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城:固执地反抗,无法自抑地接近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th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作于三十年代的《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一直被视为体现沈从文的“乡下人”文学价值取向的巅峰之作,然而,“乡土”与“都市”、“传统”与“现代”的争斗依然在这部唯美静谧的小说里暗潮汹涌。《边城》构筑了一个甜美的乌托邦,却依旧萦绕不散着悲凉哀愁之气,沈从文恬淡优美的文字下隐现着自觉的“乡下人”身份认同与潜意识的“城里人”思维倾向缠斗不休的忧伤凄凉。从心理学分析的角度,可以看到《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对理想人性的真挚憧憬,翠翠是作者青春记忆的重构,也是其梦中乡土乌托邦的化身,而“爷爷”的人物设置却又暗示着作者不断向都市趋近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边城》 乡土 都市 心理学分析
  沈从文自诩为“乡下人”的谦恭却又不失骄傲的姿态人所共知,因为蔑视虚伪猥琐,丧失血性而致“贫血”的都市人,鄙夷浮夸肮脏的都市生活,他执着地建立了一座专供至纯人性的“希腊小庙”——《边城》。山水美、风俗美、人情美,人们为《边城》贴过太多类似于此的浪漫标签。然而,《边城》披着童话的唯美外衣,描摹出一群清纯善良的人物,却终究没有童话式的完满结局。究其根底,宣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沈从文抱着在都市里碰壁受伤、默默舔舐的心情在文字里急迫“还乡”,然而,此乡已然是梦中的空中楼阁,在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更为不妙的是,一向作为他者而僵硬存在的都市,已渐渐融入沈从文的血脉。因此,《边城》从思乡曲成了一首无望的挽歌,作者在小说里细致描绘的世事如此静好的湘西田园生活,在其不无痛苦的内心揪斗里碎成了一地晶莹的碎片,折射着令人怜惜又伤感的虹彩。
  一、水晶眸子的翠翠:“梦中的女孩”
  张直心先生在《“梦中的女孩”——鲁迅<在酒楼上>细读》一文中指出:“心理批评范畴的‘梦中的女孩’这一命名,暗示着人到中年、入世渐深的作者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童年、青春。与其把它视作笔下人物(或作者)曾经的初恋,不如说那是理想主义生命存在的憧憬,是‘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希望’,是刻骨铭心的‘心象’,是苦于不能忘却的梦。‘梦中的女孩’是不会‘长大’的,永远那么的明净、清纯。”①
  翠翠是小说《边城》的核心人物,也是沈从文眼里永远长不大的“梦中女孩”,是其青春记忆的肉身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童年经验经由审美再创造而成的。所谓“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②沈从文在建国后不知“风”往何处吹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疑惧中发生了精神危机,他曾写下一组“呓语狂言”的笔记(《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笔记中提到了张兆和、丁玲、还有翠翠,他在文中非常动情地呼唤:“翠翠,翠翠,你是在一零四小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我,在我死去以后还想起我?”③翠翠显然与现实生活中的张兆和、丁玲不一样,她是一种温暖梦幻的理想,是沈从文心中最为柔软的记忆所在。而翠翠的故事所发生的地方,正是沈从文魂牵梦萦的湘西故土——一个位于湘西边境的名叫“茶峒”的小山城,名字可以是虚构的,但这框定了一个沈从文已然熟稔于心、可以娓娓道来的童年记忆里不逝的生活背景,这一世外桃源般的世界里处处晃动着童年的身影,翠翠便是童年沈从文的化身。
  翠翠不仅承载着沈从文的故园旧梦,还是其乡土乌托邦理想的象征。沈从文极偏爱翠翠,在他笔下,翠翠是那般纯美可人:“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④美丽可爱的少女形象,在沈从文笔下比比皆是,但请注意“教育”一词,“教育”是沈从文顶偏爱的词,他说自然“教育”了翠翠,可见他强调翠翠的美丽纯真来自于“自然性”,而非都市人天天挂在嘴边的“文明性”,他的翠翠显然不是“五四”时期西方文明熏陶下的“大写的人”。如果说《边城》是座供奉至美至纯人性的希腊小庙,那么,翠翠就是神龛上中青春永驻的神女,她是沈从文返璞归真的文明思想形之于纸上的象征符,是其用来对抗都市文明的一把利剑。
  二、爱绕弯子的爷爷:无处不在的压抑
  对于1933年创作于婚姻蜜月期的《边城》,陈思和先生将它与同室创作的巴金的《雷》、《电》相比较,他感叹道:“风格竟如此不同,却同时诞生在一座小小的院落里。他们都写爱情故事,却完全不一样:一部是刀光剑影,血洒五步之内;一部却微波不兴,沉浸于古意的高远之美。但这两部小说在风格上都异常透明。《电》像黑暗社会里的一道道闪电,《边城》却如阳光明媚的山溪边,都没有丝毫混浊气。”⑤144《边城》的文字纯净、意境唯美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一派明丽风光下却有着暗地惊雷,压抑晦涩之气在这座小城上空久久萦绕不散。
