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建设和比较优势,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使命为目标,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中国之治”理念,为处于动荡之中的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讲好“中国梦”故事为旗帜的对外传播大局离不开一个“情”字,那么讲好新时代“中国之治”理念,更要突出一个“理”字,用“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寻求更为广泛的世界认同。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源自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演讲中关于进一步打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形象论述。所谓大小之智,寓意在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治理体系格局中,各国要把具有共通性、普遍性、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摆在优先位置,绝不能因一己之私利而随意取舍,无视现有制度的约束,并进而损害他国利益。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反响,许多深刻论述被当前的全球发展逐一印证,世界也更为迫切和愿意了解当代中国在治国理政进程中的大小之智究竟是如何展开和运行,能否加以借鉴效仿。因此,在充分全面领悟“中国之治”背后蕴涵的当代中国发展历程后,构建一个更为全面、合理、包容,能够把大和小、情与理共同演绎好的“中国之治”对外传播话语新体系,成为当前研究的应有之义。
传播“中国之治”理念:治国理政的世界影响力
向世界介绍“中国之治”理念,必须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传播工作的新阶段出发。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最大亮点,就是紧密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其治国理政各项工作展开宣传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领导人形象对外传播过程中,一个鲜明而突出的特征,就是对领导人人生历程的全覆盖与全扫描:无论是艰难但锻炼意志品质的延安梁家河岁月,还是在河北正定县深入群众、令人难忘的县委书记时光,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走遍乡间田里,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以及主政浙江期间突出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创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上海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提升特大型城市治理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满意感、获得感。人民领袖习近平的形象通过各种媒介表达形式对外传播,获得普遍赞誉。
新时代要讲好“中国之治”,讲好中国制度的比较优势和成功经验,同样也要围绕习近平同志有关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制度创新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活动报道展开。这里要平衡好讲道理、讲原则与讲故事、讲情节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通过生动而翔实的说理,不断用新的媒介形式来讲好领导人的治国理政故事。这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复兴路上”工作室所策划创作的“中国是如何选拔领导人”等系列短视频,曾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普遍好评。当前我们要继续深挖各类制度故事,创新表达内容,以贴近国内外公众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以更为接地气的方式讲好新时代国家领袖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故事。
倡议“中国之治”认同:“大智治制”的国际感召力
卓有成效的治国理政乃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扶贫减灾、推动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大型城市治理与公共安全、区域民族自治等领域积累的经验,正被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效仿。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谈及“大智治制”,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依然面临诸多明显的短板与不足。如何能够将数量可观的治理经验有效转化为真正可操作的制度供给,如何能够在国际制度领域提出真正有说服力的制度方案,这方面的思索和努力还面临很大的挑战。随着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相对衰落,我们应该稳妥处理与原有治理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中国方案更好地与既有治理模式有机结合,不断解决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理念差异,在最大程度上形成行动和价值共识。
更需指出的是,随着当前大国间关系进入合作与竞争并行,深度竞争乃至激烈斗争更加突出、更为尖锐的阶段,以制度建设引领国际认同,本质上就是一种国际话语权的建设。这种话语权强调的不是你输我赢,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在竞争性的传播中形成具有引领性的国际传播话语、概念、风格,能够帮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方案背后的担当与诉求;这种话语体系的开发性和包容性,也能让中国方案自身不断进行调整,来适应不断变动的世界形势。
无须讳言,今日世界面临的各项风险更为多元,更为复杂,更为严峻。除了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面临的各种黑天鹅事件外,各类重特大环境生态灾害、地缘政治背景下民族冲突与难民安置以及世所罕见的流行疫病诊断与防治,无一例外考验着世界诸国的治理能力和协同意识。回望历史我们不免发现,大国竞争日趋加剧的时刻,往往就是各類国际机制松弛、失灵、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危机时刻。如若冲突与混乱取代和平与稳定,那么全世界都将面临一场无法承受的文明之灾。因此,我们倡议“中国之治”,以中国治理经验分享世界,警示世界,根本上是为人类社会谋福祉,为和平发展打下基石。我们应当通过各种交流借鉴方式,特别是在国际重要场合和各类学术思想平台,文明与文化交流场合,通过各类意见领袖和民众代表的积极表述,将情感叙事与理性说服统一起来加以广泛传递,积极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智治制”国际感召力。
