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学习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 历史图片;初中历史;历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3-0082-02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历史图片已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重视。其实,古人就十分注重利用图像治学,郑樵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现在的历史教材中都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以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为例,每课有少则三五张、多则八九张的历史图片。历史图片是对当时社会或生活的展现,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文字信息的重要补充,具有文字信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图片资料信息形象直观,对信息高度浓缩,它符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符合右脑主图像、想象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资料,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想象力,理解、记忆、迁移和再现史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正确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教材内有大量历史图片,图文并茂。这些历史图片大体可分为历史地图、历史照片、文物古迹遗址、历史漫画和历史图表等几大类。古人治学左图右书,教学中,笔者也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文字和图片要对照使用,引导他们利用历史图片,利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正确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地图在所有历史图片中,历史地图有着重要的地位。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示意历史地图有17幅之多。这些地图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信息非常丰富。以第十四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地图为例,一张小小的地图,就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红军战略转移从瑞金出发、突破四道防线、转向贵州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再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最后胜利会师的过程,既有时间上的推移,也有空间上的转换。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每一段文字的同时,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地点。学生边读边找,长征的整个过程便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
在图上找每一地点的同时,笔者还让学生把地图上不便展示的内容也内化到图片中,如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内容就无法在地图上展示。遵义会议作为长征的转折点,作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内容和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建议学生把会议内容简单概括为两方面——解决错误和肯定正确,而这两方面正是长征前半段总体形势的总结,从而把会议内容内化到地图中。当这一课学习完成,整课的内容就浓缩到一张地图上。具体形象的图像更便于学生的右脑记忆。这样,利用一张地图,就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这类图片,教师可做成动态图片,利用不图颜色的箭头、不同形式的符号,利用多媒体,把地点、路线、形势等内容分阶段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更清晰的动态图片信息。动态图片相对于静态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他们以后提取和使用。
历史照片、文物古迹遗址图片这类图片占据了教材中图片的大多数。它们最真实、客观,也容易让人看明白,是窥视历史的窗户。作为视觉文本,它们对描述历史有特殊作用,所释放出的历史真实性与细节展示是任何文字记录都无法比拟的。再详细的记述,再震撼的语言,也不及一两张图片更能展现历史的具体与感性。
如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中,对南京大屠杀,课本的描述为:“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三十万人以上。”教材中的小字对屠杀也进行了更细致的描述,但都不足以形象地说明日军的血腥和残暴。教材中配以日军砍杀南京青年、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将赤手空拳的中国青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东京日日新闻》登载的两名日军少尉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等五幅照片和文物图片,就真实、详细记录了日军的血腥和残暴。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辅以这些带给他们强烈视觉冲击的图片,就能更深刻理解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句话所反映的中国军民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抗战决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也能从内心由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报效祖国而奋斗,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历史漫画、历史图表这类图片在教材中数量少,但作用同样不可小视。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讽刺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历史图表可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这些图片形式同样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史实,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丰富情感。
2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再现史实
历史图片是平面的、静止的,只是反映和捕捉了某一历史事件中典型的细节,但它所涵盖的历史知识却是运动的、发展的。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不仅要利用历史图片学习、理解、记忆历史知识,还引导他们利用历史图片再现历史,根据问题要求对历史图片进行比较或重新组合,抽取有用信息,把历史图片还原成为我所用的准确的文字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大脑中存储的历史图片逆向想象,把图片中所包含的有用信息和图片中不能直接表示但与图片相关的细节内容都准确地展现出来。如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战略大决战”中的三大战役示意图,笔者告诉学生,在理解记忆这幅图片后,再碰到有关三大战役的内容,大脑中一定先要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图,并利用地图进行知识再现。不仅三大战役发生地在整幅图上的位置、战役的时间、歼敌主要地点、歼敌的人数等这些地图上直接标注的内容要清晰正确地再现,而且图上不便展现但与图片相关的内容细节也要一并再现出来,如每次战役的指挥者、每次战役中歼敌地点的先后顺序等。这样,通过想象,以历史图片为点,进行发散思维扩大到面,从而真实正确地再现史实。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调动大脑中的图像储备,把与问题相关的图片全部调出重新组合,并在新的组合中用比较的方法还原历史图片的有效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清朝及以前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些难度。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内容中有关西藏的历史图片。通过回忆,他们可以提取出《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元朝疆域》《清朝疆域》等历史地图,通过分析,从中抽出有关唐蕃通婚会盟、元朝西藏正式并入元版图成为一个行省、清朝的达赖与班禅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等内容。这样,复杂的问题通过重组比较迎刃而解,还不容易造成要点的遗漏,从而实现综合利用历史图片再现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个回忆、组合、分析比较、抽取有用信息、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由图片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由历史图片到文字信息的回顾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途径。
历史图片信息是形象的、具体的,文字信息是抽象的。学生要把头脑中具体形象的历史图片信息用抽象复杂的文字信息准确、精炼地表达出来,就是一个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如根据《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复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就要求学生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完整表达鸦片战争经过。学生要根据图片,发挥想象力,把战争过程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相关要点一一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回忆再现史实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历史图片,最大限度发挥右脑的强大功能,正确理解、认真记忆、准确再现历史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为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起汛.重视历史图片教学[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2006(12):70-71.
[2]周生民.高中历史图片教学新探[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8):56-58.
[3]陈尚富.谈历史图片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中学教学参考,2009(18):69.