  翠翠是沈从文内心某种美好理想的化身,而视她为生命太阳的小说另一主人公——“爷爷”,他的身上则体现了沈从文内心诸多的矛盾纠缠。陈思和先生认为“爷爷”这一人物设置把事事复杂化,最终搅乱了翠翠的爱情,自己也含恨而终。“因为他太小心了,太想把这件事做好,所以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被他搞得复杂化了,又是走车路,又是走马路,人家走了车路以后,他又觉得这样不好,又要去征求孙女的意见,甚至从来就不把话说清楚。他明明知道唱歌的是二佬,还跟翠翠讲故事说,‘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走马路,为你来唱歌,向你求婚,你将怎么说?’(第15章)绕来绕去,把大家绕得都误会了。这里的人都没有那么多的心机,常常直来直去的,他这么绕来绕去,很有文明人的样子,人一讲文明,事情都搞乱了。”⑤152陈思和先生的话一语中的,他认为沈从文把“爷爷”写成“很有文明人的样子”,正是因为出现了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文明人”,促成了兄弟车路马路之争,直接导致顺顺一家对他们的误解,最后自己抑郁而终,翠翠也成了孤雏一个。沈从文先生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⑥沈从文把翠翠、大佬、二佬,甚至吊脚楼里的妓女,都写得那般健康自然、随性洒脱,而“爷爷”为何会带有“文明人”的影子?   沈从文一直声称自己是个“乡下人”,直到离世也未改口。而现实生活中的沈从文却如北大孔庆东老师说的一样:“其实沈从文很早就不是一个乡下人了。他不但一步步变成了城里人,而且是城里人崇拜的大作家,后来又成了大学者,是个知识的富翁。”⑦《边城》中有一个细节:老船夫在一次还给过渡人强塞的铜钱的时候,故意留下了一个铜子。为什么?因为他搭给了人家一大束烟草,也就是说,这属于公平交易。可见祖父还是很有心机的,他也不吃亏。沈从文明明在精心搭建理想中的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却总又意无意地掺和进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由此可见,不仅都市文明在悄然渗透着安放沈从文童年记忆的湘西故土,沈从文身上文明人的烙印也如鬼魅般如影随形。
  三、跨不过的“水”元素:生命永恒的隔膜
  沈从文先生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中写道:“在我一个自传里,我曾经提到过水给我的种种印象。檐溜,小小的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⑧日常生活中的水,往往汇聚为江河分隔了男男女女,因此,在传统文化中,水作为客观具体的“象”,便被赋予了表达孤独隔绝的“意”,横亘在人们的情感交流中。慢慢地,蕴含隔离孤独之义的“水”意象在人们的反复使用中,便在民族文化情感里长久地积淀了下来。
  不难推测,“水”给予沈从文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孤独。“水”孕育了孤独,而孤独教育了沈从文。1934年,当《边城》销路大好时,沈从文却痛心疾地说道:“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⑨细看《边城》,风和日丽下其实满目疮痍——翠翠父母因追爱无望而自尽、翠翠的爱情最终只剩等待、老船夫为孙女操碎了心,却还是含恨而终。就连环绕着翠翠爷孙的茶峒乡民们也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黯然神伤。《边城》是沈从文建筑在水边的桃源世界,“水”从上古流下来的孤独和隔离弥漫在小城的每个角落,渗透进每个人的生命,这种深重的孤绝与隔膜便是沈从文隐藏在文字底下的“悲痛”。
  现当代文学史上,城乡矛盾在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笔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到了沈从文笔下,尤其是《边城》,则呈现出了独特的处理方式,即乡土的愚昧落后最终体现出来的都是美轮美奂,而城市文明不论从何角度,都被归结为病态的丑陋。他的小说往往渗透着根深蒂固的自卑与孤独情结,虽然他一心“向后看”,沉浸于构建乡土文明的“希腊小庙”,但在他内心深处,又渴求现代文化的熏陶,以摆脱封建文化的缠绕。拒绝都市,向往乡土,并不如沈从文表述的那般坚定,沈从文其实早已完成了从一个远眺经济中心、知识中心的“乡下人”到都市知识精英的身份转变。他往往在两种文化价值选择的矛盾中陷入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而这复杂的心境一旦投射到他的笔下,则表现为对乡土文化失落的无限哀婉以及对都市文明的无奈认同。
  注释
  ① 张直心.“梦中的女孩”——鲁迅《在酒楼上》细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4).
