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教学新法。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语文教师,我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切合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我想,这应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作初步的探讨。
一、每人拥有一本读书笔记
古人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些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并不多,因此让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很有必要。首先让每位学生开动脑筋,给自己的读书笔记设计一个封面,起一个动听、有创意的名字。“拾贝集”、“百花集”、“采蜜集”、“浪花集”┅┅ 这不仅包含着学生的想象与智慧,也表达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其次要求他们将阅读时的心理感受和深刻思考记录下来,写成心得或随感,或将阅读中看到的一些精彩片段、优美词句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告诉他们只有广撷博采、内化吸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做到有所得、有所积、有所成。这样,在每位学生的读书笔记开辟的栏目中不仅出现了好词好句好段,还有古诗角、名人名言角、心得体会等等,有的还画上了插图,这就让学生们满腔热情地开始了“耕耘”自己乐园的工作。再次我定期组织检查、交流,评比出最佳读书笔记,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又使学生们有了一种动力,发现了一片广阔绚丽的天空。
二、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一小时
语言的积累是点点滴滴的,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教师平时就应注意学生阅读量的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山,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促成质的飞跃。除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外,发动全体同学捐献图书,在班级成立小小图书馆。学生可以利用中午时间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享受其中的乐趣,这保证了学生在校的课外阅读时间,除此之外,为使学生在家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半小时,还应跟家长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双方累加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但每天一小时课外阅读的“任务”不能让学生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内心的需要,这就涉及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
三、每篇课文配上拓展阅读
课上讲一篇教材,课后介绍与教材配套的“拓展阅读”。这不仅包括拓展阅读书,还包括其他拓展性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己想读。如学习《小摄影师》,就介绍大家去读《列宁》的故事。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文章进行阅读体会。如学习《猫》时,学生都对老舍这位作者很感兴趣,就介绍大家去阅读老舍文集;学习《电脑住宅》时,就介绍大家去阅读一些有关的科普性文章。在大量与课内相关知识的阅读中,使学生轻松自如地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的目的,既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有利于知识迁移,又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摸索出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和方法,感悟读书的快乐,也使课内引导课外,课外为课内服务,课内外水乳交融,合成一体。
四、每周推荐一本好书
经常给学生推荐好书,能使学生不至于盲目阅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与所读的内容有密切关系。除动员学生订阅《作文世界》、《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天地》等报刊杂志外,墙后的黑板报上还留出一块“好书推荐”栏目,每周由一位同学自愿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写上推荐人的姓名、书名和推荐理由。在推荐理由中,小推荐人都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新颖奇特的方式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这样,大家都争着去读所推荐的书,小书迷逐步增多,推荐人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为了能当上推荐人,学生开始主动地去寻找一些好书,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在班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五、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会
學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人,各有各的阅读妙诀。开展读书会便于组织他们交流经验,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如:有的学生善于用速读法又快又多地获取信息;有的则善于细读,推敲琢磨;有的善于利用剪报制作积累大量资料,供平时学习之用。每次读书会上及时提炼这些好的学法,使其变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使“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读书会上,还可以穿插“演讲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比赛内容是课外阅读的材料,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无形中达到了课外阅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厚积”才能“薄发”,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班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是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使每个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受益终生。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强了,理解力也随之提高,写作水平也令人欣喜。读书,使人终生快乐。
一、每人拥有一本读书笔记
古人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些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并不多,因此让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很有必要。首先让每位学生开动脑筋,给自己的读书笔记设计一个封面,起一个动听、有创意的名字。“拾贝集”、“百花集”、“采蜜集”、“浪花集”┅┅ 这不仅包含着学生的想象与智慧,也表达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其次要求他们将阅读时的心理感受和深刻思考记录下来,写成心得或随感,或将阅读中看到的一些精彩片段、优美词句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告诉他们只有广撷博采、内化吸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做到有所得、有所积、有所成。这样,在每位学生的读书笔记开辟的栏目中不仅出现了好词好句好段,还有古诗角、名人名言角、心得体会等等,有的还画上了插图,这就让学生们满腔热情地开始了“耕耘”自己乐园的工作。再次我定期组织检查、交流,评比出最佳读书笔记,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又使学生们有了一种动力,发现了一片广阔绚丽的天空。
二、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一小时
语言的积累是点点滴滴的,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教师平时就应注意学生阅读量的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山,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促成质的飞跃。除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外,发动全体同学捐献图书,在班级成立小小图书馆。学生可以利用中午时间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享受其中的乐趣,这保证了学生在校的课外阅读时间,除此之外,为使学生在家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半小时,还应跟家长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双方累加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但每天一小时课外阅读的“任务”不能让学生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内心的需要,这就涉及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
三、每篇课文配上拓展阅读
课上讲一篇教材,课后介绍与教材配套的“拓展阅读”。这不仅包括拓展阅读书,还包括其他拓展性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己想读。如学习《小摄影师》,就介绍大家去读《列宁》的故事。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文章进行阅读体会。如学习《猫》时,学生都对老舍这位作者很感兴趣,就介绍大家去阅读老舍文集;学习《电脑住宅》时,就介绍大家去阅读一些有关的科普性文章。在大量与课内相关知识的阅读中,使学生轻松自如地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的目的,既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有利于知识迁移,又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摸索出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和方法,感悟读书的快乐,也使课内引导课外,课外为课内服务,课内外水乳交融,合成一体。
四、每周推荐一本好书
经常给学生推荐好书,能使学生不至于盲目阅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与所读的内容有密切关系。除动员学生订阅《作文世界》、《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天地》等报刊杂志外,墙后的黑板报上还留出一块“好书推荐”栏目,每周由一位同学自愿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写上推荐人的姓名、书名和推荐理由。在推荐理由中,小推荐人都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新颖奇特的方式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这样,大家都争着去读所推荐的书,小书迷逐步增多,推荐人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为了能当上推荐人,学生开始主动地去寻找一些好书,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在班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五、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会
學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人,各有各的阅读妙诀。开展读书会便于组织他们交流经验,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如:有的学生善于用速读法又快又多地获取信息;有的则善于细读,推敲琢磨;有的善于利用剪报制作积累大量资料,供平时学习之用。每次读书会上及时提炼这些好的学法,使其变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使“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读书会上,还可以穿插“演讲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比赛内容是课外阅读的材料,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无形中达到了课外阅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厚积”才能“薄发”,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班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是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使每个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受益终生。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强了,理解力也随之提高,写作水平也令人欣喜。读书,使人终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