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oo8》为我们构建了位于在沙漏两端对称的两个世界,奇特的片名也是由此而来。在有限的篇幅内,短片呈现了水和引力的转移造成的两个世界不同的面貌。从采访中,我们看到了五个充满想象与激情的年轻人相互激发共同奋斗的真实的创作过程。
Q&A
首先,这是一部风格独具的联合作品,团队成员是怎么集合起来的?
我们同是动画学院08级的同学,大家志同道合,喜欢的东西比较相近,所以当大三要进行联合作业时,我们就这么在一起了。其中我们有四个成员高考前就认识了~真是渊源久远啊
作品构建了位于沙漏两端的两个世界,这样的世界观由何而来?
在建组初期,五个人的意见很难统一。每个人都提出了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剧本,加之这样一起做一个自己的片子的机会十分难得,所以大家都有一些竞争的心态吧,都很想要把自己的故事做成画面,呈现出来。
不过现在想起来也巧,有次一起吃烤鱼的时候,一位同学仍不死心的提起了它那个关于沙漠的故事的优点,另一个同学立即予以反驳,说这个世界太平常了啦,短片应该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世界观云云,然后又提出自己那个沙漏世界的构想。这时第三个同学说片子里全是黄黄的沙子怎么看啊,必须要有水来给片子加上亮色。于是第一个被说世界太普通的童鞋急了,他说那把世界倒过来不就得了,够出奇吧?然后大家愣了一会,这个世界像沙漏——下面是水上面是人,每到一段时间就会风水倒转,世界摆正,万物复苏……人们以为这是神灵作怪,于是形成了种种风俗文明宗教。却不知自己只是万物循环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然后我们就惊了,世界观就这么成型了。
我们注意到水是两个世界争夺的主题,这样的设定有什么内涵吗?
起初我们把水定位成了生活质量的一个保证。有水的一方世界看起来会比较繁茂,人们生活状态也相对来说比较舒适。没水的一方则只能比较艰苦得求生了。对于水资源匮乏的一方来说,另一边的水就是他们朝思暮想极力想要拥有的生命之源。
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这个片子更加“好看”。一个每几百年倒转一次的世界,山河位移,天降洪水,世界会重塑云云,这世界多刺激。后来,做着做着,我们慢慢变得和倒挂的居民一样渴望那个世界了,那个到处都是水的蓝色“乌托邦”。
作品呈现出了原始艺术风格与未来感共存的面貌,在风格的探索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原始艺术风格的设计是考虑到片子是在讲一个自然轮回的故事,人类的力量在那个时代跟自然相比微不足道,引力的方向和水源的优势地位就变成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根基。最后世界倒转,水源大挪移的时候才会显得更为震撼一些。
未来感的设计我们主要体现在了那把世界转动关键的“钥匙”上面,它既可以自行计算世界的时间,又可以进行自我变形……同时也想给观众一种“这样的科技力量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感觉。就像“金字塔是外星人帮忙建造的”传言一样,我们也想让它看起来感觉像是更高智慧的结晶,让它高高在上。实际上它更富有某种神性,因为它是每次世界转动开启的装置。
在无水的世界中为了表现倒置世界的真实合理设计了很多细节,团队成员们是怎样收集细节上的灵感的?
我们由于后来制作时间以及制作人手不足的缘故一开始设计的宏大丰富完整的倒着生活的模式细节都没来得及体现,非常遗憾。
细节上的灵感的收集,就是想想自己的生活所要做的一些事,然后再想想它倒着该怎么干,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灵感。加上时间的累积,就成了各式各样丰富的细节。
影片貌似有些情节并没有交代,比如沙漏的倾覆多久会出现一次?这是个永世循环的规律吗?
首先,没错,这是个永世循环的规律,那个世界以外的千千万万个世界也都是到了某个时刻就会天地倒转一切重新来过的地方。无数的文明来了又去,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征和计时手段,所以呢,沙漏每一个文明兴亡的时间倾覆一次,具体换算到地球年就难以考证了。
不过结局是,这个文明撑过了大洪水,成功地过渡了一个纪元,也许,将来他们会发展出伟大的文明也说不定哈哈。
作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得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困难,也可以说是最大的敌人,我想就是懒惰了吧。由于整个暑假的散漫,后来工期被挤压的很短,搞得我们很累。后来我们就明白了很多事,包括熬夜确确实实对身体影响不好,后悔药吃不得。
不过当我们做完的那一刻,我们回顾这一整年的制作过程,有过不堪回首,也有过热血激昂,也许有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是只要坚持到最后,我们能行。这个感觉让我终生难忘。
团队成员最认同的创作观念是什么?创作中存在分歧吗?
我们一直一致认同的就是:“我们要做完,我们要做好”。有过不少分歧,比如画面色调,人物表演,镜头构图等等,但是我们秉承着做完、做好的创作观念,每一次都能在有利于片子制作的情况下解决分歧。总结一句话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优秀的最合适的方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终作品完全实现了你们最初的想法吗?
最初的想法啊……完全没有!最初我们想的很宏大,再丰富丰富感觉都快能成一部电影了。当然我们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我们无法完成这么远大宏伟的抱负,于是我们的想法就只好顺应着情况随时改变了。
在团队的创作心态上,我们还是有很大成长的。最初我们只是想做一个短片来完成对我们学业的检验,慢慢的我们觉得应该要做得更好,而最终作品也从一开始的匆匆拼凑到后来的精敲细推。最终作品不停地向改变着的最初想法靠拢,而最初想法也在不断地朝着改变着的最终作品努力。而在做完的那一刻,它们找到了一个交汇点。在这个结论上来说的话,是的,作品的确实现了我们的想法。
不过我觉得用一句话会更好地形容那种关系,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呢,那个花最后发现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花,反而成荫的柳树让我们很意外也很欣慰,也算是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了。
Q&A
首先,这是一部风格独具的联合作品,团队成员是怎么集合起来的?
