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特斯拉为什么不怕“社死”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无往不利的互联网巨头最近有点水逆,三位主角来自不同行业,却有一点相同,就是收到罚单之前,口碑已有崩坏的迹象。
  所谓反垄断,本质就是社会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再以顶层治理的方式宣泄出来,社死可以看做是危机的前兆,但真不是谁都害怕。
  光看新闻,你会觉得,苹果和特斯拉的结局,不是奶死,就是社死。
  乔布斯时代的iPhone,一年小迭代,两年大改款,每次发布会,都是圈内盛事,现在的處境是友商强行碰瓷,媒体推波助澜,看客疯狂吐槽。
  特斯拉一直过得很纠结,头顶光环,囊中羞涩,月月亏损,年年破产,巴菲特老爷子偶尔还踩几脚,但马斯克熬过来了。
  这类品牌(也包括戴森)天赋异禀,风评是两个极端,有人觉得牛X,有人觉得是智商税,公共语境永远严重对立。
  基本上,凡是自带梗点又有溢价的品牌,都有社死的潜质。
  社死并不需要重大危机,有逆反情绪就能催化。
  苹果新耳机Airpods max,卖的比别家手机还贵,《福布斯》说是“掠夺”消费者,供应商打圆场,“市场小众,销量不大”,言外之意,买不起的人别起哄。
  耳机事件与之前的小米屌丝争议都是情绪推动,本无贵贱之分,按正常逻辑,苹果可以充耳不闻,雷军似乎也不必紧张。
  首先,黎万强时代的米粉对屌丝这词并不忌讳,甚至不以为忤、反以为荣;其次,现在小米关注利润超过出货量,屌丝愤然离去未必是坏事;甚至“因言获罪”的王副校长也是背锅侠,她只是不恰当的说出了真相。
  当年小米与屌丝结盟,原因很简单,公司没有产业积累,雷军也没有跨圈带货能力,绑定屌丝情绪,就能用性价比收割反智商税群体。
  但品牌过度下沉未必符合小米的长远利益。
  2016年雷军说过小米的模板是costco,后者贴着“平价”标签,本质是靠会员忠诚度赚钱的,逻辑自恰的前提是Hold住美誉度和价值观。
  所以小米从“极致性价比”转向“品质性价比”,也只能用价格剥离老粉,却不敢贸然切断与屌丝的精神联系,否则高不成、低不就,价值观先崩溃了,就有社死的危险。
  屌丝这个词看似戏谑,其实疼痛指数很高,年轻人自嘲可以,用做群体指代,就有“辱屌”的倾向,反映必然强烈。
  相比之下,高逼格品牌就没有这层顾虑。
  比如上了热搜的北京米其林餐厅厉家菜,被一群大V打了差评,公众以为翻车了,结果人家的回应淡定而平静:“他要觉得不值,我也没办法。”
  说这是鸵鸟心态的人,傻得可爱。
  因为越是高端服务,越是刻意营造公众疏离感,表面路人缘不佳,其实用价格做了最好的审美隔离,这是最有效的反黑体质。
  第一,互联网不屌丝,但主宰互联网的情绪很屌丝,大家喜欢网红餐厅,而不是端架子的高逼格餐厅,后者只适合当凡尔赛文学的主角;
  第二,大V有钱,粉丝未必有,与传统的顶流消费没有交集,厉家菜的客群显然更相信米其林的眼力,而不是大V的吐槽;
  吃瓜群众的高潮,得不到真实用户的补刀,毫无杀伤力。
  果然,在刚刚发布的最新北京米其林指南中,淹死在口水里的厉家菜就顺利复活了。
  此前的辛巴直播卖燕窝,流量爆表,数据吓人,但对燕窝的真正消费客群有多大影响力,明眼人都知道,走向社死一点都不奇怪。
  科技圈的公共环境远比餐饮食品严苛。
  乔布斯时代,苹果光芒耀眼,无人敢黑,大嘴如老罗也只喷乔纳森·伊夫是“做完稿的”,明捧老苹果、暗贬新苹果,到守成之主库克就没这待遇了,iPhone一直是友商发布会的背景板,碰瓷内涵,各种吊打,苹果基本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特斯拉处境略好,因为“老一辈革命家”马斯克还健在,脉脉上有人提问,马云和马斯克谁厉害?立马被骂的狗血喷头,高赞回答:一个是商人,一个是伟人。
  顶流品牌的好处是有自来水,缺点是有跟风黑。
  每次风吹草动,就有企业高喊开除用iPhone的员工,有没有开除特斯拉车主的不清楚,但庞大的产业链和用户群体给了苹果和特斯拉回旋空间,大佬们的格局和智慧也是满级的,苹果的云上贵州,特斯拉的浦东临港工厂就是证明。
