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学生作文
被人赏识的代价
◎文/包方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大树从被移植搬运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要被修枝剪叶,即使伤了根,破了皮,也要在新的环境中无畏地生长。因为它知道,这样才会被赏识,这样才不会辜负它之前所受的苦。其实,人也是一样。从你决定要背上行囊,踏上追寻梦想的道路开始,你就不能因为在路途上遇到困难而退缩,就注定要被荆棘划开几道口子,流些血,然后擦干不服输的眼泪,继续向前走……
我有一个表姐,她的丈夫是外地人。这个外地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就离开家乡,来到宁波打工。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厨师,有着一手好厨艺,在当地餐饮业小有名气。他从小耳濡目染,常在厨房跑进跑出,习惯了大厨们拿着锅铲在大锅里翻炒的声音,对常人捂之以鼻的厨房油烟味也由衷喜爱。他最爱看的就是菜肴装盘时各位厨师的独特创意。很早,他就暗自下决心,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好厨师。
听说宁波的餐饮业发达,他便不顾父母的反对,背井离乡,只身来到宁波打拼自己的未来。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自己拥有一手好厨艺,但由于家乡人的口味与宁波人的口味有着很大的不同,他迟迟没有获得任何一个宁波酒店的青睐。他们委婉地拒绝了他,手脚勤快的他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个既没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又只会烧烧家乡菜的毛头小伙子。
吃了一次次的闭门羹后,他开始仔细回想当初父亲和他的对话。
“为啥要去宁波这么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凭爹在这里的名声,我帮你去安排个职位不就行了,保你一年后就当厨师长!”
“不行,我不要用你的人脉关系来帮我!我要自己去闯!”
想到自己那时的决绝,他不禁轻轻哼了一声。他不仅开始嘲笑自己当初的幼稚与草率,甚至幻想着如果自己留在故乡,说不定现在已经能在当地最大酒店的厨房里有自己的一个位置了。
坐在宁波某酒店门前的石阶上,他望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心想:“这不就是我做梦都想要到的地方吗?我在爹面前既然已经那样讲了,就要做给他看。不能让他瞧不起自己……”
终于,他站起身,回头望了望繁华的大酒店,向附近的一家小餐馆走去。“既然进不了大酒店,我就去小餐馆。等我把你们宁波人爱吃的菜学会了,我一定会回来的!到时我让你们用十倍的薪水聘我!”
他暗暗下定决心。
在那家小餐馆里边做边学,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表姐夫很快拥有了一批回头客。不久,他还应邀参加了某个专品菜肴的厨艺竞赛,获得了很好的名次。现在,他已经是宁波那家曾拒他于门外的大酒店的厨师长了。回首往事,他告诉我,每当他穿上洁白的制服,别上印有NO.1的铭牌时,总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全身充满了无限的力量。
听了姐夫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一棵大树被移植、被搬运、被修枝、被剪叶、被伤根、重又生长的过程。原来,当一个人不适应某个环境时,只有改造自我,努力去适应环境,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修枝剪叶、伤根破皮,或许,这就是被人赏识的代价!
