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学龙(1986-),男,汉,河南封丘县人,笔名“望乡”,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方向:德育原理。
  儿时的深秋是寂静的,让人感觉有点冷。所有的地方都是空旷的,一切都仿佛停了下来。
  可是,热闹的画面总是像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地播放着。春的灿烂,夏的苍翠、秋的充实都让冷清的画面充满了温度。内心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满脑子都是挥之不去的亲切与欢快。
  如果说,十月是冷清。那么冬便是沉寂。沉寂并不意味着停止。而是孕育,为下一年做好准备。为春天悄悄埋好种子,为成长蓄积能量。为未来洒下新的希望。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着,周而复始,四季轮回,感觉不到多大的变化。留下的满满的都是四季的味道。都是大自然的温度。仿佛是一个女人对你欢笑,对你关怀,包容着你的小心眼。
  大伯、大妈打场、碾场收麦子的情形总会跳跃出来,爸爸还会问一句,累不累?说完又拿着桑叉跺麦秸去了。村里的拖拉机,小新爷爷又开出来了,为大家帮忙。顺便炫耀他的直线倒拖斗技术。收麦和打稻是最热闹的时刻。家家户户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三五家一伙,有说有笑,熟练而紧张的一点一点把它们变成籽。空旷的场子里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只见有人一只手拿着袋子,一只手往里面装着。还有的是一个人撑着袋子,一个人用盆往里面倒着。一天干不完,还可以在外面搭棚,叫“看场”。这是最开心的时刻。自己用稻草或麦秸,借助劳动工具,搭成一个暖暖和和的窝,钻进去,亲近大自然,还可以看看星星,最后酣然入梦。感觉一年中这个时候很奇妙。到了第二天,大清早的就会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劈开露水,爬出来,吃早饭。
  夏季的大柳树下是那么凉快,躺在干净的泥土上,是不是有大黄蚂蚁爬上来,不咬人,不蜇人。有一种空前的放松感觉。仿佛这个世界都是你的。夏季的大西瓜总是那么的甜。可劲儿吃,吃到吃不动为止,最好饱饱的睡上一觉,酣畅无比。最好玩的是抓蝉蛹了,到现在还有,拿着手电筒,或者借着月光,从树上把他们摘下来,洗洗,用盐水泡上。
  架子车上,满满的都是回忆。抢着坐后边,结果张不起来,拉不动。大人们数落着要坐中间。后来知道坐中间拉着不费劲。调皮的孩子干脆就坐在车帮上。相互吆喝着。
  抓到鱼是最开心的事情。哥哥一屁股坐住了一条半斤的红鱼,池池、炸炸,全家美美地吃了一顿,开心死了。一起抓到黄鳝是最开心的。麦秸队斜到水里了,成了鱼窝。竟然生出来许许多多黄鳝。抓了一下午,整整11条。抛去几条细的,剩下的各个大拇指粗,让人既害怕又喜欢。怎么处理,老爸发愁了。养着,不好活,吃了可惜。经过大家商量,切段,油炸,分着吃。第一次吃黄鳝,才知道鳝鱼只有一根刺,吃着不卡,味道香美。
  一捆一捆的稻把成了靓丽的风景线。早晨天未亮,点上一把,拿着,跑着,别提多带劲了,感觉自己的生命,像着火焰一样,熊熊燃烧,可以把周围的空气都温暖起来。
  湖水,还是那片湖水,少了夏日的戏水,多了一份宁静。静得让人感到了智慧。感到了沉稳。仿佛告诉我们静下来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静下来才能去思考,静下来才能去欣赏它的美。像一位美丽的母亲一样,和蔼可亲。
  扛着箩头捡粪的四爷,看起来有点可笑,看到他那么认真的捡,便不再做声。慢慢欣赏劳动的美。爱与人说话的哑巴,见人总是热情的嗳嗳嗳,极力向你问好。
  东头桥上啥時候都会有人,几个人坐在一起,说着,看着。或者啥也不做。这么冷的天也会有人双手互插到袖里,在十字街望着,仿佛要等一个人。其实仅仅是望着。
  早起的“豆腐,割豆腐”声音总是让家长听见。招呼着挖一碗豆子,换回来一块儿豆腐。还有很多儿时的回忆。一起逛庙会、赶集,熙熙攘攘,会碰到很多认识的人,买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泥嫂子、笆斗、红箱子、铁铲头等。还要吃好吃的,炸糖糕、冰糖葫芦等。
  童年的回忆是那么的美好,深固的刻画在头脑里。让内心充满了宁静。充满了不争,充满了谦虚,充满了包容。
  上学的情形是最快乐的。学校院墙踏了,成帮成帮的学生可以跑到学校外边。可以课间跑到门外一家买汽水,一毛钱两袋,现做现卖。糖水、食用色素在大盆里一搅拌,装满一个拇指粗的塑料袋里。不舍得喝,一次喝半袋,剩下的放学喝。省钱的话,跑到东边另外一家,自己压水喝。虽然有点远,但是还会有很多人去的。天冷的时候,每个学生从自己带来白色塑料布,把教室门窗钉的严严实实的,可温暖了。冬天的早自习,没电,自带蜡烛,早自习没有学习,净搁那挖蜡烛了。有的同学为了取暖把手烤的黑黑的。