  苹果和特斯拉不是没槽点,iPhone12就有垃圾桶蓝、绿屏、边框硌手、信号不佳等等,特斯拉外观精装修,内饰毛坯房都是老梗了。
  自带槽点还不损逼格,关键是品牌调性顶住了用户忠诚度。
  1986年《经济学人》杂志用麦当劳汉堡衡量各国货币的平价购买力,推出著名的“巨无霸指数”,后来有了咖啡指数、可乐指数,都是全球化的国民级消费品。
  2016年野村证券和澳洲银行推出“苹果指数”就匪夷所思了,手机是刚需,iPhone真不是,但巴菲特后来入手苹果股票就是看准了这个能力,他有句话经常被忽略,“苹果总能使其产品不可或缺”。
  苹果把外界信息对真实消费的影响压缩到最小,控制了合理的信噪比,光看新闻,满身槽点,再看销量,还是真香。
  特斯拉比苹果还异类。
  几年前,马斯克是伟人还是骗子尚有争议,“花几十万买一堆5号电池”等黑稿一度很有市场,知乎上也有人追问,新能源车动辄起火,为什么还要推广?买特斯拉给人的感觉就是被收智商税了,现在还有人说马斯克是营销大师。
  技术黑对这类企业也有两点不服气。
  第一,早期特斯拉和初代苹果都不完美,技术和体验有瑕疵,iPhone换卡用针扎,选铃声麻烦等等,特斯拉各种小毛病,外加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什么却能发展起来;
  第二,乔布斯和马斯克都不是先行者,Symbian比IOS早生7年,通用研究新能源车时马斯克还没出生,但这些既有用户又有出货的大企业为什么反而败下阵来?   这触及了创新的一个实质问题。
  颠覆式创新总能打败渐进式创新,因为颠覆是原罪也是护身符。
  工业时代的产品逻辑是皮实耐用、稳定可靠,传统车企上线一款新车,动辄百万公里的路试,外加高原、高寒、高温的三高测试,研发周期可想而知。
  科技时代并没有改变这个模式,诺基亚最爱玩高空摔手机,以手机当板砖为荣,后来的创新也就是换换彩壳,对于Symbian系统,他们希望自然成熟而不是催熟。
  但科技互联网是尝鲜经济学,只有超出预期并带来惊喜的创新才有意义,后来者的机会就在于把传统企业不敢产业化的技术迅速产品化。
  而且这代年轻人对新产品的容忍度空前提高了,他们不怕产品有瑕疵,不怕技术不完善,不怕学习成本,甚至不怕被玩梗,觉得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必要代价。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苹果和特斯拉的用户是“自我互动”的,不需要与外界交流,喜欢独立自主的做出判断。
  苹果和特斯拉要做的就是持续创新,这也让别人玩出了兩个新梗,苹果是创新不足,特斯拉是过度创新。
  每隔一段时间,知乎就有人讨论苹果是不是下一个诺基亚,从iPhone5开始,苹果就有退回渐进式创新的迹象,乔布斯当年反对大屏手机,还可以说是坚持单手操控体验,库克就比较鸡贼了,他的策略就是友商趟雷,苹果摘桃。
  但苹果有这个资本,IOS生态自成体系,固化了优质用户,很多行业都唯苹果马首是瞻,如果没有Face ID,刷脸支付很难普及,自研芯片刚有个消息,高通股价就崩了。
  类似屏下指纹等技术,国内手机厂商和供应链炒的很热闹,但大家都知道,技术成熟与否还看苹果的态度。
  有此实力,自然不用搭理外界的聒噪。
  现在的特斯拉产品力正处于顶峰,但风格不是没争议。
  马斯克比当年的谷歌还激进,从火星探索到短内裤,高大上、接地气的都不放过,特斯拉的龙舌兰酒标价250美元,比53度的飞天茅台还贵,虽然有限购、独家、小批量、优质酒的标签,仍然脱不了智商税的嫌疑,也让人怀疑马斯克的宏大理想究竟藏着多少商业成分。
  马斯克的跨界扩张看起来就是赢家通吃的常规戏码,与BAT、DMT撒钱社区团购没什么区别,当然在ROI上,马斯克承担了更大风险。
  泛化创新边界,外溢品牌力和产品力是马斯克的主要策略。
  这就难怪丰田章男把特斯拉说成是卖菜谱的,而不是开餐厅的,这话的潜台词有两个:第一,特斯拉并不擅长大规模工业化,第二,特斯拉并不准备真正成为大众化的品牌。
