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误区让人口成了各种问题的替罪羊——路太堵了、医院排长队、上学挤破头、空气污染严重、公民素质低,似乎这一切都是人多造成的。把诸多问题推给人口,不仅会给人口决策带来有害的噪音,更容易因为推卸责任使得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
人口政策是目前关注度最高的公共政策之一,生育政策调整将是最得民心的改革之一。许多人口问题的误区还普遍存在,从普通百姓到决策参与人士等社会各阶层并没有准确的认识。鉴于此,本篇基于数据和调查对这些误区做一次简要的澄清。
中国人口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太爱生娃
相信这样的话很多人都听到过。首先看前半句,中国人口太多了吗?判断一个国家人口是否太多,不能光看数量,更要看密度。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80位以外;即使去掉占面积三分之一的西部山地,中国的人口密度依然小于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
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是中国辽阔、历史悠久、农业发达。过去200年间,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从35%左右降到不足19%。中国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们更爱生娃。
目前,华人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人群。中国台湾、香港特区及新加坡等华人地区不限制甚至鼓励生育,但总和生育率仅有0.9至1.2,为世界最低水平。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均显示,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左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生育率的一半。
农村人太爱生娃了
宋丹丹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把“农村人爱生娃”的成见烙在许多中国人头脑里。事实上,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44,与城镇人口相比,仅仅高0.46。而历年来的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表明,农村人口心目中的理想子女数仅在1.9左右,大大低于中国人口2.2的世代更替水平。
实际生育率往往低于理想孩子数。比如,日本、韩国家庭的理想子女数都超过2,而实际生育率最近10年都在1.05到1.45之间。研究表明,城镇化、女性受教育年限增加、生育年龄推迟、生育政策限制等因素,共同压低了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和总和生育率。
就是因为人太多了,中国人均财富才这么少
曾有人评论说,如果中国只有四亿人口,会与美国一样富有。这是典型的只把人口当分母,认为分母越大成绩越小的观点。按照这种逻辑,人口只有美国九分之一的加拿大会更富裕,但实际并非如此。美国是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也是最强大的国家。人不仅会消耗,更会创造,人一生中创造的财富在整体上大于消耗。
西方国家发达不是因为人少,而是现代化提高了创造的效率。除了美、加、澳等新大陆和北欧国家,富国大多人口稠密,而非洲、南美洲、中亚等大量穷国人口相对稀少。在中国大陆,人口最稠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也是最富裕的地区。
性别失衡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
中国适婚人口男性大大多于女性的报道刊出后,有读者评论,这下好了,女孩子成了香饽饽了。
事实上,数千万“过剩”男性的存在对于女性并不是什么好消息。首先是女权被侵犯问题。从女胎平等的出生权被剥夺(之所以性别会失衡,是因为女胎被选择性堕胎)到未来会出现的性暴力、性犯罪、性产业发展,对女性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一些学者认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也将会给婚姻带来冲击,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买卖婚姻等社会现象将会增加。一个更不稳定的婚姻不光给男性带来痛苦,孩子和女性也将是受害者。
现在生育率低不可怕,只要政策放开,生育率就能很快提上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生育率像弹簧一样,控制得严会压下去,放松政策就会弹回来。
但事实上,降低生育率相对容易,而提升已经低下来的生育率却难上加难。世界低生育率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在大力鼓励生育,但迄今没有一个成功地将生育率恢复到更替水平的,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大都远高于中国。
中国目前生育率只在1.2-1.4,生育意愿也继续走低。生育政策放开后,堆积意愿释放会在短期增加一部分新生儿,但长期来看,除非大力鼓励生育,出生人口会进一步大幅萎缩。
中国人均资源少,控制人口可缓解资源压力
“资源都这么紧张了,还生那么多孩子干嘛!”这种“资源决定论”者认为,中国人生孩子的数量,必须符合资源的供给才好。这是一种典型的“削足适履”。事实上,人不仅是资源的消耗者,更是资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通过科学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甚至研究发现新的替代资源。资源应该服务于人的需要,而不是人的生产臣服于资源的限制。
生活和生产方式对资源消耗的影响远超人口政策。从1980至2012年,中国年能耗增长400%多。通過改变粗放生产方式、提高单位能耗,将比减少人口有更明显的效果。
