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血清IL-6、CRP和NSE水平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血清IL-6、CRP、NSE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和NSE水平变化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血清IL-6、CRP以及NSE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明显低于对照组(44.74%).观察组的预后恢复优良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3.16%).结论:在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上,丁苯酞能够显著降低其血清IL-6、CRP以及NSE水平,使脑部血流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改善其预后结局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留置胸腔微创导管(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冲洗结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脓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7年12月收住院52例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为治疗组和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谈话内容,如何发挥出艺术功能,是每一位教师值得研究的话题。而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追求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达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毋庸置疑,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和学习技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成功的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经过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既然能够长远并广泛实行下去的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实践也检验了这一做法。  教师的任务  人是有求知欲的,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求知
笔者曾在一本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孔子是个符号》,这里借用“符号”这个概念,给我们这些行走于教学大课堂、肩负文化使命的教研员一个角色定位。  教研员既教又研,从“教”的层面上,应该是一个教学实践家;从“研”的层面上,又是一个教学思想家和教学哲学家。我们行走在大课堂,洞悉大课堂,反思大课堂,完善大课堂。教研员面对成千上万的教师是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的使命就是“引领”,以理念引领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持续膀胱冲洗温控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科室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术(PV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23例,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能以“权威”的角色自居,而要由居高临下的理论宣讲者转变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研员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以“任务驱动”的简单方式开展教研工作,而要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多与教师沟通,多深入一线。而深入一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行走课堂。  首先,行走前要有厚积。教研员行走课堂的目的不应只是一种深入一线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学生的练习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模式中,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有趣,又有挑战性的练习,从而提高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呢?  练习设计应有目的性  教师都知道,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