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型炎症性肠病48例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haiyueme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婴儿型炎症性肠病(IO-IBD)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48例IO-IBD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目标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对43例患儿行基因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突变组和非基因突变组IO-IBD患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

48例IO-IBD患儿中,克罗恩病(CD)41例,溃疡性结肠炎(UC) 7例;起病中位年龄2.00(0.24~6.00)月龄,其中1月龄内起病患儿占45.8%(22/48例)。临床症状以腹泻(48/48例,100.0%)、发热(45/48例,93.8%)、便血(37/48例,77.1%)为主,肠外表现以肛周病变和皮疹最常见,均占43.8%(21/48例)。41例CD患儿病变部位以结肠(L2)型为主(30/41例,73.2%),疾病行为以非狭窄非穿透(B1)型为主(33/41例,80.5%);7例UC患儿病变范围以全结肠(E4)型为主(4/7例,57.1%)。48例IO-IBD患儿手术率12.5%(6/48例),临床缓解率50.0%(24/48例),病死率25.0%(12/48例)。43例IO-IBD患儿行基因检测,共有23例(53.5%)患儿存在有意义的基因突变,其中22例突变基因为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L-10RA),1例为TTC37。22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11个突变位点,包括1例新发突变位点c.635G>C(p.R212P);c.301C>T(p.R101W)(19例)和c.537G>A(p.T179T)(8例)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与非基因突变组患儿相比,基因突变组患儿起病年龄更早[0.3(0.1~1.0)月龄比(6.27±5.64)月龄,P<0.001],营养不良[14例(60.9%)比5例(25.0%),P=0.018]、口腔溃疡[14例(60.9%)比3例(15.0%),P=0.006]及肛周病变[17例(73.9%)比3例(15.0%),P<0.001]更常见,临床缓解率低[7例(30.4%)比15例(75.0%),P=0.004]。

结论

IO-IBD患儿的单基因突变阳性率较高,IL-10RA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基因突变IO-IBD患儿具有起病年龄早,更易合并营养不良、口腔溃疡、肛周病变,有临床缓解率较低的特点。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被认为是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自肺脏超声(LUS)开展以来,本课题组发现在对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方面,LUS不但优于传统胸部X线,且细菌性肺炎患儿LUS异常征象出现的时间早于CRP、PCT等传统感染敏感指标,现结合典型病例对此予以介绍。
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26 d,表现为体质量不增、睡眠多、轻度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全外显子测序发现ASXL3基因存在新发杂合无义突变(c.3464C>A),为致病突变,国内外尚未见报道。6月龄特殊面容明显,爪形手、双侧手腕向尺侧偏斜,随访发现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新生儿先天性结核是指由母亲妊娠期结核分枝杆菌经胎盘和脐带垂直传播,或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吞入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常于新生儿晚期发病,进展迅速,且病死率高,临床认识不足易误诊。现对新生儿先天性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促进该病的临床规范化诊治。
对1例生长发育迟缓、全身多发畸形Loeys Dietz综合征(LDS)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数据及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3岁3个月,不完全腭裂,双手中指痉挛,疝气,膝关节过伸,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窦部、升主动脉内径扩张,主动脉瓣中度返流。遗传性心血管基因测序分析提示:TGFβR2基因有一个杂合突变,为错义突变。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结合患儿临床特征性表型,诊断为LDS 2型。患儿3岁3个月
方法 维生素D缺乏在孕妇和新生儿中较为普遍,其对新生儿肺发育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显示维生素D对肺泡Ⅱ型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肺泡化有显著积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新生儿需要辅助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比例较高,需氧时间更长。基于此,现系统地回顾了维生素D对肺发育、表面活性物质合成、RDS和BPD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内氨基酸变化特点,为临床精准判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8年1月至12月四川地区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IMD)筛查的32 855例新生儿中,纳入经初筛、复查确定为未患IMD的32 843例新生儿。根据胎龄(早产儿1 363例,足月儿31 468例,过期产儿12例)、采血时间(日龄3~7 d采血30 958例、8~28 d采血1 637例、>28 d采血248例)、出生季
临床医师对窒息缺氧和早产等所致新生儿脑损伤熟知,但对剖宫产、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脉导管未闭、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等与脑损伤的相关性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对此作一介绍,以有助于更加合理地管理患儿,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目的分析壮族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磷脂酶CE1(PLCE1)基因突变位点、特征及外周血中PLCE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壮族154例PNS患儿及98例健康儿童血液样本分别组成PNS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FastTarget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对2组患儿的PLCE1基因进行测序,将检测到的突变位点与已发布的群体、功能及疾病数据库
目的探讨儿童肺大疱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3年3月至2019年8月诊断/疑诊肺大疱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因、病原构成、数目及部位、转归。结果163例患儿中呼吸道感染130例,单纯气胸11例,因其他疾病住院查胸部CT发现肺大疱22例。病原结果:病毒占19.02%(31/163例),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9.20%,15/163例);细菌感染占
目的探讨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PR-957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4只7日龄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和PR-957治疗组(PR-957组)。按照改良Rice法制备HIBD大鼠模型,PR-957组于造模后腹腔注射PR-957(20 mg/kg),HIBD组于造模后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