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东茶叶贸易最早出现于明代,据万历《福宁州志·贡辨》记载:“芽茶八十四斤一十二两,价银十三两二钱二分;叶茶六十一斤一十两,价钱一两四钱七分九厘。”这表明明代闽东茶叶除入贡以外,还有部分进入茶市进行贸易。清代中期闽东茶叶贸易日臻繁荣,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卞宝第《闽峤鞧轩录》载:“霞浦县……物产茶。福鼎县……物产茶。白琳地方的茶商聚集处。宁德县……物产茶、纸、粗磁。”清代、民国初年,闽东茶叶的贸易主要是私营的茶行、茶庄、茶商等就地收购,经精制后运销各地。在销售管理上,清代茶叶经营须由政府发放“茶引”(即茶叶专卖许可证),茶商持“引”运销。
1935年,民国政府实行茶叶统制,福建省建设厅设立茶叶管理局,销售经营权则统归管理局,每年对茶商、茶店进行登记,发放营业许可证,购买毛茶须携带营业许可证。五口通商以后,特别是三都澳“福海关”成立后,闽东茶叶多通过海运出口,外销量逐年攀升。
据宁德市北京商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在京经商的闽东人中从事茶行业的人员最多,他们在北京各地开设的茶城、茶庄、茶店等茶企3000多家,拥有上10万人营销队伍,是京城茶市最活跃的生力军。马连道一条街,有2000家的茶商,宁德茶商占七成,他们每年销售额达10亿元之巨,而在整个北京茶市,宁德茶商数量、总经销量亦占一半以上,闽东茶人稳占京城茶市半壁江山。在国际市场上,闽东茶叶更是有着不俗的表现。即使是在2008年,面对欧盟等主要贸易国经济衰退、茶叶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欧美技术壁垒更严等不利环境,茶叶出口在逆境中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共出口茶叶241.4吨、161.6美元,同比增长35.8%、76.4%,出现量价齐增的良好态势。
闽东茶商闯四海
改革开放以来,闽东茶商积累了闯荡全国茶叶市场的丰富经验,闽东茶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设有众多的茶城、茶庄、茶店,拥有了十几万人的营销队伍,成为中国茶市最活跃的生力军。在外的闽东茶商,不仅活跃了全国的茶叶市场,还有力地带动了闽东本地茶叶基地建设和茶产业链的延伸。
闽东茶商闯京记
如果说,前些年在宁德坊间传得最多、创造了巨大财富的群体,指的是在长三角从事钢材贸易业的闽东商帮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另一个神奇的造富群体,也开始在华北市场大显神威,他们就是闽东茶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这些闯荡北方市场的闽东茶人,在历经艰辛与走街串巷的纷乱之后,终于在新世纪初稳下脚跟,并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使茶叶市场得到蓬勃发展。
背茶进京拓市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以北京城为中心的华北平原中的城市里、数不清的胡同街巷。书写了闽东茶商们背茶走街开拓市场的艰辛历程。
如今已做成规模的福鼎“品品香”总经理林健的闯荡经历最具代表性。林健听说北京爱喝茉莉花茶,便把茶叶运到福州青口加工成茉莉花茶,随之从福州火车站运抵北京。他租了一间地下室,每夜只花10元钱。他把价值十几万元的茶叶堆了起来,把床垫放在茶堆上。每夜就在上面睡觉。白天,他带着茶叶不知疲倦地四处飞奔,以打游击的形式到处推销茶叶。他见人便笑,逢店即进,在短短几天里,所有的茶叶很快就被北京的茶商收走了。林健大喜过望,赶紧回来狂收茶叶继续加工,不断托运,不停销售。每次虽疲惫不堪,结局却都旗开得胜,几乎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
到了1995年,林健又改变了策略,转战到城外。每天,他双手各拎着几十斤重的茶叶,坐几小时的火车到承德,一看,果然茶叶比北京更好卖,每斤还多60元。卖了茶叶,晚上又坐着火车回来。此后。他更是不辞辛劳。辗转奔波于华北甚至东北各地。如今,林健回忆这些事时。还会自得其乐地形容自己:穿着一件破棉袄。华北东北到处跑。
1997年,马连道京马茶叶批发市场开张。林健成了入驻的第一批茶商。当年底,“一品香”营销中心在北京建成。1998年,“一品香”更名“品品香”,并注册商标,营销网络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生意日渐红火,为他日后创业积累了资本。这时,林健又意识到。“品品香”要出高质量的茶叶。必须有高质量的原料,而要确保原料优质,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茶叶基地。就这样。林健凭着执著和韧劲,同时依靠自己的良好信誉。克服了建立基地资金缺口的问题,并适时地在贯岭镇文洋村找到一片广阔的茶山。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技术和种苗问题。林健四处奔波。终于以真诚打动了中国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的专家们,解决了有机茶栽培的技术人才,并与福建茶叶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了优良新品种。
