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在学习了解建构主义关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基础上,结合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实例进行体验,探讨中学生体育课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具体实施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运用自主教学法提高中学生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自学能力,为中学生打下坚实的自我体育基础。
关键词:中学体育;自主性教学;自主体育
为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对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从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角度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对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与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及手段,以期促进自主性学习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推广,进而培养学生自我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体育课自主性学习及教学概念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根据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概念,任何学习者都不会是空着脑袋走进体育课堂的。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之后,在日常体育和家庭与父母生活中,以及经过各种电视、网络、现埸等媒介的作用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育积累与运动经验,建立了体育运动的初步概念与经验。因此,当他们面对一项运动(游戏)时,通常的做法是基于自己本身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本身的认知能力(智能),形成对该运动问题的某种解释,即重新开始运动构造,这是人们学习运动知识的规律。体育课学习的结果也表明,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要尊重他们的本身,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中整合出新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主动的,学生才是感兴趣的。因此,学习过程,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进行知识再构,而且经过再构,由于基础不同(包括知识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基础),每个学生经过学习整合,他们得出的结果是肯定不相同的,考核因此也就不能用同一的技术掌握结果作为量化标准来进行衡量,而应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同样,学习过程的考察也因此显得特别重要。因此,体育课教学不是体育技术的传递,而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不停转换与整合过程。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体育知识、技术的呈现者,他应该是这种再构过程的组织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过程及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来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学生间的探讨,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与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这是一个重要交流过程,因为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在学习讨论中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学组织者,必须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习者之间主动进行知识的转换与整合,利用个体差异进行学习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别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及方法来达到对一门体育运动知识的多方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学生体育课自主性学习的主要过程与结果。
2 自主性教学的策略与实施要点
2.1 教师应积极转换角色
教师由技术动作的示范者向课堂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转变。因此在制定教案时,应根据中学体育教育目的,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在课堂目标中,由于课时所限,不应以单个运动技术或身体素质训练提高为目的,而只是以尝试单个运动技术或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与途径为主要学习讨论为目标。这种学习与讨论,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及评价为主。这样,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延伸到了学生课外空间,学生在课外进行组内交流,而来到课堂上,则是组间交流,教师及组间讨论、学习、评价为主。
2.2 营造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包括摈弃统一的三段式教案及传统僵硬的课堂队列组织形式,不宜过度强调课的运动强度及密度这类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课堂上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上课应分组站队,让学生和自已熟悉与喜欢的人或爱好相近的人组成小组,站在一起。教师根据此自由分组的结果,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便小组成员关系融洽,易于交流。实践证明,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谐的组员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在从事运动学习时,师生关系融洽,其学习情绪高潮,心情愉快,积极主动,且学习过程持久,不易疲劳,学生能直接体会到学习与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 课堂运行以小组表现、主持为主
让小组学生按照每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每次课中有表现的机会,轮流在课堂内进行学习、练习与讨论,教学组织措施中也以小组间游戏方法为主要措施。教师则以辅导、帮助、评价为主,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的问题记于心中,在课的结束阶段,组织学生讨论与解决存在的问题则尤其重要。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学生的责任感,老师应在课的后段部分集中的情况下让每组给该组的课堂表现自评打分,等级为ABCDE(分别是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并将自评结果记于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体系中,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2.4 重视学习目标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引导并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强调小组学习及交流模式
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布置好每次课的学习讨论任务,各组独立完成,课堂上则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例如篮球三步上篮的教学,先布置各小组课前了解这个技术动作的概念与结构,然后上网查找相关的视频,或其它学习源,进行初步的模仿,在课外进行初步的练习。上课后,由一小组同学演示与讲解,并构想出小组的练习模式,包括技术动作讲解,练习的方法,次数。这样的过程要求,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小组课外体育的主动性,效果很好。因为它引导了课外体育的探索、发现,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解决这个过程所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获得体育知识,提高操作、应用能力,他对从事运动的信心、情感、意识、动机、策略、能力以及对人的感激、帮助、宽容、合作、组织等综合素质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更有利于增强对自已和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感。
2.5 可充分利用的自主教学手段日益丰富
加强师生间,各学习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学习讨论者。要求学生及小组间在课外就课的专题进行研究、探讨,并以课外作业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现代通讯手段及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即时交流采用MSN、QQ,教学博客,电子邮件、视频网站等),使得这种交流变为可行,教师需采用写博客等方式办教学网页,供师生间学习交流指导之用。学习群体间以手机短信、飞信、网络上建立QQ群,MSN等等,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交文字作业甚至视频作业。
