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阅读与写作更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有效的读与写教学,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因此,语言教学中读与写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绝不能孤立的教学,作为语文教的基本规律之一,读写结合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的、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找准文本结合点,培养读写能力
在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知道,读与写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而表达能力的增强,又促进着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明确了这个关系,知道了读与写迁移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创新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不无裨益。
二、训练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水平
对于读写训练形式的设计,在具体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注意这样四个问题:
一是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他们的具体认知能力,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
二是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
三是要注意训练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形式上可采用说写结合,开始多说,逐步多写,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增强训练兴趣;
四是要及时跟进点评反馈,让学生既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又及时得到写作指导,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1.仿写经典文段
对于七年级下册《社戏》中“月夜行船”的多角度景物描写,九年级上册《故乡》中“雪地捕鸟”的动词的锤炼等经典片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
教学九年级上册的《星星变奏曲》,可以让学生仿照“如果……谁不愿意……如果……谁不愿意……”的句式仿写。
2.续写故事结尾
七年级下册《皇帝的新装》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相机设计练笔,续写皇帝在谎言被拆穿后的行为及故事的后续发展。
对于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的结尾,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续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离开广场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腐朽黑暗、人们的冷漠麻木。
3.扩写深刻语境
一些古诗文语言凝炼、隽永短小,情理丰富,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文扩写成故事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情感和哲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如初中教材中的古文《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游山西村》等就是扩写的好材料。
4.补写文章留白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其中有一段写到孔乙己被丁举人殴打,但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让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对此场面进行“再现”,这一练笔既能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侧面描写的妙处。
5.改写激发兴趣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以“于勒”的角度来写,《心声》一文可让学生尝试以李京京的口吻来叙事。变换一个角度,用求异思维对文章进行改写,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三、让古诗成为写作素材
古诗内涵隽永,意味深长。潜入古诗,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这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诗歌的改写或仿写是再创造过程,是情智意念、语言抒发的过程,是阅读行为转化为创造行为的过程,是将诗人的财富转化为学生的财富的过程。
学完《宿新市徐公店》后,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诗的内容按要求将其改成记叙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描写捕蝶这一场面时,要写出动态。
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
一、找准文本结合点,培养读写能力
在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知道,读与写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而表达能力的增强,又促进着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明确了这个关系,知道了读与写迁移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创新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不无裨益。
二、训练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水平
对于读写训练形式的设计,在具体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注意这样四个问题:
一是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他们的具体认知能力,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
二是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
三是要注意训练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形式上可采用说写结合,开始多说,逐步多写,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增强训练兴趣;
四是要及时跟进点评反馈,让学生既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又及时得到写作指导,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1.仿写经典文段
对于七年级下册《社戏》中“月夜行船”的多角度景物描写,九年级上册《故乡》中“雪地捕鸟”的动词的锤炼等经典片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
教学九年级上册的《星星变奏曲》,可以让学生仿照“如果……谁不愿意……如果……谁不愿意……”的句式仿写。
2.续写故事结尾
七年级下册《皇帝的新装》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相机设计练笔,续写皇帝在谎言被拆穿后的行为及故事的后续发展。
对于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的结尾,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续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离开广场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腐朽黑暗、人们的冷漠麻木。
3.扩写深刻语境
一些古诗文语言凝炼、隽永短小,情理丰富,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文扩写成故事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情感和哲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如初中教材中的古文《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游山西村》等就是扩写的好材料。
4.补写文章留白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其中有一段写到孔乙己被丁举人殴打,但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让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对此场面进行“再现”,这一练笔既能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侧面描写的妙处。
5.改写激发兴趣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以“于勒”的角度来写,《心声》一文可让学生尝试以李京京的口吻来叙事。变换一个角度,用求异思维对文章进行改写,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三、让古诗成为写作素材
古诗内涵隽永,意味深长。潜入古诗,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这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诗歌的改写或仿写是再创造过程,是情智意念、语言抒发的过程,是阅读行为转化为创造行为的过程,是将诗人的财富转化为学生的财富的过程。
学完《宿新市徐公店》后,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诗的内容按要求将其改成记叙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描写捕蝶这一场面时,要写出动态。
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