如今的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已一跃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下属有4个加工厂和3600亩有机茶园基-地。“品品香”有机茶基地也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企业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出口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设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大城市建立品牌专卖店及专柜,实现自主出口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品品香”福鼎白茶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品品香”福鼎白茶、太姥山绿茶被认定为福建名牌产品,而“品品香”更是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公司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006~2008年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茶产业百强企业。
闽东茶商走出首拨现代企业
历经十多年的积淀之后,闽东茶人开始在广阔的北方市场上渐露端倪。据统计,目前仅在北京马连道茶城的近2000家茶商中,就有一半来自宁德地区。他们每年销售额达10亿元之巨。
在遍及大江南北的茶行里,闽东茶商陈昌道正行走在大红大紫的发展之路上。在他成天忙碌的身影后。鲜有人知悉他此前曾走过一条怎样的探索之路。
陈昌道出生于寿宁乡下。1997年年底,辞职后的陈昌道来到北京,为一个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的老乡帮忙跑业务,推销茶叶。当时,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初露雏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意非常红火。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上千家茶商云集于此,形成了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茶叶市场,辐射华北、西北、东北等整个北方地区。在北京做了4年业务员后,做事勤勉的陈昌道对全国茶叶资源的行情已了如指掌,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人脉关系。2001年。陈昌道开始自己创业,在马连道茶城开了一家20多平方米的小茶叶店。凭借着当业务员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小店的生意很兴隆。陈昌道也逐步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
2003年,陈昌道注册了公司。他拿出几年来的所有积蓄,在马连道茶城三楼租下了近半层楼面。开设了一个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的茶叶及茶具大卖场,经营包括乌龙、普洱、绿茶等在内的各种茶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精 致茶具。与此同时,他又投资在福建老家建设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
陈昌道还特地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御茶园。在这个时候,陈昌道心中的经营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他要通过资源整合,打造茶产业链。生产销售中国最好的茶叶,做中国茶业的顶级品牌。在其它行业积累的经验使陈昌道的经营思路跳出了茶叶传统经营方式的束缚。他一方面投入巨资打造产业链,发展自营专卖店;另一方面,陈昌道不断总结企业的商业经验和模式,将其制定成为可以拷贝复制的标准,通过特许加盟连锁来拓展全国市场,走出马连道。使御茶园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
“做茶就是做文化”。这该算是陈昌道在卖茶中的核心理念。最近8年多时间里,他利用自~2000多平方米的卖场,凭着一股子冲劲和执著的信念。打造了一个北京城里无人不晓的“茶博会”。这期间,他还协助组织了北京首届绿茶节、第二届绿茶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中华茶艺艺术表演金奖大赛等一系列文化交流等活动。
