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25日,国外博客传出Facebook打算以价值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Twitter但遭到拒绝的消息。有关报道称,这一交易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于,Twitter的投资人和高管怀疑Facebook股票的真实价值。此前,微软曾投资2.4亿美元获得Facebook1.6%的股份,使后者的估值高达150亿美元,但是业界普遍认为该估值过高。
虽然无从得知Facebook用以收购Twitter股票的具体估值标准,但是从Twitter的态度来看,显然Twitter不能接受用换股收购这样存在较大价值变数的方法。这则没能达成的交易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事件中涉及的两个网站皆为互联网领域的重磅角色,一举一动都是媒体、业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事件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几乎所有IT企业都在瘦身取暖,躲避寒冬,而Facebook作为处于风暴眼的美国企业,此番逆势扩张的举措意味深长。
Facebook逆势扩张
在缩减开支作为企业抵御寒冬的上上策大行其道之际,Facebook却逆势坚持其“投资第一、利润第二”的战略。
对于企业如何应对当下的金融危机,曾经在投资Yahoo网站中一战成名的著名风投企业大杉创投认为,企业在当前必须快速压缩成本,以在严冬中生存下去。事实上,硅谷乃至全球企业的大量裁员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正在从判断演变成残酷的现实。继半导体和硬件生产企业之后,互联网公司也相继开始了裁员,雅虎、eBay等上市公司首当其冲,大部分中小型的网络企业也顺势而为纷纷进行了裁员瘦身。
在缩减开支作为企业抵御寒冬的上上策大行其道之际,Facebook却逆势坚持其“投资第一、利润第二”的战略,咬定扩张不放松,这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和大势背道而驰的意味。不妨看看Facebook近期的一些举措:一是调低了收入目标,2008年夏天,Facebook将全年收入预期从3亿到3.5亿美元调低至2.5亿到3亿美元,目的是把更多精力放在用户群体扩张上,当然这也可能是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判断所做的一种战略调整;二是加大了研发投资,Facebook进一步加大了研发领域的投资,增加了科萨语、塔加路族语、法语等以适合不同的社会需求;第三就是展开了收购扩张。Facebook在计划对Twitter收购的同时,还计划在2008年年底扩招,使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400人增加到800人。
Facebook的这些举动,在当下的市场氛围中比较耐人寻味。诚然在危机中也蕴藏着机会,而且Facebook的扩张计划应该是有着明晰的方向和标准的,绝不会盲目出击,但是作为一个还没有实现收支平衡仍然需要依靠融资来保障生存的企业,在这种扩张的过程中是否也潜存着一种危险呢?Facebook是否真的能够预见并化解一切可能的风险?这些都存在着一定的未知因素和不确定性。
一样的危机 不一样的战略
注重营收增长的战略选择,也是MySpace用户数虽少但2008年全年预计会创收6.6亿美元、收入达到Facebook两倍多的原因之一。
就在Facebook逆市扩张的同时,作为全球SNS双子星座之一的MySpace,在2008年以来却侧重于调整增长战略,重点关注盈利目标,把营收问题摆在了首要位置。MySpace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市场研究组织comScore称,2007年MySpace网站进行了适度扩张,用户数达到了1.18亿人,而Facebook网站的规模则扩大了一倍多,用户数达到了1.61亿人。单从注册用户数来看,MySpace已经从领先位置滑落下来,但是据全球知名投行高盛称,这种注重营收增长的战略选择,也是MySpace用户数虽少但2008年全年预计会创收6.6亿美元、收入达到Facebook两倍多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MySpace增长战略之外,也并没有完全放弃扩张的欲望。MySpace联合创始人、现任CEO戴乌尔夫曾公开表示,创业公司正面临现金耗尽的困境,在6个月以前,一些创业公司的价值还在2亿到3亿美元之间,但现在的出售价格可能仅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左右,因此在经济滑坡的形势下,正是收购创业公司的良机。对于Facebook收购Twitter的传闻,戴乌尔夫还表示,与收购Twitter相比,MySpace更乐于进行与核心增长战略有关的并购。
如何在困境中突围
