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教育时期,教育教学需要突出不同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课程本身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语文课程内容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提高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程度,运用课内外资料,对学生进行文化层面的教育。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进行研究,提出几点教学实践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持久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必须要积极学习、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青少年喜爱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对于祖国的传统节日却缺乏充分的了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完成传递民族文化的使命,促进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发掘教材中的节日文化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广泛,以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其中有许多涉及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作品,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当中的节日文化元素,深入研读文学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经验充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课文《北京的春节》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北京过春节的各种习俗。由于我国的地域比较广阔,各个地区的文化不尽相同,在过春节的习俗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春节的印象,自己的家乡、家人是如何过春节的,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不同地区和民族过春节的场景。如云南地区的春联比较有特点,人们会将纸简称不同的图案,并拿着春联来唱歌欢庆;又如闽南地区会在门口放上贴着红纸的甘蔗,这是由于闽南方言中的“蔗”与“佳”的发音比较相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春节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
二、拓展课外节日文化学习资源
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很多时候仅靠课文内容难以让学生对其形成深入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当地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将其作为课文内容的延伸与补充,拓展学生的节日文化学习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储备。
例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但对于重阳节本身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在现代社会,许多小学生对于重阳节了解甚少,不明白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影响到了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搜集关于重阳节的资料,为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明白:在古人看来,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登高祈福,拜祭祖先,游玩赏菊等。而诗人王维,从少年时便离家远游,在外漂泊多年,在重阳节这一天,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外材料的引入,学生可以了解到重阳节是一个亲人团聚、祭拜祖先的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里,诗人却漂泊在外,肯定会产生浓浓的思想之情,能够使学生对诗中的情感内涵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他们对重阳节的认知,提高他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三、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
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理论讲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不利于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入理解,也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兴趣。对此,教师除了语言讲授外,还要围绕传统节日组織一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建立,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探索,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与智慧,拓展传统节日文化学习的内涵。
例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中秋”为主题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包括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故事传说以及相关的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互分享,营造出浓郁的中秋节日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举行诗词比赛,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竞争,依次背诵关于月亮的故事。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增加他们对于中秋节的了解,还能让学习的过程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动的空间不必局限在课堂上。比如在清明节前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带领他们瞻仰革命先烈,深化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当中的节日文化元素,引入课外的相关资源,将其整合起来,并采取课堂讲授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效果。让语文课程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让学生从小了解传统节日,对中华优秀文化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英.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读与写,2018,15(15):87.
[2]叶青钦.中国传统节日与小学语文教育整合浅思考[J].文教资料,2018,(19):45-46.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持久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必须要积极学习、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青少年喜爱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对于祖国的传统节日却缺乏充分的了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完成传递民族文化的使命,促进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发掘教材中的节日文化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广泛,以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其中有许多涉及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作品,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当中的节日文化元素,深入研读文学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经验充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课文《北京的春节》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北京过春节的各种习俗。由于我国的地域比较广阔,各个地区的文化不尽相同,在过春节的习俗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春节的印象,自己的家乡、家人是如何过春节的,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不同地区和民族过春节的场景。如云南地区的春联比较有特点,人们会将纸简称不同的图案,并拿着春联来唱歌欢庆;又如闽南地区会在门口放上贴着红纸的甘蔗,这是由于闽南方言中的“蔗”与“佳”的发音比较相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春节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
二、拓展课外节日文化学习资源
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很多时候仅靠课文内容难以让学生对其形成深入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当地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将其作为课文内容的延伸与补充,拓展学生的节日文化学习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储备。
例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但对于重阳节本身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在现代社会,许多小学生对于重阳节了解甚少,不明白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影响到了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搜集关于重阳节的资料,为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明白:在古人看来,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登高祈福,拜祭祖先,游玩赏菊等。而诗人王维,从少年时便离家远游,在外漂泊多年,在重阳节这一天,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外材料的引入,学生可以了解到重阳节是一个亲人团聚、祭拜祖先的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里,诗人却漂泊在外,肯定会产生浓浓的思想之情,能够使学生对诗中的情感内涵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他们对重阳节的认知,提高他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三、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
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理论讲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不利于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入理解,也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兴趣。对此,教师除了语言讲授外,还要围绕传统节日组織一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建立,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探索,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与智慧,拓展传统节日文化学习的内涵。
例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中秋”为主题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包括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故事传说以及相关的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互分享,营造出浓郁的中秋节日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举行诗词比赛,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竞争,依次背诵关于月亮的故事。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增加他们对于中秋节的了解,还能让学习的过程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动的空间不必局限在课堂上。比如在清明节前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带领他们瞻仰革命先烈,深化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当中的节日文化元素,引入课外的相关资源,将其整合起来,并采取课堂讲授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效果。让语文课程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让学生从小了解传统节日,对中华优秀文化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英.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读与写,2018,15(15):87.
[2]叶青钦.中国传统节日与小学语文教育整合浅思考[J].文教资料,2018,(1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