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教育承载着重任,在高中德育工作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其独有的学科特点更是责无旁贷,要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高中阶段,价值观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以下将结合实践谈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
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是教师素质形象的展现,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完美的人格,浓郁的爱国情结,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心理品质特别重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为学生树立起高大形象,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要怀有一种真挚的爱,这种爱是原则性、教育性和广博性的统一,是由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交织凝聚而成的一种教育情操,具有强烈的感化、引动、调节和激励的功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教师人格的影响,是教师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对学生心灵的感召、感动和感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教师工作中对教學、对集体、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是其人格的外在表现,会自然地、多层次、多侧面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不断提高着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效仿老师的言行和人格,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相关意识和观念。
二、以和谐活泼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不仅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所必需的手段,而且是一项“育人工程”,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施调控的过程。对受教育者的发展状况的调控,集中反映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教师的管理既要从严治教,又要有民主作风,要善于创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助、互竞、共同提高的班级团队。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集体、学生主体作用协同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调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教师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树立集体利益至上的观念,充分发挥集体的影响力,激发学生树立集体尊严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要坚持人格尊严和知识探究平等的原则,用心关爱学生的成长,调动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个体品质的形成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以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的学生命活力所在,也是思想政治课的职责所在。其实际,一是社会实际,一是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实际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尽可能一致起来,从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
教师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现象及其本质;还应认真对待和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消除一些认识的误区,提高他们的觉悟,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对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及“无官不腐败”等思想问题要敢于和善于直面和解答。通过分析与争辩,教师明确立场和观点,教会学生分析、看待问题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学习活动中融入进学生的思想,从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分辨问题的能力。
四、以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举行辩论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调查、体验劳动,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此类活动不仅仅可以收集与教学相关的一手资料,为教与学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国家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动,从而增强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
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举行辩论会,让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辩证看问题、探究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五、以时事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时事政治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特点,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绝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对时事政治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政教学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时政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或以时政材料作为情境、背景设计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知识分析时政事件、现象,还可以开设时事政治讲座或论坛,组织时事政治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时政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阔知识视野,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心国家民族兴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高中阶段,价值观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以下将结合实践谈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
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是教师素质形象的展现,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完美的人格,浓郁的爱国情结,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心理品质特别重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为学生树立起高大形象,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要怀有一种真挚的爱,这种爱是原则性、教育性和广博性的统一,是由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交织凝聚而成的一种教育情操,具有强烈的感化、引动、调节和激励的功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教师人格的影响,是教师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对学生心灵的感召、感动和感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教师工作中对教學、对集体、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是其人格的外在表现,会自然地、多层次、多侧面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不断提高着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效仿老师的言行和人格,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相关意识和观念。
二、以和谐活泼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不仅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所必需的手段,而且是一项“育人工程”,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施调控的过程。对受教育者的发展状况的调控,集中反映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教师的管理既要从严治教,又要有民主作风,要善于创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助、互竞、共同提高的班级团队。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集体、学生主体作用协同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调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教师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树立集体利益至上的观念,充分发挥集体的影响力,激发学生树立集体尊严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要坚持人格尊严和知识探究平等的原则,用心关爱学生的成长,调动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个体品质的形成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以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的学生命活力所在,也是思想政治课的职责所在。其实际,一是社会实际,一是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实际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尽可能一致起来,从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
教师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现象及其本质;还应认真对待和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消除一些认识的误区,提高他们的觉悟,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对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及“无官不腐败”等思想问题要敢于和善于直面和解答。通过分析与争辩,教师明确立场和观点,教会学生分析、看待问题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学习活动中融入进学生的思想,从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分辨问题的能力。
四、以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举行辩论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调查、体验劳动,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此类活动不仅仅可以收集与教学相关的一手资料,为教与学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国家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动,从而增强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
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举行辩论会,让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辩证看问题、探究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五、以时事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时事政治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特点,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绝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对时事政治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政教学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时政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或以时政材料作为情境、背景设计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知识分析时政事件、现象,还可以开设时事政治讲座或论坛,组织时事政治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时政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阔知识视野,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心国家民族兴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