社交网站最终也不会有一个标准化的盈利模式,只能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人群定位,走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作为SNS网站的风向标,Myspace和Facebook虽然在营收方面都已经突破上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直困扰着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取得了突破,盈利问题仍然是此类网站必须倾力解决的,扩张也好,调整也罢,作为一个商业性网站,盈利始终是终极目的。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比尔盖茨入股Facebook,不是在做慈善活动,他们需要的是高额回报。现今广告依然是社交网站当前最主要的盈利手段,这种仰仗单一盈利模式所造成的营收压力亟待改变。
这两年来,Facebook的盈利模式已成为SNS盈利模式的主流案例,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一)广告,包括内置式和外输式两种。据专家预测,2008年Facebook在线广告收入预计为2亿到2.22亿美元,约占据其调整后全年收入目标的80%。(二)虚拟物品交易。光速创投的合伙人杰里米.刘曾表示,2008年Facebook通过销售虚拟礼物可获得高达3450万美元的营收。这个数字在Facebook全部收入中约占15%的比重,而且其潜在成长性十分值得期待。(三)共享服务费用。Facebook与那些依托其开放端口进行插件开发的开发者实行了收入共享的政策虽然比重较低,但这也给其带来一定收入。
在其他SNS网站的经营中,如国内的、校内网、51.com等网站,也同样在不同程度上尝试着广告、虚拟物品以及开放端口的盈利模式,甚至还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人才招聘等等,但是还没有一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使任何SNS网站都可以赖以生存的通用盈利模式出现,这成了社交网站当前最大的困境。
无论是Facebook的“投资第一、利润第二”原则,还是Myspace的以创收为核心的增长战略,其实质都是在当前社交网站的混战局面和混沌状态中的一种探索,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不过取舍方向和选择重点不同而已,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在寻求一种突破、一种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或许,社交网站最终也不会有一个标准化的盈利模式,只能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人群定位,走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虽然无从得知Facebook用以收购Twitter股票的具体估值标准,但是从Twitter的态度来看,显然Twitter不能接受用换股收购这样存在较大价值变数的方法。这则没能达成的交易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事件中涉及的两个网站皆为互联网领域的重磅角色,一举一动都是媒体、业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事件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几乎所有IT企业都在瘦身取暖,躲避寒冬,而Facebook作为处于风暴眼的美国企业,此番逆势扩张的举措意味深长。
Facebook逆势扩张
在缩减开支作为企业抵御寒冬的上上策大行其道之际,Facebook却逆势坚持其“投资第一、利润第二”的战略。
对于企业如何应对当下的金融危机,曾经在投资Yahoo网站中一战成名的著名风投企业大杉创投认为,企业在当前必须快速压缩成本,以在严冬中生存下去。事实上,硅谷乃至全球企业的大量裁员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正在从判断演变成残酷的现实。继半导体和硬件生产企业之后,互联网公司也相继开始了裁员,雅虎、eBay等上市公司首当其冲,大部分中小型的网络企业也顺势而为纷纷进行了裁员瘦身。
在缩减开支作为企业抵御寒冬的上上策大行其道之际,Facebook却逆势坚持其“投资第一、利润第二”的战略,咬定扩张不放松,这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和大势背道而驰的意味。不妨看看Facebook近期的一些举措:一是调低了收入目标,2008年夏天,Facebook将全年收入预期从3亿到3.5亿美元调低至2.5亿到3亿美元,目的是把更多精力放在用户群体扩张上,当然这也可能是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判断所做的一种战略调整;二是加大了研发投资,Facebook进一步加大了研发领域的投资,增加了科萨语、塔加路族语、法语等以适合不同的社会需求;第三就是展开了收购扩张。Facebook在计划对Twitter收购的同时,还计划在2008年年底扩招,使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400人增加到800人。