  如果传统企业的认知停留在这个水平,可能真把自己玩死了。
  互联网起主导作用的是饱厌心理,按照贝勃定律,越是能被感知到的差异,越能带来充分的刺激,丰田、大众越是生产皮实耐用的大陆货,越是与特斯拉的用户预期毫无交集。从这个意义上说,拿出新菜谱不是特斯拉的原罪,不能持续拿出新菜谱才是。
  在这个维度上竞争,马斯克的屡败屡战就成了卖点,不管space x火箭爆炸多少次,在最后的成功面前,都是过眼云烟而已。
  所以苹果退回渐进式创新,特斯拉变为激进式创新,都是巩固自身壁垒的一种手段,你要拿来当黑点,人家的耐受力反而是最强的。
  对于这类品牌,友商碰瓷,吊打、内涵、造梗、编段子都没用,最好的办法是等到对方的创新力衰退,用户身份产生自我怀疑。
  以前的办法都是反打用户心智,比如老板吃粗粮,屌丝买肾机;富人买某司登,穷人穿大鹅等等,顶多只能恶心一下对方。
  表面上,社会性死亡拼的是群体话语权的公共影响力,因为花钱的都想证明自己没交智商税,特别是用户粉丝化,共情成了重要的精神纽带。
  其实深层次还是在拼自我认同,孔夫子说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你买苹果还是小米,买特斯拉还是蔚来,并不值得吵架,但你换个角度,谁是上智?谁是下愚?这事就真值得斗嘴了。
  互联网把个人情绪群体化,让参与者都高估了自己的破圈影响力,连捅篓子的瑞幸都活蹦乱跳呢,人造大型社死现场谈何容易。
  退一万步,你不讲嘴德就能打倒的品牌,或许早就该死了。
其他文献
在这个新概念层出不穷的世界,你或许听说过Gartner曲线,很多新技术趋势,往往会有两轮热度:第一轮,是在诞生伊始,在舆论的亢奋声中,它往往流于概念,难于落地,也让热情逐渐冷却——但在冷却过程中,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它其实正在低调酝酿,被开发成更成熟的产品,并被市场逐渐接受,最终真正走向社会,从而带来第二轮热度。  种种迹象表明,曾在几年前年风靡科技市场的VR,正在完成第二轮热度的上扬。  VR的
期刊
威马汽车(以下简称“威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去年年中,李斌、何小鹏、李想三人合影引发行业热议,被视为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的聚首。有人发现,似乎少了威马掌门人沈晖,一时之间,“蔚来小鹏理想抱团,不带威马玩”的说法甚嚣尘上。  对此,沈晖并不以为然,“何小鹏是我华南理工的师弟,李斌跟我常交流,但我不喜欢拍照,也不愿意晒。以后出去要随时带一个摄影师才行。”其实,沈晖缺席一次圈内聚会并不可怕,真正可
期刊
1  刘强东有几个问题,你能不能帮着出主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手快有,手慢无,能在京东主站秒杀,都是侠客。秒杀商品一年365天可重复,但不能经常重复,因为消费者容易对打折疲劳。  问题来了,请帮忙从京东500万SKU的商品中,选出3000个SKU的商品参与秒杀。全年日日如此,截止到每天中午12点之前。你建议刘强东选哪些商品?  据说,没有一头驴,能活着走出河北。一位爱吃驴肉的保定朋友,在京东买了
期刊
“第一,中国是全球领先的AI应用市场,当然对计算的要求会很高,市场潜力也大;第二,中国更加强调产品的落地,大批量的部署以及快速迭代、快速执行的能力,这对我们也非常有意义,通过跟各种各样场景做快速的落地,对于我们本身技术栈的打磨以及团队执行力的打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卢涛,Graphcore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作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年轻AI芯片公司,Graphcor
期刊