科学的运营在企业发展中被唤醒,一个新鲜的经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销售。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他们在茶叶界率先采用了职业经理人制度。2004年,连锁加盟经营被纳入了御茶园的经营体系,建立了御茶园全球加盟连锁机构,确立了打造全球茶业连锁加盟之典范的奋斗目标。目前。“御茶园”在全球建起100多家连锁专卖店、4家大型卖场,2008年销售额近2亿元,形成了一个以茶叶种植、研发、加工、制造、销售、网上购物、加盟连锁、茶文化研究、推广及茶叶深加工为一体的超级加盟企业……
用茶人之大爱造福家乡
1999年以前,林有希与大多数茶商创业的经历相比。可谓“大同小异”;1999年,林有希在北京马连道参与创办京鼎隆茶城,在茶行业中站稳了一席之地;到了2000年。他正式创立天湖茶业有限公司,这一年,他初识“绿雪芽”,在新世纪的前夕迎来了茶事业的全新跨越。
为做好“绿雪芽”这个品牌,林有希下定决心,当年就以30万元将曾被外地人抢注的“绿雪芽”商标揽回福鼎。
为了给“绿雪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林有希决定让它重回原生态的生长茶园。给它一个绿色无污染的健康环境。早在1999年,林有希就投资250万元,率先在太姥山承包茶园1500亩,建立我省第一家有机茶示范基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的种植管理,为“绿雪芽”的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2001年,林有希等茶人还为“绿雪芽”制订了有机茶标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绿雪芽”以其“形美、色翠、香高、味醇”,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2003年,“绿雪芽”被授予“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几年来,绿雪芽茶在国际国内的各种展会中屡获好评,取得了各种金银奖项,作为“南有铁观音,北有大红袍,东有绿雪芽”的福建三大名茶之一,渐渐在全国打出了名气。
如今,“绿雪芽”已经成为福鼎白茶中炙手可热的品牌之一。而林有希坚持认为,“绿雪芽”应该继承太姥娘娘乐善好施的精神,只有守住了这份博爱,才能将“绿雪芽”的光彩绽放。
林有希常对身边的同事说:“‘绿雪芽’是所有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必将造福社会。”事实证明,“绿雪芽”有机茶的成功对福鼎白茶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它的带动下,一批白茶品牌以雨后春笋之势异军突起。据当地茶农介绍,有机茶价格比常规茶高出50%以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同时,林有希将“绿雪芽”与太姥山文化紧密结合,在宣传“绿雪芽”的同时无形提高了太姥山的知名度。为太姥山的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对爱茶之人,林有希更是厚爱三分。周边中职、中专的学生,只要热爱茶业,他都热忱欢迎。他免费为员工进行文化培训,让新员工学习《弟子规》等传统经典文化,提高茶人的素质涵养。几年来培养出了一批茶楼的老板。
闽东人称雄上海滩
他们乘着“一叶扁舟”来到上海建立起茶叶的“航空母舰”;他们从闽东茶农摇身变成上海茶界的巨头;他们,是把茶城开到上海的闽东人。
从闽东山区闯进大上海,闽东人凭着过人的胆识、敢于实践的精神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扎根、发展,为闽东茶叶撑起一片新天地。
从寿宁茶农到上海“茶王”
在上海茶界,叶石生可谓大名鼎鼎。人们誉之为“上海茶王”。
那是1994年春茶上市的季节,一位浙江绍兴客商与叶石生谈好以每公斤14.4元的价格收购寿宁绿茶。到上海闸北区交货。谁知,叶石生运送一车绿茶到闸北后。对方杀价要10元钱交货。这意味着要大亏本,叶石生坚决不肯。他决定将茶叶批发给其它商店。于是冒着大雨跑了50多家商店,却一一被回绝。
气愤之下,他决定自己租店销售茶叶。几经周折,最后以每月9000元价格在大统路租下一间45平方米的店铺,取名“集茗轩茶庄”。闽东绿茶质好价廉。很受上海消费者欢迎。没多久,运来的茶叶卖光了。叶石生便叫家乡的亲友源源不断地运送闽东茶叶到闸北。从此,这家小店便成为闽东茶叶在沪的重要销售窗口。
1995年年底,位于闸北区大统路的农贸市场因多种原因导致摊位空置,工商部门有意对市场进行改造。当时辖区内各种批发市场已基本齐全,唯独没有一家像样的茶叶批发市场。叶石生获得信息后,对市场周边的交通、客流量、消费群体等进行评估、调查后,决定揽下改造市场的活。
