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区园林绿化水平已经成为商品房档次高低的标准之一, 部分住宅区绿化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本文就我国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述,介绍住宅小区环境绿化的原则,提出城市住宅区绿化的多元化发展建议,希望对于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绿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住宅区是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社会单元体,人们的居住理想是使住宅区园林化。随着城市居民经济能力、生活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 建设绿色住宅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住宅区绿化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住宅区绿化设计工作,是住宅区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园林绿化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提高住宅区的舒适度。
1、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当今时代,随着绿色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从“遮风避雨”的普通住宅逐渐转向有益身心的绿色住宅。正如当下国家发展要求以人为本,居住区环境设计也必须以人为本。在对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居民对于光线、通风以及日照的要求,使绿地系统保持开放的格局,同时考虑居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文化背景,紧扣住宅区居民的购房心理。绿色的住宅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生理、精神双重需要,便于人们运动、休闲和交流等活动的进行,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优美和安全,还给住户提供一个不用走远即可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场所。
1.2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绿地条件的充分利用,二是对园林绿化所使用植物的选择。所谓对绿地条件的充分利用就是要使得原有地形地貌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且要在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将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程资金投入,降低改造成本,而且显得自然。尤其是一些富有历史的老树更可以为建筑增加历史厚重感。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我们提倡多使用本土植物,辅以适当选取用一些好看且易成活的外地植物。过程施工中应遵循生态成长安排布置植物,讲求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
1.3实用性原则
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讲究实用性。在合理运用原有土地条件、植物、假山、道路等的前提下,要特别注重园林景观与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使人眼不离景。同时,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除了具备观赏性外,还应具有实用性,安排布置休闲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娱乐等人性化的设施器材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优美的公共空间。
1.4个性化原则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升,人们对个性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做到个性化才能更好的吸引购房者。住宅区的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呼吸新鲜空气,因此,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同时,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住宅区绿化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在进行绿化设计时着重考量。住宅区的绿地种类也比较多,比如专用、宅旁和院落绿地等。因此,在对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设除个性化因素外,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住宅区的整体风貌,综合协调,统筹规划。
2、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当前,对我国的现代住宅区园林绿化来说,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相对较少。住宅区的档次高低并不绝对取决于建材的质量好坏, 配套设备的质量高低,设计风格的前卫与否,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放松、舒畅的人性空间。例如,国内很多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忽略了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娱乐地域,很多老年人在锻炼休闲时因为场地原因被迫与恋爱中的情侣同在一处,使人极为尴尬。我们所需要的住宅区是人们休闲时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 年幼的孩子们能在树林中嬉戏玩耍,老人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当前我国许多住宅区绿化过于追求形式,使原本方便的路绕得走上很久才可以; 过分追求外观, 路面材料无防滑作用的地砖,导致恶劣天气行走不便,远远背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2设计缺乏创新意识
现在的住宅区绿化设计千篇一律,严重缺乏个性。在设计时,很多景观设计师具有崇洋媚外、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其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创新。许多住宅区内的园林绿化设计有不少运用印度拱廊、喷泉水池、雕塑等欧洲古典园艺手法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数盲目照抄照搬、缺乏个性,使大多数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发现他们的住宅区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住宅区的每一个景观设计应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风格,设计时应将该住宅区的主题和居住人群与设计理念相结合,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而当前多数小区的设计多滥用园林小品, 或者将植物雕塑排成一行似展览会,与环境格调不一致,非常突兀。或者粗制滥造, 毫无观赏价值的意境美。
2.3植物搭配不合理
在住宅区的园林绿化上,目前有一種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这是不科学的。住宅区绿化要根据地形选用合适的树种, 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本土树种和花卉。单一进行草坪广泛建植实用性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会增加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经济负担。当然,多种植物的种植也需要合理搭配。有的建筑商为追求高端, 不顾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大量选用造型独特的外地植物, 暴力搬迁“名木古树”以标榜华贵, 最终导致植物成活率低下,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3、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3.1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时,应多从小区居民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设计者应能够对住宅区所住居民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习惯、家庭构成以及生理要求等做到充分地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景观设计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更能满足小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同时,在小区绿化布局上,要适地造林,自然起伏的原始地形比人工所做平整的地形更令人感到放松,更富有诗情画意。住宅区绿化设计尽量避免过度注重外环境,迷恋高价值植物,盲目追求奢华等高成本的设计。在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园路、雕塑和活动器材等来保证居民活动同自然的有效结合,避免盲目绿化。要着重在主干道和小区入口开展绿化,以保证居民一进小区即绿意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3.2不同植物合理搭配
在进行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再进行品种选择与搭配,以保证良好的观赏价值。在植被搭配时,应该尽量挑选生命力旺盛且易于栽培的植物品种,同时考虑植物颜色、花果期及时序以降低绿化成本。在栽植树种方面,应该尽量保证树种丰富度,避免过于单调而使人感到烦闷。另外,本土树种在当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因此在选择上应优先考虑。
3.3提高实用性
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符合实用性。在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绿色作为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进行多功能的立体化设计,保证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适当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设置老人和儿童活动空间,空间内要树种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
结语
总之,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建筑中我们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用、个性化的原则,在工程实际中注重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营造温馨、和谐、宜居的住宅区。
参考文献
[1] 赵磊,秦林.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一些思考[J].科技资讯,2010(9).
