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需要破解的一个关键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组建的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经过连续3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凝练出了关键环节: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实施这一模式的突破口;校企共建共享型校内实(培)训基地与紧密型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实施这一模式的支撑;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实施这一模式的保障;政府主导,搭建平台是实现这一模式的助推器。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依托行业、企业,由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并由校企政共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培养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该模式的实质就是通过职教集团搭建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性教学情景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应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完善学习内容,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其中,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标则是要促成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效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1.我国现代社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产学研结合培养大量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才队伍。可以说,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力量之一。
  2.国家出台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就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提出:“创新办学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这些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保障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3.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相契合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是造就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平台。这类人才的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高职院校培养的这类人才正是企业大量需求的人力资源。这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实践和研究已充分证实:企业的革新能力、生存发展机会和生产率方面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线员工贡献力。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是相契合的。职业教育是企业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和再开发的重要手段。
  4.集团化办学是扩大校企合作广度、深度的重要途径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为职教集团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集团化办学促进了职教集团专业链与行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首先,集团的组建使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个别学校与个别企业之间双边合作变成职教集团与多个企业多边、多相、集团式的全面合作,这种全面合作是职教集团的基本特征。集团式合作几乎可以覆盖行业内所有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为行业提供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应的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内从业者全方位的培训与学历进修。最终形成行业企业与职教集团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的局面。其次,有效地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行业企业的资金兴办职业教育,更多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扩大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学院热,企业冷”的现象。可以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形成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是校企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职业性目标定位,以及旅游行业的特点和旅游企业的运行状况,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09年开始实施专业群内涵建设项目,作为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经过连续3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与社会效果。
  1.以组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为契机,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搭建广阔平台
  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校企有效合作问题。尽管近年来各种校企合作的形式不断出现,但从本质上讲,职业院校还没有与企业形成紧密合作模式,大部分企业不向职业院校投资,不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不向职业院校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与产业技术发展先进水平相匹配的实习岗位,使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处于“一头热”的境地。集团化办学是在新的平台上重建校企合作的纽带。   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组建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这是一个以契约为主要联结纽带的多元合作职教集团。集团由职业院校、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组成,地域涉及甘肃(天水)、陕西、山东、福建、内蒙等。经过两年的运作,集团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融通、共享方面有了初步的效应。特别是在促进校企合作、密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初步形成,跨区域校企合作的“蓝海模式”、企业直接参与教学设计的“丝路模式”、工作任务定向及工学交替的“和谐园模式”和服务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模式”等合作模式。
  2.集团化办学机制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
  (1)利用集团成员的多元化优势和行业背景,制定贴合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该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三个阶段组成。首先是“工作分析”阶段,此阶段主要由职教集团内部行业企业成员分析职业内的工作,以确定该职业的内的工作职责和各个职责内的任务。其次是“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阶段,此阶段由校外企业人员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以确定在一定工作职责内完成每项任务需要的能力目标并选取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是“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阶段,根据任务分析的结果,确定课程体系设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由企业成员配合校内专业教师完成。
  (2)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为目标,校企合作设计教学内容。
  在以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建设的一体化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实现了由单一到综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例如,通过对旅游企业一线的大量走访、调查以及对天水各类旅游资源的深入分析,开发了天水两日游的旅游线路,该线路填补了天水旅游线路安排的许多空白点,以此产品为主线开发教学内容不仅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也引领了天水旅游线路开发的新思路。
  这种教学设计把导游实务理论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到每个项目任务中去,让学生通过完成各项任务来直观的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通过完成每个项目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地陪导游的实际技能,使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实现了教学与工作的一体化。
  (3)以基于课程设计的典型工作情境为主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境,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展开, 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以及职业能力设计任务模块,以项目任务模块来构成教学的组织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强化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教育作用,而且使“项目进校园,专业入企业,在校如在岗,课堂是职场” 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双重目标得以实现。
  (4)以工学结合为主导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做到校内课堂教学、模拟实训与企业各类、各层次的实习相结合、校企联动就业共担。
