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军到底有多难打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zhez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对手军事素质的任何丑化与贬低,实际上只是在羞辱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和活下来的胜利者。人们有权沉湎在手撕鬼子的雷人抗日剧里寻找不经大脑的快乐,这是他们的自由,但请务必尊重历史,并重温那句名言:忘记过于就意味着背叛。
  日军有多难打,抗战中与日军直接交手的中国军队从将领到士兵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上至领袖将军,下至士兵百姓,对此的记忆却是如此辛酸:真正的抗战,中国很弱小,日本很强大,为了抵抗他们的侵略,中国军民付出了高出对手数倍的惨痛代价。期间有各种失败,有汉奸叛徒,有勾心斗角……但是也唯有这种不堪回首的真实,才是抗日战争伟大与光荣的注脚,这种苦难而非虚假的“荣光”,才是中国浴火重生的契机,也是后来中国强势崛起的真实起点。
  指挥官的感触
  台儿庄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回忆是这么说的:日本军队的长处,那也确是说不尽的。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做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曾分别任第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武汉会战和远征军入缅的陈诚更是对中日两军做了直接对比:优势兵力,不能专就量言,质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抗战动员的兵力,在任何一次会战中,都比敌人多几倍。即如武汉会战,光是九战区指挥的部队,最多时有七十多个师;而敌人使用部队,据先后发现之番号计算,总计不过七个师团。其所以能以少击众者,除装备关系外,就是因为素质的优越。反过来看我们自己,部队虽多,但量的优势每为质的劣势所抵消,徒然虚糜饷糈,并无补于败亡——此“兵在精而不在多”之所以为至理名言也。故素质是部队的命脉,与其多而乌合,不如量少而精,反而能在疆场上发挥战力。
  中共方面,名将林彪在平型关大捷后也专门做过经验总结,他写道: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个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作战……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须大大的努力。过去大半年,部队虽然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在风纪、礼节与正规化上进步很多,但对战术训练还很差。今后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正因为双方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曾直接说出这样的总结: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这就是在战场上交过手的中国将军们眼中的日军。
  前线士兵的记忆
  如果说这些事指挥大部队的将领,对日军的体会还属于上层角度,那么,在战场上直接和日本士兵厮杀的中国士兵则是对日本兵军事素养的最好评价者。
  多次与日军作战的新四军老战士姚天成做过对比:日军不仅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而且部队之间的协同配合也很好,不管是步炮配合,还是小范围的组、班(曹)、小队的内部配合,都是训练有素的,我参加过的与日军作战,几乎每次都可以看到对方部队一旦遇袭击,都能迅速展开,并以最快的动作,形成单兵之间的交叉火力掩护,和步炮之间的相互掩护。而一旦日军形成了战场配合,就基本上没有了射击死角,再要穿插分割他,难度就非常大了,有时侯甚至是做不到的……抗战初期我们的一个老红军连队与日军作战时,别看日军火力听上去不很密集,但我们那些身经百战动作灵敏的老红军战士,只要是稍不注意,就会被对方击中。
  对于日军士兵的素质,中国士兵的回忆中普遍反映的是:日本人打仗厉害,不怕死,枪法也好。参加过松山战役的老兵谭祖幼就提供了细节:日军的火力依然很猛烈,谭伏在战壕里,一位姓杨的营长就在他身边。这时,他看到杨营长忽然站了起来,还拿着望远镜观察前方敌情。前面敌人的机枪还吐着长长的火舌,谭知道日军的枪法非常准,只要被他们盯上基本上就不能活命了。
  于是谭祖幼连忙对杨营长喊道:“营长营长!快蹲下來,敌人的枪法准得很。”另一位机枪手也在劝:“营长,看不得!”哪知他们话音未落,一颗子弹就射入了这位杨营长的胸膛,营长顺势倒下。这个例子毫不夸张的体现了日军射击的精确。
  可以说从将领到士兵,与日军交手过的中国军人无不承认并感叹对手在军事素质上的强大与优秀:这是无奈的事实——抗日战争中,那些保家卫国的中国士兵们,面对的就是这样强悍与先进的对手。
  对对手军事素质的任何丑化与贬低,实际上只是在羞辱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和活下来的胜利者。人们有权沉湎在手撕鬼子的雷人抗日剧里寻找不经大脑的快乐,这是他们的自由,但请务必尊重历史,并重温那句名言:忘记过于就意味着背叛。
   (易茗荐自《炎黄世界》2015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因為热水洗脚的好处普遍被大家认同,“睡前一盆汤”已成为很多老年人每天的常规,了解洗脚的危险性就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如果血管外科专科医生告诉您有下肢缺血,洗热水脚对您就不合适了,有时甚至很危险。此时保护缺血的肢体不受损害变成了主要矛盾。  缺血程度有轻有重,越重的缺血能够耐受的温度也越低,总体而言只要有下肢缺血都需要注意洗脚水的温度不能过高。人体足部皮肤的温度一般在34-35℃,对下肢缺血的人原则就