老师点评:这篇考场作文很好地把来异地求发展的人与被移植的大树联系起来,贴着作文材料写,用身边的事来诠释材料的某个寓意。作者看到两者在为了成功而付出代价这一点上的相同,对这种直面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作了热情的礼赞,这使文章的立意也远在同侪之上。
老师作文
美是寂寞的
◎文/蔡宏伟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美是寂寞的。险峻山谷中的幽兰,茫茫戈壁滩上的胡杨,深山里的大树……它们无须世人廉价的恭维,在亘古不变的坚守中,铸就自己无言的美丽,让历尽艰辛才得以来到它们身边的人,看得肃穆起来,看得心碎掉,看得泪流满面。
在杭州西溪湿地,我随了同伴被导游领到一棵硕大的香樟树旁。导游说,这棵树已有350多年的树龄,原先是此地村民的风水树,现在是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景点。我绕着树走了一圈,未曾发现任何特别之处。在长三角地区,找棵这么样子的香樟树,并不难。保安问我的一个同伴是哪里人,见没见过这么大的树。同伴答,宁海,从小就看着这样的树长大。保安很是没趣。
我想感到没趣的除了那位保安,还有这棵香樟树。周围还是一个小村落的时候,它踞守在村口,守护一方水土。虽然没有众多的操了异乡口音的人来到身边赞美它的硕大,见到熟稔的村民走过,听到他们议论农事的声音,它应该是感觉到亲切、满足的。而现在呢?游人如织的白天是热闹的,游人走后的夜晚则是冷清的。冷清是热闹之后的反映,而寂寞,则是一种未曾热闹的守望。没有寂寞,这棵树也就没了美,只能充当摆设、道具、背景,或是用以话长论短的材料。
果然,我的宁海同伴由此想起了那棵陪他长大的香樟树。那真是一棵寂寞的树,生长在深山,除了村民,少有人瞻顾。在他的描述中,那真是一棵美丽的树!四季风雨,霜雪雾霭,塑造成它的伞盖样的树冠;旁边溪流长清,叮咚奏乐。那是一棵绝没有让鼎沸的人声熏染得满是烟火味的香樟树!
“《红楼梦》里有一句写薛宝钗的话很有味道,‘珍重芳姿勤掩门’。再好的东西,看的人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宁海同伴这样解释道。
香樟树还是香樟树,论树龄,或许还是眼前西溪的这棵要年老些,但在我的意念里,不知怎的,就是认为宁海同伴说的那棵香樟树更来得美。
因为寂寞,因为甘守寂寞,深山里的树会更美;同样,因为寂寞,因为甘守寂寞,我们心爱的女性会变得圣洁,我们心仪的男性会变得崇高。
假如杜甫、陶渊明的诗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能卖到10两银子一册的辣价钱,假如伽利略、法拉第等科学家一辈子天天朝歌夜舞照样能有伟大的发明,假如晶莹剔透的和田玉只需要在工厂里花上几分钟就能生产出来……那么,寂寞和美就能分开了。否则的话,美总是由寂寞奉赠的,尤其那些永恒得能让人心碎的美。
这其中,必定有一棵只属于你的深山中的大树!
自我评价:十二年前,我在嘉兴的一所私立学校跟初二的学生进行过作文擂台赛,让我觉得有点汗颜的一篇学生作文的作者,后来考进了北大,现在美国留学;五年前,我在嘉兴一中的高三班和自己的学生也进行过作文擂台赛,让我自觉有些比不上的那篇学生作文的作者,后来考进了清华,她学医了。这回的擂台赛,虽说没有让我有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包方蕾同学文章质实的风格,还是相形出我这篇文章的凌虚蹈空。假如把宁海那棵树描述得更具体可感些,文章的说服力会更强些。
百科评审
特邀评审:程相崧
山东省金乡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青年作家
《被人赏识的代价》80分,《美是寂寞的》80分。包方蕾同学的文章主题立意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平实顺畅的叙述加上自己的感悟体会,使整篇文章真实而有一定的说服力。而蔡宏伟作为一名教师,跟学生比最大的优势便是阅历、见识,可惜的是蔡老师并没有把这种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我想蔡老师倒不如直接把这两棵树当成文章的“主角”,写成一篇小散文。另外,两篇都受了些传统考场作文模式的影响,没有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特邀评审:邓济舟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语文教师,知名作文教学专家