讲好“中国之治”故事:“小智治事”的中国亲和力
“中国之治”的初心在于让民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对于制度设计和运行方式是否满意,制度对于社情民意能否及时回应并加以改进,制度能否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不断优化和提升,乃是保证“中国之治”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多项制度优势中,特别强调公众的全面参与、全程监督和全体共享,可以认为,“中国之治”理应充分体现人民性。人民是否认可,是否满意,既是衡量制度设计与实施是否优劣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在对外讲好“中国之治”故事中所要特别展现的。
以受到广泛瞩目的新时代社会治理为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有关城市治理的话题日益突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最迫切议题就是如何迎接“高龄中国”的到来,老龄化问题几乎牵涉当前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和每个家庭息息相关。西方友华知名意见领袖罗伯特·库恩在其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对此曾有详细纪录,其生动内容也在西方引起广泛共鸣。中国老年人群体特有的生活方式(如广场舞、热衷集体旅游、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引起世界侧目、争议、乃至效仿,成为具有中国亲和力的生活画面展现。又例如中国城市的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兴起了全民广泛参与的热潮。借助国家领导人的号召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动员,名为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全民治理正方兴未艾,众多平凡而别具意义的中国式治理智慧和故事不断被发掘,成为对外传播的良好素材。
此外,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如解决基层群众内部矛盾的“枫桥经验”,在新时期亦被赋予新内涵与新意义。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前提背景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群众工作解决方式,无疑也能为外部世界提供新的思路。毋庸置疑,社会治理的中国解决方案绝非尽善尽美,所出现的情与理的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要着力突出中国政府和民众在解决一系列实践问题上所凝聚形成的高度共识:这种共识不因为问题的棘手避而不谈,也不因问题的顺利解决而自我表扬,而是凸显党和政府在回应民众呼声和解决民生问题中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可以预见,通过创新表达的“中国之治”故事,也定能吸引面临着同样问题困扰的世界民众目光,进而引发更为深层次的治理认同。
(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智库培养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41300-20104-222127)
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讲好“中国梦”故事为旗帜的对外传播大局离不开一个“情”字,那么讲好新时代“中国之治”理念,更要突出一个“理”字,用“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寻求更为广泛的世界认同。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源自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演讲中关于进一步打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形象论述。所谓大小之智,寓意在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治理体系格局中,各国要把具有共通性、普遍性、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摆在优先位置,绝不能因一己之私利而随意取舍,无视现有制度的约束,并进而损害他国利益。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反响,许多深刻论述被当前的全球发展逐一印证,世界也更为迫切和愿意了解当代中国在治国理政进程中的大小之智究竟是如何展开和运行,能否加以借鉴效仿。因此,在充分全面领悟“中国之治”背后蕴涵的当代中国发展历程后,构建一个更为全面、合理、包容,能够把大和小、情与理共同演绎好的“中国之治”对外传播话语新体系,成为当前研究的应有之义。
传播“中国之治”理念:治国理政的世界影响力
向世界介绍“中国之治”理念,必须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传播工作的新阶段出发。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最大亮点,就是紧密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其治国理政各项工作展开宣传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领导人形象对外传播过程中,一个鲜明而突出的特征,就是对领导人人生历程的全覆盖与全扫描:无论是艰难但锻炼意志品质的延安梁家河岁月,还是在河北正定县深入群众、令人难忘的县委书记时光,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走遍乡间田里,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以及主政浙江期间突出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创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上海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提升特大型城市治理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满意感、获得感。人民领袖习近平的形象通过各种媒介表达形式对外传播,获得普遍赞誉。