  该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成“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培养方式,时间上安排学生第1-3学期在校内学习,第4、5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第6学期在校内学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个学期安排一周的专业见习,学生到各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各校企合作专业人员介绍企业情况及其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认识;2、3学期每学期安排2-4周的企业专项实习;第4、5学期主要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第6学期在校完成实习总结和职业岗位评析。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生搭建深入了解的平台,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校企间的双向选择,为学生能就业、就好业打下了基础。
  (5)以打造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改善与加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
  能否真正建成“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为了使专业教学团队能胜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确定有效地团队目标;其次要培养卓越的专业带头人;第三要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
  ②注重专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每年有计划分期、分批安排已有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③优化专职师资结构。学院有计划地从普通高校、社会和企业逐年招聘和引进部分教师,注重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力求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 、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的合理配置,不断改善和优化专职师资结构,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④建设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本地区、本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或部门经理及技能标兵(服务明星)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二元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打造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传授的机制,以适应培养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6)以行业准入制度、市场的人才需求规格与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为参照,实施以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结合”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制度。
  实施“课证融通”,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努力使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 如在考核《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课程时,可以用导游资格证考试的成绩进行置换,从而实现“以证代考”。职业素质类课程积极推行过程性评价体系,以技能大赛、工作任务完成展示来代替试卷考核;以赛场、职场等多种动态形式代替单一的静态考场。   3.集团化办学机制下的“中高贯通、协调发展”的实践
  高职集团化办学是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龙头,以开设同类专业的中、高职学校为主体,以同类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为依托,以区域优势产业为支柱,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组建起行业性的职教联合体,把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三者融为一体。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 人才培养模式涵盖职业教育的多个类型和层次:有中职、高职,有职前教育、职后教育,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有学历证书教育与资格证书培训等等,形成了人才培养、培训和服务的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可以在集团成员院校中试点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导,系统设计中高职一体化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基于学分互认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实施分段式学籍管理等更加灵活的模式。使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行业指导等十个方面的衔接,在职教集团内部得以有序实现。以此弥补中高职教育因办学层次、学制和课程结构配置的缺失而造成的单一与重复。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结合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政府主导,搭建平台是实现这一模式的助推器
  政府以积极搭建区域共享实训基地和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网络为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职业院校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共同遵守《集团章程》,实施产学研结合,形成跨地区、多功能、多层次的“自由联合体”,也是分工明确和资源互补的“利益共同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严格劳动准入制度,抓紧制定和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全面推进和规范企业用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2.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实施这一模式的突破口
  突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中对课程设计安排的限制,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整合理论与实践。
  3.校企共建共享型校内实(培)训基地与紧密型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实施这一模式的支撑
  依据职业技术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流程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建设校内学习型生产性实(培)训基地以及紧密型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把校外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引入校内实训基地, 使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在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的前提下, 把教育、技术、就业有机结合, 形成旅游人才培养产业链。这既是保障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平台。同时,完善对校外基地实习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建设与绩效考核,改变顶岗实习粗放式管理的现状。
  4.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实施这一模式的保障
  高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组建“校企互通”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一方面要鼓励专职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选派他们参与大、中型旅游企业的实践和项目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享等方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既能按照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提供旅游企业一线的典型案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北大方正5.0版播出软件的功能、该系统对播出系统软件的技术要求,并对播出软件的使用作详细的探讨.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和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是有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更好的加强变式训练
在社会和市场经济急速发展的情形下和现代市场需求的影响下,并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冲击,对于转变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的理念、运用新会计信息技术所提出的建议。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进一步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在课堂当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凸显出小学数学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该研究检测了新城疫病毒(HDV)Lasota株在体外培养的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内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为检测NDV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能力,进行了病毒产生试验,感染了NDV的肿
目的:探讨慢性 HBV感染者外周血 CD4+CD25+ Foxp3+调节性 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率与HBV感染疾病进程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
结论:1.青蒿酯钠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有体内、外抗肿瘤作用;2.青蒿酯钠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3.青蒿酯钠诱导体外人肝癌细胞(BEL-7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能够简化数学知识的难度,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这也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跟随时代不断的转变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更加直观的学习数学知识,运用
词汇是语言和语法的载体,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概念,词汇不丰富,也必然影响思想交流。小学生刚开始学英语会因为好奇,充满热情和求知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