  ② 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2.
  ③ 沈从文,张兆和.从文家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61.
  ④ 沈从文.边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6.
  ⑤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⑥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上册)[M].上海:上海良友国书公司,1945:5.
  ⑦ 孔庆东.试谈沈从文的自卑情结[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1).
  ⑧ 沈从文.从文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41.
  ⑨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上册)[M].上海:上海良友国书公司,1945:5.
  参考文献
  [1] 孔庆东.黑色的孤独[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2] 李锦昆.自卑心理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其他文献
1、北方国建:中国健康地产先锋企业  风云点评:北京北方国建置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北方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是集房地产开发、建筑塑材与门窗铝材生产销售、门窗幕墙制造施工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集团企业。北京京北方国建置业有限公司的集团品牌连续数年被评为北京市明星企业、先后获得了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
期刊
住房空置率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但业内对此统计口径差距非常大,因此得出的结论数据也相差甚远。  两个空置率  2018年12月底,中金公司发布了《数说中国存量住房》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末中国城镇住房存量达2.74亿套(不合集体户),对应存量面积261亿平方米,家庭户户均拥有住房1.13套。  对于大众关心的住房空置率问题。中金公司团队得出的数据与西南财经大学甘犁团队数据相差较大。  2
期刊
量价是旧时代的东西,万科心中只有美好生活。  一一万科董事长郁亮  恒大要走自己的路,不怕排名和议论,只要利润目标完成,即便未来跌出前三或者前十都无所谓。  一一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房地产业起码还有十年左右的发展期。  一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  城市化没有结束,房价就还会涨。  中城新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明  尽管香港楼价在近月回落,但仍大幅超出市民的负担能力。  ——香港财
期刊
一个垂危的病人,在临亡之际,一位大夫对他说,我有一粒仙药,能保你一年暂时无恙,如果你能挺过去,延命三十年。但这颗药副作用也极大,不是每个人的身体都能承受得起的,用不好,则加速小命的终结。  在房地产行业的下半场,国内的中小房企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尬境。  过山车  1月17日,轰动各大地产媒体头条的无外乎内房股的暴跌,多只港股在午后14点30分左右上演断崖式闪崩。内房股佳源国际控股(2768.HK)
期刊
2018年十大地产新闻事件  1、政府将不再垄断住房供地  2018年1月16日,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说,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2、中央一号文件: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
期刊
回顾2018北京楼市,在所谓的“刚需年”,别墅的需求却没有被抑制,反而因稀缺走出了一个独立行情。别墅占市场总成交的比例从2014年之前平均5%左右上漲了2倍,连续三年维持在15%。  资源、区域配套、产品力成为别墅市场最重要的筛选原则。现今市场上符合这些条件的项目并不多,但和棠瑞著算一个,从2018年9月中旬入市以来,90多天创造7个亿热销成绩,给人逆势上扬的惊艳。《稀缺的自然山水资源  占有优越
期刊
因为1.2.3期是合刊,所以本期數据都在3期中
期刊
摘 要: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被收录在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但细读文本之后,却发现选文和注解上均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没有吸纳学界新的研究成果,比如选文出处不明、注释偏差、背景介绍不清等情况。现进行考察辨证,以期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和改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关键词: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如梦令》 考辨  李清照的很多词作都是千古传颂的佳篇,有5篇被编入人教版初中和高中的教科书
期刊
17.17亿  2018年3月13日晚间,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于3月12日,经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资,中联前海开源一保利地产租赁住房一号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专项计划”)实际收到认购资金17.17亿元,达到约定资金规模。据悉,这也是国内首单完成发行的房企租赁住房REITs。  100亿  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2018年1月11日公告披露,于1月10日,该公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分别对民国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查禁文学进行论述,从政治文化纲领、查禁文学取向、查禁文学法规制度、组织系统、查禁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民国时期查禁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多重影响,并详细阐释查禁文学典型案例。该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现代文学与政治社会复杂关系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民国 查禁文学 文学史论 特点和影响  民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