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企业竞争力,是市场经济中同类经济行为主体为自身利益考虑,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排斥同类经济行为主体相同行为的表现。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竞争力 信息技术
我国在加入 WTO 之后,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学者们普遍关心与争论的问题。在对中、西方大型企业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彼得·诺兰教授(Nolan,1999)认为,在改革开放的20年间中国的大企业与西方企业的竞争力差距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缩小的,反而在不断的扩大,因此中国企业将很难在开放市场下生存。但也有学者认为:虽然中国企业群体在改革开放的起点上,同处于管理和技术低水平状态,但经20年的发展,中国企业表现出巨大的竞争绩效差异,即在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摆脱生存困境的同时,一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茁壮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面对复杂多变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竞争力,扩大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属于战略信息系统的研究范畴。从80年代初到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一直都是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国外众多学者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主要有间接关系、直接关系和没有关系三种。但是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而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理则不明确。本文试图从集成视角、内生视角、外生视角的演进过程,评述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的相关理论,指出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改进的思路。
一、基于外生的视角
基于外生视角的理论从企业地位、转换成本、市场结构等企业外部因素去分析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基于经济学的理论竞争和基于战略的理论。
1.1 基于经济学的理论
基于经济学理论认为,特定的信息技术资产的投资将导致顾客本身转换成本的增加,从而提高竞争优势。顾客在特定供应商的信息技术或者培训方面的资产的投资,将导致企业这方面的成本无缝地转化成另一个供应商的成本,这就是所谓的顾客忠诚。
基于经济学的理论过分依赖于通过信息技术的转换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如果信息技术供应商不断增加顾客在特定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提高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专用性,将会影响其在顾客中的信誉,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
1.2 基于竞争战略的理论
基于竞争战略的理论将企业放在产业背景下,假设所有企业是相同的,不承认企业的差异性,单纯地认为企业竞争力仅来源于企业外部,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提高进入行业的障碍、增加企业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或改变竞争规则,提供新服务或者产品的工具。
二、基于内生的视角
基于内生视角的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外部的市场机遇和市场结构虽然能够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随着市场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加剧,基于内生的视角研究逐渐从静态内生向动态内生的视角转变。基于动态下内生视角主要是基于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y)的理论;基于静态下内生视角主要包括基于资源观(Resource Based View,RBV)的理论、基于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的理论、基于互补资源(complementary resources)的理论、基于能力的理论。
2.1 基于资源观的理论
目前,基于资源观理论对企业资源有两种不同层次的定义:① 广义的资源观认为企业资源是由企业自身控制,企业可以构思和实施改善企业效率和效能的所有的资产、组织过程、能力、信息和知识、企业特性等。② 狭义的资源观认为企业资源仅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如技术、人才、品牌、机器、销售合同、流程、资本等;
2.2 基于核心能力的理论
基于核心能力的理论可以解释信息技术产生竞争优势的原因,但如何将竞争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进一步寻找必要能力和成就能力中独特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模仿的那部分能力,即信息技术核心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能力的构建是需要时间的,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创建、深化或者改变企业的IT核心能力,才能持续获取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2.3 基于互补资源的理论
互补资源理论认为,虽然竞争者可以模仿信息技术,但企业竞争力仍能维持和创造,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对其他关键资源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基于互补资源的理论认为,信息技术通过一些关键资源对企业竞争力产生间接影响,但由于信息技术和其他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模糊性,很难描述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从而很难指导管理实践。
2.4 基于能力观的理论
资源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包括可用来构想和实施战略的物理资本、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能力反映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组合资源提高绩效的能力。资源和能力的两个关键区别:① 能力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拥有的资源的生产效率;② 能力是一类特殊的、不可转移的、组织嵌入的、企业特有的资源类型。
基于内生的视角将企业概念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认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来自于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基于外生的视角将企业视为追求市场环境的有利地位,而适应产业环境的一系列战略活动的组合,认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来源于企业外部。
三、环境因素对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不断创新、顾客的需求越来越不确定的今天,环境对信息技术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动态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路径和方式具有更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分别针对静态市场环境和动态市场环境,研究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研究培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途径,在此基础上,确定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四、结束语
目前已有的关于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主要有基于竞争战略的理论、基于互补资源的理论、基于核心能力的理论、基于经济学的理论、基于资源观的理论、基于能力观的理论、基于动态能力和基于集成观的理论八种相关理论。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又可以将这些理论分为内生视角、外生视角和集成视角三类。本文在比较分析了这些理论的分析对象、局限、分析因素、论题和可能的应用等,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动态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核心应用能力是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静态和动态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全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能力、动态能力和核心能力,不仅能够较好的解决现有研究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而且可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成功率和企业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Zhong Weijun , Mei Shu’e. Amethod for analyzing impac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 on competitive domain of firm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in China,1998, 1(2) :37-43 (in Chinese) .[仲伟俊,梅姝娥。信息系统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1998,1 (2) : 37-43. ]
[2] Du Muqun. 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y : the theory hypothesis, empirical test and case study [M] . Beijing : Economics Science Press , 2004 (in Chinese) . [杜慕群.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实证与案例——以IT制造业企业为例[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竞争力 信息技术
