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起幼儿教育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也采取了多种家园沟通方式,如召开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册、进行随机访谈、开放半日活动、设置家园宣传栏、开展亲子活动等。总体来看,这些形式为家园共育搭建了经验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就任何一种沟通方式而言,家长的参与、信任和效果都不相同。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开放透明的今天,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案例描述
开园一个多月了,孩子们的情绪逐渐稳定,玲玲小朋友在这一个月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入园时,她没有任何规则意识,集体活动从不参与,户外活动到处乱跑,吃饭满教室追。而现在,逐渐听老师的话,能自己安静地吃完一碗饭。还能参与老师组织的游戏,和同伴之间也有了初步的交往。正当我们都觉得她进步很大时,我却连续接到玲玲妈妈的几个电话,讲述入园后玲玲在家种种反常表现。玲玲回家后,性情大变,会毫无征兆地大发脾气,一发起来脾气来,就自己往地上摔,哭起来谁也劝不了,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逮着谁咬谁,听不进任何道理,爷爷奶奶心疼得不得了,责怪玲玲父母不该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认为老师对玲玲采取了暴力行为,玲玲无法忍受才在家中发泄,到后来,爷爷奶奶干脆拒绝把玲玲送入幼儿园。我知道大致情况后,感到问题很严重,决定立即和家长沟通,一起找出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
(一)上门家访,寻找问题成因。我在玲玲家进行了近2个小时的家访,通过了解孩子成长环境,终于发现了原因:玲玲在家几乎不受任何约束,因为不爱吃米饭,爷爷奶奶就不给她吃;晚上想玩到几点,家长也不作任何要求;平时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即使玩玩具,不是用手扔就是用脚踏,总之为所欲为。而对于这些生活、行为习惯的细节,家长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相反,听了家长的描述,我感到家长不仅没有认识到孩子的表现确实不正常,而且家长已经对幼儿园有了很大的误解。
(二)用心沟通,转变家长观念。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我觉得主要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有问题,我当时便简单地跟家长谈论了一下2—3岁孩子行为发展应达到的目标,让他们了解孩子应该养成哪些正确的行为习惯,应该学会如何自我控制,并怎样给孩子建立正常的作息时间等,家长顿时恍然大悟。同时,我把幼儿园的工作程序和孩子的要求对家长进行简短描述,帮助家长分析玲玲的反常行为,是因为玲玲受到行为上的约束很不适应,而爷爷奶奶的娇惯和纵容又使玲玲找到了发泄的对象而造成的。二个小时的谈话沟通,家长逐渐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偏差,对我们的工作不再有抵触情绪,家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
(三)切实互动,彻底消除误会。直面幼儿园生活,理解老师的工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玲玲在园表现还不错,教师们对她也很关心爱护,但家长似乎不大相信。因此,我觉得要取得家长的完全信赖,必须让家长来园亲眼目睹孩子的一日生活情况。以往我们对家长开放都是家长近距离观摩孩子活动,但我考虑到玲玲的情况特殊,所以让家长采取“偷窥”的方法,在玲玲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观察孩子,这样家长所观察到的情况会更加客观、真实。通过一上午的观察,玲玲在幼儿园一切正常,并没有很明显的反常行为,偶尔还和同伴开心地玩。这一下,家长完全消除了对幼儿园的戒备和误会,并进一步反省自己在家的教育方式。
(四)争取配合,改善家庭环境。“病因”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为此,我首先积极帮助玲玲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的要求。如要培养孩子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并让玲玲慢慢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当遇到玲玲无理取闹时,全家人都要采取冷处理,等激烈的情绪过去后,再慢慢和她讲道理;当玲玲无理取闹时,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一定要让玲玲知道无缘无故发脾气是全家人都不喜欢的等等。
(五)坚持不懈,慢慢纠正反常。为了纠正玲玲的反常行为,我坚持每天抽一段时间单独和玲玲沟通,并经常表扬她进步了,不断强化她的良好行为;坚持每天晚上定时给玲玲家打电话,并和玲玲在电话中聊天,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喜爱和关心;坚持采取“代币制”,只要玲玲当晚回家没有乱发脾气,第二天便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得到五朵小红花后,就可以奖励她最爱吃的一块巧克力等等。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星期,玲玲在家的情况越来越好,开始讲道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大吵大闹,每天按时就寝,全家人非常高兴,逢人便说幼儿园好,那种喜悦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看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并得到家长的认可,我也为自己辛勤的付出感到喜悦。
案例启示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家园沟通互动工作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应受到大家重视。