2.6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重过程轻结果
教师应明白课外体育自学过程才是学习的主流程,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考试方法与标准。去年我校体育课程评价主要以结果评价为主:不同的素质考试结果各20%,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鉴定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符合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的,因为它只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甄别与判定,根据学校学生体育发展现状,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中或二学期的体育课学习中,受到运动埸地、运动设施及体育知识的限制,要想在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上得到较为显著的发展是很难的,因此这种重结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没有促进的,反而对学习积极性是个打击,对学生终身体育极为不利,只能造成学生考前突击或教师考试标准降低、放水等问题,不能有效地监督及提高学习过程及学习质量。而目前标准的百分制的评分方法,过多地增加了学生相互对比的心理负担,增加了学习焦虑程度,于学习过程也不利,应采用等级评价制,减轻不平等现象及学生的学习压力。将评价指标主要指向学习过程中,包括小组的作业准备情况、学习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学习投入及学习态度、课中小组间分工协调。教学考核等级分为ABCD等级,即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去除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作者依此认为,过程考核是对学习过程的全程有效的监督与关怀,不考察学习过程,而只对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是对学生学习的不负责任的做法,难以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3 自主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3.1 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升学及中考对我校体育学习的指导,使得学生、教师仅着眼于眼前的练习与训练,考什么练什么,导致同化严重,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发展的动力不足。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水平与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没有牵连,不对称,也造成体育学习方面的空白;其二,中学与小学的体育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学生基本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模式:一听二看三模仿,没有自己组织自已学习的经历,因此学生间自我交流与学习能力不高。而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压力,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教师除与同学间进行当面交流外,教师课后对过程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3.2 考核中加大对学生课外自主体育锻炼的考核,并占适当比例。为了促进学生体育自学及自主锻炼,体育的考核应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移:体育专项考核占40%,理论知识或课堂笔记占10%,综合(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能力提高)占10%,身体素质项目占20%,课外学生自主锻炼所占比例为20%。设立学生课外参加一次锻炼可获得一个奖励积分,学期积分最高为20分。积分奖励项目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设立。还有:参加校运动代表队奖励、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奖励、校内外各级体育竞赛组织者奖励、参加校内体育俱乐部或社团与活动奖励,并在学年内,得到相应积分的学生授予“健康之星”或“运动之星”称号。通过学生更多地参加不同等级及不同项目给予不同积分的鼓励措施,使学生更多地参加课外自主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建民.中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个案的比较分析.体育学刊,2008.2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68.
[3]曲宗湖,顾渊彦主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
[4]高忠信,张景燕.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3):150-153.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自主性教学;自主体育
为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对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从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角度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对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与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及手段,以期促进自主性学习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推广,进而培养学生自我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体育课自主性学习及教学概念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根据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概念,任何学习者都不会是空着脑袋走进体育课堂的。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之后,在日常体育和家庭与父母生活中,以及经过各种电视、网络、现埸等媒介的作用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育积累与运动经验,建立了体育运动的初步概念与经验。因此,当他们面对一项运动(游戏)时,通常的做法是基于自己本身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本身的认知能力(智能),形成对该运动问题的某种解释,即重新开始运动构造,这是人们学习运动知识的规律。体育课学习的结果也表明,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要尊重他们的本身,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中整合出新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主动的,学生才是感兴趣的。因此,学习过程,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进行知识再构,而且经过再构,由于基础不同(包括知识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基础),每个学生经过学习整合,他们得出的结果是肯定不相同的,考核因此也就不能用同一的技术掌握结果作为量化标准来进行衡量,而应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同样,学习过程的考察也因此显得特别重要。因此,体育课教学不是体育技术的传递,而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不停转换与整合过程。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体育知识、技术的呈现者,他应该是这种再构过程的组织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过程及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来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学生间的探讨,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与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这是一个重要交流过程,因为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在学习讨论中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学组织者,必须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习者之间主动进行知识的转换与整合,利用个体差异进行学习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别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及方法来达到对一门体育运动知识的多方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学生体育课自主性学习的主要过程与结果。
2 自主性教学的策略与实施要点
2.1 教师应积极转换角色
