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058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课堂,读为基础,读为本色。然而,综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学生的琅琅读书声逐渐被教师马不停蹄式的讲解所淹没,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读”之本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读”,以读为本,借助多种“读”法,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悟理、读中促思导学,在读中彰显个性风采,展现语文内蕴之美,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范读激趣,体会情感之美
  范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示范朗读。教师的范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朗读效果。语言是有力量的,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地范读,既可以给学生以感染和启迪,从而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想情感。教师在进行范读时,要注意把握好范读时机,讲究范读技巧,注意重音、停顿、语速、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处理,做到语言准确、停顿合理、快慢适宜、富有激情,从而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丰富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深化学生对其感情基调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朱自清《背影》一文,语言朴实,真挚感人,作者以小见大,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是一篇十分适合教师范读的文章。教师在进行范读时,总体语调要抑而柔。作者在描写父亲买橘情景时,用“探、爬、攀、缩、倾”等动词,细腻而传神地刻画了父亲过月台时的艰难,教师在范读这部分时,要注意突出这几个动词的重音,以表达出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仍异于寻常的爱子之情。在父子即将分别的时刻,作者写到“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眼泪”一词后面要有明显的停顿,“又来了”语速要低而缓,以体现出作者的惆怅,从而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感受真情,感恩亲情。
  二、品读想象,把握意蕴之美
  语文之美,美在它的博大精深,美在它的意境深远,美在它的独一无二。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语言凝练精湛、内涵丰富宽广、意境深邃高远,或侧重道理剖析,或强调情感抒发,或取胜语言精美,或关注意境营造,字、词、句、段、章无不绽放出别样的风采。以古诗词为例,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而不衰。
  例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煜《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晏殊《浣溪沙》里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商隐《无题》里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无不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抓住关键字、词、句品析诗词,涵泳诗韵,从而体会作者炼词炼字之妙境,把握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层意蕴。同时,教师还应善于抓住意象,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深入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和内蕴美,把握古诗词深层的思想内涵。
  三、诵读评价,彰显个性之美
  古语云:“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不以单纯记忆为目的,融主体感受、内省体验、理解领悟、情感升华于一体,是培养学生语感,深化文本体验、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综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诵读教学流于形式,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诵读评价能够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展开深层次对话,从而实现对文本欣赏的升华、思想情感以及智慧的升华。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和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个性化诵读。当学生对文章的中心内容、思想情感、主旨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评价,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碰撞思维,启迪智慧,让学生个性自由张扬,从而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诗文朗诵比赛、经典诗词配乐诵读大赛、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征文活动、“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书征文活动等,引导学生不断展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大岭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的政治教材涉及范围很广,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储备,更要整合时事资源来为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完善真实的政治社会。政治教学生活化割舍掉以往百试不爽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能快速为考试提分的教学设计,转而关注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心对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知、自身对未来的规划、对社会的责任感等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才是新课标下对学生進步的最好兴奋剂,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鞭策。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没有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问题设计”其实就是教师对文本的一个解读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文本外在的或次要的内容剥离开来,通过问题群或问题链的形式把文本最内在、最核心的主线呈现出来,而这条主线就是整篇文本的“经脉”。  一、问题为谁:立足学生发展  一切教学都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以学定教。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
胡英淑老师(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做我高四补习班的班主任),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一位我终生难忘的好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谁都会不止一次地经历过学生的恶作剧,但处理和平息学生恶作剧的方式和方法可就不尽相同了,所释放出来的教育智慧则就更有高下之别了。  1978年6月,胡老师接了个高二班级。这是个全校闻名的散漫班,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整天打打闹闹的。学生说来上课就来,常常上两节课忽
当下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人对孩子百般宠爱,造就了无数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师不敢对学生予以严格管理与教导。长此以往,很多学生的承挫能力都出现了明显缺失。提升学生承挫能力就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专门针对学生个性及品德进行纠正和规范的思想品德课程就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一、通过激发开放性思维提升学生耐受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自
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成长不容忽视。新教师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消沉迷茫”“轻浮狂妄”“畏难怕苦”和“自私贪婪”成为新教师成长的绊脚石,只有破除,方能健康成长。  一、面对问题,忌“消沉迷茫”  刚毕业的师范大学生,读书时有许多愿景:那里有漂亮的教学楼、聪明可爱的学生、关心体贴的领导、互相帮助的同事、大力支持的学生家长……自己想成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教学名师……想培养出最杰出的人才
一直以来,很多人说到高中政治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反差很大,讨厌政治学科的学生认为空洞说教,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喜欢政治学科的学生认为政治很实用,学科知识点重在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实,高中思想政治课内涵丰富实用,不仅追溯过去,审视当下,更是展望未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谓生活处处有政治,政治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
2015年9月3日,大家不会忘记这个令国人振奋的日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习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元首、政要来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时候;当李克强总理宣布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开始的时候;当70声礼炮隆隆响起的时候;当威武的人民解放军铿锵走来的时候……那情那景,谁能忘记!哪会消失!  在解放军合唱团旁边的观礼台上
时下的中小学校园里处处可见“量化的身影”,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媒体悄然涌入,无处不在的监控镜头,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准确无误的电子设备,更让其“触角”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毋庸置疑,有效激励才是校园量化的唯一初衷。可在量化平台日趋完善的同时,却因为过度沉迷于“冰冷的数字”,而让其激励价值悄然迷失——  要么身陷“数字之坑”而难以和师生有效沟通,你的“分数低”必然要取消评优机会,他的“次数少”一定要降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陶行知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能使品德教育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和发展。  一、品德教学形式生活化  儿童
[摘 要] 语文教学中把握阅读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得并不好,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选取了五年级课本中《水》作为例文进行分析,给教师们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 《水》;语文教学;阅读重点  《水》讲的是作者小时候生活的村子常年干旱,正是因为如此缺水,人们便更加爱惜水,对水有着强烈的渴望,每次下雨就像过年一样,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欢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