(一)家园互动不能只图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家园互动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本意是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等情况,是最大原原本本的一日活动的展示。可是,目前许多的“家长开放日”总是搞的像做秀、像表演。幼儿园为了展示自己的教育特色,总想将最精彩的展示出来。最好看的,最好玩的,最有趣的,都要在一天甚至一个上午表现出来,有的还要家长参与活动,结果弄得老师很累,孩子很累,家长也很累,还达不到真正互动的效果。本案例通过给玲玲家长的“偷窥”互动开放,展现在家长面前的是玲玲在幼儿园最普通、最自然、最真实的情况。结果启示我们,只有当家长真切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里,在集体环境中的自然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情况,这样的互动开放才能真正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认同幼儿园的教育、信任幼儿园的教育、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二)要突出互动重点,切实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互动双方中的“短腿”无疑是家长,因为只有父母是不需要培训l上岗的,许多父母都没有准备好就做了家长,而且仅有的一些育儿经验也只是来自于上一代人的传授,非常需要身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我国新《纲要》就明确指出“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美国全美幼教协会《伦理规范和承诺申明》也强调教师“要帮助家长理解幼儿教育界现有的知识理论”,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关于美国全面教育改革计划的讲话中也提出“要为5,5万第一次做父母的家长提供常规的育儿指导”。可见,家园互动中的重点,是要切实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提高教育能力,担当互动重任。
(三)要真心沟通用心互动。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起着引领地位,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性地、主动地、积极地沟通配合,沟通的方法要多样,内容要具体,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当教师处理家长的误解问题时,要讲究艺术,注意沟通技巧,以心换心,唤起家长的共鸣,通过家园持久的沟通,老师和家长之间就可以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建立一种亲密的感情,只有老师真心对待孩子,尊重家长,用心把工作做细,做到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工作困难才能迎刃而解,家园沟通才会更加活跃,配合更加默契,教育更加有效。
(四)要创新家园互动沟通的模式和途径。近年来,尽管幼儿园家教指导工作的形式、模式等在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还普遍存在着指导以文字、倾听说教为主要的单一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现代家长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意识也越来越强,观念越来越时尚。老式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家长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跟得上现代社会的多样的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为此,我们要注重创新互动模式,探索新的途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运用,切实提高互动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幼儿园)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起幼儿教育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也采取了多种家园沟通方式,如召开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册、进行随机访谈、开放半日活动、设置家园宣传栏、开展亲子活动等。总体来看,这些形式为家园共育搭建了经验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就任何一种沟通方式而言,家长的参与、信任和效果都不相同。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开放透明的今天,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案例描述
开园一个多月了,孩子们的情绪逐渐稳定,玲玲小朋友在这一个月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入园时,她没有任何规则意识,集体活动从不参与,户外活动到处乱跑,吃饭满教室追。而现在,逐渐听老师的话,能自己安静地吃完一碗饭。还能参与老师组织的游戏,和同伴之间也有了初步的交往。正当我们都觉得她进步很大时,我却连续接到玲玲妈妈的几个电话,讲述入园后玲玲在家种种反常表现。玲玲回家后,性情大变,会毫无征兆地大发脾气,一发起来脾气来,就自己往地上摔,哭起来谁也劝不了,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逮着谁咬谁,听不进任何道理,爷爷奶奶心疼得不得了,责怪玲玲父母不该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认为老师对玲玲采取了暴力行为,玲玲无法忍受才在家中发泄,到后来,爷爷奶奶干脆拒绝把玲玲送入幼儿园。我知道大致情况后,感到问题很严重,决定立即和家长沟通,一起找出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
(一)上门家访,寻找问题成因。我在玲玲家进行了近2个小时的家访,通过了解孩子成长环境,终于发现了原因:玲玲在家几乎不受任何约束,因为不爱吃米饭,爷爷奶奶就不给她吃;晚上想玩到几点,家长也不作任何要求;平时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即使玩玩具,不是用手扔就是用脚踏,总之为所欲为。而对于这些生活、行为习惯的细节,家长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相反,听了家长的描述,我感到家长不仅没有认识到孩子的表现确实不正常,而且家长已经对幼儿园有了很大的误解。
(二)用心沟通,转变家长观念。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我觉得主要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有问题,我当时便简单地跟家长谈论了一下2—3岁孩子行为发展应达到的目标,让他们了解孩子应该养成哪些正确的行为习惯,应该学会如何自我控制,并怎样给孩子建立正常的作息时间等,家长顿时恍然大悟。同时,我把幼儿园的工作程序和孩子的要求对家长进行简短描述,帮助家长分析玲玲的反常行为,是因为玲玲受到行为上的约束很不适应,而爷爷奶奶的娇惯和纵容又使玲玲找到了发泄的对象而造成的。二个小时的谈话沟通,家长逐渐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偏差,对我们的工作不再有抵触情绪,家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