我们同是动画学院08级的同学,大家志同道合,喜欢的东西比较相近,所以当大三要进行联合作业时,我们就这么在一起了。其中我们有四个成员高考前就认识了~真是渊源久远啊
作品构建了位于沙漏两端的两个世界,这样的世界观由何而来?
在建组初期,五个人的意见很难统一。每个人都提出了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剧本,加之这样一起做一个自己的片子的机会十分难得,所以大家都有一些竞争的心态吧,都很想要把自己的故事做成画面,呈现出来。
不过现在想起来也巧,有次一起吃烤鱼的时候,一位同学仍不死心的提起了它那个关于沙漠的故事的优点,另一个同学立即予以反驳,说这个世界太平常了啦,短片应该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世界观云云,然后又提出自己那个沙漏世界的构想。这时第三个同学说片子里全是黄黄的沙子怎么看啊,必须要有水来给片子加上亮色。于是第一个被说世界太普通的童鞋急了,他说那把世界倒过来不就得了,够出奇吧?然后大家愣了一会,这个世界像沙漏——下面是水上面是人,每到一段时间就会风水倒转,世界摆正,万物复苏……人们以为这是神灵作怪,于是形成了种种风俗文明宗教。却不知自己只是万物循环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然后我们就惊了,世界观就这么成型了。
我们注意到水是两个世界争夺的主题,这样的设定有什么内涵吗?
起初我们把水定位成了生活质量的一个保证。有水的一方世界看起来会比较繁茂,人们生活状态也相对来说比较舒适。没水的一方则只能比较艰苦得求生了。对于水资源匮乏的一方来说,另一边的水就是他们朝思暮想极力想要拥有的生命之源。
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这个片子更加“好看”。一个每几百年倒转一次的世界,山河位移,天降洪水,世界会重塑云云,这世界多刺激。后来,做着做着,我们慢慢变得和倒挂的居民一样渴望那个世界了,那个到处都是水的蓝色“乌托邦”。
作品呈现出了原始艺术风格与未来感共存的面貌,在风格的探索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原始艺术风格的设计是考虑到片子是在讲一个自然轮回的故事,人类的力量在那个时代跟自然相比微不足道,引力的方向和水源的优势地位就变成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根基。最后世界倒转,水源大挪移的时候才会显得更为震撼一些。
未来感的设计我们主要体现在了那把世界转动关键的“钥匙”上面,它既可以自行计算世界的时间,又可以进行自我变形……同时也想给观众一种“这样的科技力量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感觉。就像“金字塔是外星人帮忙建造的”传言一样,我们也想让它看起来感觉像是更高智慧的结晶,让它高高在上。实际上它更富有某种神性,因为它是每次世界转动开启的装置。
在无水的世界中为了表现倒置世界的真实合理设计了很多细节,团队成员们是怎样收集细节上的灵感的?
我们由于后来制作时间以及制作人手不足的缘故一开始设计的宏大丰富完整的倒着生活的模式细节都没来得及体现,非常遗憾。
细节上的灵感的收集,就是想想自己的生活所要做的一些事,然后再想想它倒着该怎么干,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灵感。加上时间的累积,就成了各式各样丰富的细节。
影片貌似有些情节并没有交代,比如沙漏的倾覆多久会出现一次?这是个永世循环的规律吗?
首先,没错,这是个永世循环的规律,那个世界以外的千千万万个世界也都是到了某个时刻就会天地倒转一切重新来过的地方。无数的文明来了又去,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征和计时手段,所以呢,沙漏每一个文明兴亡的时间倾覆一次,具体换算到地球年就难以考证了。
不过结局是,这个文明撑过了大洪水,成功地过渡了一个纪元,也许,将来他们会发展出伟大的文明也说不定哈哈。
作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得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困难,也可以说是最大的敌人,我想就是懒惰了吧。由于整个暑假的散漫,后来工期被挤压的很短,搞得我们很累。后来我们就明白了很多事,包括熬夜确确实实对身体影响不好,后悔药吃不得。
不过当我们做完的那一刻,我们回顾这一整年的制作过程,有过不堪回首,也有过热血激昂,也许有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是只要坚持到最后,我们能行。这个感觉让我终生难忘。
团队成员最认同的创作观念是什么?创作中存在分歧吗?
我们一直一致认同的就是:“我们要做完,我们要做好”。有过不少分歧,比如画面色调,人物表演,镜头构图等等,但是我们秉承着做完、做好的创作观念,每一次都能在有利于片子制作的情况下解决分歧。总结一句话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优秀的最合适的方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终作品完全实现了你们最初的想法吗?
最初的想法啊……完全没有!最初我们想的很宏大,再丰富丰富感觉都快能成一部电影了。当然我们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我们无法完成这么远大宏伟的抱负,于是我们的想法就只好顺应着情况随时改变了。
在团队的创作心态上,我们还是有很大成长的。最初我们只是想做一个短片来完成对我们学业的检验,慢慢的我们觉得应该要做得更好,而最终作品也从一开始的匆匆拼凑到后来的精敲细推。最终作品不停地向改变着的最初想法靠拢,而最初想法也在不断地朝着改变着的最终作品努力。而在做完的那一刻,它们找到了一个交汇点。在这个结论上来说的话,是的,作品的确实现了我们的想法。
不过我觉得用一句话会更好地形容那种关系,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呢,那个花最后发现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花,反而成荫的柳树让我们很意外也很欣慰,也算是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