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修炼:忍耐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buk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从6个月开始坐高脚小餐椅自己吃饭,最初的情景很温馨:我们吃饭的时候塞个钙奶饼干就自个儿啃去了。等我们吃完,差不多也啃完了,皆大欢喜。
  后来,钙奶饼干不感兴趣了,只要塞饼干就很不屑地扔掉,指着馒头“嗯嗯嗯”叫,嘴里喊着“馒馒馒馒馒”。我们倒是很惊喜,喜欢吃纯天然食物,不吃工业生产的食品,这是美德啊。反正已经长牙了,那就吃吧。
  渐渐的,馒头也不行了,要吃包子饺子面条。没问题啊,直接抓着吃吧,面条可以用勺子捣烂了喂。
  可是很快,不满意用手抓饭吃的节奏了,强烈要求使用餐具!
  特地买了抗摔的婴儿餐具给她,再围上个饭兜儿,玩去吧!
  没想到,严重低估了1岁孩子对餐具的探索精神。除了模仿大人抓着勺子往碗里戳(根本舀不出饭)、往嘴里戳(经常连汤带饭飞得满脸满身都是),小妞最大的乐趣是把勺子和饭碗往地上扔!满地的汤汤水水菜叶蛋花饭粒就不用说了,扔完趴椅子上往下看,还指着地上的餐具“嗯嗯嗯”叫唤,指挥我帮她捡起来,我当然义不容辞,只是我捡起来,她总能一秒钟之内再扔掉,再次指挥我去捡,循环往复……以上,我都忍了。有天没注意一把抓去了我用的瓷碗,扔掉之后,她惊奇地发现:竟然碎了?!从此……说多了都是泪啊!
  有天女儿趴床边上扔玩具,扔完指挥我捡起来给她,照做之后,她马上又扔掉……如此往复四五次之后,我有点崩溃,但是没作声,决定做个实验,看她到底打算重复几次。扔掉,捡起来,再扔掉,再捡起来……我在心里默默数着,到第二十遍的时候,女儿忽然转身爬到床头玩别的去了。
  瞬间有种胜利的感觉!不是战胜了女儿,是战胜了自己。哎哟,我的老腰……
  谁说陪玩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唱歌?陪玩,也许就是陪着孩子不断重复这些她觉得很有意思,而大人觉得很无聊的事,重复上二十遍,甚至更多。所以,妈妈首先就是忍耐的化身。
  据说小孩子从10个月开始就喜欢扔东西了,会一直持续到两三岁。也许每一次扔,都是孩子在观察东西的下落过程,辨别落地的声音,体会不同的动作和力度导致的不同结果,感受地球的引力的神奇吧?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刚来地球不久的小朋友觉得无比有趣,所以他们才要不停地扔……再说,哪怕她就是想显摆自己会扔东西了,觉得好玩,这份快乐干嘛要压抑呢?虽然给咱大人“稍微”添了那么点儿麻烦(此处俺已经准备好了不锈钢锅盖顶脑门上,迎接苦逼爹妈们扔来的臭鸡蛋……呜呜,俺也是你们中一员好吗?!)……
  想起电影《ET外星人》,外星人来到地球之后有那么多的惊讶,那么多的好奇,那么多的尝试,那么多的探索……没有人会因为他们闯祸而生气,因为他们从外星球来嘛,他们对我们的星球还很陌生。其实,小孩子不也一样吗?
  西尔斯曾对母乳妈妈说过一句话:高需求的育儿阶段很快就会过。宝宝在你床上的时间,在你怀里的时间,吃奶的时间,在人的一生都非常短暂的,但是那些爱与信任的记忆会持续一生。
  我想,不论多让自己崩溃的育儿阶段,只要想到它终将成为往事和回忆,都会多少有点伤感吧。然后,怎么会不去珍惜?
