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再“左耳进右耳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生物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因课时紧张而不开设实验课或减少实验课课时、学生被动做实验、听实验、看实验等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转变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并深层思考;通过鼓励学生反客为主,对教材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通过整合教材,挖掘生物实验史的教学价值等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一、 问题的研究背景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生物学素养,赵占良先生在其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彰显育人价值——高中课标和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中提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來体现,而对科学探究的解读中提到“学生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命科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可见实验的地位。
  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实验题在近几年高考理综中的占分比重逐年提高。就2016年的高考来说,生物许多题目都是命题者基于教材实验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命题的,例如新课标Ⅰ卷选择题第3题、新课标Ⅱ卷第29题,都是基于人教版必修1P83探究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再如新课标Ⅲ卷选择题第2题、第4题也是基于教材中的相关实验来进行命题的,这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对考生提出的考试能力要求是完全符合的。
  二、 生物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实验教学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因为课时紧张而不开设相应的实验课,或者减少实验课的课时,只由教师在课堂上表述或者照本宣科,学生则由动手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或者是听实验;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上走马观花,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实验当中,重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实验相关原理及知识点容易遗忘,正是所谓的“左耳进,右耳出”,这与提高生物学素养的新课标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些策略
  那么,如何让学生不再“左耳进,右耳出”呢?大多数学生有参与实验的强烈需求,而参与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对该实验形成的知识体系,因此如何提高生物实验学生的参与度,是生物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在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尝试所获得的一些教学成果,也谈一谈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转变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的选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促使学习方式从被动性的学习转为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要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利于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加强课改的理论学习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开展实验教学的动力由外在逐步转为内在的,自发的动力,积极地去创造条件,完成课标所规定的实验、探究等活动。此外,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素质,对生物实验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做到规范操作,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做到科学严谨。只有自身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索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二) 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并深层思考
  课堂的学习展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口头语言、实验模型等多种形式出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体验的过程。
  1. 利用智能手机等辅助工具进行实验结果展示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此类实验,可利用智能手机的“相机”功能展示实验结果,摄像头能把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视野进行拍照或者录像,这样各实验小组中在班级里进行展示,既直观,又能激发各小组的比赛欲望,而且还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进而转化为对实验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这个实验中,首先借助智能手机的后置相机,将每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拍照,然后由各小组根据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先后顺序整理相片并进行展示,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再进行集体思考:为什么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如何才能够观察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为何有些小组的视野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观察到染色体,可是着色很浅,这是为什么?本实验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哪些?
  之后教师给予及时的多层次评价,实验成功的小组和实验失败的小组都能有所收获,必定对有丝分裂的相关实验知识印象深刻。
  2. 利用自制教具或模型进行课堂展示
  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制作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好感度。例如小朋友手工用的黏土可以用来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围棋的黑白子可以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使用。
  在“减数分裂”这一节内容上,笔者用彩色硬纸板进行了几次教学尝试。第一次尝试是将不同颜色的硬纸板分到各小组,由小组利用老师所提供的材料在课后讨论并制作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变化,再进行小组展示;第二次尝试进行了修改,由教师提供染色体模型,各小组利用模型,根据课本描述的减数分裂的特点,在白纸上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并思考:如何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概念;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什么时期?同源染色体有什么行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有什么行为?你们是如何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各时期的行为?之后选择一些小组进行展示。本来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相关过程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 通过鼓励学生反客为主,对教材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   实验材料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机械照搬,鼓励学生用其他材料代替。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学生可以在校园中选择叶片,带到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因为是学生自己带来的叶片,会对本组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兴趣,也会对其他小组的结果感兴趣。
  再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实验桌上提供的材料有:紫色洋葱、白色洋葱、鸭跖草、5%蔗糖溶液、30%蔗糖溶液、60%蔗糖溶液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实验材料选用紫色材料和白色材料结果如何?选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的意义何在?使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现象如何?
  可以看出,学生由照本宣科做实验,变成了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由被动变主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 通过整合教材,挖掘生物实验史的教学价值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史、生长素的发现史等这些教材中的生物实验史,不仅能够呈现生物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还能体现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教师通过整合教材,充分运用这些生物实验史,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还要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验事实,对实验本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四、 结语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态度,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便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从根本上来说,通过实验就是将感性的知识和理想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问题的本质。由此可见,教无定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不断地完善,适应课改要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再“左耳进,右耳出”,重视生物实验,爱上生物实验。
  参考文献:
  [1]赵占良.聚焦核心素養,彰显育人价值——高中课标和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R].2016(1).
  [2]林国海.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I].考试周刊;2011(33).
  [3]朱林.生物课堂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示[J].中学教学参考:2015(12).
  [4]陆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1(4).
  作者简介:
  凌鹤,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市百色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其中几何直观便是目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较广的手段,主要思想在于将复杂的数学关系用几何图形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直观的理解。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实践,对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几何直观;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只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事物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心理问题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的出现率逐步上升,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人才,已经成为中职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文中通过介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
摘 要: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九种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充分发挥了导语集中注意力、诱导思维、激发情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方式;思维  一、 引言  课堂导入虽占时不多,寥寥数语,却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像美酒,酝酿醉人的情绪;它像磁铁,紧扣动人的心弦;它像金桥,联系新旧的知识;它像动画,引人入胜,流连忘返;它像魔术,启迪思维诱发情趣。  那么如何使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心中之痛。要想探出一条作文教学有效之路,首先需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获取独特体验,同时加强读书积累,点亮语言挖掘素材,再者,强化指导点拨,有步骤有规划地进行训练,最终推动写作能力的提升,写出真性情、有个性的好文章。  关键词:参与生活;个性标签;读书积累;强化训练  一、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的总体要求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够根
摘 要:数学课堂的激趣在现阶段由于缺乏“新的营养”,已渐渐失去往日蓬勃的生机,以“三性”为理论依据,为“激趣”溯源固本显得非常必要,激趣的植入点——人本性;激趣的根本点——生活性;激趣的生长点——实践性。这些应引起广大数学教师重视。  关键词:激趣;溯源固本;人本性;生活性;实践性  如果把“激趣”比作一棵老树,那是因为这棵老树作为历经十多年课改,被广为熟识和培育,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的运用占有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
摘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读有所获,是我探究的目的和方向。事实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成功的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欲望。  关键词:读物推荐;阅读指导;开展活动;熟读精思  《中国诗词大会》中选手的精彩表现,让我领略了一代少年的风采;《朗读者》中每一位朗读者的经典朗读,唤起了我对读书的热爱;《百家讲坛》中大师们的独到见解,让我倍感读书的重要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设计古诗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学习古诗词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摘 要:如何还原历史的“温度”,让中学生触摸更真实、更丰满的历史,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史料”,让学生们去体验、探知历史的形成和真相。本文结合实践,对历史史料的课堂诠释进行了深入解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史料;体验;应用  历史的有趣在于透过众多繁杂的线索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但为什么很多中学生却不喜欢历史,并声称“学不会”历史。原因在于一些教育者剥夺了学生寻找真相的权利,只是将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摆在
摘 要: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在概念课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把握不好,将概念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以《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用几个大问题作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摘取一些教学片段做简要赏析。  关键词:问题引领;三角形的认识;概念教学  【片段一】在问题中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3个三角形):他们形状,大小,位置不同,为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