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之问题,只好从此了结(彼实在困难,我了解之至)。早识浮生若梦而自难醒,彼则失眠,故能常醒。”——多少相思,多少凄苦,孙多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让一代美术大师徐悲鸿揪心如此,缱绻了十载仍难以忘怀?
回眸生情愫
孙多慈,安徽寿县人,又名孙韵君,1912年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孙传瑗原是五省联军孙传芳的秘书,后曾任大学教授、教务长。母亲汤氏任过女校校长。孙多慈姐弟三人,她是最大的一个。1930年,17岁的她毕业于安庆女中。
这年夏天,因为未考取国立中央大学,孙多慈独自来到南京,到文学院找宗白华教授,想在艺术专修科旁听。宗白华对安庆小老乡特别热情,又是孙传瑗的女儿,更生出许多爱怜之意,就安排她到徐悲鸿教授那里学习绘画。
就这样,那年初秋,18岁的安庆少女孙多慈开始了在国立中央大学旁听的生活。
艺术专修科旁听的多是落榜生,要不就是转科生,绘画基础都不好,所以徐悲鸿开始并没有在意她。一个多月后,教授带着西画组的学生去栖霞乡村师范学校参观,穿着高跟鞋的孙多慈落在了队伍后面,那刻,徐悲鸿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女孩,她有着一双人见尤怜的眼睛。
回来之后,徐悲鸿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落在这个温柔、宁静的少女身上。孙多慈身上有一种灵性,在艺术上,在一言一笑中,一种难言的情愫渐渐在徐悲鸿心里升起。
深冬的一个周末,徐悲鸿邀孙多慈一起去台城写生。此后,徐悲鸿对孙多慈的爱便再未停止,前前后后持续了十年之久。“燕子矶头叹水逝,秦淮艳迹已消沉。荒寒剩有台城路,水月双清万古情。”
1931年夏天,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招考新生,徐悲鸿主考的素描成绩发榜时,他把考生试卷和分数一起公布出来挂在工字大楼大门外——孙多慈这个旁听生的成绩居然得了95分,高高排在第一位。外人眼里自然脱不了舞弊的嫌疑,也因此,徐悲鸿和夫人蒋碧微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天目山之吻
1933年初,他们有过一次长达一年多的分离,徐悲鸿携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去欧洲举办巡回展,孙多慈还继续在中央大学学习。其间孙多慈与徐悲鸿只能通过书信来往,直至1934年8月徐悲鸿回国。
赴欧归来,徐悲鸿的名气得到了很大提升,蒋碧薇作为其夫人,在欧洲的社交生活中协助了徐悲鸿许多,她在欧洲的艺术圈子里也赢得不少仰慕者。她和徐悲鸿,是令人艳羡的一对璧人。
但蒋碧薇没想到的是,徐悲鸿仍旧对孙多慈念念不忘。
1934年10月,为了弥补赴法一年多来对学生课业的亏欠,徐悲鸿带着十几个学生,一路从南京辗转至向有“江南奇山”之称的天目山进行写生。农历9月18那天,师生一起去赏月,但三番五次地,怎么叫孙多慈都不去。晚上回来后,徐悲鸿故意恶作剧捉弄了孙多慈,没想到惹哭了她。为表示赔罪,徐悲鸿约她单独去狮子岩。
上山走得有些累了,孙多慈在后面跟不上来,掏出一条小白手绢,使劲扇着风。一抬眼,看见身后有一棵高大的红豆树。孙多慈痴痴立在那儿,“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她选了两颗最红最亮最圆的红豆,摘下来,捧到徐悲鸿面前。
徐悲鸿回南京后,特地到一家大银楼订制了一对金戒指,将这两枚红豆分别镶嵌于其中。红豆之上,一镌“悲”字,一镌“慈”字。前者送给孙多慈,后者留给自己。
这几天徐悲鸿与孙多慈亲密无间,根本无所顾忌。那天在狮子岩,忘情之极两人相拥一吻,却被同学不小心拍了下来,归来后有关他们的风言风语很快在中央大学传开。
蒋碧薇听闻怒不可遏,冲进画室去找孙多慈与徐悲鸿“算账”,甚至把画室里徐悲鸿绘有孙多慈的画也撕破……专修科班上的同学也有意识对孙多慈进行冷漠和疏远,他们总离孙多慈远远的,用异样的眼光盯着她。蒋碧微大闹画室之后,这种矛盾更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面对面
在徐悲鸿的努力下,193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孙多慈描集》,安庆才女的画作,一片清新之气,安庆美学大师宗白华作序,溢美之意跃然纸上。
但1935年的春天,徐悲鸿并未尝到多少与孙多慈相恋的幸福,相反,因为恋情的深入惹来夫人蒋碧微无休止地纠缠,他的整个生活始终处在焦躁之中。
1935年5月的一个周日,蒋碧微撑着一把长柄阳伞,穿一身拖地白长裙,戴着长至手臂的白手套,款款走进中央大学女生宿舍东楼:“孙多慈,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吗?”