新时代要讲好“中国之治”,讲好中国制度的比较优势和成功经验,同样也要围绕习近平同志有关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制度创新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活动报道展开。这里要平衡好讲道理、讲原则与讲故事、讲情节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通过生动而翔实的说理,不断用新的媒介形式来讲好领导人的治国理政故事。这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复兴路上”工作室所策划创作的“中国是如何选拔领导人”等系列短视频,曾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普遍好评。当前我们要继续深挖各类制度故事,创新表达内容,以贴近国内外公众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以更为接地气的方式讲好新时代国家领袖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故事。
倡议“中国之治”认同:“大智治制”的国际感召力
卓有成效的治国理政乃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扶贫减灾、推动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大型城市治理与公共安全、区域民族自治等领域积累的经验,正被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效仿。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谈及“大智治制”,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依然面临诸多明显的短板与不足。如何能够将数量可观的治理经验有效转化为真正可操作的制度供给,如何能够在国际制度领域提出真正有说服力的制度方案,这方面的思索和努力还面临很大的挑战。随着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相对衰落,我们应该稳妥处理与原有治理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中国方案更好地与既有治理模式有机结合,不断解决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理念差异,在最大程度上形成行动和价值共识。
更需指出的是,随着当前大国间关系进入合作与竞争并行,深度竞争乃至激烈斗争更加突出、更为尖锐的阶段,以制度建设引领国际认同,本质上就是一种国际话语权的建设。这种话语权强调的不是你输我赢,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在竞争性的传播中形成具有引领性的国际传播话语、概念、风格,能够帮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方案背后的担当与诉求;这种话语体系的开发性和包容性,也能让中国方案自身不断进行调整,来适应不断变动的世界形势。
无须讳言,今日世界面临的各项风险更为多元,更为复杂,更为严峻。除了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面临的各种黑天鹅事件外,各类重特大环境生态灾害、地缘政治背景下民族冲突与难民安置以及世所罕见的流行疫病诊断与防治,无一例外考验着世界诸国的治理能力和协同意识。回望历史我们不免发现,大国竞争日趋加剧的时刻,往往就是各類国际机制松弛、失灵、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危机时刻。如若冲突与混乱取代和平与稳定,那么全世界都将面临一场无法承受的文明之灾。因此,我们倡议“中国之治”,以中国治理经验分享世界,警示世界,根本上是为人类社会谋福祉,为和平发展打下基石。我们应当通过各种交流借鉴方式,特别是在国际重要场合和各类学术思想平台,文明与文化交流场合,通过各类意见领袖和民众代表的积极表述,将情感叙事与理性说服统一起来加以广泛传递,积极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智治制”国际感召力。
讲好“中国之治”故事:“小智治事”的中国亲和力
“中国之治”的初心在于让民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对于制度设计和运行方式是否满意,制度对于社情民意能否及时回应并加以改进,制度能否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不断优化和提升,乃是保证“中国之治”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多项制度优势中,特别强调公众的全面参与、全程监督和全体共享,可以认为,“中国之治”理应充分体现人民性。人民是否认可,是否满意,既是衡量制度设计与实施是否优劣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在对外讲好“中国之治”故事中所要特别展现的。
以受到广泛瞩目的新时代社会治理为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有关城市治理的话题日益突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最迫切议题就是如何迎接“高龄中国”的到来,老龄化问题几乎牵涉当前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和每个家庭息息相关。西方友华知名意见领袖罗伯特·库恩在其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对此曾有详细纪录,其生动内容也在西方引起广泛共鸣。中国老年人群体特有的生活方式(如广场舞、热衷集体旅游、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引起世界侧目、争议、乃至效仿,成为具有中国亲和力的生活画面展现。又例如中国城市的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兴起了全民广泛参与的热潮。借助国家领导人的号召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动员,名为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全民治理正方兴未艾,众多平凡而别具意义的中国式治理智慧和故事不断被发掘,成为对外传播的良好素材。
此外,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如解决基层群众内部矛盾的“枫桥经验”,在新时期亦被赋予新内涵与新意义。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前提背景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群众工作解决方式,无疑也能为外部世界提供新的思路。毋庸置疑,社会治理的中国解决方案绝非尽善尽美,所出现的情与理的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要着力突出中国政府和民众在解决一系列实践问题上所凝聚形成的高度共识:这种共识不因为问题的棘手避而不谈,也不因问题的顺利解决而自我表扬,而是凸显党和政府在回应民众呼声和解决民生问题中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可以预见,通过创新表达的“中国之治”故事,也定能吸引面临着同样问题困扰的世界民众目光,进而引发更为深层次的治理认同。
(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智库培养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41300-20104-2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