半年后,这个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共有150间营业店面的茶叶市场开张了。开业不到1个月,所有铺位包租一空。几乎全国茶叶主产区都有茶商在此设点。开业半年,60万公斤、价值2100万元的茶叶全部销售一空。
市场越做越旺,聚集了来自全国产茶基地的知名品牌上千种茶叶,还有印度、斯里兰卡、英国等地的茶叶进场交易。目前,这里茶叶批发量占上海茶叶交易总量的70%。去年营销额高达5亿多元,其中近2亿元左右是福建茶叶,而福建茶叶中约一半是闽东茶叶。叶石生为自己的事业创下基础,也为福建茶乡人民创造了效益。
根据上海市的建设规划,大统茶叶市场连同周边的棚屋区列入拆迁,土地留用储备。叶石生闻讯,决定重新在闸北区建设一个更大、更高档、功能齐全的茶叶批发市场。几经选址,在黄金路段收购下一幢楼房,并投资1.3亿元改造建设“上海国际茶城”。叶石生介绍说,茶城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包括4层半的主楼和配套的仓储、停车场、商务办公场所等,可容纳600多家商户,融茶叶交易、茗茶展示、茶艺茶道于一体。
苏锦平让闽东茶飘香上海
3月上旬的上海。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沪西虹桥开发区内。耸立着一座明清风格的建筑物,在这个建筑物的大门楣上有4个道劲有力的大字“天山茶城”,由此可知这里正是被誉为“航空母舰”的上海规模最大、在全国档次最高的茶叶、古玩综合商城——“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其掌舵人 正是来自闽东的苏锦平。
苏锦平说,自己是“驾着中国茶文化的一叶扁舟”来到上海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初到上海之时,曾当过福建省康厝联合茶厂厂长的他,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将上海客户用作抵债的数十万元积压在仓库中的茶叶,开了一家小茶行。因地处大同中学旁,取名大同茶行。
苏锦平的大同茶行开办不久,他决定再注册上海大不同茶业有限公司。并以此契机,大规模地展开销售网络的布点。短短1年时间,大不同茶业有限公司就在上海拥有了58个连锁经营网点,经营着全国各地的名茶。
在一次次的风起云涌中。苏锦平至少看到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自己所在的业界呼唤品牌茶业,呼唤建设现代化、有竞争力的茶叶批发市场。
这对于本土茶商来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需要承担的责任。2002年9月28日,上海市第一家大型室内茶叶批发市场——大不同天山茶城正式开张。这个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的茶城,拥有386个铺位,集茶叶交易、古玩字画、茶艺表演、餐饮娱乐、宾馆住宿为一体。这艘“茶业航母”的掌舵人正是苏锦平。
此后5年间,这艘茶时航母已发展成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大型茶业企业。该公司经营的茶叶品种达360多个。开业以来,先后得到了《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及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7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竞相报道。
在这里,上海的市民、众多海内外的旅游观光客们,被天山茶城浓郁的中国茶文化氛围陶醉着,爱好中国文化的“老外”也频频光顾,饶有兴趣地欣赏这里的茶艺表演,大包小包地购买中国茶。一些外国官员、名人也着迷于其间。
苏锦平在茶界中的突出表现,也使他一跃成为中国茶业界的十大经济人物,从而坐上了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的“宝座”。
三十斤白茶叩开广东市场
现年43岁的周庆贺,福鼎市磻溪镇黄岗村人。和许多在外闯荡的成功茶商一样,他也是从一个勤奋的小茶贩渐渐起步。
黄岗村因盛产福鼎白茶而闻名。1958年全国茶叶现场会曾在此召开。出身贫困农家的周庆贺。从小就和茶叶打起了交道。他深知。茶叶要发展,必须要拓宽销售渠道。1986年,在听说深圳等沿海城市茶叶好销的消息后,周庆贺扛起村里收来的30余斤“白毫银针”,到工商局开了张异地销售的介绍信后,便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征途。
陌生的城市里,周庆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寻访茶庄、茶店推销。然而几天后,他发现这里的茶叶市场并非那么繁荣。销量也不大。拎着余下的十多斤茶叶。周庆贺转战广州。
那个年代的广州,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茶叶行业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市场,国营居多的茶叶公司在购进茶叶时还要求开具发票。单兵作战的周庆贺何来发票?屡屡碰壁后,他便寻着私人的茶庄、茶店,挨家挨户地推销。短短几天。十多斤“白毫银针”卖了个精光。加上在深圳卖出的,首次“淘金”就挣了1000多元,周庆贺喜出望外。满载归来,收购了100多斤白茶再赴广州。