“徐夫人,我……”
“徐悲鸿正为一位学生出画集奔波,短短一个月,上海就跑了四五次,知道这位学生是哪一个?”
“我。”
“班上学生那么多,但他只为一个学生在争取出国留学的名额,知道她是谁?”
“我。”
“外面传言,说徐悲鸿一改往日作风,半公开举行画展,为了卖画,甚至奔走于权贵富豪之门,而所得卖画款项,都作为这位学生出国留学的费用。知道她又是谁吗?”
“我……”
蒋碧微尖刻地冷笑了一下,指着孙多慈的脸说,“你年纪轻轻,出身在官宦人家,也在国家高等学府读书,怎么素质如此低劣,与秦淮青楼女子无异?”
孙多慈从未受过如此屈辱,面对盛气凌人的蒋碧微,根本无力回击,任泪水在眼中打转。
“现在你面前有两条路,可生也可死。生,主动放弃对徐悲鸿的纠缠,不再与他有任何来往,我也不再追究你的责任。死,仍缠着徐悲鸿不放,那我也就不顾及什么了。我一定要在中央大学把你搞臭,在南京把你搞臭,在美术界把你搞臭。我蒋碧微说到就能做到,也有这个能耐。是生,是死,你自己选择吧!”这时候,中大女生宿舍其他寝室的同学,也都闻声围了过来。
三个人的苦夏
1935年5月,徐悲鸿与蒋碧微通过各自渠道,为孙多慈庚款留学名额之事,展开了一场争夺大战。在这场两夫妻的角力中,社交手腕高超、人脉广的蒋碧微最终胜出——比利时庚款基金会召开的最后一次董事会议上,孙多慈名字被勾掉。学校和美术界的风言风语,顺江而下,短短三两天的时间就传到了安庆。孙家出了这样的事,夏至前十多天,孙多慈的母亲就从安庆赶到了南京。孙多慈在南京已经呆不下去了,决定先随母亲回安庆,给自己一个宁静之地,也让徐悲鸿的生活可以平静下来。
1935年的那个夏天,大多数时候徐悲鸿都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也许是应该出去避一避,他想,远离家庭的烦恼,远离蒋碧微喋喋不休的烦恼,远离中央大学风言风语的烦恼,远离南京各界异常眼光的烦恼。
这个夏天,同样日子不好过的,还有蒋碧微。从表面上看,她是取得了胜利,但她彻底失去了徐悲鸿。徐悲鸿知道是她在留学名单上做了手脚,对她的怨恨更加深了几分。
这年,白露前后,徐悲鸿夫妇,一个回了江苏宜兴,一个去了广西桂林。
战火中重逢
1937年日本侵华,1938年4月,孙多慈随父母避难至长沙,没想到与徐悲鸿不期而遇。随后孙多慈一家就被徐悲鸿接到了桂林,不久后他又设法为她在广西省府谋了一个差使。
孙多慈爱徐悲鸿,徐悲鸿对孙多慈也很有感情。直到此时,他百般犹豫终于登报声明,与其前妻蒋碧微脱离关系,随后托朋友沈宜甲去孙家提亲。不料胸有成竹的沈先生却被孙老先生给撵了出来。孙家随即便收拾行装,没过几日就离开了桂林,远远地跑到了浙江丽水。
不久,孙多慈便与当时的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结婚,婚后留在了浙江艺专、省立临时联合中学任教。
孙多慈对这段婚姻至死都是悔恨的,她悔嫁许绍棣,悔自己当年没有勇气。1939年8月,孙多慈在给徐悲鸿的信中写道,“我后悔当日因为父母的反对,没有勇气和你结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总会再看到我的悲鸿。”
一生念念不忘
孙多慈于1975年3月患癌症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年64岁。
因为长久积郁和在无爱的婚姻中的挣扎,孙多慈的一生大都在痛苦、悔思中度过,她生前为了寻求解脱经常借故去美国,并常常到同在美国的王少陵先生家做客。
王少陵是一位著名的油画家,当年从大陆赴美之前向徐悲鸿告别,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等徐悲鸿为其作画,便硬叫徐悲鸿在一幅本来写给孙多慈的诗作上落下了他的款,带到了美国,后来将这幅徐悲鸿亲笔所书的诗幅一直挂在家中:
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
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孙多慈每次在王少陵家中见到诗幅都会黯然神伤,泪流涟涟。1953年9月,孙多慈在纽约惊闻徐悲鸿辞世的消息,一时昏厥过去。据说后来她当着许绍棣的面为徐悲鸿戴孝三年。
回眸生情愫
孙多慈,安徽寿县人,又名孙韵君,1912年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孙传瑗原是五省联军孙传芳的秘书,后曾任大学教授、教务长。母亲汤氏任过女校校长。孙多慈姐弟三人,她是最大的一个。1930年,17岁的她毕业于安庆女中。