(三)切实互动,彻底消除误会。直面幼儿园生活,理解老师的工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玲玲在园表现还不错,教师们对她也很关心爱护,但家长似乎不大相信。因此,我觉得要取得家长的完全信赖,必须让家长来园亲眼目睹孩子的一日生活情况。以往我们对家长开放都是家长近距离观摩孩子活动,但我考虑到玲玲的情况特殊,所以让家长采取“偷窥”的方法,在玲玲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观察孩子,这样家长所观察到的情况会更加客观、真实。通过一上午的观察,玲玲在幼儿园一切正常,并没有很明显的反常行为,偶尔还和同伴开心地玩。这一下,家长完全消除了对幼儿园的戒备和误会,并进一步反省自己在家的教育方式。
(四)争取配合,改善家庭环境。“病因”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为此,我首先积极帮助玲玲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的要求。如要培养孩子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并让玲玲慢慢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当遇到玲玲无理取闹时,全家人都要采取冷处理,等激烈的情绪过去后,再慢慢和她讲道理;当玲玲无理取闹时,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一定要让玲玲知道无缘无故发脾气是全家人都不喜欢的等等。
(五)坚持不懈,慢慢纠正反常。为了纠正玲玲的反常行为,我坚持每天抽一段时间单独和玲玲沟通,并经常表扬她进步了,不断强化她的良好行为;坚持每天晚上定时给玲玲家打电话,并和玲玲在电话中聊天,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喜爱和关心;坚持采取“代币制”,只要玲玲当晚回家没有乱发脾气,第二天便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得到五朵小红花后,就可以奖励她最爱吃的一块巧克力等等。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星期,玲玲在家的情况越来越好,开始讲道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大吵大闹,每天按时就寝,全家人非常高兴,逢人便说幼儿园好,那种喜悦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看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并得到家长的认可,我也为自己辛勤的付出感到喜悦。
案例启示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家园沟通互动工作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应受到大家重视。
(一)家园互动不能只图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家园互动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本意是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等情况,是最大原原本本的一日活动的展示。可是,目前许多的“家长开放日”总是搞的像做秀、像表演。幼儿园为了展示自己的教育特色,总想将最精彩的展示出来。最好看的,最好玩的,最有趣的,都要在一天甚至一个上午表现出来,有的还要家长参与活动,结果弄得老师很累,孩子很累,家长也很累,还达不到真正互动的效果。本案例通过给玲玲家长的“偷窥”互动开放,展现在家长面前的是玲玲在幼儿园最普通、最自然、最真实的情况。结果启示我们,只有当家长真切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里,在集体环境中的自然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情况,这样的互动开放才能真正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认同幼儿园的教育、信任幼儿园的教育、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二)要突出互动重点,切实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互动双方中的“短腿”无疑是家长,因为只有父母是不需要培训l上岗的,许多父母都没有准备好就做了家长,而且仅有的一些育儿经验也只是来自于上一代人的传授,非常需要身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我国新《纲要》就明确指出“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美国全美幼教协会《伦理规范和承诺申明》也强调教师“要帮助家长理解幼儿教育界现有的知识理论”,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关于美国全面教育改革计划的讲话中也提出“要为5,5万第一次做父母的家长提供常规的育儿指导”。可见,家园互动中的重点,是要切实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提高教育能力,担当互动重任。
(三)要真心沟通用心互动。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起着引领地位,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性地、主动地、积极地沟通配合,沟通的方法要多样,内容要具体,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当教师处理家长的误解问题时,要讲究艺术,注意沟通技巧,以心换心,唤起家长的共鸣,通过家园持久的沟通,老师和家长之间就可以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建立一种亲密的感情,只有老师真心对待孩子,尊重家长,用心把工作做细,做到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工作困难才能迎刃而解,家园沟通才会更加活跃,配合更加默契,教育更加有效。
(四)要创新家园互动沟通的模式和途径。近年来,尽管幼儿园家教指导工作的形式、模式等在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还普遍存在着指导以文字、倾听说教为主要的单一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现代家长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意识也越来越强,观念越来越时尚。老式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家长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跟得上现代社会的多样的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为此,我们要注重创新互动模式,探索新的途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运用,切实提高互动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