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属于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技术提供保障。其中植保工作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必须要避免因防治病虫害而带来的化学农药超标问题,才能够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助力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植保工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作用
为了能够让人们吃上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则需要从环境、水质、土壤及农业技术等方面去下足功夫。而通过近年来的社会反映来看,众多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因素中,最受关注的则是在农产品生产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而这也成为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重点防控领域。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植保工作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并且采取有效的植保技术措施,为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植物保护工作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
1.保护农产品生产安全
植保工作主要是依据植保体系展开植保技术推广工作,立足病虫害防治、诊断、指导、推广等领域去展开植保服务,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成本有所降低且产量全面提高。在农业保产增效中植保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病虫害暴发年份当中,植保部门的提前预警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能够有效保护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
2.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农药使用不存在矛盾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但需要科学配合,值得注意的施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是生长调节剂,不但能够发挥对病虫害的生长抑制作用,还能提高农产品作物的质量。
3.推动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社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植保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过植保技术的覆盖范围广且技术含量高,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具体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植保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应当保证植保各个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植物保护技术措施
1.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之所以会出现病虫害,主要是因为寄主作物的存在,再加上受到周边环境及其他生物条件的影响。所以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三者关系,通过采取合理的种植措施去恶化病虫害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及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通过提供天敌栖息地去平衡农业生态,在生物群落的改变下发挥出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
2.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前期预防主要是提高耕作栽培的科学性,确保农产品作物的抗病害、免疫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打造出不利于病虫生长的环境条件。同时,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要遵循贯彻基于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方针,坚决不允许使用预防药。同时,要结合病虫与无公害农作物、环境、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自然控制因素,因地制宜去采取针對性的防止措施,确保有害生物能够降到不危害作物生长的水平,从而保证了病虫害消除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可见,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需要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3.首选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植保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益生物资源去抑制有害生物的发展,尝试着进行天敌释放与培养,并且要打造更适合天敌繁衍的环境。通过生物防治手段去充分发挥出天敌的自然控制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农药施加量,间接避免了对农产品与生态环境的污染。所以,当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首选则是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手段,
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并不是完全不用化学农药,而是要保证化学农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生态与作物的污染。具体来讲,在化学农药使用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主要分为生物源与非生物源两大类,一般我们会优选效果好且对人、畜、天敌不会带来毒害的生物农药。
(2)改善农药残留问题。严格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规定的标准,针对不同农药在不同农作物上的使用方法、时间、次数、间隔期等要准确把握。
(3)明确防治对象且选用合格质量的农药。对发生的病虫草害种类进行深入分析,优选最合适的农药与防治措施,结合具体需要防治的对象去选择针对性的农药品种,而不是寄希望于一种杀虫剂将所有害虫灭除,也不可能有一种除草剂能够消除田间的所有杂草。同时在选用农药前要对其包装标签进行查看,确保在有效期内。对于无标签或是过期的农药,要坚决抵制。
(4)适时适量施药。选好农药品种之后,还需要保证施药的适时性,比如利用菊酯类农药去防治棉铃虫、红铃虫,则应当在虫卵孵化期间且幼虫尚未对蕾、铃进行蚕食时进行喷药。同时,农药施加量需要根据防治对象的种类、发生量、生育期等因素决定,由于不同病虫害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所以对具有一定耐药性的对象要加大用量。此外,施加量还与土壤条件相关,如在土表干燥、有机物质含量好的土壤中所施加的药物量要比土地湿润、有机物质含量低的土地要高。
(5)轮换与混合用药。如果长时间施用同一种农药无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会导致生物产生耐药性,久而久之则药效不明显。所以需要对不同药剂进行合理的轮换施用,或者是将农药进行科学混合使用,能够避免或延缓病虫害耐药性的产生,保证药剂效果。
(6)采取科学施药方法。结合农药性质、环境因素、防治对象的不同去选择科学的施药方法。比如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则可采取拌种或是毒土穴施的方法;利用甲草胺展开土壤处理,则不可以茎叶喷雾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植保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且要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科学的植保技术措施,改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从而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让民众能够吃的放心。
参考文献:
[1]刘梅. 发展无公害农业植保的工作思路及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 No.575(06):42.
[2]杨坤. 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18(12):42.