[2] 李荣荣.浅析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绿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住宅区是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社会单元体,人们的居住理想是使住宅区园林化。随着城市居民经济能力、生活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 建设绿色住宅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住宅区绿化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住宅区绿化设计工作,是住宅区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园林绿化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提高住宅区的舒适度。
1、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当今时代,随着绿色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从“遮风避雨”的普通住宅逐渐转向有益身心的绿色住宅。正如当下国家发展要求以人为本,居住区环境设计也必须以人为本。在对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居民对于光线、通风以及日照的要求,使绿地系统保持开放的格局,同时考虑居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文化背景,紧扣住宅区居民的购房心理。绿色的住宅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生理、精神双重需要,便于人们运动、休闲和交流等活动的进行,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优美和安全,还给住户提供一个不用走远即可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场所。
1.2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绿地条件的充分利用,二是对园林绿化所使用植物的选择。所谓对绿地条件的充分利用就是要使得原有地形地貌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且要在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将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程资金投入,降低改造成本,而且显得自然。尤其是一些富有历史的老树更可以为建筑增加历史厚重感。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我们提倡多使用本土植物,辅以适当选取用一些好看且易成活的外地植物。过程施工中应遵循生态成长安排布置植物,讲求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
1.3实用性原则
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讲究实用性。在合理运用原有土地条件、植物、假山、道路等的前提下,要特别注重园林景观与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使人眼不离景。同时,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除了具备观赏性外,还应具有实用性,安排布置休闲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娱乐等人性化的设施器材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优美的公共空间。
1.4个性化原则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升,人们对个性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做到个性化才能更好的吸引购房者。住宅区的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呼吸新鲜空气,因此,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同时,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住宅区绿化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在进行绿化设计时着重考量。住宅区的绿地种类也比较多,比如专用、宅旁和院落绿地等。因此,在对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设除个性化因素外,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住宅区的整体风貌,综合协调,统筹规划。
2、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当前,对我国的现代住宅区园林绿化来说,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相对较少。住宅区的档次高低并不绝对取决于建材的质量好坏, 配套设备的质量高低,设计风格的前卫与否,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放松、舒畅的人性空间。例如,国内很多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忽略了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娱乐地域,很多老年人在锻炼休闲时因为场地原因被迫与恋爱中的情侣同在一处,使人极为尴尬。我们所需要的住宅区是人们休闲时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 年幼的孩子们能在树林中嬉戏玩耍,老人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当前我国许多住宅区绿化过于追求形式,使原本方便的路绕得走上很久才可以; 过分追求外观, 路面材料无防滑作用的地砖,导致恶劣天气行走不便,远远背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2设计缺乏创新意识
现在的住宅区绿化设计千篇一律,严重缺乏个性。在设计时,很多景观设计师具有崇洋媚外、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其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创新。许多住宅区内的园林绿化设计有不少运用印度拱廊、喷泉水池、雕塑等欧洲古典园艺手法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数盲目照抄照搬、缺乏个性,使大多数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发现他们的住宅区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住宅区的每一个景观设计应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风格,设计时应将该住宅区的主题和居住人群与设计理念相结合,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而当前多数小区的设计多滥用园林小品, 或者将植物雕塑排成一行似展览会,与环境格调不一致,非常突兀。或者粗制滥造, 毫无观赏价值的意境美。
2.3植物搭配不合理
在住宅区的园林绿化上,目前有一種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这是不科学的。住宅区绿化要根据地形选用合适的树种, 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本土树种和花卉。单一进行草坪广泛建植实用性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会增加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经济负担。当然,多种植物的种植也需要合理搭配。有的建筑商为追求高端, 不顾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大量选用造型独特的外地植物, 暴力搬迁“名木古树”以标榜华贵, 最终导致植物成活率低下,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3、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3.1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时,应多从小区居民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设计者应能够对住宅区所住居民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习惯、家庭构成以及生理要求等做到充分地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景观设计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更能满足小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同时,在小区绿化布局上,要适地造林,自然起伏的原始地形比人工所做平整的地形更令人感到放松,更富有诗情画意。住宅区绿化设计尽量避免过度注重外环境,迷恋高价值植物,盲目追求奢华等高成本的设计。在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园路、雕塑和活动器材等来保证居民活动同自然的有效结合,避免盲目绿化。要着重在主干道和小区入口开展绿化,以保证居民一进小区即绿意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3.2不同植物合理搭配
在进行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再进行品种选择与搭配,以保证良好的观赏价值。在植被搭配时,应该尽量挑选生命力旺盛且易于栽培的植物品种,同时考虑植物颜色、花果期及时序以降低绿化成本。在栽植树种方面,应该尽量保证树种丰富度,避免过于单调而使人感到烦闷。另外,本土树种在当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因此在选择上应优先考虑。
3.3提高实用性
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符合实用性。在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绿色作为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进行多功能的立体化设计,保证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适当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设置老人和儿童活动空间,空间内要树种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
结语
总之,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建筑中我们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用、个性化的原则,在工程实际中注重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营造温馨、和谐、宜居的住宅区。
参考文献
[1] 赵磊,秦林.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一些思考[J].科技资讯,2010(9).
[2] 李荣荣.浅析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