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弘扬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对小学道德教育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目标;师德环境
小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背力量。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增强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小学德育实践的困境,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从自身角度出发,结合身边的教育教学实例。总结出以下三点个人心得。
一、 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对人的道德发展要求是多层次的,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也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逐渐完善的过程,要求所有的学生不分阶段、不分层次都达到同样的高度和水平高的程度、水平是不合理的。小学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德育规律,不但立足现实,密切联系当今时代背景,而且必须要符合当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分层次的进行。因此,小学德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德育目标中的层次性问题,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阶段性和渐进性特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分层次制定恰当的德育目标,满足不同道德层次的需要。
比如对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由于他们在同学们中间起着示范作用,对他们的德育目标可适当的提高,以便让他们有更高的追求,而对于部分表现欠佳的学生则可适当的放低对他的德育目标,让其先从基本的习惯养成和人格塑造做起,从而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而言,在德育目标上要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承担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思想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 育养身正为范的教师师德环境
教师的专业情况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工作是培育人、塑造人灵魂的工作,充当着学生发展的教育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探寻各种有效方法,对当代小学生德育培养有鲜明正确的态度,对教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透彻的理解,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做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由于受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其观察意识与模仿意识极为强烈,所以教师需要在丰富的学校生活中,通过文化和人格素养等非学科影响力影响学生,滋养学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师德环境中,自觉接受道德熏陶。
比如教师可以培养正直向上的班集体,可以与教育学生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来讲,教师要善于利用个人的、同学之间的、群体的文化影响力来潜移默化学生,形成积极的班风、学风、班级特色等。教师要主动捕捉班级里的事件,培育班集体主流价值观,因为文化不是按照人的主观意志来实现的,而要借助“事件”来渗透、触发。只有打动人心的场景、真情流露的时刻、引发共鸣的语言才是文化发芽的土壤,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境、方面日臻完善,渐渐有自己独特的创作,并闪现出个性化的色彩,形成自己身正为范的师德环境,从而实现德育教学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 改进教育方法,增强道德实践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事实上,道德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为了生活而存在。生活与道德的关系决定了德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德育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道德得以萌芽的土壤。因此,無论是从德育教育方法来看,还是从道德与生活的相关性来看,德育教育贴近生活,德育课程生活化是德育本有之义。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师要强调教育方法面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德育体验,促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发展。
比如教师可开展“感恩母亲”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手抄报”展示活动,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母亲节”的由来,感受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地位和作用的变迁。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布置学生撰写《妈妈的一天》命题作文,力图着力培养学生学会关注母亲、关心母亲和关爱母亲等能力,进而教会学生自觉地增强感恩意识。由此可知,道德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格和品德的养成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锻造,而乐于参与和乐于实践,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通过开展贴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能够促使学生逐步建构起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和道德行为范式。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愈加受到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重视。由于小学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进行培养提高的过程,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在小学德育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收获具有突破性的进展与结果。
参考文献:
[1]巩清志.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华夏教师,2017(1).
[2]李少校.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J].才智,2017(2).
作者简介:
黄汉斌,广东省揭阳市,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凤红小学。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目标;师德环境
小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背力量。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增强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小学德育实践的困境,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从自身角度出发,结合身边的教育教学实例。总结出以下三点个人心得。
一、 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对人的道德发展要求是多层次的,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也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逐渐完善的过程,要求所有的学生不分阶段、不分层次都达到同样的高度和水平高的程度、水平是不合理的。小学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德育规律,不但立足现实,密切联系当今时代背景,而且必须要符合当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分层次的进行。因此,小学德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德育目标中的层次性问题,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阶段性和渐进性特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分层次制定恰当的德育目标,满足不同道德层次的需要。
比如对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由于他们在同学们中间起着示范作用,对他们的德育目标可适当的提高,以便让他们有更高的追求,而对于部分表现欠佳的学生则可适当的放低对他的德育目标,让其先从基本的习惯养成和人格塑造做起,从而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而言,在德育目标上要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承担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思想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 育养身正为范的教师师德环境
教师的专业情况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工作是培育人、塑造人灵魂的工作,充当着学生发展的教育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探寻各种有效方法,对当代小学生德育培养有鲜明正确的态度,对教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透彻的理解,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做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由于受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其观察意识与模仿意识极为强烈,所以教师需要在丰富的学校生活中,通过文化和人格素养等非学科影响力影响学生,滋养学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师德环境中,自觉接受道德熏陶。
比如教师可以培养正直向上的班集体,可以与教育学生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来讲,教师要善于利用个人的、同学之间的、群体的文化影响力来潜移默化学生,形成积极的班风、学风、班级特色等。教师要主动捕捉班级里的事件,培育班集体主流价值观,因为文化不是按照人的主观意志来实现的,而要借助“事件”来渗透、触发。只有打动人心的场景、真情流露的时刻、引发共鸣的语言才是文化发芽的土壤,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境、方面日臻完善,渐渐有自己独特的创作,并闪现出个性化的色彩,形成自己身正为范的师德环境,从而实现德育教学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 改进教育方法,增强道德实践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事实上,道德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为了生活而存在。生活与道德的关系决定了德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德育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道德得以萌芽的土壤。因此,無论是从德育教育方法来看,还是从道德与生活的相关性来看,德育教育贴近生活,德育课程生活化是德育本有之义。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师要强调教育方法面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德育体验,促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发展。
比如教师可开展“感恩母亲”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手抄报”展示活动,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母亲节”的由来,感受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地位和作用的变迁。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布置学生撰写《妈妈的一天》命题作文,力图着力培养学生学会关注母亲、关心母亲和关爱母亲等能力,进而教会学生自觉地增强感恩意识。由此可知,道德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格和品德的养成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锻造,而乐于参与和乐于实践,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通过开展贴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能够促使学生逐步建构起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和道德行为范式。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愈加受到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重视。由于小学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进行培养提高的过程,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在小学德育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收获具有突破性的进展与结果。
参考文献:
[1]巩清志.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华夏教师,2017(1).
[2]李少校.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J].才智,2017(2).
作者简介:
黄汉斌,广东省揭阳市,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凤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