人口太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人口过多是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这个帖子曾引起争议。很多人认为,北京的空气污染跟车多人多有很大关系。
人的确是环境污染的一个因素,但是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远比减少人口重要。比如,开车对环境的影响是使用公共交通的几倍到几十倍。
人口少环境未必好。根据瑞士绿十字组织在2013年的排名,全球污染最重的10个地方一半在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赞比亚这些地广人稀的国家,而无一在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国和印度。
人虽会破坏环境,更能改善环境。从1950到2000年,大洛杉矶都市区人口从425万增至1466万,汽车数量翻了数倍,一级污染天数从1977年的121天降到1989年的54天,再降到1999年的0天。
北上广深这么挤,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
当大城市地铁里挤成沙丁鱼罐头时,许多人心里很容易涌上对中国人口太多的抱怨。事实上,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拥挤是人口在地理上的分布不均所致。与大城市的拥挤相反,中国农村正在越来越凋敝,农村空心化越来越显著,许多农户人去房空。大量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正在流向城市。
人口聚集能提高效率,城市拥挤是效率的代价,与全国人口规模关系不大,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
研究人口空间流动的专家认为,如果中国人口减少到数亿,人口分布会更不均匀,大量中小城市和城镇会衰败,年轻人更会涌向大城市。
俄罗斯是个典型的例子。过去20多年,俄罗斯人口衰减,很多中小城市在衰败,但莫斯科人口却增加了数百万,房价飞涨,交通拥堵位于世界最前列。
人口减少,以后找工作容易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假设当人口减少后,工作机会保持不变。事实上,工作机会来自人的需求。人口少了,需求也会减少,长期来看甚至减少得更多。这是因为人口越多,越容易聚集,社会复杂性也越高;这样求职者与工作机会更容易匹配,也更容易孕育新的工作机会。
东北近年来的人口衰减和外流生动说明,人口减少并不意味着找工作更容易。人口的老化和减少会显著影响消费、创新等,并进而衰减经济增长动力,减少就业机会。
以上这九大误区让人口成了各种问题的替罪羊——路太堵了、医院排长队、上学挤破头、空气污染严重、公民素质低,似乎这一切都是人多造成的。把诸多问题推给人口,不仅会给人口决策带来有害的噪音,更容易因为推卸责任使得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
目前中国人口政策正处于历史转折点的时刻,澄清关于人口问题的诸多误区,有利于人们洗去过去几十年对人口问题的成见和落后观念,清晰认识中国人口的新常态,更有利于决策层建立科学的人口观,以智慧的政策抉择来实现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2015.10.28)
人口政策是目前关注度最高的公共政策之一,生育政策调整将是最得民心的改革之一。许多人口问题的误区还普遍存在,从普通百姓到决策参与人士等社会各阶层并没有准确的认识。鉴于此,本篇基于数据和调查对这些误区做一次简要的澄清。
中国人口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太爱生娃
相信这样的话很多人都听到过。首先看前半句,中国人口太多了吗?判断一个国家人口是否太多,不能光看数量,更要看密度。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80位以外;即使去掉占面积三分之一的西部山地,中国的人口密度依然小于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
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是中国辽阔、历史悠久、农业发达。过去200年间,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从35%左右降到不足19%。中国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们更爱生娃。
目前,华人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人群。中国台湾、香港特区及新加坡等华人地区不限制甚至鼓励生育,但总和生育率仅有0.9至1.2,为世界最低水平。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均显示,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左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生育率的一半。
农村人太爱生娃了
宋丹丹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把“农村人爱生娃”的成见烙在许多中国人头脑里。事实上,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44,与城镇人口相比,仅仅高0.46。而历年来的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表明,农村人口心目中的理想子女数仅在1.9左右,大大低于中国人口2.2的世代更替水平。
实际生育率往往低于理想孩子数。比如,日本、韩国家庭的理想子女数都超过2,而实际生育率最近10年都在1.05到1.45之间。研究表明,城镇化、女性受教育年限增加、生育年龄推迟、生育政策限制等因素,共同压低了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和总和生育率。
就是因为人太多了,中国人均财富才这么少
