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要脱颖而出,就不能写得大众化、平庸化,而要出奇制胜、胜人一筹。也就是说,你的文章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即能够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的采分点和赋分点,正如宋代欧阳修在《补遗·诗》中所指出的那样:“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
通过近年高考满分、高分作文的分析和比较,除了能够达成高考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的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些方面以外,重在符合“发展等级”的指标:第一,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觀点具有启发作用。第二,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第三,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第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鉴于此,考生应该在“发展等级”的四个主要方面发力,打造出让评卷人心甘情愿给出满分、高分的赋分点与凭依点,这就要求在作文备考中,应努力打造自己作文的个性亮点,要考虑到批阅作文人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本篇将就如何打造文章的深刻性来展开叙述。
一、逆向思维
就是不按常规“出牌”,但又能自圆其说,以理服人。这是文章的立意能够走向深刻的有效方法之一,并被部分具有独特思维的考生所运用、所青睐。
请看《浪费的时间最美》一文开头:“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这是写在厦门鼓浪屿一家咖啡屋墙上的一句话。紧接着,作者写道: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觉得他所写的几乎全是被浪费的时间:在泥墙根捉蟋蟀、拔何首乌、雪后支起竹筛捕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还到后面的园里折腊梅花、寻蝉蜕、课堂上在荆川纸上画画儿……,可正是这些浪费时间的“不务正业”都成了先生记忆中的瑰宝。
每年从上海到四川去看望外婆,爸爸要给我买机票,而我只想坐火车,我喜欢在旅途中手握一卷,倦了,就放眼车窗外流动的风景,多有情调呀。或是打瞌睡,待一觉醒来,那些曾经焦躁等待的目标,早已轻松地被远远抛在身后,过程已经省略。或者,一边坐车,一边看窗外的风景。
有一个人,捧着饭碗,站在铁路边吃得狼吞虎咽,有两三人站在家门口呆呆地看着急驰而过的列车,有一只鹭丝单腿独立,久久地站在水库边,仿佛在梳理自己的心思……,这些瞬间所见会引起你多少的遐想。坐火车是比乘飞机要浪费时间,但浪费得值。
有些名人,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总是分秒必争、锲而不舍地在工作。他们有些时间也是用来浪费的。比如,下雨的时候,季羡林先生会坐在自家阳台,隔着洋铁皮听雨,他说,“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老先生听到了时光之外的草木一秋,享受着美妙的天籁,这种对时间的“浪费”,说明他不是刻板的书呆子,而是一个善于生活、富有情趣的人,我记得他在和温家宝总理谈到“和谐”时,强调“内心的和谐”。浪费的时间最美,就在于它会给人带来情趣,使内心变得和谐。
本文作者通过自身体验和名人实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论题,令人击节称赞。
二、穿云拨雾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无奇不有,这就要求考生能够面对林林总总的人和事,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个人的独有判断和主张,不人云亦云,不随声附和,不随波逐流,而是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做出理性研判,得出科学、合理,令人信服的结论。即让自己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为此,考生必须高扬理性之剑,拨开假象的荆棘和迷雾,祭起千里眼,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应有特点。
如2014年辽宁高考卷的一篇满分作文《“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文章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时,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入手,先正面列举李白、杜甫、李清照的事例,指出“变”的是“境遇”、“世事”、“朝代”,“不变”的是“初心”、是原则;接着,作者再从反面入手,以类举的方式再摆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两种事实,指出“初心”一旦改变,则一切皆变;最后,作者明确地提出“守住心灵的契约吧,在沧海桑田中,不变初心,于此中永生”的观点。该生的这篇文章,堪称思维辩证,立意深刻独到,哲理色彩浓厚,实属高考考场上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三、见微知著
即人们常说的以小见大,小故事,蕴涵大的道理。如河南一位考生写的《煮咖啡》:用上好的咖啡粉比喻自我价值,用流淌的热水比喻别人的忠告,主张两者结合,让咖啡杯散发出人性的苦楚,以小见大,论证周密,富于哲理,给人启迪。
再如,写作《“和谐”画展》,考生就以“婴儿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挽扶图”这样三幅图景、三个特写镜头,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其中的“夕阳挽扶图”这样写道:夕阳西下,从远处走来两位相互挽扶的白首老人。在共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留给他们的只有蹒跚的脚步和满脸的皱纹。他们迎着夕阳走去,留下了高大的背影和背影四周那耀眼的光环……人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有点无可奈何的意味。但是当你看到他们绽开在皱纹间的笑容时,你一定会发出感叹:最美不过夕阳红!是啊,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恋,一直到相挽,他们走过的虽然是一路坎坷、一路辛酸,但是他们却一步步走向和谐!真的就是患难见真情,真爱无限,温情永远。整理着一幅幅“素材”,让心在和谐中浸泡,情在和谐中升华,我为之动了真情。报名截止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带上自己的作品,带着信心,走进“和谐”画展大厅。
本文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和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是很难把“和谐”这个话题说深论透的,作者采取的是避重就轻的方法,以为参加画展准备“素材”这样的小事为切入点,写出了自己眼中的“和谐”和自己心中对“和谐”含义的理解,通过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展现了“和谐”这一宏大的主题。
