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化学学科让很多教师和学生感到苦恼。化学的世界丰富多彩,而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始,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觉得化学跟其他学科不同,没有那么多“必然”,规律“似有似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难以达到预期。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要打破学生的畏难心理,提升他們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去主动探索化学世界,锻炼其思维能力。本文即从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合作拓展思维能力和创新培养实验意识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亟需提升,以往的教学难点必须打破。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是被动且片面地接受知识。比如认识元素周期表,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背诵下来,可学生此时还不能了解化学到底是什么,这种教学的方式只会击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让他们在生硬套用各种知识的时候陷入更大的困惑。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追求自身知识技能的发展,全面锻炼其基本能力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给很多学生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化学学科就是研究某些物质通过什么样的反应变成了新的某些物质,这固然是化学有趣的一面,但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却很少体现出来。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只关心其表面,不愿意去深究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掌握非常不牢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是浅层的,经不起考验的。要激发出他们真正且牢固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多创设情境,多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能够给这个世界和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变化。
例如,在学习铁元素或氧化反应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金属物品“生锈”的现象来举例。教师可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物品生锈了,这些物品在家中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不同材质的金属其生锈情况有什么样的区别,等等。然后学生带着自己做好的观察记录,再进行课堂知识学习。学生的观察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创设情境的过程,而且这个情境完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熟悉且曾经感到好奇的,化学学科知识则能够解释他们的种种困惑,展示出化学的用处所在。
二、以合作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文已经提到,化学世界是非常瑰丽的。化学反应条件的一些细微变化就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代表着学生想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从所学知识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多个角度审视化学问题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是,初中生毕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心智仍然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单凭其个人的能力是很难达到以上标准的。这时就要借助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合作,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養成多思、多想的习惯,逐渐实现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课堂上演示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一名学生上台,两人共同合作进行实验。这名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教师的实验过程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对实验的结果做出预测,教师基本上按照这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开展实验。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对实验条件、过程和结果的预设进行总结,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其他学生去解释这个实验。这就达成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虽然不是每名学生都走上了讲台,但大家都会在沉浸到实验中的时候将自己代入进去,认为自己也是参与合作的一份子。
三、以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虽然也是必然的组成部分,但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所谓实验,应该尽可能排除外界的影响,由学生自己来变革或控制研究的对象,由此来认识自然现象或科学规律。当然,鉴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初中生的不成熟,把实验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是很难的。但如果让学生只能在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里进行实验操作,不具备任何变革或控制研究对象的自由显然更不可取。教师应该以创新的态度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起他们正常、健康的实验意识,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上文提到的教师在学生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就属于实验教学的一种创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小道具,让学生有机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改变实验的环境条件,比如光照、湿度等,让学生看到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何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并对自己做出的改变做好记录,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较为安全的实验,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验条件要求,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实验,让他们能从中得到对化学更深的理解。
总之,化学学科的本质是绚丽多彩的,其教学工作也应推陈出新,去努力贴合化学学科的本质和初中生的性格特征,让他们能够在兴奋、愉快的状态下实现高效学习,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出发为其思维能力等基本素养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慧.基于有效教学对初中化学课堂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7(21):28-29.
[2]蒋花.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48.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亟需提升,以往的教学难点必须打破。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是被动且片面地接受知识。比如认识元素周期表,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背诵下来,可学生此时还不能了解化学到底是什么,这种教学的方式只会击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让他们在生硬套用各种知识的时候陷入更大的困惑。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追求自身知识技能的发展,全面锻炼其基本能力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给很多学生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化学学科就是研究某些物质通过什么样的反应变成了新的某些物质,这固然是化学有趣的一面,但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却很少体现出来。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只关心其表面,不愿意去深究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掌握非常不牢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是浅层的,经不起考验的。要激发出他们真正且牢固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多创设情境,多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能够给这个世界和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变化。
例如,在学习铁元素或氧化反应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金属物品“生锈”的现象来举例。教师可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物品生锈了,这些物品在家中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不同材质的金属其生锈情况有什么样的区别,等等。然后学生带着自己做好的观察记录,再进行课堂知识学习。学生的观察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创设情境的过程,而且这个情境完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熟悉且曾经感到好奇的,化学学科知识则能够解释他们的种种困惑,展示出化学的用处所在。
二、以合作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文已经提到,化学世界是非常瑰丽的。化学反应条件的一些细微变化就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代表着学生想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从所学知识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多个角度审视化学问题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是,初中生毕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心智仍然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单凭其个人的能力是很难达到以上标准的。这时就要借助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合作,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養成多思、多想的习惯,逐渐实现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课堂上演示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一名学生上台,两人共同合作进行实验。这名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教师的实验过程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对实验的结果做出预测,教师基本上按照这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开展实验。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对实验条件、过程和结果的预设进行总结,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其他学生去解释这个实验。这就达成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虽然不是每名学生都走上了讲台,但大家都会在沉浸到实验中的时候将自己代入进去,认为自己也是参与合作的一份子。
三、以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虽然也是必然的组成部分,但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所谓实验,应该尽可能排除外界的影响,由学生自己来变革或控制研究的对象,由此来认识自然现象或科学规律。当然,鉴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初中生的不成熟,把实验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是很难的。但如果让学生只能在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里进行实验操作,不具备任何变革或控制研究对象的自由显然更不可取。教师应该以创新的态度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起他们正常、健康的实验意识,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上文提到的教师在学生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就属于实验教学的一种创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小道具,让学生有机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改变实验的环境条件,比如光照、湿度等,让学生看到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何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并对自己做出的改变做好记录,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较为安全的实验,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验条件要求,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实验,让他们能从中得到对化学更深的理解。
总之,化学学科的本质是绚丽多彩的,其教学工作也应推陈出新,去努力贴合化学学科的本质和初中生的性格特征,让他们能够在兴奋、愉快的状态下实现高效学习,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出发为其思维能力等基本素养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慧.基于有效教学对初中化学课堂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7(21):28-29.
[2]蒋花.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