教师由技术动作的示范者向课堂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转变。因此在制定教案时,应根据中学体育教育目的,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在课堂目标中,由于课时所限,不应以单个运动技术或身体素质训练提高为目的,而只是以尝试单个运动技术或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与途径为主要学习讨论为目标。这种学习与讨论,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及评价为主。这样,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延伸到了学生课外空间,学生在课外进行组内交流,而来到课堂上,则是组间交流,教师及组间讨论、学习、评价为主。
2.2 营造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包括摈弃统一的三段式教案及传统僵硬的课堂队列组织形式,不宜过度强调课的运动强度及密度这类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课堂上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上课应分组站队,让学生和自已熟悉与喜欢的人或爱好相近的人组成小组,站在一起。教师根据此自由分组的结果,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便小组成员关系融洽,易于交流。实践证明,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谐的组员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在从事运动学习时,师生关系融洽,其学习情绪高潮,心情愉快,积极主动,且学习过程持久,不易疲劳,学生能直接体会到学习与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 课堂运行以小组表现、主持为主
让小组学生按照每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每次课中有表现的机会,轮流在课堂内进行学习、练习与讨论,教学组织措施中也以小组间游戏方法为主要措施。教师则以辅导、帮助、评价为主,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的问题记于心中,在课的结束阶段,组织学生讨论与解决存在的问题则尤其重要。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学生的责任感,老师应在课的后段部分集中的情况下让每组给该组的课堂表现自评打分,等级为ABCDE(分别是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并将自评结果记于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体系中,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2.4 重视学习目标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引导并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强调小组学习及交流模式
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布置好每次课的学习讨论任务,各组独立完成,课堂上则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例如篮球三步上篮的教学,先布置各小组课前了解这个技术动作的概念与结构,然后上网查找相关的视频,或其它学习源,进行初步的模仿,在课外进行初步的练习。上课后,由一小组同学演示与讲解,并构想出小组的练习模式,包括技术动作讲解,练习的方法,次数。这样的过程要求,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小组课外体育的主动性,效果很好。因为它引导了课外体育的探索、发现,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解决这个过程所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获得体育知识,提高操作、应用能力,他对从事运动的信心、情感、意识、动机、策略、能力以及对人的感激、帮助、宽容、合作、组织等综合素质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更有利于增强对自已和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感。
2.5 可充分利用的自主教学手段日益丰富
加强师生间,各学习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学习讨论者。要求学生及小组间在课外就课的专题进行研究、探讨,并以课外作业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现代通讯手段及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即时交流采用MSN、QQ,教学博客,电子邮件、视频网站等),使得这种交流变为可行,教师需采用写博客等方式办教学网页,供师生间学习交流指导之用。学习群体间以手机短信、飞信、网络上建立QQ群,MSN等等,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交文字作业甚至视频作业。
2.6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重过程轻结果
教师应明白课外体育自学过程才是学习的主流程,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考试方法与标准。去年我校体育课程评价主要以结果评价为主:不同的素质考试结果各20%,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鉴定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符合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的,因为它只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甄别与判定,根据学校学生体育发展现状,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中或二学期的体育课学习中,受到运动埸地、运动设施及体育知识的限制,要想在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上得到较为显著的发展是很难的,因此这种重结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没有促进的,反而对学习积极性是个打击,对学生终身体育极为不利,只能造成学生考前突击或教师考试标准降低、放水等问题,不能有效地监督及提高学习过程及学习质量。而目前标准的百分制的评分方法,过多地增加了学生相互对比的心理负担,增加了学习焦虑程度,于学习过程也不利,应采用等级评价制,减轻不平等现象及学生的学习压力。将评价指标主要指向学习过程中,包括小组的作业准备情况、学习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学习投入及学习态度、课中小组间分工协调。教学考核等级分为ABCD等级,即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去除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作者依此认为,过程考核是对学习过程的全程有效的监督与关怀,不考察学习过程,而只对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是对学生学习的不负责任的做法,难以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3 自主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3.1 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升学及中考对我校体育学习的指导,使得学生、教师仅着眼于眼前的练习与训练,考什么练什么,导致同化严重,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发展的动力不足。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水平与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没有牵连,不对称,也造成体育学习方面的空白;其二,中学与小学的体育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学生基本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模式:一听二看三模仿,没有自己组织自已学习的经历,因此学生间自我交流与学习能力不高。而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压力,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教师除与同学间进行当面交流外,教师课后对过程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3.2 考核中加大对学生课外自主体育锻炼的考核,并占适当比例。为了促进学生体育自学及自主锻炼,体育的考核应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移:体育专项考核占40%,理论知识或课堂笔记占10%,综合(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能力提高)占10%,身体素质项目占20%,课外学生自主锻炼所占比例为20%。设立学生课外参加一次锻炼可获得一个奖励积分,学期积分最高为20分。积分奖励项目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设立。还有:参加校运动代表队奖励、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奖励、校内外各级体育竞赛组织者奖励、参加校内体育俱乐部或社团与活动奖励,并在学年内,得到相应积分的学生授予“健康之星”或“运动之星”称号。通过学生更多地参加不同等级及不同项目给予不同积分的鼓励措施,使学生更多地参加课外自主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建民.中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个案的比较分析.体育学刊,2008.2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68.
[3]曲宗湖,顾渊彦主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
[4]高忠信,张景燕.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3):150-153.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