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觉悟和良心是守法的基础,加强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社会关系调节功能和精神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守法意识。
关键词:道德建设;守法意识;问题
人们的道德觉悟、道德良心,是守法的基础。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干部群众的道德觉悟,可以大大提高其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使得社会各种矛盾凸显,维护社会和谐、创建平安社会的难度加大,在加强道德建设促进法治建设的实践中还面临许多的困难。
一、道德价值导向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
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主要在于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干部群众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八荣八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扩大,西方文化不断融入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观念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确立,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自然道德”传统正受到挑战冲击,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体系也因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而失去其社会约束力和整合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教育群众的推进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方法,部分干部学理论存在怕学、厌学,总用工作忙找借口;少数干部不能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而在基层,创新理论成果难以通俗化、大众化推进,群众接受难、难接受;由于经济发展快、社会正在深刻变革,对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等,至使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对法治建设的影响力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
二、道德调节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道德规范不被社会成员所信服、社会成员形成不了相应的道德良心的时候,法律则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底线”的行为规范,成为道德失范后维持社会秩序的盾牌。法制宣传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在调节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够充分把握其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社会青年外出或到外地方打工者较多,流动性较大,有些个体私营企业用工比较少而且散,因而对社会青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难度较大,还有一定的死角和空白;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想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针对性和實效性亟待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不足等,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作用发挥。
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是目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将促使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一定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法律起着引导、促进、保障和制约的重要作用。法律通过确认市场主体地位、调整各种具体经济活动关系、解决经济纠纷等,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虽然法律对经济和社会的这种保障和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法律的规范功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着一个标准和模式,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实际生活里,法律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无遗。一定意义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弥补法律在调节作用方面不足的重要力量就是道德——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习惯、舆论的思想观念和准则。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需要具备守法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合适的人正确地去执行和适用,需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需要他们对违法行为从道德上的抵制,法律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另外,法律本身有滞后性,难免不健全和存在漏洞,对那些不违法却有害于社会公德的行为,就需要具备一定道德约束力的人们的自觉遵守。因此,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需要道德和法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道德的精神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道德与法律,以及德治与法治,它们在内容上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又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还在实施中相互凭借、相互支撑。道德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精神支撑,其关键是在加强道德建设中,不断的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成为推动依法治市的重要精神支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任重道远,需常抓不懈。当前,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面临着道德建设如何寻找更加有效的载体、探寻较好的形式、采取更好的手段,其一,进一步发挥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作用。思想道德建设着眼于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及其共同规范,强调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公正与和谐,倡导积极参与社会合作与实现个人自我完善的辩证统一。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选择提供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从而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接受法律的约束,把自己的行为选择控制在法律允许和保护的范围之内;其二,进一步发挥道德建设对法治建设的精神推动力。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正当”、“公平”、“正义”等价值准则,使创新、竞争、合作、平等、公正、开放、共生等和谐思想的时代内涵,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准则,从而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合理性的支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摩擦、矛盾和纠纷,从而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其三,进一步发挥思想道德建设所具有的人际关系调节功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法律是维系利益关系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力量,但也不能忽视道德对于调节利益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道德可以消除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有利于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聚力量、协调行动,从而形成谅解宽容、和睦相处、友爱向善的人际关系,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
关键词:道德建设;守法意识;问题
人们的道德觉悟、道德良心,是守法的基础。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干部群众的道德觉悟,可以大大提高其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使得社会各种矛盾凸显,维护社会和谐、创建平安社会的难度加大,在加强道德建设促进法治建设的实践中还面临许多的困难。
一、道德价值导向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
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主要在于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干部群众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八荣八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扩大,西方文化不断融入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观念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确立,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自然道德”传统正受到挑战冲击,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体系也因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而失去其社会约束力和整合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教育群众的推进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方法,部分干部学理论存在怕学、厌学,总用工作忙找借口;少数干部不能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而在基层,创新理论成果难以通俗化、大众化推进,群众接受难、难接受;由于经济发展快、社会正在深刻变革,对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等,至使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对法治建设的影响力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
二、道德调节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道德规范不被社会成员所信服、社会成员形成不了相应的道德良心的时候,法律则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底线”的行为规范,成为道德失范后维持社会秩序的盾牌。法制宣传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在调节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够充分把握其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社会青年外出或到外地方打工者较多,流动性较大,有些个体私营企业用工比较少而且散,因而对社会青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难度较大,还有一定的死角和空白;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想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针对性和實效性亟待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不足等,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作用发挥。
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是目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将促使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一定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法律起着引导、促进、保障和制约的重要作用。法律通过确认市场主体地位、调整各种具体经济活动关系、解决经济纠纷等,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虽然法律对经济和社会的这种保障和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法律的规范功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着一个标准和模式,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实际生活里,法律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无遗。一定意义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弥补法律在调节作用方面不足的重要力量就是道德——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习惯、舆论的思想观念和准则。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需要具备守法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合适的人正确地去执行和适用,需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需要他们对违法行为从道德上的抵制,法律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另外,法律本身有滞后性,难免不健全和存在漏洞,对那些不违法却有害于社会公德的行为,就需要具备一定道德约束力的人们的自觉遵守。因此,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需要道德和法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道德的精神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道德与法律,以及德治与法治,它们在内容上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又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还在实施中相互凭借、相互支撑。道德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精神支撑,其关键是在加强道德建设中,不断的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成为推动依法治市的重要精神支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任重道远,需常抓不懈。当前,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面临着道德建设如何寻找更加有效的载体、探寻较好的形式、采取更好的手段,其一,进一步发挥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作用。思想道德建设着眼于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及其共同规范,强调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公正与和谐,倡导积极参与社会合作与实现个人自我完善的辩证统一。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选择提供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从而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接受法律的约束,把自己的行为选择控制在法律允许和保护的范围之内;其二,进一步发挥道德建设对法治建设的精神推动力。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正当”、“公平”、“正义”等价值准则,使创新、竞争、合作、平等、公正、开放、共生等和谐思想的时代内涵,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准则,从而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合理性的支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摩擦、矛盾和纠纷,从而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其三,进一步发挥思想道德建设所具有的人际关系调节功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法律是维系利益关系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力量,但也不能忽视道德对于调节利益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道德可以消除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有利于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聚力量、协调行动,从而形成谅解宽容、和睦相处、友爱向善的人际关系,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