《被人赏识的代价》88分,《美是寂寞的》95分。两篇文章都能紧扣材料,选择一个切入点来很好地诠释主题。第一篇文章写的是身边人身边事,朴实自然,但写一个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立意上容易趋于雷同。相比之下,第二篇显得更有新意,而且语言上要更胜一筹。
编辑/梁宇清
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学生作文
被人赏识的代价
◎文/包方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大树从被移植搬运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要被修枝剪叶,即使伤了根,破了皮,也要在新的环境中无畏地生长。因为它知道,这样才会被赏识,这样才不会辜负它之前所受的苦。其实,人也是一样。从你决定要背上行囊,踏上追寻梦想的道路开始,你就不能因为在路途上遇到困难而退缩,就注定要被荆棘划开几道口子,流些血,然后擦干不服输的眼泪,继续向前走……
我有一个表姐,她的丈夫是外地人。这个外地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就离开家乡,来到宁波打工。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厨师,有着一手好厨艺,在当地餐饮业小有名气。他从小耳濡目染,常在厨房跑进跑出,习惯了大厨们拿着锅铲在大锅里翻炒的声音,对常人捂之以鼻的厨房油烟味也由衷喜爱。他最爱看的就是菜肴装盘时各位厨师的独特创意。很早,他就暗自下决心,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好厨师。
听说宁波的餐饮业发达,他便不顾父母的反对,背井离乡,只身来到宁波打拼自己的未来。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自己拥有一手好厨艺,但由于家乡人的口味与宁波人的口味有着很大的不同,他迟迟没有获得任何一个宁波酒店的青睐。他们委婉地拒绝了他,手脚勤快的他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个既没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又只会烧烧家乡菜的毛头小伙子。
吃了一次次的闭门羹后,他开始仔细回想当初父亲和他的对话。
“为啥要去宁波这么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凭爹在这里的名声,我帮你去安排个职位不就行了,保你一年后就当厨师长!”
“不行,我不要用你的人脉关系来帮我!我要自己去闯!”
想到自己那时的决绝,他不禁轻轻哼了一声。他不仅开始嘲笑自己当初的幼稚与草率,甚至幻想着如果自己留在故乡,说不定现在已经能在当地最大酒店的厨房里有自己的一个位置了。
坐在宁波某酒店门前的石阶上,他望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心想:“这不就是我做梦都想要到的地方吗?我在爹面前既然已经那样讲了,就要做给他看。不能让他瞧不起自己……”
终于,他站起身,回头望了望繁华的大酒店,向附近的一家小餐馆走去。“既然进不了大酒店,我就去小餐馆。等我把你们宁波人爱吃的菜学会了,我一定会回来的!到时我让你们用十倍的薪水聘我!”
他暗暗下定决心。
在那家小餐馆里边做边学,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表姐夫很快拥有了一批回头客。不久,他还应邀参加了某个专品菜肴的厨艺竞赛,获得了很好的名次。现在,他已经是宁波那家曾拒他于门外的大酒店的厨师长了。回首往事,他告诉我,每当他穿上洁白的制服,别上印有NO.1的铭牌时,总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全身充满了无限的力量。
听了姐夫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一棵大树被移植、被搬运、被修枝、被剪叶、被伤根、重又生长的过程。原来,当一个人不适应某个环境时,只有改造自我,努力去适应环境,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修枝剪叶、伤根破皮,或许,这就是被人赏识的代价!
