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际活动。通过音乐欣赏的途径,调整和理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的独特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口头描述或写一些小的听后感,帮助学生逐步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音乐;初中生;教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欣赏就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际活动。简单地说,音乐欣赏就是听音乐、听歌曲或是乐曲。通过音乐欣赏的途径,调整和理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的独特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针对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我谈谈音乐欣赏对学生身心成长的一些见解:
一、初中生心理特征决定音乐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具有特色的心理特征。首先,初中阶段少年期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转变时期,对外界的感受很敏感。这一阶段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事务的接触越来越多,心理特点体现在:自我意识增强;情感丰富,充满活力、热情、重感情。同时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生活经验缺乏,心理稳定性较差,童年期的具体形象思维仍起作用,认知往往片面、表面,情绪波动强烈,易冲动,喜怒无常,对情感、情绪的滋味调控能力不够。其次,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成人”意识、性别意识增强,希望被尊重、承认,同时有着较强的自信和自尊,别人的评价往往对他们的情感、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当今中学中,学生的心理存在较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虽然不能说他们当中有许多严重的精神疾病,但是确实有不少人存在着一定的心理人格障碍。其中,音乐欣赏教学肯定是一种缓解这种障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
二、音乐欣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使人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又能使人瞬间心旷神怡。他作用于学生,使之情绪得以渲染,转入有意识的平静状态,这是心理健康的根本需要。
根据调查表明:音乐欣赏后用EPQ检测学生,学生个性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精神质得分、掩饰性得分有下降的趋势,内外向得分有增加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而情绪稳定性的得分在音乐欣赏后明显下降,差异性非常显著。
(二)引发学生的自我调整,铸造完善人格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而学生也经常会很自然地反思自己的存在状态,把自己的情感状态和现实处境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反应的现实环境进行对比,对自我做出更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并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既减少了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也保证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学生如是说:听完《命运交响曲》,我感到一股无穷的力量注入我的体内,并不断强大,似乎我也成为斗争队伍中的一分子。那一刻,耳朵里响起的是贝多芬对命运的呐喊,内心里想着学习的压力、人生的种种不如意的境遇。奇怪的是,自己并没有气馁,而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催我奋进、催我拼搏、催我不怕挫折、催我敢于和命运作斗争。这部作品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而且还鼓舞学生们在困境中不屈服于命运与环境的压力,勇于拼搏、战胜自我、掌握自我、确信自我,直到取得胜利。
(三)改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交往
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人际关系形成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而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国际通用语言,他可以用无形的情感穿透力调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一方面音乐具有心理舒缓和情绪调节功能,音乐创造了增强亲近感,减轻个人孤独感的友好气氛,消除了交往中的紧张心理,容易使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互敞开,彼此沟通,进而产生坦诚相待、团结友爱的健康心理倾向。另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是一种集体参加的群体性活动。由此可见,音乐活动在缩小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隔阂,在促进心理相容、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通过音乐欣赏给予学生关怀性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自尊心强,情感丰富而复杂,但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在一帆风顺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特别需要别人的关爱,如有一个高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古怪,喜欢恶作剧,不好好学习。可是,笔者发现他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却很乖,对音乐总是非常投入,对音乐的内涵理解得也非常到位。在后来的谈话中笔者发现,这个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仇视所有不顺他意的人。他之所以喜欢音乐:一是因为他发现优美的音乐、悦耳的和声可以调节情感,使之疲倦的身心很快恢复,保持心境良好;二是所有的老师中只有音乐老师给予他关怀性的心理暗示,对他欣赏、重视,从不轻视他,还有意锻炼他的心理素质,提高他的是非观念,使他的心理逐渐趋于正常。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口头描述或写一些小的听后感,帮助学生逐步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
【参考文献】
[1] 仇忠海,李敬.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 陈济川. 浅谈音乐欣赏对身心健康的功用[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3] 郭文君.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3).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音乐;初中生;教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欣赏就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际活动。简单地说,音乐欣赏就是听音乐、听歌曲或是乐曲。通过音乐欣赏的途径,调整和理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的独特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针对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我谈谈音乐欣赏对学生身心成长的一些见解:
一、初中生心理特征决定音乐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具有特色的心理特征。首先,初中阶段少年期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转变时期,对外界的感受很敏感。这一阶段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事务的接触越来越多,心理特点体现在:自我意识增强;情感丰富,充满活力、热情、重感情。同时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生活经验缺乏,心理稳定性较差,童年期的具体形象思维仍起作用,认知往往片面、表面,情绪波动强烈,易冲动,喜怒无常,对情感、情绪的滋味调控能力不够。其次,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成人”意识、性别意识增强,希望被尊重、承认,同时有着较强的自信和自尊,别人的评价往往对他们的情感、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当今中学中,学生的心理存在较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虽然不能说他们当中有许多严重的精神疾病,但是确实有不少人存在着一定的心理人格障碍。其中,音乐欣赏教学肯定是一种缓解这种障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
二、音乐欣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使人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又能使人瞬间心旷神怡。他作用于学生,使之情绪得以渲染,转入有意识的平静状态,这是心理健康的根本需要。
根据调查表明:音乐欣赏后用EPQ检测学生,学生个性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精神质得分、掩饰性得分有下降的趋势,内外向得分有增加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而情绪稳定性的得分在音乐欣赏后明显下降,差异性非常显著。
(二)引发学生的自我调整,铸造完善人格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而学生也经常会很自然地反思自己的存在状态,把自己的情感状态和现实处境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反应的现实环境进行对比,对自我做出更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并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既减少了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也保证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学生如是说:听完《命运交响曲》,我感到一股无穷的力量注入我的体内,并不断强大,似乎我也成为斗争队伍中的一分子。那一刻,耳朵里响起的是贝多芬对命运的呐喊,内心里想着学习的压力、人生的种种不如意的境遇。奇怪的是,自己并没有气馁,而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催我奋进、催我拼搏、催我不怕挫折、催我敢于和命运作斗争。这部作品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而且还鼓舞学生们在困境中不屈服于命运与环境的压力,勇于拼搏、战胜自我、掌握自我、确信自我,直到取得胜利。
(三)改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交往
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人际关系形成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而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国际通用语言,他可以用无形的情感穿透力调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一方面音乐具有心理舒缓和情绪调节功能,音乐创造了增强亲近感,减轻个人孤独感的友好气氛,消除了交往中的紧张心理,容易使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互敞开,彼此沟通,进而产生坦诚相待、团结友爱的健康心理倾向。另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是一种集体参加的群体性活动。由此可见,音乐活动在缩小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隔阂,在促进心理相容、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通过音乐欣赏给予学生关怀性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自尊心强,情感丰富而复杂,但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在一帆风顺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特别需要别人的关爱,如有一个高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古怪,喜欢恶作剧,不好好学习。可是,笔者发现他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却很乖,对音乐总是非常投入,对音乐的内涵理解得也非常到位。在后来的谈话中笔者发现,这个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仇视所有不顺他意的人。他之所以喜欢音乐:一是因为他发现优美的音乐、悦耳的和声可以调节情感,使之疲倦的身心很快恢复,保持心境良好;二是所有的老师中只有音乐老师给予他关怀性的心理暗示,对他欣赏、重视,从不轻视他,还有意锻炼他的心理素质,提高他的是非观念,使他的心理逐渐趋于正常。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口头描述或写一些小的听后感,帮助学生逐步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
【参考文献】
[1] 仇忠海,李敬.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 陈济川. 浅谈音乐欣赏对身心健康的功用[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3] 郭文君.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