[3]姚焕钊. "绿色植保"理念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实践作用[J]. 农业工程技术, 2017, 37(32):24-25.
关键词:植保工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作用
为了能够让人们吃上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则需要从环境、水质、土壤及农业技术等方面去下足功夫。而通过近年来的社会反映来看,众多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因素中,最受关注的则是在农产品生产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而这也成为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重点防控领域。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植保工作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并且采取有效的植保技术措施,为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植物保护工作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
1.保护农产品生产安全
植保工作主要是依据植保体系展开植保技术推广工作,立足病虫害防治、诊断、指导、推广等领域去展开植保服务,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成本有所降低且产量全面提高。在农业保产增效中植保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病虫害暴发年份当中,植保部门的提前预警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能够有效保护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
2.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农药使用不存在矛盾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但需要科学配合,值得注意的施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是生长调节剂,不但能够发挥对病虫害的生长抑制作用,还能提高农产品作物的质量。
3.推动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社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植保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过植保技术的覆盖范围广且技术含量高,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具体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植保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应当保证植保各个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植物保护技术措施
1.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之所以会出现病虫害,主要是因为寄主作物的存在,再加上受到周边环境及其他生物条件的影响。所以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三者关系,通过采取合理的种植措施去恶化病虫害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及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通过提供天敌栖息地去平衡农业生态,在生物群落的改变下发挥出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
2.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前期预防主要是提高耕作栽培的科学性,确保农产品作物的抗病害、免疫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打造出不利于病虫生长的环境条件。同时,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要遵循贯彻基于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方针,坚决不允许使用预防药。同时,要结合病虫与无公害农作物、环境、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自然控制因素,因地制宜去采取针對性的防止措施,确保有害生物能够降到不危害作物生长的水平,从而保证了病虫害消除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可见,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需要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3.首选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植保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益生物资源去抑制有害生物的发展,尝试着进行天敌释放与培养,并且要打造更适合天敌繁衍的环境。通过生物防治手段去充分发挥出天敌的自然控制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农药施加量,间接避免了对农产品与生态环境的污染。所以,当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首选则是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手段,
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并不是完全不用化学农药,而是要保证化学农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生态与作物的污染。具体来讲,在化学农药使用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主要分为生物源与非生物源两大类,一般我们会优选效果好且对人、畜、天敌不会带来毒害的生物农药。
(2)改善农药残留问题。严格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规定的标准,针对不同农药在不同农作物上的使用方法、时间、次数、间隔期等要准确把握。
(3)明确防治对象且选用合格质量的农药。对发生的病虫草害种类进行深入分析,优选最合适的农药与防治措施,结合具体需要防治的对象去选择针对性的农药品种,而不是寄希望于一种杀虫剂将所有害虫灭除,也不可能有一种除草剂能够消除田间的所有杂草。同时在选用农药前要对其包装标签进行查看,确保在有效期内。对于无标签或是过期的农药,要坚决抵制。
(4)适时适量施药。选好农药品种之后,还需要保证施药的适时性,比如利用菊酯类农药去防治棉铃虫、红铃虫,则应当在虫卵孵化期间且幼虫尚未对蕾、铃进行蚕食时进行喷药。同时,农药施加量需要根据防治对象的种类、发生量、生育期等因素决定,由于不同病虫害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所以对具有一定耐药性的对象要加大用量。此外,施加量还与土壤条件相关,如在土表干燥、有机物质含量好的土壤中所施加的药物量要比土地湿润、有机物质含量低的土地要高。
(5)轮换与混合用药。如果长时间施用同一种农药无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会导致生物产生耐药性,久而久之则药效不明显。所以需要对不同药剂进行合理的轮换施用,或者是将农药进行科学混合使用,能够避免或延缓病虫害耐药性的产生,保证药剂效果。
(6)采取科学施药方法。结合农药性质、环境因素、防治对象的不同去选择科学的施药方法。比如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则可采取拌种或是毒土穴施的方法;利用甲草胺展开土壤处理,则不可以茎叶喷雾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植保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且要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科学的植保技术措施,改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从而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让民众能够吃的放心。
参考文献:
[1]刘梅. 发展无公害农业植保的工作思路及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 No.575(06):42.
[2]杨坤. 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18(12):42.
[3]姚焕钊. "绿色植保"理念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实践作用[J]. 农业工程技术, 2017, 37(3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