凭着一股吃苦耐劳、不言放弃的干劲,周庆贺渐渐闯开了门路,销量也不断扩大,福鼎茶赢得了越来越多广州人的青睐,“白毫银针”茶叶沁入人心。他们还称它是“寿眉茶”、无污染的绿色茶。
“现在在珠江三角洲一带销售家乡茶叶的福鼎人有上千人。”周庆贺自豪地说,他算是福鼎茶叶打开广州市场的茶商之一了。
1992年,是周庆贺在广州创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靠着6年推销茶叶的积蓄,他在广州芳村租下了一套店面,开设茶行。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位于旱桥下的誉达茶行,面积不到30平方米,前头卖茶。后头则隔出一小块吃住。他和妻儿3人挤成一团。桥上往来车流,声声入耳。尽管条件艰苦,但毕竟在广州有了立足之地。夫妻俩起早贪黑、诚信经营,生意红红火火。
1994年,芳村茶叶市场二期开发,周庆贺租下一家两层的大店面,茶叶生意跃上规模。全国各地的茶商也渐渐在此聚集,芳村茶叶街发展成为广州南方茶叶市场,周庆贺成了这一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1996年,周庆贺的事业又一次飞跃。广州市誉达茶叶有限公司成立,并签下了开业以来的第一笔白茶销售大单,金额60多万元,夫妻俩乐上心头,茶叶生意越做越大。
诚信、勤奋,周庆贺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市场的回报。如今的誉达企业不仅跻身广州南方茶叶市场“十强”之列。还先后在昆明、兰州、济南、长沙等十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和销售点,年销售额由几十万增长至去年的8000多万元,产品覆盖国内2/3省份,还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福鼎茶香飘五洲四海。
闽东人叫响了广西横县
“闽东的茶,横县的花,优势互补促发展,强国富民靠大家。”2009年5月15日,广西横县福建闽东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广西横县召开。会议号召横县全体闽东客商致力推进经济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发展。
福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玉铃、福安市政府副市长林光华率工商局、茶业局、工商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横县四套班子领导到会祝贺。
广西横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总人口120多万人,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茉莉花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茉莉花第一大县,而宁德市现在茶园面积80多万亩,是中国产茶第一大市。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我省茉莉花产量逐年减少,许多闽东茶商便将茶叶送往横县窨花,使横县逐步形成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交易市场。目前,在横县经商的闽东人达3000多人,其中福安人占75%以上,他们创办企业30家,开店铺115家,以经营茶叶为主,年成交金额达2亿元。闽东客商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仅去年抗灾就捐款14万元。
在福建闯东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横县政协主席梁达溪高度评价了闽东茶商为横县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说,没有闽东客商就没有横县今天的繁荣,希望继续加强两地经贸合作,实现互补双赢。福安市领导在横县考察了茶叶市场,推介了“坦洋功夫”和福安茶叶。并与横县领导洽谈了两地加强经贸合作的具体事项。福安茶商表示。一定不负家乡政府和父老乡亲的重托,以横县为“桥头堡”,拓展我国西南和东盟各国市场,让闽东茶叶走得更远。
闽东茶叶市场白描
