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直接作用。为此,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在这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如何深入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服务,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新课题。
一、狠抓硬件建设
原来我校地理位置偏僻、校舍陈旧、设备落后,很不能适应形势要求。现我校经过多方努力,与上级领导、镇政府、文化中心协调,移至镇文化中心办公。并投资建设电脑房、多媒体教室等,逐步建立起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项目、致富信息软件资料库和远程培训信息资料库,为农民科技致富搭起信息平台。
二、依托农科教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实用技术培训
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宏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关键发展期,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等,都对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开展成人教育,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和谐农村社区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为此,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尽快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的合作机制,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切实提高农村社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紧贴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需要开展培训,紧贴农民创业就业需要开展培训,紧贴农民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开展培训。依托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走农科教结合道路,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教文卫等部门大力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镇党委、政府要求成人中心校、科教文卫、农科部门紧密协作,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基地项目试验、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产品销售,并上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市农林局等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横联丹阳市农业林局、科委,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辐射能力和辐射面。我镇成教中心校在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新科学、新技术、新品种的过程中,全体成员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指挥下,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资源、智力等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己任,与农林、农科、多经等单位联合办学办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场为调节,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及时举办各种农民迫切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聘请外地专家、高校教授现场讲学,切实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有力推动了农民致富进程。
三、重视村(企)文化技术学校建设
我镇所有行政村都办起了村(企)文化技术学校,要求各村培植3~5个科技示范户,再由他们带动全村农民科技致富,使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得以引进与推广,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状,各种科技信息能够尽快在全村及全镇展开。
所有规模企业都办起了村(企)文化学校,广泛开展职工全员培训,从镜架生产到镀色,镜片生产到镀膜,对每一工艺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美誉度,参训人员达万余人。
四、学校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
利用互联网、劳动力市场等途径,广泛获取信息,联系招工单位,组织务工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广开转移门路,2013年实现培训300余人,成功转移300余人,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转移任务,更重要的是调整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重视社区教育正常运转
一直以来,我校都很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一是狠抓社区教育工作的“四落实”,即领导班子落实,师资队伍落实,制度建设落实,教学内容落实。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社区教育网络,要求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等制表上墙。要求不断丰富社区教育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人文知识,增加健身、娱乐活动,将单一型的实用技术培训转变为综合性的社区教育活动。同时,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及时聘请专、兼职教师,确保教学质量提高。二是加强对村级社区教育工作的督查、指导。我们将村成人学校的建设和社区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14年年初,我们集中召开了基层社区教育负责人会议,部署全年工作,出台了考核细则,促进了全镇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档次。
办好农村社区教育是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要积极宣传、营造氛围,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社区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推动我镇社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一、狠抓硬件建设
原来我校地理位置偏僻、校舍陈旧、设备落后,很不能适应形势要求。现我校经过多方努力,与上级领导、镇政府、文化中心协调,移至镇文化中心办公。并投资建设电脑房、多媒体教室等,逐步建立起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项目、致富信息软件资料库和远程培训信息资料库,为农民科技致富搭起信息平台。
二、依托农科教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实用技术培训
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宏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关键发展期,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等,都对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开展成人教育,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和谐农村社区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为此,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尽快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的合作机制,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切实提高农村社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紧贴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需要开展培训,紧贴农民创业就业需要开展培训,紧贴农民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开展培训。依托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走农科教结合道路,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教文卫等部门大力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镇党委、政府要求成人中心校、科教文卫、农科部门紧密协作,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基地项目试验、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产品销售,并上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市农林局等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横联丹阳市农业林局、科委,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辐射能力和辐射面。我镇成教中心校在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新科学、新技术、新品种的过程中,全体成员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指挥下,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资源、智力等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己任,与农林、农科、多经等单位联合办学办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场为调节,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及时举办各种农民迫切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聘请外地专家、高校教授现场讲学,切实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有力推动了农民致富进程。
三、重视村(企)文化技术学校建设
我镇所有行政村都办起了村(企)文化技术学校,要求各村培植3~5个科技示范户,再由他们带动全村农民科技致富,使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得以引进与推广,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状,各种科技信息能够尽快在全村及全镇展开。
所有规模企业都办起了村(企)文化学校,广泛开展职工全员培训,从镜架生产到镀色,镜片生产到镀膜,对每一工艺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美誉度,参训人员达万余人。
四、学校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
利用互联网、劳动力市场等途径,广泛获取信息,联系招工单位,组织务工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广开转移门路,2013年实现培训300余人,成功转移300余人,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转移任务,更重要的是调整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重视社区教育正常运转
一直以来,我校都很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一是狠抓社区教育工作的“四落实”,即领导班子落实,师资队伍落实,制度建设落实,教学内容落实。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社区教育网络,要求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等制表上墙。要求不断丰富社区教育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人文知识,增加健身、娱乐活动,将单一型的实用技术培训转变为综合性的社区教育活动。同时,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及时聘请专、兼职教师,确保教学质量提高。二是加强对村级社区教育工作的督查、指导。我们将村成人学校的建设和社区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14年年初,我们集中召开了基层社区教育负责人会议,部署全年工作,出台了考核细则,促进了全镇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档次。
办好农村社区教育是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要积极宣传、营造氛围,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社区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推动我镇社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