Facebook的这些举动,在当下的市场氛围中比较耐人寻味。诚然在危机中也蕴藏着机会,而且Facebook的扩张计划应该是有着明晰的方向和标准的,绝不会盲目出击,但是作为一个还没有实现收支平衡仍然需要依靠融资来保障生存的企业,在这种扩张的过程中是否也潜存着一种危险呢?Facebook是否真的能够预见并化解一切可能的风险?这些都存在着一定的未知因素和不确定性。
一样的危机 不一样的战略
注重营收增长的战略选择,也是MySpace用户数虽少但2008年全年预计会创收6.6亿美元、收入达到Facebook两倍多的原因之一。
就在Facebook逆市扩张的同时,作为全球SNS双子星座之一的MySpace,在2008年以来却侧重于调整增长战略,重点关注盈利目标,把营收问题摆在了首要位置。MySpace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市场研究组织comScore称,2007年MySpace网站进行了适度扩张,用户数达到了1.18亿人,而Facebook网站的规模则扩大了一倍多,用户数达到了1.61亿人。单从注册用户数来看,MySpace已经从领先位置滑落下来,但是据全球知名投行高盛称,这种注重营收增长的战略选择,也是MySpace用户数虽少但2008年全年预计会创收6.6亿美元、收入达到Facebook两倍多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MySpace增长战略之外,也并没有完全放弃扩张的欲望。MySpace联合创始人、现任CEO戴乌尔夫曾公开表示,创业公司正面临现金耗尽的困境,在6个月以前,一些创业公司的价值还在2亿到3亿美元之间,但现在的出售价格可能仅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左右,因此在经济滑坡的形势下,正是收购创业公司的良机。对于Facebook收购Twitter的传闻,戴乌尔夫还表示,与收购Twitter相比,MySpace更乐于进行与核心增长战略有关的并购。
如何在困境中突围
社交网站最终也不会有一个标准化的盈利模式,只能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人群定位,走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作为SNS网站的风向标,Myspace和Facebook虽然在营收方面都已经突破上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直困扰着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取得了突破,盈利问题仍然是此类网站必须倾力解决的,扩张也好,调整也罢,作为一个商业性网站,盈利始终是终极目的。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比尔盖茨入股Facebook,不是在做慈善活动,他们需要的是高额回报。现今广告依然是社交网站当前最主要的盈利手段,这种仰仗单一盈利模式所造成的营收压力亟待改变。
这两年来,Facebook的盈利模式已成为SNS盈利模式的主流案例,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一)广告,包括内置式和外输式两种。据专家预测,2008年Facebook在线广告收入预计为2亿到2.22亿美元,约占据其调整后全年收入目标的80%。(二)虚拟物品交易。光速创投的合伙人杰里米.刘曾表示,2008年Facebook通过销售虚拟礼物可获得高达3450万美元的营收。这个数字在Facebook全部收入中约占15%的比重,而且其潜在成长性十分值得期待。(三)共享服务费用。Facebook与那些依托其开放端口进行插件开发的开发者实行了收入共享的政策虽然比重较低,但这也给其带来一定收入。
在其他SNS网站的经营中,如国内的、校内网、51.com等网站,也同样在不同程度上尝试着广告、虚拟物品以及开放端口的盈利模式,甚至还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人才招聘等等,但是还没有一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使任何SNS网站都可以赖以生存的通用盈利模式出现,这成了社交网站当前最大的困境。
无论是Facebook的“投资第一、利润第二”原则,还是Myspace的以创收为核心的增长战略,其实质都是在当前社交网站的混战局面和混沌状态中的一种探索,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不过取舍方向和选择重点不同而已,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在寻求一种突破、一种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或许,社交网站最终也不会有一个标准化的盈利模式,只能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人群定位,走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