这年夏天,因为未考取国立中央大学,孙多慈独自来到南京,到文学院找宗白华教授,想在艺术专修科旁听。宗白华对安庆小老乡特别热情,又是孙传瑗的女儿,更生出许多爱怜之意,就安排她到徐悲鸿教授那里学习绘画。
就这样,那年初秋,18岁的安庆少女孙多慈开始了在国立中央大学旁听的生活。
艺术专修科旁听的多是落榜生,要不就是转科生,绘画基础都不好,所以徐悲鸿开始并没有在意她。一个多月后,教授带着西画组的学生去栖霞乡村师范学校参观,穿着高跟鞋的孙多慈落在了队伍后面,那刻,徐悲鸿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女孩,她有着一双人见尤怜的眼睛。
回来之后,徐悲鸿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落在这个温柔、宁静的少女身上。孙多慈身上有一种灵性,在艺术上,在一言一笑中,一种难言的情愫渐渐在徐悲鸿心里升起。
深冬的一个周末,徐悲鸿邀孙多慈一起去台城写生。此后,徐悲鸿对孙多慈的爱便再未停止,前前后后持续了十年之久。“燕子矶头叹水逝,秦淮艳迹已消沉。荒寒剩有台城路,水月双清万古情。”
1931年夏天,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招考新生,徐悲鸿主考的素描成绩发榜时,他把考生试卷和分数一起公布出来挂在工字大楼大门外——孙多慈这个旁听生的成绩居然得了95分,高高排在第一位。外人眼里自然脱不了舞弊的嫌疑,也因此,徐悲鸿和夫人蒋碧微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天目山之吻
1933年初,他们有过一次长达一年多的分离,徐悲鸿携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去欧洲举办巡回展,孙多慈还继续在中央大学学习。其间孙多慈与徐悲鸿只能通过书信来往,直至1934年8月徐悲鸿回国。
赴欧归来,徐悲鸿的名气得到了很大提升,蒋碧薇作为其夫人,在欧洲的社交生活中协助了徐悲鸿许多,她在欧洲的艺术圈子里也赢得不少仰慕者。她和徐悲鸿,是令人艳羡的一对璧人。
但蒋碧薇没想到的是,徐悲鸿仍旧对孙多慈念念不忘。
1934年10月,为了弥补赴法一年多来对学生课业的亏欠,徐悲鸿带着十几个学生,一路从南京辗转至向有“江南奇山”之称的天目山进行写生。农历9月18那天,师生一起去赏月,但三番五次地,怎么叫孙多慈都不去。晚上回来后,徐悲鸿故意恶作剧捉弄了孙多慈,没想到惹哭了她。为表示赔罪,徐悲鸿约她单独去狮子岩。
上山走得有些累了,孙多慈在后面跟不上来,掏出一条小白手绢,使劲扇着风。一抬眼,看见身后有一棵高大的红豆树。孙多慈痴痴立在那儿,“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她选了两颗最红最亮最圆的红豆,摘下来,捧到徐悲鸿面前。
徐悲鸿回南京后,特地到一家大银楼订制了一对金戒指,将这两枚红豆分别镶嵌于其中。红豆之上,一镌“悲”字,一镌“慈”字。前者送给孙多慈,后者留给自己。
这几天徐悲鸿与孙多慈亲密无间,根本无所顾忌。那天在狮子岩,忘情之极两人相拥一吻,却被同学不小心拍了下来,归来后有关他们的风言风语很快在中央大学传开。
蒋碧薇听闻怒不可遏,冲进画室去找孙多慈与徐悲鸿“算账”,甚至把画室里徐悲鸿绘有孙多慈的画也撕破……专修科班上的同学也有意识对孙多慈进行冷漠和疏远,他们总离孙多慈远远的,用异样的眼光盯着她。蒋碧微大闹画室之后,这种矛盾更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面对面
在徐悲鸿的努力下,193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孙多慈描集》,安庆才女的画作,一片清新之气,安庆美学大师宗白华作序,溢美之意跃然纸上。
但1935年的春天,徐悲鸿并未尝到多少与孙多慈相恋的幸福,相反,因为恋情的深入惹来夫人蒋碧微无休止地纠缠,他的整个生活始终处在焦躁之中。
1935年5月的一个周日,蒋碧微撑着一把长柄阳伞,穿一身拖地白长裙,戴着长至手臂的白手套,款款走进中央大学女生宿舍东楼:“孙多慈,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吗?”
