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晚晴》杂志编辑部: 各位老师们好! 为了“夕阳”,您们又辛苦一年了。值此新年和春节将临之际,谨向您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您们拜个早年。预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新春快乐,万事吉祥为意。 《我的脚印》这本小书,印出来有些时日了。由于它平淡得和我一样不能再平淡了,所以迟迟不好意思寄送给您们。但不寄又心愿难了。 “小书”对您们毫无用处。但于我这个只具初中文化的乡土野老来说,因它凝聚着我一生的心血,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晴》杂志编辑部:
各位老师们好!
为了“夕阳”,您们又辛苦一年了。值此新年和春节将临之际,谨向您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您们拜个早年。预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新春快乐,万事吉祥为意。
《我的脚印》这本小书,印出来有些时日了。由于它平淡得和我一样不能再平淡了,所以迟迟不好意思寄送给您们。但不寄又心愿难了。
“小书”对您们毫无用处。但于我这个只具初中文化的乡土野老来说,因它凝聚着我一生的心血,被我视为生命中的“一朵小花”。这朵“小花”能以开放,应该是尊敬的编辑老师们培育和浇灌的结果。
说实在的,我退休前的数十年中,活得很苦、很累,但我无怨无悔。唯感愧疚的是对国家,对社会奉献太少太小。退休之后,面对“宽裕”时光,是《晚晴》 (更确切地说,是贵刊的编辑老师们)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使我获得了安度晚年的“最佳营养”,增添了乐趣和动力,从而使这些文字能以集結成团。所以这本小书,不单凝聚着我一生的心血,也有编辑老师的善心。饮水思源,我不能“忘恩负义”。值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寄送两本“小书”给您们,借以表达我对各位老师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此祝
陈斌恺
其他文献
日前,笔者随宜都市老年科协京剧联谊社社长邹鼎同志在上午8点钟以前赶到段绍秀家中采访,谁知我们还是去晚了,多亏她的儿子卞跃热情地四处打电话,终于在一位票友家找着了她的下落,要她赶快回家。原来她是在为排练节目的事忙碌着。 古稀之年学京剧 段绍秀,人称段三姑,爱称“阿庆嫂”,现年 73岁,陆城人。在旧社会里,她读过几年私塾,工商业者,老伴六肇俊,缝纫技术高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家靠开
雄鸡引颈唤千村,报导春归岁序新。 科技兴邦陈画卷,文明创业列诗屏。 万家了却贫寒怨,百族迎来火热心。 送舊钟声催奋进,全民阔步小康程。
近日喜从报上看到成都市民政局和《成都晚报》联手推出的首批400张《迷途老人爱心联络卡》已向莲花等多个社区发放。受到我辈老人的称道:“真是老人们的福音呀!”既有“首批”的发放,全市老人也就有所希望了。 《迷途老人爱心联络卡》的设计为挂式吊牌,规格为 12.50cm×8.5cm。“联络卡”上设有“姓名”、“年龄”、“常住地址”和“联系電话”等栏目,以及一个贴1寸照片的空白框。人们把“联络卡”称之为:
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每次回忆起来,她那满头苍苍白发,那刻满皱纹的慈祥的脸和充满期望的眼睛,便在我面前晃动,我的心便感到震颤。哀痛、思念、激奋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流在心底漫淌,尽管人事变迁不迭,岁月飘去又来,母亲的音容笑貌,却总是无法磨灭,历久愈新。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母亲具有传统农村妇女那种勤劳、质朴、节俭的美德,她没有上过学,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唐诗和讲优美的民间故事;她不识字,却非
贵阳市人事局今年已向本刊继续订了1000份《晚晴》杂志,将分别免费赠送给该市市属机关、事业单位70岁以上的退休干部阅读,丰富他们日益需求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这是该局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12年订千份老年期刊向高龄退休干部赠阅。该局此举,深受广大高退休干部职工的欢迎,也早在全省全国被引为美谈,可喜可贺。 坚持12年不间断订上千份老年期刊,免费赠给70岁以上的退休干部阅读
我属于退休族,找不看活干,成天在家翻英文字,记单词其乐陶陶,有人问我这大岁数了,还弄这玩儿干吗?我只好拿大帽子搪塞:这是长知识的事,培根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吗?其实我最为重视的是这种学习本身,它是怡情养性,激活思维,保持脑力,延缓衰老的最佳方式,是一种获得一种享受。 我退休前本届上班族,学过几种外文,不务正业,不揣冒昧,给几个国家级出版社写过些译文集,但也因此吃过苦头。“文革”时期,因不愿虚度时光
清平乐·迎2005年元旦春节 颜亨福 红梅艳冶,笑傲冰霜雪,赢得普天皆喜悦,香溢神州佳节。 东风吹拂新年,欣迎春色无边,莫负雄鸡高唱,兴邦跃马扬鞭。 八十抒情 陈文霸 老逢治世久舒心,喜占梅先寿八旬。 关注鲍叔交谊厚,力酬漂母惠恩深。 识增勤奋尤明眼,体健坚持更炼身。 但虑霸权心不死,眈眈虎视未稍停。 题赠小孙女 李冀峰 孙女今年十六春,求知进入高中门。
黎平海拔最高的老山盖山下,有一位教外语的退休老教师——杨世珍。青年时期的杨老师就立志要用外语作为开通山区与世界联系的桥梁,从走上教学岗位的那一天起,一直痴迷在外语教学上。退休后他仍是“宝刀”不老,壮志犹存,在黎(平)、锦(屏)、剑(河)三县交界的山区,不取报酬义务为十余所中学的外语教学奉献余热,广大师生把他比成老山盖上红光璀灿的夕阳。 黎平是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县,杨世珍老师读书的年代,这里交通闭
擦皮鞋 贝尔冢很穷,他不到七岁,便蹲在街道旁边的树下给他人擦皮鞋,挣点钱来维持生活。 一天,一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从树下走过,贝尔站起来央求道:“先生,看,你的皮鞋太脏了,我能不能为你擦皮鞋?” “谢谢你,好心的孩子!当然,你可以给我擦皮鞋。”小伙子高兴地说。 “我擦皮鞋收的钱很便宜,”贝尔说,“擦一双皮鞋,只收一块钱。” “呵,要收一块钱!”小伙子摇了摇头,“可是,我的身上没带钱。”
这是一本诗集,以古体诗为主,作者毛邦基,年逾八旬。 他是我六十年前中学同学,当时我们的学校是贵州铜仁国立三中,这个学校集中一批战区流亡师生。校长是科举废后首屈高等考试第一名人尊称“状元公”的周邦道;鲁迅文中提到的许梦茵;作家汪铭竹、潘炯、刘伟和邵达等。由这些老师指导主编初中壁报《文坛》、高中壁报《文笔》,毛邦基是其中主要撰稿人之一。 铜仁是黔东的主要风景区,有东山太乙双峰、锦水铜江直通江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