关键词 历史图片;初中历史;历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3-0082-02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历史图片已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重视。其实,古人就十分注重利用图像治学,郑樵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现在的历史教材中都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以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为例,每课有少则三五张、多则八九张的历史图片。历史图片是对当时社会或生活的展现,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文字信息的重要补充,具有文字信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图片资料信息形象直观,对信息高度浓缩,它符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符合右脑主图像、想象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资料,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想象力,理解、记忆、迁移和再现史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正确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教材内有大量历史图片,图文并茂。这些历史图片大体可分为历史地图、历史照片、文物古迹遗址、历史漫画和历史图表等几大类。古人治学左图右书,教学中,笔者也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文字和图片要对照使用,引导他们利用历史图片,利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正确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地图在所有历史图片中,历史地图有着重要的地位。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示意历史地图有17幅之多。这些地图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信息非常丰富。以第十四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地图为例,一张小小的地图,就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红军战略转移从瑞金出发、突破四道防线、转向贵州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再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最后胜利会师的过程,既有时间上的推移,也有空间上的转换。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每一段文字的同时,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地点。学生边读边找,长征的整个过程便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
在图上找每一地点的同时,笔者还让学生把地图上不便展示的内容也内化到图片中,如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内容就无法在地图上展示。遵义会议作为长征的转折点,作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内容和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建议学生把会议内容简单概括为两方面——解决错误和肯定正确,而这两方面正是长征前半段总体形势的总结,从而把会议内容内化到地图中。当这一课学习完成,整课的内容就浓缩到一张地图上。具体形象的图像更便于学生的右脑记忆。这样,利用一张地图,就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这类图片,教师可做成动态图片,利用不图颜色的箭头、不同形式的符号,利用多媒体,把地点、路线、形势等内容分阶段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更清晰的动态图片信息。动态图片相对于静态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他们以后提取和使用。
历史照片、文物古迹遗址图片这类图片占据了教材中图片的大多数。它们最真实、客观,也容易让人看明白,是窥视历史的窗户。作为视觉文本,它们对描述历史有特殊作用,所释放出的历史真实性与细节展示是任何文字记录都无法比拟的。再详细的记述,再震撼的语言,也不及一两张图片更能展现历史的具体与感性。
如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中,对南京大屠杀,课本的描述为:“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三十万人以上。”教材中的小字对屠杀也进行了更细致的描述,但都不足以形象地说明日军的血腥和残暴。教材中配以日军砍杀南京青年、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将赤手空拳的中国青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东京日日新闻》登载的两名日军少尉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等五幅照片和文物图片,就真实、详细记录了日军的血腥和残暴。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辅以这些带给他们强烈视觉冲击的图片,就能更深刻理解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句话所反映的中国军民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抗战决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也能从内心由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报效祖国而奋斗,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历史漫画、历史图表这类图片在教材中数量少,但作用同样不可小视。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讽刺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历史图表可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这些图片形式同样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史实,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丰富情感。
2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再现史实
历史图片是平面的、静止的,只是反映和捕捉了某一历史事件中典型的细节,但它所涵盖的历史知识却是运动的、发展的。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不仅要利用历史图片学习、理解、记忆历史知识,还引导他们利用历史图片再现历史,根据问题要求对历史图片进行比较或重新组合,抽取有用信息,把历史图片还原成为我所用的准确的文字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大脑中存储的历史图片逆向想象,把图片中所包含的有用信息和图片中不能直接表示但与图片相关的细节内容都准确地展现出来。如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战略大决战”中的三大战役示意图,笔者告诉学生,在理解记忆这幅图片后,再碰到有关三大战役的内容,大脑中一定先要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图,并利用地图进行知识再现。不仅三大战役发生地在整幅图上的位置、战役的时间、歼敌主要地点、歼敌的人数等这些地图上直接标注的内容要清晰正确地再现,而且图上不便展现但与图片相关的内容细节也要一并再现出来,如每次战役的指挥者、每次战役中歼敌地点的先后顺序等。这样,通过想象,以历史图片为点,进行发散思维扩大到面,从而真实正确地再现史实。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调动大脑中的图像储备,把与问题相关的图片全部调出重新组合,并在新的组合中用比较的方法还原历史图片的有效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清朝及以前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些难度。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内容中有关西藏的历史图片。通过回忆,他们可以提取出《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元朝疆域》《清朝疆域》等历史地图,通过分析,从中抽出有关唐蕃通婚会盟、元朝西藏正式并入元版图成为一个行省、清朝的达赖与班禅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等内容。这样,复杂的问题通过重组比较迎刃而解,还不容易造成要点的遗漏,从而实现综合利用历史图片再现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个回忆、组合、分析比较、抽取有用信息、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片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由图片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由历史图片到文字信息的回顾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途径。
历史图片信息是形象的、具体的,文字信息是抽象的。学生要把头脑中具体形象的历史图片信息用抽象复杂的文字信息准确、精炼地表达出来,就是一个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如根据《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复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就要求学生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完整表达鸦片战争经过。学生要根据图片,发挥想象力,把战争过程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相关要点一一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回忆再现史实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历史图片,最大限度发挥右脑的强大功能,正确理解、认真记忆、准确再现历史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为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起汛.重视历史图片教学[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2006(12):70-71.
[2]周生民.高中历史图片教学新探[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8):56-58.
[3]陈尚富.谈历史图片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中学教学参考,2009(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