曾有人评论说,如果中国只有四亿人口,会与美国一样富有。这是典型的只把人口当分母,认为分母越大成绩越小的观点。按照这种逻辑,人口只有美国九分之一的加拿大会更富裕,但实际并非如此。美国是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也是最强大的国家。人不仅会消耗,更会创造,人一生中创造的财富在整体上大于消耗。
西方国家发达不是因为人少,而是现代化提高了创造的效率。除了美、加、澳等新大陆和北欧国家,富国大多人口稠密,而非洲、南美洲、中亚等大量穷国人口相对稀少。在中国大陆,人口最稠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也是最富裕的地区。
性别失衡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
中国适婚人口男性大大多于女性的报道刊出后,有读者评论,这下好了,女孩子成了香饽饽了。
事实上,数千万“过剩”男性的存在对于女性并不是什么好消息。首先是女权被侵犯问题。从女胎平等的出生权被剥夺(之所以性别会失衡,是因为女胎被选择性堕胎)到未来会出现的性暴力、性犯罪、性产业发展,对女性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一些学者认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也将会给婚姻带来冲击,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买卖婚姻等社会现象将会增加。一个更不稳定的婚姻不光给男性带来痛苦,孩子和女性也将是受害者。
现在生育率低不可怕,只要政策放开,生育率就能很快提上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生育率像弹簧一样,控制得严会压下去,放松政策就会弹回来。
但事实上,降低生育率相对容易,而提升已经低下来的生育率却难上加难。世界低生育率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在大力鼓励生育,但迄今没有一个成功地将生育率恢复到更替水平的,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大都远高于中国。
中国目前生育率只在1.2-1.4,生育意愿也继续走低。生育政策放开后,堆积意愿释放会在短期增加一部分新生儿,但长期来看,除非大力鼓励生育,出生人口会进一步大幅萎缩。
中国人均资源少,控制人口可缓解资源压力
“资源都这么紧张了,还生那么多孩子干嘛!”这种“资源决定论”者认为,中国人生孩子的数量,必须符合资源的供给才好。这是一种典型的“削足适履”。事实上,人不仅是资源的消耗者,更是资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通过科学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甚至研究发现新的替代资源。资源应该服务于人的需要,而不是人的生产臣服于资源的限制。
生活和生产方式对资源消耗的影响远超人口政策。从1980至2012年,中国年能耗增长400%多。通過改变粗放生产方式、提高单位能耗,将比减少人口有更明显的效果。
人口太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人口过多是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这个帖子曾引起争议。很多人认为,北京的空气污染跟车多人多有很大关系。
人的确是环境污染的一个因素,但是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远比减少人口重要。比如,开车对环境的影响是使用公共交通的几倍到几十倍。
人口少环境未必好。根据瑞士绿十字组织在2013年的排名,全球污染最重的10个地方一半在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赞比亚这些地广人稀的国家,而无一在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国和印度。
人虽会破坏环境,更能改善环境。从1950到2000年,大洛杉矶都市区人口从425万增至1466万,汽车数量翻了数倍,一级污染天数从1977年的121天降到1989年的54天,再降到1999年的0天。
北上广深这么挤,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
当大城市地铁里挤成沙丁鱼罐头时,许多人心里很容易涌上对中国人口太多的抱怨。事实上,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拥挤是人口在地理上的分布不均所致。与大城市的拥挤相反,中国农村正在越来越凋敝,农村空心化越来越显著,许多农户人去房空。大量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正在流向城市。
人口聚集能提高效率,城市拥挤是效率的代价,与全国人口规模关系不大,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
研究人口空间流动的专家认为,如果中国人口减少到数亿,人口分布会更不均匀,大量中小城市和城镇会衰败,年轻人更会涌向大城市。
俄罗斯是个典型的例子。过去20多年,俄罗斯人口衰减,很多中小城市在衰败,但莫斯科人口却增加了数百万,房价飞涨,交通拥堵位于世界最前列。
人口减少,以后找工作容易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假设当人口减少后,工作机会保持不变。事实上,工作机会来自人的需求。人口少了,需求也会减少,长期来看甚至减少得更多。这是因为人口越多,越容易聚集,社会复杂性也越高;这样求职者与工作机会更容易匹配,也更容易孕育新的工作机会。
东北近年来的人口衰减和外流生动说明,人口减少并不意味着找工作更容易。人口的老化和减少会显著影响消费、创新等,并进而衰减经济增长动力,减少就业机会。
以上这九大误区让人口成了各种问题的替罪羊——路太堵了、医院排长队、上学挤破头、空气污染严重、公民素质低,似乎这一切都是人多造成的。把诸多问题推给人口,不仅会给人口决策带来有害的噪音,更容易因为推卸责任使得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
目前中国人口政策正处于历史转折点的时刻,澄清关于人口问题的诸多误区,有利于人们洗去过去几十年对人口问题的成见和落后观念,清晰认识中国人口的新常态,更有利于决策层建立科学的人口观,以智慧的政策抉择来实现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