6题。
我讓学生坐在书上,在检查时发现,学生只“比较数的大小,不在直线上表示数”。我课后向学生了解情况,原因有三:有的学生没看题目就解答,只凭原来的思维习惯做题;有的学生没认真阅读题目的要求;有的学生说在直线上表示数很麻烦。发现这种情况,我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明白题目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最后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对学生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是有帮助的。对这些简单的题目学生在阅读上并不难,但数量关系复杂的内容就不一样了,这方面我要求学生做好一定的记录。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82页的第6题:小乐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从家到学校小红比小乐多走5分钟,小红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首先让学生阅读题目,接着问:题目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要做什么事?你知道小乐的哪些信息?小红的哪些信息?最后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在草稿纸上把题目的信息整理一下。信息整理如下:
[速度 路程 时间 小乐:每分钟走65米 从家到学校520米 小红:每分钟走60米 小红家离学校?米 小红比小乐多走5分钟 ]
根据整理的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从阅读理解到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再解决问题,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不是让学生读一下题目就作答,而要把数学问题语文情境化。
四、教材“你知道吗”的阅读
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也是个很好的阅读材料,这对学生了解数学、热爱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都很有帮助。但有的老师往往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如果这样,与编者的意图是背道而驰的。
最近我在教小数,我就让学生对课本33页中的“你知道吗”好好阅读,并谈谈你的想法。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对小数的发展史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中也体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山不辞土,故能致其高;海不辞水,故能致其深”,只有开展大量的数学阅读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与兴趣,数学阅读同样重要,我们要“像教语文一样教数学”。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老师都认为阅读、背诵等都是语文和英语的需要,数学则无所谓,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学生也认为数学没什么内容可读可背,晨读、午诵的时间都让给了语文和英语学科,阅读似乎成了语文、英语的专利。有关专家强调“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它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数学课本中的纯文本阅读,也可以是读题、解题过程的阅读,也可以是数学家的故事,更应当阅读一切蕴含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号、图画、表格等。数学课本中的纯文本阅读应当以教材为依据,包括编者的话、目录、例题、练习题,更应该是课本中的公式、法则、定律,结论等,这部分的阅读“得法于课内”。现就数学课中的文本阅读谈一下的我的做法。
一、运算定律的阅读
前段时间举行的四年级数学第一阶段测试,第一大题“我来填一填”的第1小题。
99%的学生都知道这叫“乘法分配律”,我们柯坑四年级两个班级总共是31个学生,能够按课本的结论一字不漏填空的只有1个学生,写得五花八门。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的学生课前没阅读,课后没背诵。我在讲评考卷时采用了教语文的办法让学生再次去理解、记忆“乘法分配律”,学生很快就会背了,而且也好理解了。在进行简便计算时也得心应手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是怎么引导学生理解记忆的呢?
首先我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1)用文字表示:(甲 乙)×丙=甲×丙 乙×丙
(2)用符号表示:(○ △)×□=○×□ △×□
(3)用字母表示:(a b)×c=a×c b×c
接着板书乘法分配律的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最后提问:在乘法分配律的结论中,有几个“人物”,它们是谁?在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你能按刚才所表示的三种形式的内容分别说一说吗?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后的汇报结果来看,学生很容易明白乘法分配律的结论中几个“人物”的关系。有的学生还会很形象直观地说出乘法分配律左边和右边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说:a如果是爸爸,b是妈妈,c是我,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通过采取这种类似语文的文章分析、角色表演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形象直观、具体生动地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课本目录的阅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阅读的内容很多。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上数学第一节课的。我要上第一节课一般要酝酿很久,包括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为什么呢?因为良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上好开学第一节课和每一单元的第一节课非常重要。但我习惯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先学习一下目录,并对每个章节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告诉学生这个学期要学的知识与之前学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我们会学到哪些新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然后布置学生回去将全册的书阅读一遍。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对全册的学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对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习题的阅读
再举个例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42页的第6题。
我讓学生坐在书上,在检查时发现,学生只“比较数的大小,不在直线上表示数”。我课后向学生了解情况,原因有三:有的学生没看题目就解答,只凭原来的思维习惯做题;有的学生没认真阅读题目的要求;有的学生说在直线上表示数很麻烦。发现这种情况,我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明白题目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最后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对学生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是有帮助的。对这些简单的题目学生在阅读上并不难,但数量关系复杂的内容就不一样了,这方面我要求学生做好一定的记录。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82页的第6题:小乐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从家到学校小红比小乐多走5分钟,小红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首先让学生阅读题目,接着问:题目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要做什么事?你知道小乐的哪些信息?小红的哪些信息?最后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在草稿纸上把题目的信息整理一下。信息整理如下:
[速度 路程 时间 小乐:每分钟走65米 从家到学校520米 小红:每分钟走60米 小红家离学校?米 小红比小乐多走5分钟 ]
根据整理的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从阅读理解到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再解决问题,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不是让学生读一下题目就作答,而要把数学问题语文情境化。
四、教材“你知道吗”的阅读
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也是个很好的阅读材料,这对学生了解数学、热爱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都很有帮助。但有的老师往往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如果这样,与编者的意图是背道而驰的。
最近我在教小数,我就让学生对课本33页中的“你知道吗”好好阅读,并谈谈你的想法。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对小数的发展史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中也体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山不辞土,故能致其高;海不辞水,故能致其深”,只有开展大量的数学阅读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与兴趣,数学阅读同样重要,我们要“像教语文一样教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