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已融入到课改实验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进行了剖析和改进,对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长期以来,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一直是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施教难题。下面就我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经常听到有学生说:“那么多的知识点,怎么背也记不住。我不喜欢历史课。”当学生被简单、机械、重复的“题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那些鲜活的历史现象被切割成死气沉沉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当人类几千年的风云变迁被简化为几个社会形态的变革时,也难怪学生会有如此的感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春秋战国”这一段历史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春秋组”,一组为“战国组”。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让两组学生分别展示收集到的相关成语,并分别选派一名学生口头讲述一个成语故事,看谁讲得好、讲得生动。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和学习了历史。
针对学生难以记住历史知识这个特点,可以采用把重要的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去,或者采用便于识记的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可编口诀为:一战烟云散,凡——华体系建。美英法操会,德国被战败。企图谋世霸,美逊“十四点”。英保殖民地,限法又削德。法德俩宿敌,赔款又分割。意欲扩,日夺德,帝国内部再风波。这样短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口诀中记住历史知识,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尽力做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而且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感染每一个学生,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情感,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因为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前提。只有教师将情感倾注于历史教学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教师还要通过情感的沟通,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且用肯定、欣赏的态度给学生做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大大激发并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自导自演,按预设的教学设计上课,而学生只要做好观众,把教师的讲解全部记住就好。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也习惯于课堂上学生默默听讲、记笔记,不随意发问,不节外生枝,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涉及的人、物、事,繁若星河,作为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课程学习中把所有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使学生自己通过“愿学”、“会学”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教师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
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速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学生的领路人。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鼓励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比如讲汉武帝,就可以让学生观看《汉武大帝》这样的影片,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是非,辨析哪些是影视剧的虚构成分,哪些是历史事实。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争先发言,阐释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这样将抽象的历史史实与现成的影视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缤纷的影像世界中重新品味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摒弃以前靠死记硬背来学历史的重压,既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习历史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成为被迫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每个学生的所想、所思、所疑、所悟,教师无从得知。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理解并爱护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其次,给学生留下自由發挥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力争把“提问权”和“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从原有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资源,带领学生实地去调查,亲身接触这些历史古迹,同时发动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去查相关的历史资料,学生的兴致都非常高昂。这样,使学生亲自去调查、了解,并将所获得信息与教材进行比较,获取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并且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所以,这样变以往的死记硬背获取历史知识为用亲身体验来获取历史知识的教学法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并且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创造性得到完全张扬,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人,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经常听到有学生说:“那么多的知识点,怎么背也记不住。我不喜欢历史课。”当学生被简单、机械、重复的“题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那些鲜活的历史现象被切割成死气沉沉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当人类几千年的风云变迁被简化为几个社会形态的变革时,也难怪学生会有如此的感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春秋战国”这一段历史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春秋组”,一组为“战国组”。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让两组学生分别展示收集到的相关成语,并分别选派一名学生口头讲述一个成语故事,看谁讲得好、讲得生动。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和学习了历史。
针对学生难以记住历史知识这个特点,可以采用把重要的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去,或者采用便于识记的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可编口诀为:一战烟云散,凡——华体系建。美英法操会,德国被战败。企图谋世霸,美逊“十四点”。英保殖民地,限法又削德。法德俩宿敌,赔款又分割。意欲扩,日夺德,帝国内部再风波。这样短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口诀中记住历史知识,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尽力做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而且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感染每一个学生,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情感,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因为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前提。只有教师将情感倾注于历史教学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教师还要通过情感的沟通,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且用肯定、欣赏的态度给学生做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大大激发并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自导自演,按预设的教学设计上课,而学生只要做好观众,把教师的讲解全部记住就好。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也习惯于课堂上学生默默听讲、记笔记,不随意发问,不节外生枝,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涉及的人、物、事,繁若星河,作为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课程学习中把所有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使学生自己通过“愿学”、“会学”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教师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
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速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学生的领路人。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鼓励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比如讲汉武帝,就可以让学生观看《汉武大帝》这样的影片,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是非,辨析哪些是影视剧的虚构成分,哪些是历史事实。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争先发言,阐释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这样将抽象的历史史实与现成的影视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缤纷的影像世界中重新品味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摒弃以前靠死记硬背来学历史的重压,既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习历史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成为被迫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每个学生的所想、所思、所疑、所悟,教师无从得知。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理解并爱护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其次,给学生留下自由發挥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力争把“提问权”和“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从原有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资源,带领学生实地去调查,亲身接触这些历史古迹,同时发动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去查相关的历史资料,学生的兴致都非常高昂。这样,使学生亲自去调查、了解,并将所获得信息与教材进行比较,获取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并且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所以,这样变以往的死记硬背获取历史知识为用亲身体验来获取历史知识的教学法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并且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创造性得到完全张扬,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人,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