我国在加入 WTO 之后,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学者们普遍关心与争论的问题。在对中、西方大型企业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彼得·诺兰教授(Nolan,1999)认为,在改革开放的20年间中国的大企业与西方企业的竞争力差距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缩小的,反而在不断的扩大,因此中国企业将很难在开放市场下生存。但也有学者认为:虽然中国企业群体在改革开放的起点上,同处于管理和技术低水平状态,但经20年的发展,中国企业表现出巨大的竞争绩效差异,即在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摆脱生存困境的同时,一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茁壮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面对复杂多变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竞争力,扩大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属于战略信息系统的研究范畴。从80年代初到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一直都是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国外众多学者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主要有间接关系、直接关系和没有关系三种。但是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而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理则不明确。本文试图从集成视角、内生视角、外生视角的演进过程,评述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的相关理论,指出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改进的思路。
一、基于外生的视角
基于外生视角的理论从企业地位、转换成本、市场结构等企业外部因素去分析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基于经济学的理论竞争和基于战略的理论。
1.1 基于经济学的理论
基于经济学理论认为,特定的信息技术资产的投资将导致顾客本身转换成本的增加,从而提高竞争优势。顾客在特定供应商的信息技术或者培训方面的资产的投资,将导致企业这方面的成本无缝地转化成另一个供应商的成本,这就是所谓的顾客忠诚。
基于经济学的理论过分依赖于通过信息技术的转换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如果信息技术供应商不断增加顾客在特定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提高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专用性,将会影响其在顾客中的信誉,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
1.2 基于竞争战略的理论
基于竞争战略的理论将企业放在产业背景下,假设所有企业是相同的,不承认企业的差异性,单纯地认为企业竞争力仅来源于企业外部,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提高进入行业的障碍、增加企业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或改变竞争规则,提供新服务或者产品的工具。
二、基于内生的视角
基于内生视角的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外部的市场机遇和市场结构虽然能够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随着市场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加剧,基于内生的视角研究逐渐从静态内生向动态内生的视角转变。基于动态下内生视角主要是基于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y)的理论;基于静态下内生视角主要包括基于资源观(Resource Based View,RBV)的理论、基于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的理论、基于互补资源(complementary resources)的理论、基于能力的理论。
2.1 基于资源观的理论
目前,基于资源观理论对企业资源有两种不同层次的定义:① 广义的资源观认为企业资源是由企业自身控制,企业可以构思和实施改善企业效率和效能的所有的资产、组织过程、能力、信息和知识、企业特性等。② 狭义的资源观认为企业资源仅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如技术、人才、品牌、机器、销售合同、流程、资本等;
2.2 基于核心能力的理论
基于核心能力的理论可以解释信息技术产生竞争优势的原因,但如何将竞争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进一步寻找必要能力和成就能力中独特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模仿的那部分能力,即信息技术核心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能力的构建是需要时间的,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创建、深化或者改变企业的IT核心能力,才能持续获取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2.3 基于互补资源的理论
互补资源理论认为,虽然竞争者可以模仿信息技术,但企业竞争力仍能维持和创造,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对其他关键资源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基于互补资源的理论认为,信息技术通过一些关键资源对企业竞争力产生间接影响,但由于信息技术和其他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模糊性,很难描述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从而很难指导管理实践。
2.4 基于能力观的理论
资源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包括可用来构想和实施战略的物理资本、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能力反映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组合资源提高绩效的能力。资源和能力的两个关键区别:① 能力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拥有的资源的生产效率;② 能力是一类特殊的、不可转移的、组织嵌入的、企业特有的资源类型。
基于内生的视角将企业概念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认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来自于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基于外生的视角将企业视为追求市场环境的有利地位,而适应产业环境的一系列战略活动的组合,认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来源于企业外部。
三、环境因素对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不断创新、顾客的需求越来越不确定的今天,环境对信息技术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动态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路径和方式具有更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分别针对静态市场环境和动态市场环境,研究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研究培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途径,在此基础上,确定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四、结束语
目前已有的关于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主要有基于竞争战略的理论、基于互补资源的理论、基于核心能力的理论、基于经济学的理论、基于资源观的理论、基于能力观的理论、基于动态能力和基于集成观的理论八种相关理论。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又可以将这些理论分为内生视角、外生视角和集成视角三类。本文在比较分析了这些理论的分析对象、局限、分析因素、论题和可能的应用等,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动态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核心应用能力是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静态和动态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全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能力、动态能力和核心能力,不仅能够较好的解决现有研究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而且可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成功率和企业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Zhong Weijun , Mei Shu’e. Amethod for analyzing impac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 on competitive domain of firm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in China,1998, 1(2) :37-43 (in Chinese) .[仲伟俊,梅姝娥。信息系统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1998,1 (2) : 37-43. ]
[2] Du Muqun. 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y : the theory hypothesis, empirical test and case study [M] . Beijing : Economics Science Press , 2004 (in Chinese) . [杜慕群.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实证与案例——以IT制造业企业为例[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