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国家的劳动教育文件指引,结合番禺区劳动教育的指导精神,在学校“丽心”教育(建构美丽的心灵,培养美好的情操,培养高尚的人格)的核心理念,“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的背景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丽心”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并将劳动教育付诸实践,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形成创造性的劳动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作出重要指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3月26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学校就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创建富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探索劳动教育新措施和策略,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成为我们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校“丽心”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研究。
1、制定劳动教育制度和劳动教育计划
调查我校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现存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对当前学生和本校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制定本校的劳动教育制度和劳动教育计划,为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做准备。
2、开发“丽心”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以课程实施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创新精神等劳动素养为目标,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实际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发。课程的开发主要分三大类:
(1)校内劳动:我爱学习、小小岗位、DIY创作、美化教室、美化校园等;
(2)家务劳动:整理系列、美食系列、日常技能、理財系列、工具使用等;
(3)社会劳动:小志愿者、职业体验、植物养护、美丽社区等;
3、探索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途径
(1)以劳动课进行劳动教育为主,各学科的融入劳动意识教育为辅
劳动课系统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同时制定多学科联合教育的制度。通过劳动课、思想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班会课等多种学科从不用方面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同时文化科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劳动意识教育。强化劳动教育在各科课程间的联动性,逐渐形成我校劳动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充分开发校内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结合我校课室、图书馆、黄花风铃园等校内资源,开展美化课室、图书馆管理、种植黄花风铃等活动,把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劳动教育
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学生提供与某个领域更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实践场所,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
(4)家校同盟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提高家长对子女参加劳动的认同,赢得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支持配合,使家长成为孩子进行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家校同盟形成教育合力。
4、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1)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效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2)建立学生民主测评机制
学校教务处随机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劳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保障学校劳育的有效性。通过反馈及时找出不完善之处及时改进,提高劳动教育地位。
5、构建丽心劳动教育的模式
从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实施途径、建立评价机制三个维度积极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一套符合新时期小学生成长需要、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的劳动育人模式。
6、构建“丽心”劳动教育成果资源库。
(1)文本资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价表格等。
(2)非文本资源:课例光盘、动画、微课等。
结束语
我校《“丽心”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做到有计划、重统筹,选择开发项目将充分考虑其“持久性”、“可操作性”、“实效性”。课程发展的总目标是结合学校、家长、社区资源,审视教师能力,学生需要,家长期望,社区需要,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突出学校特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更多去关注师生对课程的评价,使校本课程在“实施→反馈→修改→再实施→再反馈→再修改”的反复运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从理论层面讲,这一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小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D].鲁东大学,2019.
[2]陈辉榕.浅谈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导学,2018(3):48-49.
[3]张蕊.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9(23):50-52.
[4]张玉蓉.和雅教育,让学校德育更添活力[J].时代教育,2016(4):237-238.
[5]陈玉亭.小学劳动教育四十年校本化案例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10):75-81.
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144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作出重要指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3月26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学校就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创建富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探索劳动教育新措施和策略,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成为我们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校“丽心”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研究。
1、制定劳动教育制度和劳动教育计划
调查我校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现存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对当前学生和本校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制定本校的劳动教育制度和劳动教育计划,为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做准备。
2、开发“丽心”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以课程实施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创新精神等劳动素养为目标,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实际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发。课程的开发主要分三大类:
(1)校内劳动:我爱学习、小小岗位、DIY创作、美化教室、美化校园等;
(2)家务劳动:整理系列、美食系列、日常技能、理財系列、工具使用等;
(3)社会劳动:小志愿者、职业体验、植物养护、美丽社区等;
3、探索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途径
(1)以劳动课进行劳动教育为主,各学科的融入劳动意识教育为辅
劳动课系统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同时制定多学科联合教育的制度。通过劳动课、思想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班会课等多种学科从不用方面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同时文化科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劳动意识教育。强化劳动教育在各科课程间的联动性,逐渐形成我校劳动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充分开发校内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结合我校课室、图书馆、黄花风铃园等校内资源,开展美化课室、图书馆管理、种植黄花风铃等活动,把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劳动教育
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学生提供与某个领域更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实践场所,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
(4)家校同盟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提高家长对子女参加劳动的认同,赢得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支持配合,使家长成为孩子进行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家校同盟形成教育合力。
4、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1)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效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2)建立学生民主测评机制
学校教务处随机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劳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保障学校劳育的有效性。通过反馈及时找出不完善之处及时改进,提高劳动教育地位。
5、构建丽心劳动教育的模式
从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实施途径、建立评价机制三个维度积极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一套符合新时期小学生成长需要、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的劳动育人模式。
6、构建“丽心”劳动教育成果资源库。
(1)文本资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价表格等。
(2)非文本资源:课例光盘、动画、微课等。
结束语
我校《“丽心”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做到有计划、重统筹,选择开发项目将充分考虑其“持久性”、“可操作性”、“实效性”。课程发展的总目标是结合学校、家长、社区资源,审视教师能力,学生需要,家长期望,社区需要,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突出学校特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更多去关注师生对课程的评价,使校本课程在“实施→反馈→修改→再实施→再反馈→再修改”的反复运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从理论层面讲,这一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小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D].鲁东大学,2019.
[2]陈辉榕.浅谈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导学,2018(3):48-49.
[3]张蕊.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9(23):50-52.
[4]张玉蓉.和雅教育,让学校德育更添活力[J].时代教育,2016(4):237-238.
[5]陈玉亭.小学劳动教育四十年校本化案例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10):75-81.
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