通过近年高考满分、高分作文的分析和比较,除了能够达成高考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的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些方面以外,重在符合“发展等级”的指标:第一,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觀点具有启发作用。第二,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第三,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第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鉴于此,考生应该在“发展等级”的四个主要方面发力,打造出让评卷人心甘情愿给出满分、高分的赋分点与凭依点,这就要求在作文备考中,应努力打造自己作文的个性亮点,要考虑到批阅作文人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本篇将就如何打造文章的深刻性来展开叙述。
一、逆向思维
就是不按常规“出牌”,但又能自圆其说,以理服人。这是文章的立意能够走向深刻的有效方法之一,并被部分具有独特思维的考生所运用、所青睐。
请看《浪费的时间最美》一文开头:“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这是写在厦门鼓浪屿一家咖啡屋墙上的一句话。紧接着,作者写道: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觉得他所写的几乎全是被浪费的时间:在泥墙根捉蟋蟀、拔何首乌、雪后支起竹筛捕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还到后面的园里折腊梅花、寻蝉蜕、课堂上在荆川纸上画画儿……,可正是这些浪费时间的“不务正业”都成了先生记忆中的瑰宝。
每年从上海到四川去看望外婆,爸爸要给我买机票,而我只想坐火车,我喜欢在旅途中手握一卷,倦了,就放眼车窗外流动的风景,多有情调呀。或是打瞌睡,待一觉醒来,那些曾经焦躁等待的目标,早已轻松地被远远抛在身后,过程已经省略。或者,一边坐车,一边看窗外的风景。
有一个人,捧着饭碗,站在铁路边吃得狼吞虎咽,有两三人站在家门口呆呆地看着急驰而过的列车,有一只鹭丝单腿独立,久久地站在水库边,仿佛在梳理自己的心思……,这些瞬间所见会引起你多少的遐想。坐火车是比乘飞机要浪费时间,但浪费得值。
有些名人,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总是分秒必争、锲而不舍地在工作。他们有些时间也是用来浪费的。比如,下雨的时候,季羡林先生会坐在自家阳台,隔着洋铁皮听雨,他说,“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老先生听到了时光之外的草木一秋,享受着美妙的天籁,这种对时间的“浪费”,说明他不是刻板的书呆子,而是一个善于生活、富有情趣的人,我记得他在和温家宝总理谈到“和谐”时,强调“内心的和谐”。浪费的时间最美,就在于它会给人带来情趣,使内心变得和谐。
本文作者通过自身体验和名人实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论题,令人击节称赞。
二、穿云拨雾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无奇不有,这就要求考生能够面对林林总总的人和事,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个人的独有判断和主张,不人云亦云,不随声附和,不随波逐流,而是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做出理性研判,得出科学、合理,令人信服的结论。即让自己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为此,考生必须高扬理性之剑,拨开假象的荆棘和迷雾,祭起千里眼,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应有特点。
如2014年辽宁高考卷的一篇满分作文《“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文章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时,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入手,先正面列举李白、杜甫、李清照的事例,指出“变”的是“境遇”、“世事”、“朝代”,“不变”的是“初心”、是原则;接着,作者再从反面入手,以类举的方式再摆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两种事实,指出“初心”一旦改变,则一切皆变;最后,作者明确地提出“守住心灵的契约吧,在沧海桑田中,不变初心,于此中永生”的观点。该生的这篇文章,堪称思维辩证,立意深刻独到,哲理色彩浓厚,实属高考考场上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三、见微知著
即人们常说的以小见大,小故事,蕴涵大的道理。如河南一位考生写的《煮咖啡》:用上好的咖啡粉比喻自我价值,用流淌的热水比喻别人的忠告,主张两者结合,让咖啡杯散发出人性的苦楚,以小见大,论证周密,富于哲理,给人启迪。
再如,写作《“和谐”画展》,考生就以“婴儿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挽扶图”这样三幅图景、三个特写镜头,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其中的“夕阳挽扶图”这样写道:夕阳西下,从远处走来两位相互挽扶的白首老人。在共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留给他们的只有蹒跚的脚步和满脸的皱纹。他们迎着夕阳走去,留下了高大的背影和背影四周那耀眼的光环……人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有点无可奈何的意味。但是当你看到他们绽开在皱纹间的笑容时,你一定会发出感叹:最美不过夕阳红!是啊,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恋,一直到相挽,他们走过的虽然是一路坎坷、一路辛酸,但是他们却一步步走向和谐!真的就是患难见真情,真爱无限,温情永远。整理着一幅幅“素材”,让心在和谐中浸泡,情在和谐中升华,我为之动了真情。报名截止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带上自己的作品,带着信心,走进“和谐”画展大厅。
本文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和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是很难把“和谐”这个话题说深论透的,作者采取的是避重就轻的方法,以为参加画展准备“素材”这样的小事为切入点,写出了自己眼中的“和谐”和自己心中对“和谐”含义的理解,通过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展现了“和谐”这一宏大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