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當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普通高中只有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才能有更好的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但是在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普通高中发展出现很多困境,针对困境提出解决措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49-01
一、前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大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转型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探索高中的特色化发展、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然而各个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发现,在实施特色化发展的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困境,根据出现的问题分析具体原因,才能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
二、特色化发展存在的困境
(一)部分特色课程缺乏相应的教师
特色学校的创建主要靠特色课程,而教师是特色课程实施的主要角色,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特色课程缺乏相应的教师进行授课,受制于教师编制数量的影响以及学校的成本效益,学校在开设校本课程时,往往会对本校教师进行培养,然后进行特色课程的兼顾授课。但是,教师的特长培养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此外,有些特色课程需要的专业特长本校教师并不具备,需要另外聘请专门的教师。学校招聘教师的权力往往受制于教育部门,导致很多学校招不到自己需要的教师。
(二)在国家课程中创建特色比较困难
在学校进行特色课程创建的时候,立足点往往在校本课程,试图在校本课程这一框架体系内探寻特色课程的建设,即校本课程等同于特色课程。第一种方式是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做法。但是我国的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份额很小(10%左右),以此作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内生点,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因为国家课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对其进行调整融合的难度较大,所以实力较强的学校会通过对国家课程的优化进行适度调整,实力较弱的学校则仅仅是在国家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实现某些特色。
(三)特色发展评价缺乏定量测评模型
任何一种事物的良好发展都依赖于评估对其的反馈与改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也不例外。但是在对各学校特色办学效果的评估方面可以看到,其特色化的评估往往依靠专家和学校提供的文字性的资料,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评估多侧重于结果性的评价,对其形成性方面的评价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以前人文性学科多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自从定量评价方式引入人文学科之后,使评估方式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因此,学校的特色发展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定量评估方式。
三、特色化发展的提升策略
(一)教师要共同参与
学校的办学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的引领,更需要成员的配合与积极参与,并且特色教师队伍是特色化办学的主力军,离开了教师群体,特色办学项目将无法落实,但是因为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本身就很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改革的效果难见成效,所以学校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措施,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特色办学的进程中。
(二)品牌效应需强化
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一般遵循特色项目—办学特色—特色学校的路径,所以说特色学校的创办关键在于这个学校有没有被称之为“品牌”项目。所谓“品牌”也就是独一无二的,能够代表一个学校,学校可以借助品牌的力量增强对社会的影响力,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效益,还能够提升学校的口碑,促进自身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打造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校品牌。
(三)顶层评价制度的改革
前文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策略的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很多学者聚焦于从政府策略方面提出建议,立足于从顶层评价体系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办学的自主权在逐步扩大,但是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具有政策导向性这一事实。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一直是教学改革试点区域,为配合国家关于普通高中改革策略的发展,陆续出台了《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特色高中评估手册》等文件,解读国家教育政策发展导向,积极推进落实。正是基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障,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道路的阻力才会减少,为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11.
[2]李颖,钮俊生.素质教育背景下特色高中创建的误区及其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5):53-54.
[3]徐浩颖.普通类高中“特色创建”的困境和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6.
[4]朱忠琴,郭学军.课程效能与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13-15.
[5]王建,吴永军.高中特色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4(1):56-60
[6]孙孔懿.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0-80.
[关 键 词]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49-01
一、前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大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转型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探索高中的特色化发展、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然而各个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发现,在实施特色化发展的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困境,根据出现的问题分析具体原因,才能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
二、特色化发展存在的困境
(一)部分特色课程缺乏相应的教师
特色学校的创建主要靠特色课程,而教师是特色课程实施的主要角色,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特色课程缺乏相应的教师进行授课,受制于教师编制数量的影响以及学校的成本效益,学校在开设校本课程时,往往会对本校教师进行培养,然后进行特色课程的兼顾授课。但是,教师的特长培养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此外,有些特色课程需要的专业特长本校教师并不具备,需要另外聘请专门的教师。学校招聘教师的权力往往受制于教育部门,导致很多学校招不到自己需要的教师。
(二)在国家课程中创建特色比较困难
在学校进行特色课程创建的时候,立足点往往在校本课程,试图在校本课程这一框架体系内探寻特色课程的建设,即校本课程等同于特色课程。第一种方式是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做法。但是我国的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份额很小(10%左右),以此作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内生点,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因为国家课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对其进行调整融合的难度较大,所以实力较强的学校会通过对国家课程的优化进行适度调整,实力较弱的学校则仅仅是在国家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实现某些特色。
(三)特色发展评价缺乏定量测评模型
任何一种事物的良好发展都依赖于评估对其的反馈与改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也不例外。但是在对各学校特色办学效果的评估方面可以看到,其特色化的评估往往依靠专家和学校提供的文字性的资料,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评估多侧重于结果性的评价,对其形成性方面的评价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以前人文性学科多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自从定量评价方式引入人文学科之后,使评估方式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因此,学校的特色发展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定量评估方式。
三、特色化发展的提升策略
(一)教师要共同参与
学校的办学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的引领,更需要成员的配合与积极参与,并且特色教师队伍是特色化办学的主力军,离开了教师群体,特色办学项目将无法落实,但是因为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本身就很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改革的效果难见成效,所以学校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措施,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特色办学的进程中。
(二)品牌效应需强化
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一般遵循特色项目—办学特色—特色学校的路径,所以说特色学校的创办关键在于这个学校有没有被称之为“品牌”项目。所谓“品牌”也就是独一无二的,能够代表一个学校,学校可以借助品牌的力量增强对社会的影响力,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效益,还能够提升学校的口碑,促进自身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打造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校品牌。
(三)顶层评价制度的改革
前文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策略的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很多学者聚焦于从政府策略方面提出建议,立足于从顶层评价体系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办学的自主权在逐步扩大,但是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具有政策导向性这一事实。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一直是教学改革试点区域,为配合国家关于普通高中改革策略的发展,陆续出台了《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特色高中评估手册》等文件,解读国家教育政策发展导向,积极推进落实。正是基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障,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道路的阻力才会减少,为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11.
[2]李颖,钮俊生.素质教育背景下特色高中创建的误区及其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5):53-54.
[3]徐浩颖.普通类高中“特色创建”的困境和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6.
[4]朱忠琴,郭学军.课程效能与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13-15.
[5]王建,吴永军.高中特色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4(1):56-60
[6]孙孔懿.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