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研型;合作教学;寻疑设问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A)—0023—01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就其教育论的核心观念则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教学的需要,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有利于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和地位,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 角色定位
一是政治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权威。在传统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只有教师选择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更没有选择教师的自主权。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允许学生在所有政治教师或学科以外的教师中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研究或适合自己个性学习的教师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教师。随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方案地不断推进,指导学生具有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将成为每位政治教师必备的能力,而缺乏此能力的政治教师,是难以胜任今后政治课教学的。
二是政治教师应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传统教学观认为,政治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大纲和教材规定的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成为评价教师素质的唯一标准,教师搞教学被认为是天经地义,而搞科研,往往被指责为“不务正业”,教学与科研往往被人为地置于对立地位。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一个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政治教师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的探索活动。时代的发展要求政治教师要教有所思,教有所悟,教有所得,教有所长,要更新观念、主动探索,形成与教学相适应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尽快实现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化。
三是政治教师要由个体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政治教师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和其他学科教师发生业务上的横向联系,政治教学是政治教师的一种个体表现。然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具有综合性、合作性的特征,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围绕课堂进行学习,教师指导的内容涉及到各种专业知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需要政治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个体化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而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时,政治教师首先应学会合作。
二、作用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教师的作用而言,应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一是提供阅读材料。教师除了讲授教材中的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知识以外,要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材料,并说明材料的出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佐证教材中的观点或提出疑问。进而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搜集、阅读、整理、分析有关材料,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认识(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
二是注重寻疑设问。教师不论是在基础理论的教学,还是在提供阅读材料时,都要注重寻疑设问,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研究,进而将这种问题意识作为政治学科学习的起点,从而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加强方法指导。教师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教师要从认识的逻辑出发,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是体现时代视角。教师在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避免问题过于“专业化”和“政治化”。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学生因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从而无法找到解决的途径;而过于政治化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的关注意识,不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要体现时代视角,以引导学生对政治价值产生足够的认识。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政治教师的挑战既是深刻的,也是全方位的,必将促进政治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更是政治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次自我更新。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A)—0023—01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就其教育论的核心观念则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教学的需要,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有利于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和地位,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 角色定位
一是政治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权威。在传统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只有教师选择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更没有选择教师的自主权。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允许学生在所有政治教师或学科以外的教师中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研究或适合自己个性学习的教师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教师。随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方案地不断推进,指导学生具有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将成为每位政治教师必备的能力,而缺乏此能力的政治教师,是难以胜任今后政治课教学的。
二是政治教师应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传统教学观认为,政治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大纲和教材规定的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成为评价教师素质的唯一标准,教师搞教学被认为是天经地义,而搞科研,往往被指责为“不务正业”,教学与科研往往被人为地置于对立地位。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一个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政治教师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的探索活动。时代的发展要求政治教师要教有所思,教有所悟,教有所得,教有所长,要更新观念、主动探索,形成与教学相适应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尽快实现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化。
三是政治教师要由个体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政治教师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和其他学科教师发生业务上的横向联系,政治教学是政治教师的一种个体表现。然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具有综合性、合作性的特征,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围绕课堂进行学习,教师指导的内容涉及到各种专业知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需要政治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个体化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而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时,政治教师首先应学会合作。
二、作用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教师的作用而言,应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一是提供阅读材料。教师除了讲授教材中的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知识以外,要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材料,并说明材料的出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佐证教材中的观点或提出疑问。进而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搜集、阅读、整理、分析有关材料,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认识(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
二是注重寻疑设问。教师不论是在基础理论的教学,还是在提供阅读材料时,都要注重寻疑设问,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研究,进而将这种问题意识作为政治学科学习的起点,从而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加强方法指导。教师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教师要从认识的逻辑出发,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是体现时代视角。教师在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避免问题过于“专业化”和“政治化”。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学生因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从而无法找到解决的途径;而过于政治化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的关注意识,不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要体现时代视角,以引导学生对政治价值产生足够的认识。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政治教师的挑战既是深刻的,也是全方位的,必将促进政治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更是政治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次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