  一次,天蒙蒙亮,早早来到学校,跟一个堂弟打开大门,准备进校园时,看到五年级教师门口一个白色的影子,发出奇怪的声音。吓得把腿就跑。跑到很远一个光棍家,说看到鬼了。他拿起砖头就跟我一起去了。原来是有几个来得更早的高年级同学恶作剧。扮鬼吓人。学校建在坟地上,时不时还能挖出骨头。有人说风水好,也没有人埋怨啥,就是有时,人少的时候怪吓人的。
  小时候的游戏很简单,抓子、跳绳、踢毽子。还有跨步、玻璃弹珠、摔四角、挤暖和、摘胶、踢瓦。每个游戏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快乐,至今难以忘怀。
  生活好像永远也离不开红砖绿瓦,看到一家一家炊烟袅袅升起又让人想起了那可口的饭菜。大米汤、炒鸡蛋、白馒头。吃的时候,还会经常听到大人们说以前白蒸馍多么多么难得。现在生活富裕了,我们生活的多么幸福。
  就这样一天一天长大,无忧无虑,快快乐乐。一切都是那么纯净,那么甜美,让人无限向往。家乡的一望无际的美永远无法忘却的。家乡的淳朴与智慧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儿时对家乡的记忆,是对家乡最清晰的记忆。想到童年的一幕一幕场景,所有的不快都可以烟消云散。想到童年的简单与纯洁,对家乡的思念也就满足了。
其他文献
死亡印青在我舌根下潜伏  味蕾早已备好颜料  火车会在午夜  缓缓开动  一路刺进唐古拉山。  所有善良人都要在根系支源  創造根系,  坟场向天,大江南偏。  北斗之勺里闪烁着  第八颗星,  火山嘴里跪着殉情的金蝉,  为着它的跌落,久久盘亘。  奢侈之物会在渎圣之后  愈加奢侈:  土地裂  背后掩藏的真相是  一头野牦牛冻穿蹄筋。  日程在危亡关头  被温度延长。  献给S  8.6日 2
期刊
“三苏坟”又称“三苏园”,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境内,因苏轼、苏辙、苏洵父子三人安葬在此而得名。从郏县出发,沿通往洛阳的公路西行约20公里,向北一拐便进入到了“三苏园”景区。  一代文章三父子  进入三苏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高大的重檐牌坊,牌坊两边悬挂着黑底金字楹联:“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据《宋史·苏洵传》记载,“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
期刊
行走在红墙夹道上,蓦然瞥见两侧斜挂的翠竹,斑驳光影里,淌着淙淙诗意。  古榕石狮守着朱红飞檐的庙门,武侯祠临街,墙外车马喧嚣,墙内却是明静幽深。只需把心放入这一线红墙,庄严肃穆之感便人心底油然而生。花草映目,绿荫清凉,古碑悠远。厅堂庭院,园林古冢,没有什么沾染过一丝繁华的气息,也没有过于浓重炙人的香火烟味。那么的厚重朴实,直教人忍不住长声喟叹历史的痕迹。墙上嵌着岳飞的草书,在廊中的出师表字字如血如
期刊
夜幕降临,我们抬头仰望天空,一些星星在云端闪烁,一些星星则隐没于魅惑云海之中。但是,不得不承认,那些星星仍然在发出璀璨而又极致的光芒,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隐,即藏,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真谛。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风将草籽传播而不留踪迹,是一种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隐。盲者以拐轻探路纹,是一种隐。猫头鹰在黑暗中张其目耳,亦是一种隐。  隐,是一种对待命运,对待人生的态度。欻
期刊
作者简介:李想(2001.1-),男,汉,江苏省扬州市人,高中在读学生。  汉末纷争,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奸雄鹰扬。昭烈奋兴汉之志,以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赵之辈勇冠三军而为将,战乌林,拔荆州,播越岷蜀,举兵北征而夏侯授首。当是时,东吴背盟,关羽毁败,先主伐吴亦北,弥留白帝,乃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彼此心神无贰,此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既崩,亮扶太子禅即位,是为后主。武侯平南屯北,五出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近日,继“萌大叔”,“女汉子”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佛系青年”,他们崇尚“怎么都行,不变心思,看淡一切”的生活理念。他们的动态里是一张张憨态的相片,一句句淡然的话语,看似可爱的背后却显示出了消极。依我看,“佛系青年”的人生模式不可取!  佛经之中最脍炙人口的语句便是“四大皆空”,而“佛系青年”曲解了其中的“空”的涵义,将理想信念一并清空,以“都行”、“还可以”、“没关系”等标志性语言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