期刊
反对给中老年人送营养品 “我坚决反对给中老年人送营养保健品,如燕窝、蛋白质粉、冬虫夏草等,这些东西的质量难保证,多数对身体没好处,骗人的多。”一位医生这样说。  现代人饮食多样,只有一些因病导致营养不良的人需要额外补充。  有些肾病患者更不能乱补营养品,否则可能加重肝肾负担,令病情恶化;牛奶、鸡蛋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也不适合送给肾病病人。  即便可以吃营养品的患者,也应依据不同病情,有所选择。  
期刊
鼻尖呈红色或紫色 鼻尖代表心脏的情况,鼻尖呈红色或紫色可能表明血压偏高,或盐和酒精摄取过多。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盐,戒烟限酒,以清淡饮食为主,起居规律。  眼圈发黑、脸色晦暗 早上起来,如果发现自己面呈此状,表明肾脏负担太重了。要减少用盐量和用糖量,能不加糖的菜尽量不要加糖,用鸭肉煮栗子、烧大白菜等进行食疗。  耳朵发红 耳朵代表了肾的状况。耳廓呈红色或紫色说明循环不好。要少饮酒,
期刊
这些误区让人口成了各种问题的替罪羊——路太堵了、医院排长队、上学挤破头、空气污染严重、公民素质低,似乎这一切都是人多造成的。把诸多问题推给人口,不仅会给人口决策带来有害的噪音,更容易因为推卸责任使得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  人口政策是目前关注度最高的公共政策之一,生育政策调整将是最得民心的改革之一。许多人口问题的误区还普遍存在,从普通百姓到决策参与人士等社会各阶层并没有准确的认识。鉴于此,本篇基于
期刊
中国政府每年花掉多少钱?政府公务员全年工资福利支出是多少?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多少?政府的钱花在哪儿了、怎么花,成为自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社会公众最热切的追问。  按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必须主动公开的信息。那么,中国各省级的财政状况到底有多透明?  10月31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财政透明度课题组公布了《2015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以下简称
期刊
当中年女性进入更年期,温柔妻仿佛变成了母老虎,压不住的怒火往外冒,爱吃醋,总找茬,多梦易醒,还老失眠……把丈夫们折腾的苦不堪言。下面这些实用招数,能教你轻松陪她度过特殊时刻。  掌握专业知识很有必要 妻子一旦到了40岁左右,丈夫就要意识到,妻子的更年期可能要来了。此时的女性承担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建议丈夫如果发现妻子下班回家脸色不好,最好主动问问原因,并开导妻子。必要时别忘了说上一句“无论如何
期刊
误区1:运动到疼才有效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疼才有效果”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健身人士奉为真理。“99.99%的人进行运动锻炼,不是为了得冠军。所以,没有必要在每次锻炼中都把自己逼到极限。而且,忽视疼痛,继续‘竭尽全力’,很可能引发严重的运动损伤。”   正确的做法:达到体能极限的85%为最佳运动状态。如果发现在每次运动后,身体感到极度疲惫,甚至在一周后仍感不适,这可能意味着运动损伤。  误区2
期刊
《周易》与科学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问题。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曾经处于世界前列地位,而且经久不衰,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周易》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周易热”的出现,有些哲学家、科学史家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度,在揭示《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的同时,还进一步挖掘了《周易》与西方近现代科学之间的某种“相通性”。但是,许多这样的研究事实上已经超出
期刊
在201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李忠介绍,目前全国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经有90%左右的地市实现了市级统筹。  此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推进大病保险工作方案并进行专项部署,全国84%以上地区启动实施。  对于此前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延期未完成问题。李忠表示,2015年5月人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医
期刊
有人把父母从农村接到城市和自己一起住,什么活也不让老人干,想让他们享清福,可没过几天老人就开始“发蔫”,还张罗着回家,原因是“很不自在,什么也插不上手,感觉像个外人”;有的子女经常塞钱给父母,想让他们轻闲舒服地过日子,而老人却仍然过得勤俭朴素,习惯在小区周边捡饮料瓶攒着卖;有的父母老当益壮,单位希望返聘,而子女堅决反对,想让老人安心在家颐养天年,却忽视了他们心中渴望继续工作的精气神。  在专家看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