“徐夫人,我……”
“徐悲鸿正为一位学生出画集奔波,短短一个月,上海就跑了四五次,知道这位学生是哪一个?”
“我。”
“班上学生那么多,但他只为一个学生在争取出国留学的名额,知道她是谁?”
“我。”
“外面传言,说徐悲鸿一改往日作风,半公开举行画展,为了卖画,甚至奔走于权贵富豪之门,而所得卖画款项,都作为这位学生出国留学的费用。知道她又是谁吗?”
“我……”
蒋碧微尖刻地冷笑了一下,指着孙多慈的脸说,“你年纪轻轻,出身在官宦人家,也在国家高等学府读书,怎么素质如此低劣,与秦淮青楼女子无异?”
孙多慈从未受过如此屈辱,面对盛气凌人的蒋碧微,根本无力回击,任泪水在眼中打转。
“现在你面前有两条路,可生也可死。生,主动放弃对徐悲鸿的纠缠,不再与他有任何来往,我也不再追究你的责任。死,仍缠着徐悲鸿不放,那我也就不顾及什么了。我一定要在中央大学把你搞臭,在南京把你搞臭,在美术界把你搞臭。我蒋碧微说到就能做到,也有这个能耐。是生,是死,你自己选择吧!”这时候,中大女生宿舍其他寝室的同学,也都闻声围了过来。
三个人的苦夏
1935年5月,徐悲鸿与蒋碧微通过各自渠道,为孙多慈庚款留学名额之事,展开了一场争夺大战。在这场两夫妻的角力中,社交手腕高超、人脉广的蒋碧微最终胜出——比利时庚款基金会召开的最后一次董事会议上,孙多慈名字被勾掉。学校和美术界的风言风语,顺江而下,短短三两天的时间就传到了安庆。孙家出了这样的事,夏至前十多天,孙多慈的母亲就从安庆赶到了南京。孙多慈在南京已经呆不下去了,决定先随母亲回安庆,给自己一个宁静之地,也让徐悲鸿的生活可以平静下来。
1935年的那个夏天,大多数时候徐悲鸿都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也许是应该出去避一避,他想,远离家庭的烦恼,远离蒋碧微喋喋不休的烦恼,远离中央大学风言风语的烦恼,远离南京各界异常眼光的烦恼。
这个夏天,同样日子不好过的,还有蒋碧微。从表面上看,她是取得了胜利,但她彻底失去了徐悲鸿。徐悲鸿知道是她在留学名单上做了手脚,对她的怨恨更加深了几分。
这年,白露前后,徐悲鸿夫妇,一个回了江苏宜兴,一个去了广西桂林。
战火中重逢
1937年日本侵华,1938年4月,孙多慈随父母避难至长沙,没想到与徐悲鸿不期而遇。随后孙多慈一家就被徐悲鸿接到了桂林,不久后他又设法为她在广西省府谋了一个差使。
孙多慈爱徐悲鸿,徐悲鸿对孙多慈也很有感情。直到此时,他百般犹豫终于登报声明,与其前妻蒋碧微脱离关系,随后托朋友沈宜甲去孙家提亲。不料胸有成竹的沈先生却被孙老先生给撵了出来。孙家随即便收拾行装,没过几日就离开了桂林,远远地跑到了浙江丽水。
不久,孙多慈便与当时的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结婚,婚后留在了浙江艺专、省立临时联合中学任教。
孙多慈对这段婚姻至死都是悔恨的,她悔嫁许绍棣,悔自己当年没有勇气。1939年8月,孙多慈在给徐悲鸿的信中写道,“我后悔当日因为父母的反对,没有勇气和你结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总会再看到我的悲鸿。”
一生念念不忘
孙多慈于1975年3月患癌症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年64岁。
因为长久积郁和在无爱的婚姻中的挣扎,孙多慈的一生大都在痛苦、悔思中度过,她生前为了寻求解脱经常借故去美国,并常常到同在美国的王少陵先生家做客。
王少陵是一位著名的油画家,当年从大陆赴美之前向徐悲鸿告别,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等徐悲鸿为其作画,便硬叫徐悲鸿在一幅本来写给孙多慈的诗作上落下了他的款,带到了美国,后来将这幅徐悲鸿亲笔所书的诗幅一直挂在家中:
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
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孙多慈每次在王少陵家中见到诗幅都会黯然神伤,泪流涟涟。1953年9月,孙多慈在纽约惊闻徐悲鸿辞世的消息,一时昏厥过去。据说后来她当着许绍棣的面为徐悲鸿戴孝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