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远远的街道上,一位黑须满面的老人,蹬著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三轮车上坐着一位婆婆,可能是黑须老人的妻子。她头发花白且凌乱,在微风中肆意飘荡,衣服破旧却不失干净。大概是收工了,黑须老人悠闲、愉悦地哼唱着不成调的曲儿。喧闹的人群中,老人的歌声似三月的春风拂过面庞,又似五月的清泉缓缓浸润着行色匆匆的人们的感官,竟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味。 街道公交车站旁,一篮子黄角兰平放在地上,旁边坐着一位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远的街道上,一位黑须满面的老人,蹬著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三轮车上坐着一位婆婆,可能是黑须老人的妻子。她头发花白且凌乱,在微风中肆意飘荡,衣服破旧却不失干净。大概是收工了,黑须老人悠闲、愉悦地哼唱着不成调的曲儿。喧闹的人群中,老人的歌声似三月的春风拂过面庞,又似五月的清泉缓缓浸润着行色匆匆的人们的感官,竟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味。
街道公交车站旁,一篮子黄角兰平放在地上,旁边坐着一位60来岁的婆婆,膝盖上横躺着一个小女孩。婆婆不慌不忙地张望着路人,一旦有人经过,便不失时机地递出一串带水珠的花朵。有时虽会被拒绝,但她不以为意,将拿出的黄角兰再放回篮中,摆放整齐,还时不时地洒些水。那喷出的水雾似空中的精灵,蹦跳着、旋转着,轻轻落到花瓣上,水雾在花瓣上凝成珠,花朵显得更加娇艳美丽。空闲时,她伸出手捋捋小女孩有些散乱的头发,抬起头来时,那慈爱的笑意还没有收尽。
我慢慢走过去,弯下腰对婆婆说:“我想买一束黄角兰。”婆婆笑着说:“好嘞,孩子,婆婆给你挑几束新鲜完整的吧!”婆婆一边挑一边对我说,“这些黄角兰有帮助睡眠的功效,你回去放一点在床头,可以清香好一阵呢。” 那一刻,我心头一暖。
这些平凡到卑微的人们,身影出没在我的视线里,精神沉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可爱!
(编辑 郑儒凤
[email protected],西米绘图)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古装剧、仙侠剧,以及仙侠游戏的风靡,“国风”在年轻人中成为流行文化,并有特定的圈层。 比如,汉服社如雨后春笋,古镇景区常有“汉服小姐姐们”结伴出游。在西安,有个扮演唐朝仕女的“不倒翁小姐姐”走红。在抖音上,她的话题浏览量已经超过15亿,号称“带火了一座长安城”,甚至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只为和她牵一下手,或者拍一段视频。广州、成都、深圳更是聚集着最有活力的汉服出行爱好者,飒爽俊美的
因疫情影响,学生返校日期一拖再拖。五月快结束了,幼儿园的宝宝们还待在家里,很可能要直接迎来一个寒暑相连的大长假。 受此影响的父母和师长是庞大的群体。其中,生计直接面临危机的,是民办幼儿园的老师们——与政府统一拨付经费的公立幼儿园不同,他们要自负盈亏。孩子一直不返校,就收不来学杂费用。各项开支固然减少,老师们的工资咋办? 这是见证创意的时刻。5月17日,新华网微信公众号报道,河北保定一家幼儿园的
从2020年年初的B站跨年晚会,到献给新一代青年的演讲视频《后浪》,B站的一系列操作频频引爆社会话题。 B站,被称为“Z世代”(90后、00后统称)的文化聚集地。从这里,我们得以一窥新生代青年画像。 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廉思在第十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9)上发布其课题组研究成果,基于对32个青年群体的研究,总结出当代青年的一些全局性特点。其中,提到新生代的交往方式:独而
二次元文化的青年基础 2019年年底,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问题研究报告》,引起媒体的热议。媒体的相关深度报道揭示了一个事实,不少围绕“饭圈”粉丝对明星的名誉权纠纷案庭审过程中,法官的大量时间是花在对一个特定“术语”或“黑话”涵义的确定上。也就是说,主流语境中的成人世界对于青年亚文化圈层中基于默会知识形成的话语体系欠缺了解,如果不是职务行为,很多成年人大概也没
人生如水上行舟,有时怎么都绕不开巨浪,有时又怎么都遇不上顺风。有时乘风破浪,游得很惬意;有时哗然落水,呛得很痛苦。旅途上,遭遇风浪是很正常的事。这个时候,你要学一学水上的鸭子。 水再大,漫不过鸭子背。大水,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力量。 鸭子凫于水,因其身体结构特殊:它的皮毛光滑不沾水,它的脚趾间有蹼。它还能巧妙借助水的浮力,当水的浮力跟鸭身的重力达到了平衡,鸭子便能悠然凫于水上,从容、优雅。你看
从云南到山东,80后艺术家信王军爆改3个小院,成立“先生书院”在乡村传播艺术,吸引来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发起“艺术改变乡村”项目,带着来自全国各大美术学院以及专业壁画团队的100多位艺术家,在多个乡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涂鸦创作活动,让默默无闻的小村庄爆红网络,留住了人气,也带活了一方经济。 “先生书院”, 让艺术之花开在最偏僻的地方 2007年,信王军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后,就开始在先
复工后上班,办公室里每个人的桌上多了一盆绿植,生机勃勃的小树,数片碧绿宽大的叶子。 老板常姗笑吟吟地说:“这是我亲手种出来的牛油果树,喜欢吧?”当然喜欢,大家忍不住问:“又是电影里学来的?”常姗说:“是啊,在家宅了四五十天,看了不少电影。有一部法国电影叫《轻松自由》,里面有种牛油果树的桥段,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试试。买了一些牛油果,用完后把种子留下来,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给种子插上牙签,然后架在盛水
殷越是一名羊毛毡手艺人,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帮大家安度居家时光,掌握新技能,获得稳定的力量,她利用线上教学,让许多人放下手中的键盘和鼠标,拿起戳针和羊毛,和她一起把羊毛戳成可爱的艺术品。人们感叹:原来戳羊毛比“薅羊毛”更有趣。 潜心戳羊毛 出生在江苏的殷越是一名85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她也是国内最早开始羊毛毡创作手艺人之一。 2009年的一天,殷越在网上看到日本手作大师铃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淘宝店主,贸易公司合伙人。 初夏午后的阳光透过随风摇摆的树叶缝隙,斑驳地斜照在詹纳的身上。虽说在家里闷着实在是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但她也没有适合的去处,于是就坐在小区绿化带的长椅上,仰着头欣赏着飘忽不定的光影。 风景虽美,詹纳心里却有说不出的苦闷。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下滑,手里的订单肉眼可见地大幅缩水。如果再这么持续到年底的
我的抗疫故事开始于2020年1月31日的一通电话——母亲感叹生意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基本停工,同时问我:“疫情当前,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思,当时武汉由于“封城”,物资紧张,需要大量生活必需品。母亲常年从事蔬菜贸易工作,便提议将自家公司准备售卖的蔬菜捐去武汉。她对我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是党员,国家需要时一定要尽力而为。” 第二天,我们家公司所存的蔬菜便全部从产地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