闽东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是福建重要茶叶产区之一。闽东茶叶具有历史悠久、品种多、种类全、产量大的特点。茶产业一直以来是宁德市传统主导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全市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经过长期的发展,拥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4大类以及再加工茶的花茶和工艺茶等,其中绿茶产量长期稳居全国之冠,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 “天山绿茶”更是在海内外市场表现不凡。闽东茶叶已形成了一 些国内知名的品牌,如以品品香、绿雪芽、天山绿茶、彭山翠芽为代表的绿茶,以坦洋工夫为代表的红茶,以福鼎白茶为代表的白茶以及金观音、黄观音等乌龙茶品牌,品质优异,销量巨大,在全国乃至欧美国家、地区的广大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安红鼎白”,撑起一片天
问世于清末的“福安坦洋工夫”与“福鼎白茶”,是闽东力推的两大公共品牌,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打造,使这两大公共品牌得到了很好的宣传。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更加深入人心,茶叶价格也得到了大幅攀升,直接带动了宁德茶业经济效益提高,撑起了宁德茶产业的一片蓝天。
声名鹊起的坦洋工夫
诞生于1851年的坦洋工夫,曾以其“形美、色鲜、味醇”的特点而名扬中外,因而获得“中国坦洋”之赞誉。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0年,坦洋工夫红茶名列福建省农垦系统出口创汇之最,并在北京中国茶文化国际研讨会等国内大型茶事活动上先后荣获金奖,100克坦洋工夫红茶竞拍价达3万元。2007年2月,“坦洋工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2月。 “坦洋工夫”成功地注册了国家证明商标。今日,“坦洋工夫”又以现代化的制作和营销迅速走上复兴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坦洋工夫”红茶在国内外大型活动上屡有斩获:2007年11月,它被认定为“中国申奥第一茶”;12月,阔别巴拿马几十年的它参加了“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再次得到世人的一致肯定;2008年6月,坦洋工夫的精品——“英伦皇韵”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东方神韵杯”中华名茶红茶组金奖,“金茗红”在第五届“闽茶杯”2008年名优茶鉴评大赛中荣获“金奖茶王”。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坦洋工夫”的品牌效应惠及福安的43万茶农,并带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2008年,福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775元,其中有1/3来自茶业;而在茶叶的商品总值19亿元中,“坦洋工夫”就贡献了4.8亿元。“坦洋工夫”成为了市场新宠,福安上下正掀起一股红茶热。中档茶每公斤售价上升为1000多元,高档茶则达6000多元,“坦洋菜茶”的身价也上升至每公斤40元左右,质优者达到每公斤80元。据业内人士估计。坦洋工夫的发展将带动闽东30万亩茶园升级改造,预计可为42万茶农增加收入上亿元。
在“坦洋工夫”热潮的席卷下,福安乃至北京、上海、台湾等地茶商纷纷加盟“坦洋工夫”红茶连锁专卖店。一些电机、房地产企业也纷纷涉足“坦洋工夫”的生产经营。目前,福安市有3万茶商逐鹿海内外市场。茶叶加工经营企业39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40多家。其中不少茶企的主打产品就是“坦洋工夫”,它们在北京、太原、上海等地建立了“坦洋工夫”名人会馆、茶城、专柜、专卖店等直销网点400多个。2007年11月28日,由7家法人股东注册的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投入运作。给坦洋工夫的复兴之路上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现在。它在宁德、福安、福州、北京、上海等地拥有多家连锁直营店,并在巩固现有销售网点的基础上,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销售办事处,以直营店、加盟店、区域代理等形式。树立“坦洋工夫”的形象窗口。3年之内进军国际市场,进而逐步形成以福安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效灵活的销售网络。
“坦洋工夫”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有实力、有魅力的品牌,一个影响闽东乃至福建的重要品牌,现已被宁德市列为重点扶持的闽东茶叶主打品牌,它的影响力也开始波及到国际。2009年3月,俄罗斯客商前往福安。向“百福”公司订购价值100万美元的“坦洋工夫”红茶,这是在中俄贸易中断60年后俄罗斯客商再续的“坦洋工夫”茶缘。2009年8月13日,福安市茶业协会组织的“坦洋工夫”红茶。在首届香港国际茶展上亮相,到福安坦洋工夫展位参观的观众达1万多人。其中25个国家及地区外宾3000多人。一些外国茶商。在参观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展位时,饮品坦洋工夫红茶后,纷纷赞不绝口。8月15日,福安市还举办坦洋工夫红茶专场推介会,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有21个国家及地区的茶商与该市9家企业洽谈了合作意向。香港茶展期间。福安市茶艺团精彩的茶艺展示,赢得了香港茶界及各国茶商的喝彩。