其他文献
六岁的女儿没有什么主意,事无巨细都要问我,比如:口中有痰,问我怎么办?还要问吐在哪儿?与小朋友玩,其中一个男孩不让她和另一个孩子玩,女儿思索许久跑过来问我:那我跟谁玩呀?一个小朋友给女儿几张卡,另一个小朋友也得到同样多的卡片,但他还找我女儿要。女儿问我:妈妈,这张卡我该给谁呀?这是我教育出现了问题吗?孩子生下来之后,我的情绪不好,管教孩子很严格。现在,我已经放松对孩子的规定了。虽然我知道只有自己是
期刊
“最家长”读者珊珊妈问:这年月,老人倒了,咱还让孩子扶吗?不扶,与咱倡导的尊老爱幼相悖;扶,怕被讹着!咋整?  “最家长”编辑韩铭帮您回答:扶老奶奶过马路曾经是我们最喜欢写的“作文”,受欢迎程度估计仅次于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以及帮邻居打酱油。见了老人摔倒必须去扶一把,这已经根深蒂固地刻入了我们的价值观,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嘛。可是!“扶老太太被讹”这话题如今也已经火得上了春晚,加上其它类似送孕妇回
期刊
董吉贺,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伦理、教师教育。  最近人们对道德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具体化了,“老人摔到了要不要扶”就是其中尤为典型的一个。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是该不该扶的问题。纵观古今中外,尊敬老人、帮助他人始终是一条普遍的道德守则。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甚至能够增进别人的幸福。老人摔倒了,任何一个恰好遇见的人,要做的就是防止老人受到更大的伤害
期刊
当当当,开新栏:我们去调研,有位妈妈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求孩子能自信点儿。我们继续调研——希望孩子自信,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请举手——百分百毫不犹豫地高高举手。我们就开个新栏目,跟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自信”这个话题,这不是个容易干的活儿,但我们有信心做好,我们要一期一期做下去,我们每期都将邀请国内顶尖的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做支持,与我们同行吧。  一位家长的疑问:  我孩子9岁,上二年级。我感觉他挺自
期刊
为女儿团购了一次拍照,是一个瘦瘦的潮男为我们拍。看他又是长发又是耳钉,我担心我这枚土包子跟他沟通会有障碍,所以,拍完一组,要为女儿换第二套衣服时,我停顿了一秒,在想怎么礼貌地跟他说让他回避一下。  还没开口,他已经酷酷地走掉,并且我在门里听见他跟另一个想要进来布景的女生说:等会儿,孩子在里面换衣服呢。  谢谢!谢谢他们对一个三岁小女孩隐私的尊重。趁机,我很“功利”地跟女儿说:你看,你穿脱衣服的时候
期刊
儿子快五岁了,平时生活中没什么主见,总是看大人的脸色行事,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为了改变这种性格,我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听取孩子的意见,比如讲故事时让他自己选择故事书;买东西时让他挑选,按他的意见买;吃东西、做游戏、出去玩时都征求他的意见,只要能做到就按他的要求去做。可我发现还是不能改变,他总是说:妈妈喜欢我就喜欢、你说怎么着就怎么着。效果不尽如人意。我很担心他形成不良的性格。请您指点迷津!  一位
期刊
许多年前的暑假,我迷上了《射雕英雄传》。  “别看电视了,写作业去!”老爸说。  “不!”  “就知道看电视!什么家务活儿也不干!读书也不努力!”老爸步履矫健地把电视给关了。  还有没有天理?我刚进入青春期哎!杨康正在调戏穆念慈哎,我心里正痒痒着呢!  火气从脚底板子蹿到脑门只在刹那间,狠狠关上大铁门,飞奔下楼。大铁门“砰噔”巨响,翻译成我内心的潜台词就是——“不用你管!”  老爸没追我,因为这种
期刊
每个孩子都喜欢好成绩  “你看,谁谁谁的孩子又拿奥数竞赛奖了!”“隔壁的孩子又考班里第一了” “我们单位里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了”……家长的殷切期盼、老师同学的刺激、孩子的自尊心驱使,没有一个孩子说他不喜欢好成绩。  成绩差的孩子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成绩,说明他不喜欢差分数,对于别人的关心他们往往很愤怒。因为本来心里就很失落,别人的询问只能让他觉得更丢脸,反而更对自己没有信心。  对于成绩差的孩
期刊
现在国学很热,而且已经热到孩子们头上了。这倒是挺好的一件事,让孩子学点国学、爱上国学,很好的一种文化传承,孩子也受益颇多。  但是,需要加点小心的是,学国学得先知道,经典学了滋养人,糟粕学了束缚人。  很多家长问,《弟子规》,可不可以读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初读《弟子规》,会真心感到不错。比如,“出必告,反必面”,多好,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哪,回家后,当面向爸妈报平安,如此一来,孩子被拐卖的都少了。
期刊
写外貌不用“有”  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某某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试着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作文会顺很多:某某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写说不用“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