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学习的性质来说,学生采取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称为“认知性学习”;而另一种则称为“情感性学习”。音乐能丰富并推动儿童的情感性学习,这是由于音乐表象最易激起他们情感反应,增进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与爱好,促进他们格外努力地去学习。音乐学科兼具“认知性学习”与“情感性学习”的双重功能。清华大学的刘沛教授曾对音乐对其他学科的作用做过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以音乐为核心学科,与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相关联的基本链接模型”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激“活”;认知性学习;情感性学习
探讨的灵感来自于新课标中的一句话“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和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为其他学科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注入激情”,是啊!音乐是至情至性之物,它带动的是人灵魂深处的情感。从心理学角度讲,当大脑神经组织在受到音乐及相关事物刺激是能发生反应,这是人所特有的,称为音乐兴奋,也叫音乐觉醒状态。当人欣赏音乐或放声高歌之时,音乐注意、音乐记忆、音乐知觉、音乐想象、音乐的思维和语言等心理现象也受到相应的刺激和提高。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 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 这些心理因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激活文明、自我完善
当代美国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陈述:“教育家概述了美国社会现在的危机与未来的希望,而这种“危机”与希望均以是否重视音乐教育的价值为转移。如果轻视音乐教育,人们长期生活在“灰暗”与紧张的生活条件中,社会将出现危机;如果人们视音乐教育是日常生活的合理部分,那这种周围环境的灰暗与紧张状况顿会改变,这就是社会的希望。”学校教育是实施音乐素质的载体,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实践过程不仅使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传播、发展,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步,而人自身的发展、进步包括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智力水平、伦理道德、审美能力等。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手段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诸如净化心灵、高尚志趣、完善品格、启迪智慧……,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洗涤心灵、净化情操
在中学教育中更能突出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高峰,研究表明,这一阶段学生的大脑神经活动兴奋过程和意志过程比较起来,兴奋过程相对要强,情感容易波动和接受影响。高度音乐性的音乐是无声的语言,它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来”,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如欣赏贝多芬的作品《第五交响曲》,音乐具有的震撼力量能直接启迪学生思考——怎样面对人生的困境与不幸,再通过老师的启发,让学生分析作品的内涵以及作曲家的精神力量,无形中激励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纵横学科、促进学习
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然而音乐形象思维能把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通过表象去创造对象与完成作业,解释经验,促进顿悟。推动他们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在更深的层次把握对事物的领悟,发现并更新着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做以下尝试。
1.通过演戏,演讲、录音,利用各种静态的图像或动态的电影和电视图像过程中,以及利用视觉、口述,或用英语写各种文本来促进语文的阅读力及表现力。
2.在制作和交流音乐作品时,学生可利用数学的技巧和语汇,符合逻辑地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对数学的概念的掌握和判断力。
3.通过制作简单的乐器或探索和适应过去的一些乐器,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调查科学的概念、过程和原理,发展科学的知识和技巧。
4.在信息技术方面,通过音乐大师、MIDI等一系列的创作手段,提供许多技术实践的机会。
5.社会方面,音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艺术和文化历史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是如何高度地反映一种文化价值和信仰的。
6.在体育方面,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身体、智力、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发展。通过各种机会使学生自身个性和自我价值意识得到提高,有助于美化学校和社区的文化生活。
音乐学科兼具“认知性学习”与“情感性学习”的双重功能,因此,音乐在人类的世世代代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这正是由于它善于凝聚人们,使学生亦能更佳地体会深邃的事物与原理的缘故。清华大学的刘沛教授曾对音乐对其他学科的作用做过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以音乐为核心学科,与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相关联的基本链接模型”的教学理念。虽然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以音乐为核心学科的综合课程研制模型并不能尽快实现,但是,我们对于音乐对其他学科的激活动力以及促进其他学科的依据和方法方面,依然会努力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新西兰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
2.《音乐心理》。
关键词:激“活”;认知性学习;情感性学习
探讨的灵感来自于新课标中的一句话“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和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为其他学科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注入激情”,是啊!音乐是至情至性之物,它带动的是人灵魂深处的情感。从心理学角度讲,当大脑神经组织在受到音乐及相关事物刺激是能发生反应,这是人所特有的,称为音乐兴奋,也叫音乐觉醒状态。当人欣赏音乐或放声高歌之时,音乐注意、音乐记忆、音乐知觉、音乐想象、音乐的思维和语言等心理现象也受到相应的刺激和提高。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 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 这些心理因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激活文明、自我完善
当代美国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陈述:“教育家概述了美国社会现在的危机与未来的希望,而这种“危机”与希望均以是否重视音乐教育的价值为转移。如果轻视音乐教育,人们长期生活在“灰暗”与紧张的生活条件中,社会将出现危机;如果人们视音乐教育是日常生活的合理部分,那这种周围环境的灰暗与紧张状况顿会改变,这就是社会的希望。”学校教育是实施音乐素质的载体,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实践过程不仅使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传播、发展,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步,而人自身的发展、进步包括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智力水平、伦理道德、审美能力等。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手段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诸如净化心灵、高尚志趣、完善品格、启迪智慧……,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洗涤心灵、净化情操
在中学教育中更能突出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高峰,研究表明,这一阶段学生的大脑神经活动兴奋过程和意志过程比较起来,兴奋过程相对要强,情感容易波动和接受影响。高度音乐性的音乐是无声的语言,它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来”,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如欣赏贝多芬的作品《第五交响曲》,音乐具有的震撼力量能直接启迪学生思考——怎样面对人生的困境与不幸,再通过老师的启发,让学生分析作品的内涵以及作曲家的精神力量,无形中激励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纵横学科、促进学习
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然而音乐形象思维能把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通过表象去创造对象与完成作业,解释经验,促进顿悟。推动他们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在更深的层次把握对事物的领悟,发现并更新着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做以下尝试。
1.通过演戏,演讲、录音,利用各种静态的图像或动态的电影和电视图像过程中,以及利用视觉、口述,或用英语写各种文本来促进语文的阅读力及表现力。
2.在制作和交流音乐作品时,学生可利用数学的技巧和语汇,符合逻辑地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对数学的概念的掌握和判断力。
3.通过制作简单的乐器或探索和适应过去的一些乐器,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调查科学的概念、过程和原理,发展科学的知识和技巧。
4.在信息技术方面,通过音乐大师、MIDI等一系列的创作手段,提供许多技术实践的机会。
5.社会方面,音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艺术和文化历史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是如何高度地反映一种文化价值和信仰的。
6.在体育方面,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身体、智力、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发展。通过各种机会使学生自身个性和自我价值意识得到提高,有助于美化学校和社区的文化生活。
音乐学科兼具“认知性学习”与“情感性学习”的双重功能,因此,音乐在人类的世世代代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这正是由于它善于凝聚人们,使学生亦能更佳地体会深邃的事物与原理的缘故。清华大学的刘沛教授曾对音乐对其他学科的作用做过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以音乐为核心学科,与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相关联的基本链接模型”的教学理念。虽然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以音乐为核心学科的综合课程研制模型并不能尽快实现,但是,我们对于音乐对其他学科的激活动力以及促进其他学科的依据和方法方面,依然会努力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新西兰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
2.《音乐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