移动互联网不断深化,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物联网规模化发展,三大驱动因素给国内云计算市场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能。而传统企业上云率提升和上云程度的不断深化将成为中国云计算未来高增长的主要趋势。  不过,虽然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但是企业上云并没有那么简单,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咨询服务商、云服务商,才能少走弯路。  作为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德勤业务广泛,拥有强大的管理咨询团队,其中管理咨询的收入占到德
期刊
基于对287位广告主进行调研,秒针营销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78%的广告主表示将增加数字营销投入,平均增长率达20%。  “疫情影响,整个市场的消费力出现较大下滑,本以为企业的营销预算也会随之降低,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秒针营销科学院副院长、明略科技集团营销科学家于勇毅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对广告主来说,营销是企业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因此,
期刊
不知不觉,2020行至年尾,梳理一年来的笔记,倘若总结我个人最关注的关键词,那么排在前列的一定是:供应链。  20世纪初,英国政治学家麦金德有句影响深远的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合称);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但时代变了,这句基于地缘零和博弈的名言,早已显得迂腐不堪。在21世纪初,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学家帕拉格·康纳在《
期刊
自2020年短视频+直播带货快速发展以来,内容+推荐形式的电商就一直是业界关注的对象,这种电商形式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在中国,互联网以货架电商形态存在近20年来,终于有一种新形态电商诞生并发展迅速。  在前段时间的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上,抖音电商总裁康泽宇将抖音电商定位为“兴趣电商”。这个定位在我看来就是基于内容+推荐形式的电商。  那么到底什么是兴趣电商,兴趣电商有什么价值?本文将结合与传
期刊
315逃出会场,上海车展再上热搜,特斯拉天生是标杆也是标靶。  过去几年,跨界造车成为风口,从恒大到小米,这一波官宣造车的浪潮还在持续。  虽然蔚小理都与雷军握手言欢,但这个“塑料朋友圈”的发展壮大,头号功臣还是马斯克,因为特斯拉“友情”完成了各种试错。  出道十几年,特斯拉预热了需求,催熟了供应链,缔造了资本神话,证明门口的野蛮人可以重新定义行业,哪怕巴菲特这样的大佬不看好,商业逻辑照样闭环了。
期刊
这届上海车展很有些历史拐点的意味。  不少朋友蓄力把车造出来,然后不开,非常潇洒,而且还要更潇洒地证明如何不用开。  比如百度。  前几天,我们在嘉定安亭试到了搭载他们ANP领航辅助驾驶技术的车型。名称很谦卑,但是实际上开挂地走在了市售技术的前面,可以在城市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不只是高速或者城市快速路那样高度规则化、讲秩序的文明道路,也包括真正的人间野路子。  有各种红绿灯和交通标记的管制,有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