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实施“14+7隔离”与“核酸+总抗体筛查”策略对发现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作用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厦门市实施入境人员“14+7隔离”与“核酸+总抗体筛查”策略(联合筛查策略)对发现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17日至12月31日厦门市入境人员、7月18日至12月31日外地隔离不足21 d的入境人员。收集和分析实施联合筛查策略后的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发现时间、路径和检测情况。

结果

在174 628名入境人员和943名外地入境人员中,共发现304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163例(53.6%)为总抗体阳性后经多次及多部位核酸检测确诊,27例(8.9%)在入境14 d后首次核酸阳性,136例入境“14 d”隔离期间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仅8例在总抗体阳性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128例在平均2.3次(最高6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转为阳性。联合筛查策略比“14 d隔离+核酸筛查”策略估算多检出155例,占入境感染者总数的51.0%,提高检出率约1倍。截至2021年2月26日尚未发现厦门市入境人员引起的续发感染。

结论

厦门市对入境人员实施联合筛查策略,可有效筛查入境14 d后转为核酸阳性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与“14 d隔离+核酸筛查”策略相比,有效提高检出率,降低境外输入引起续发传播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N基因Ct值与其密切接触者续发风险的关系,进而探索呼吸道病毒载量与其传染力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市发病0~7 d内有N基因Ct值记录的COVID-19确诊病例,将其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密切接触者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隔离方式、暴露方式、转归情况(发病与否)等变量。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病例发病0~7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E)的异同,以指导EGE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科2013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例儿童EGE患者(儿童组),以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4例成人EGE患者(成人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表现、病理活组织检查、治疗和预后情况。统计
目的了解中国6地区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24 h尿钠、尿钾及钠钾比水平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国6地区共1 576名家庭主厨和家庭成员,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测量及24 h尿液收集,检测24 h尿钠、尿钾水平。结果排除不合格尿液样本后,共1 530人纳入本研究。本研究调查对象24 h尿钠值为(4.39±1.93)g,24 h尿钾值为(1.59±0.62)g,
目的探讨左侧钩突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施行的1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88例,女性64例,中位年龄[M(QR)]62.0(14.7)岁(范围:16.0~84.0岁);选取同期接受非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52例,中位年
目的探讨≥40岁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通过宁波市2015年具有人群代表性的成年人慢性病监测调查获得身体活动和人口特征基线数据,利用2015-2019年宁波市慢性病监测信息协同管理系统获得脑卒中发病数据,将数据库进行匹配形成队列。身体活动按照每周身体活动量(METs)分为低、中等和高强度身体活动。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不同身体活动分类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结果2015年基线调查共纳入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调控(TN)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100例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接受TN治疗,50例)与对照组(接受虚拟治疗,50例),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资料[首次排便、排气、下床和恢复进食时间,术后3 d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疼痛评分(0~10分)]以评估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比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