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资源、引入全息技术 这堂跨越千里的思政课真牛

来源 :学生导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5G全息智慧教室里,高一(8)班的学生与遵义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共同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以全息技术为依托,两地的老师共上一堂课,对两校学生开展党史教育。记者采访获悉,这次红色思政课是5G+全息技术在全国教育领域的首次应用实践,也是上海与遵义之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益尝试。
  跨越千里 沪遵同上一堂思政课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遵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地。两地虽相距千里,但红色血脉相连。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上好思政课?卢湾高级中学梁阅老师与遵义五中唐艳老师进行了多次互动交流,以全息技术为依托,为学生们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征程,经历过许多重要的历史紧要关头。同学们,你知道党史上有哪些紧要关头吗?”上午9点,随着卢湾高级中学思政教师梁阅的提问,这堂《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信仰与使命》思政专题课拉开了序幕。
  与平时的课堂相比,这堂课因为有5G和全息技术的支持,课堂内容变得非常生动、鲜活。比如,讲到中共一大会议召开的相关内容时,通过5G技术与全息技术的融合,中共一大会址就立体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讲解员何老师也出现在全息屏幕上给学生们介绍中共一大的历史。讲到遵义会议时,遵义五中的唐艳老师“现身”讲述,召开遵义会议的两层小楼也立体呈现在了学生眼前。
  课堂上,上海、遵义两地学生分别通过身边的变化,展现两地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翻天覆地的成就;通过各自杰出校友对新时代建设的突出贡献,体会作为新一代青少年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梁阅介绍说,这节课选择了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三个历史紧要关头,通过“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等一系列党史故事,带领学生触摸历史的脉络,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使命。
  “整个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学校新建的5G全息教室,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址还有同学们课前研究的成果,都通过全息技术呈现出来,课程中的很多史料也都通过全息屏幕呈现给了同学们。”梁阅说,希望利用这样一些资料,更生动、更真实地把历史再现给学生,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让理论变得不空洞,让历史变得更鲜活,“在这样一段历史的梳理中,让学生真的能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全息技术 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
  一堂跨越千里的红色思政课上下来,同学们也是感触颇深。学生曹锦荷说,在和遵义的连线中,她感受到了遵义中学生的精神面貌,而课堂上了解到的遵义历史与经济发展成就,让她对贵州和遵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5G全息投影技术,让中共一大会址与遵义会址等历史建筑立体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让理论更加生动,让历史更加鲜活,也更加增进了我对党史的理解,以及对党的信仰和对使命的认知。”
  课堂上,学生朱天孝参与了卢湾高级中学校友的介绍。他表示,自己在收集资料时,感受到了校友对新时代建设的杰出贡献,“5G走入了学生課堂,拉近了我们与遵义学生的距离,投影技术更让历史重现,仿佛历史就在眼前。”
  “之前只是听说学校有一个全息教室,但并不清楚全息技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次我参与了课前探究版块视频的录制,课堂上全息技术的运用,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赵胤说,课堂上呈现的历史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了那段历史,“也更加明白了党和国家在那个时期面对的艰难困苦,以及我们现在美满生活得来的不易。”
  梁阅老师认为,与遵义连线共上一堂课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料,“在多次反复对接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遵义的学生非常有革命老区的精神面貌,非常积极向上,相信遵义那边也能通过这种连线和对接,感受到上海不一样的文化,这种学生和学生的直接对接,对他们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卢湾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陈屹介绍说,为了上好这堂课,学校先期组织了思政教研组和历史教研组共同备课,共同挖掘、寻找素材,希望呈现的资源和素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更好地实现这堂课对学生思想与价值引领。她表示,这堂课对跨区域的资源利用进行了尝试,整合了中共一大会址和贵州遵义会址的红色资源,并充分利用了两校的校史资源,以及校友中杰出的榜样人物作为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努力拼搏。“办好思政课,需要去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也需要利用好现代技术。”陈屹说。
其他文献
复旦大学首次面向本市高一生开设的复旦大学高中先修今年3月招生。  此次复旦大学开展面向上海市所有高中高一年级在读学生的“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将探索为高中生们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创新教育机会,培养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前置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每一位高中学生选修复旦大学周末先修学堂,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复旦大学介绍,周末先修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
期刊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夏目漱石的作品《心》中的主角先生就背负着重重枷锁。  先生对世界有着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认为人性至善,所以他无法面对叔父的背叛,更加无法面对自己隐藏在纯善外表下卑鄙的灵魂。于是他选择了心灵的自我放逐,一步步走向了封闭,也最终迈向了死亡,迈向了最后的孤独。  《心》是夏目漱石晚期的作品,融入了他一生的閱历,因而也更加直击人的心灵。  你的心是怎样的?你背负着的
期刊
近日,西南位育中学高一年级的各位团支书及班长随着金琪书记和孟丽军老师一同前往宋庆龄陵园礼堂,受邀参与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与共建单位携手开展“同心向党 共绣党旗”的绣党旗开针仪式。  跟随着新四军老战士刘鹏爷爷的步伐,西南位育的同学们依次上台为党旗绣上属于他们作为青年一代、作为团员、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一针,鲜红而炽热。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同心向党 共绣党旗”的活动于2020年正式启
期刊
摘自《诗画中国》  著者:郭晔旻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生活非必需品的寻美之书,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美,再用当下的风格把传统艺术展现出来,正是这本书的特色所在。本书选取了古代诗词和绘画当中描绘的社会场景,从生活到服饰,从日常娱乐到修学旅行,重现古人的逸趣及生活镜像,将读者带入这幅诗画当中,了解他们的物质所在和心灵居所。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写过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
期刊
关于物于我的讨论,古往今来常为文人墨客所议。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苏子则言:“君子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  这两句话皆反映出哲人对“物”的认识是极为明确统一的——人使用物,而不可被物役使。诚然,康德于《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表明“人是目的”,而“物”则是獨立于我们自由意志形态外客观存在的物质,因而可被人拥有。物自有其价值所在,它作为工具帮助我们获得幸福,提升自我——在不被囿于物质牢笼的
期刊
【时事背景】  中国全面脱贫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021年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过八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点】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现代农业  1.区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农业生态环
期刊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大力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要建设智慧农业。要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那么上述这些未来5年即
期刊
从近几年高考考场文题来看,高考作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共有的特点值得师生高度关注:  (一)暖心的人本性。就是作文题几乎没有审题、理解上的障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观点可发表,有思想要表达,有主张想亮明。这也正体现了“减负”的课改理念,作文命题不故弄玄虚,不雾里看花,不人为设置审题困难,不与考生“势不两立”,不故意“刁难”考生。考题一目了然,似曾相识,直白、简洁、明了,基本不需要考生冥
期刊
【释义】  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来称军队中的战友为袍泽。  【名家解读】  《诗经·秦风·无衣》中反复提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其中,袍是外衣,泽是内衣,裳则是裙子。战友之间可以分享一切衣物,意味著亲密无间的兄弟情义。  【辨析】  “袍”的偏旁“衤”易被错写为“礻”,“礻”是“示”字旁的变形。与“示”有关的字,一般与鬼神有关
期刊
“2019年3月18日,我将终身铭记这一天。”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思政学科陈明青老师,是两年前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言人之一。近日,她在此次座谈会两周年研讨中说,“总书记动情地讲‘我上初中时,政治课老师讲起焦裕禄的事迹数度哽咽’的故事,还在心中回味……”  当天,在开设41门党史相关课程、与9所中小学合作20个党史相关视频的基础上,华东师大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课程正式发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