老师点评:这篇考场作文很好地把来异地求发展的人与被移植的大树联系起来,贴着作文材料写,用身边的事来诠释材料的某个寓意。作者看到两者在为了成功而付出代价这一点上的相同,对这种直面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作了热情的礼赞,这使文章的立意也远在同侪之上。
老师作文
美是寂寞的
◎文/蔡宏伟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美是寂寞的。险峻山谷中的幽兰,茫茫戈壁滩上的胡杨,深山里的大树……它们无须世人廉价的恭维,在亘古不变的坚守中,铸就自己无言的美丽,让历尽艰辛才得以来到它们身边的人,看得肃穆起来,看得心碎掉,看得泪流满面。
在杭州西溪湿地,我随了同伴被导游领到一棵硕大的香樟树旁。导游说,这棵树已有350多年的树龄,原先是此地村民的风水树,现在是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景点。我绕着树走了一圈,未曾发现任何特别之处。在长三角地区,找棵这么样子的香樟树,并不难。保安问我的一个同伴是哪里人,见没见过这么大的树。同伴答,宁海,从小就看着这样的树长大。保安很是没趣。
我想感到没趣的除了那位保安,还有这棵香樟树。周围还是一个小村落的时候,它踞守在村口,守护一方水土。虽然没有众多的操了异乡口音的人来到身边赞美它的硕大,见到熟稔的村民走过,听到他们议论农事的声音,它应该是感觉到亲切、满足的。而现在呢?游人如织的白天是热闹的,游人走后的夜晚则是冷清的。冷清是热闹之后的反映,而寂寞,则是一种未曾热闹的守望。没有寂寞,这棵树也就没了美,只能充当摆设、道具、背景,或是用以话长论短的材料。
果然,我的宁海同伴由此想起了那棵陪他长大的香樟树。那真是一棵寂寞的树,生长在深山,除了村民,少有人瞻顾。在他的描述中,那真是一棵美丽的树!四季风雨,霜雪雾霭,塑造成它的伞盖样的树冠;旁边溪流长清,叮咚奏乐。那是一棵绝没有让鼎沸的人声熏染得满是烟火味的香樟树!
“《红楼梦》里有一句写薛宝钗的话很有味道,‘珍重芳姿勤掩门’。再好的东西,看的人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宁海同伴这样解释道。
香樟树还是香樟树,论树龄,或许还是眼前西溪的这棵要年老些,但在我的意念里,不知怎的,就是认为宁海同伴说的那棵香樟树更来得美。
因为寂寞,因为甘守寂寞,深山里的树会更美;同样,因为寂寞,因为甘守寂寞,我们心爱的女性会变得圣洁,我们心仪的男性会变得崇高。
假如杜甫、陶渊明的诗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能卖到10两银子一册的辣价钱,假如伽利略、法拉第等科学家一辈子天天朝歌夜舞照样能有伟大的发明,假如晶莹剔透的和田玉只需要在工厂里花上几分钟就能生产出来……那么,寂寞和美就能分开了。否则的话,美总是由寂寞奉赠的,尤其那些永恒得能让人心碎的美。
这其中,必定有一棵只属于你的深山中的大树!
自我评价:十二年前,我在嘉兴的一所私立学校跟初二的学生进行过作文擂台赛,让我觉得有点汗颜的一篇学生作文的作者,后来考进了北大,现在美国留学;五年前,我在嘉兴一中的高三班和自己的学生也进行过作文擂台赛,让我自觉有些比不上的那篇学生作文的作者,后来考进了清华,她学医了。这回的擂台赛,虽说没有让我有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包方蕾同学文章质实的风格,还是相形出我这篇文章的凌虚蹈空。假如把宁海那棵树描述得更具体可感些,文章的说服力会更强些。
百科评审
特邀评审:程相崧
山东省金乡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青年作家
《被人赏识的代价》80分,《美是寂寞的》80分。包方蕾同学的文章主题立意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平实顺畅的叙述加上自己的感悟体会,使整篇文章真实而有一定的说服力。而蔡宏伟作为一名教师,跟学生比最大的优势便是阅历、见识,可惜的是蔡老师并没有把这种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我想蔡老师倒不如直接把这两棵树当成文章的“主角”,写成一篇小散文。另外,两篇都受了些传统考场作文模式的影响,没有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特邀评审:邓济舟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语文教师,知名作文教学专家
《被人赏识的代价》88分,《美是寂寞的》95分。两篇文章都能紧扣材料,选择一个切入点来很好地诠释主题。第一篇文章写的是身边人身边事,朴实自然,但写一个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立意上容易趋于雷同。相比之下,第二篇显得更有新意,而且语言上要更胜一筹。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