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isk factors for pulmonary hemorrhage following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biopsy of peripheral
【机 构】
:
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Ultrasound,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
【出 处】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发表日期】
:
2022年1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患者不同部位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且发病在4.5?h以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后72?h内完善的头颅MRI影像结果,采用Fazekas评分量表评估LA部位及严重程度,根据深部LA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深部LA组及无或轻度深部LA组;再根据脑室旁LA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脑室
目的 总结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最新、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最佳实践(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指南库(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等21个数据库和指南网站关于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肺栓塞的指南、临床决策、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文献的发表时间为
卒中后情感不稳(post-stroke emotional instability,PSEI)是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症状,目前针对其发病的机制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都可能对其发病有影响.其中生物因素中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相关的基因多态性,5-HT、多巴胺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变化,脑桥、额叶、丘脑等多个解剖结构的病理改变可能是介导PSEI发生、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PSEI的发生.另外,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易怒倾向等均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的主要致病物质是β淀粉样蛋白,其产生异常、清除障碍导致异常沉积,引起管壁破坏、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CAA.目前CAA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涉及的成分复杂.本文介绍了β淀粉样蛋白产生及清除的三种过程及其平衡破坏的后续效应和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从病因分类的角度阐明CAA的类型.
1 病例介绍rn患者女性,41岁,2020年11月11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5?d (2020-11-06)早晨起床后出现头痛,呈持续性全脑胀痛,以枕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前无眼前闪光、亮点等先兆症状;发病过程中不伴有发热、颈项强直、肢体无力、肢体抽搐等症状.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2020-11-10)结果示大脑大静脉密度升高;头颅MRI-DWI检查(2020-11-11)结果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右侧丘脑多发静脉性脑梗死;M RV检查(2020-11-11
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数量庞大,传统的二级预防策略越来越难以满足这类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可穿戴医疗设备可无障碍跟踪穿戴者的健康信息,如果能采取穿戴式医疗技术将个体健康状态数据化,并监测健康状况、控制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可进一步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但目前这类设备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总结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目前存在的如设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穿戴的舒适度等问题,并对其未来进一步促进远程医疗的发展进行展望.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首发和复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卒中结局差异.方法 本研究基于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Ⅲ(the third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Ⅲ),连续纳入2015年8月-2018年3月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既往用药史及病因分型系统(causative classification system,CCS)等临床资料,记录随访3个月和1年时卒中结局.卒中结局包括卒中复发(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
目的 探究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1个月的基础知识、临床实践和手术策略教学.教学完成后统一组织考核,比较两组学员以上3门课程的平均成绩.结果 共纳入32名规培生,PBL组和LBL组各16人.PBL组与LBL组的
运动学习强调引导患者主动练习缺失的运动功能,获得尽可能接近正常的运动技能,这种学习过程由小脑和大脑皮层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卒中后的功能恢复是运动再学习的过程,康复锻炼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基于细胞可塑性的运动学习,而小脑在运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小脑中参与运动学习最主要的细胞是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小脑-皮质通路涉及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使得小脑成为神经调节和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重要靶点.本文就小脑运动学习的细胞机制和针对小脑的刺激技术对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