独步于世的福鼎白茶
白茶是福建特有的茶类,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类,更是世界绝无仅有的茶类。而福鼎是中国白茶之乡,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美誉。自古以来,福鼎白茶一直是我国茶叶大家族中的“名门望族”。早在清代,福鼎白茶就是作为特种外销茶类,饮誉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福鼎市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的产业。在“福鼎白茶”品牌的带动下,2007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1.6万吨,实现毛茶产值4.6亿元;2008年,福鼎全市茶农实现增收1.3亿元,增幅达39.4%。据统计,福鼎生产的白茶65%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35%的白茶产品主销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年创税利1.39亿元。福鼎白茶已经成为福鼎的一大支柱产业。
福鼎市政府和茶企不遗余力地充分利用各类茶事活动和新闻媒体推广“福鼎白茶”品牌,先后组团参加了两届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首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会”、“北京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多场国内重要茶事文化活动。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福鼎白茶专场音乐会”、“福鼎白茶专题推介会”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市政府还把握住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将福鼎白茶与北京奥运会完美联姻,大大提升了福鼎白茶的知名度。继2006年成功入选奥运五环茶之后,2007年福鼎白茶再次被评选为“中国申奥第一茶”,入驻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作为礼品赠送给体育健儿和国际友人。福鼎市还特意制作了世界最大的“奥运主题白茶砖”,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中国最大的茶砖,作为特殊礼物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诚挚祝福。2008年7月,福鼎市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签署军地共建协议,将福鼎白茶作为三军仪仗队特供用茶。此外,随着福鼎白茶的保健药用功能锝到越来越多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认可,它已成为馈赠亲友、客商的首选之一,来福鼎考察访问或旅游度假的海内外客人都喜欢选择福鼎白茶作为纪念品。可以说,福鼎白茶已成为福鼎市一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
在拥有了“福鼎白茶”这个公共品牌后,福鼎白茶打内外销组合拳,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据统计,白茶的国内销量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同时,2007年福鼎白茶产量4500吨,产值5.56亿元。在销售方面,在全国大中城市发展了福鼎白茶销售网点800多个,有7000多营销人员参与 推销福鼎白茶。2009年,福鼎市白茶销售价格比上年提高6.5%。现在,福鼎白茶均价每公斤达到60元左右,比一般绿茶多出40多元。在公共品牌的带动下,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精品意识也大大增加。至目前,福鼎共拥有茶叶注册商标32个,知名商标6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品品香”牌福鼎白茶还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先后有100多个茶叶产品在国内外质量评比中获得金、银、铜奖。
福鼎白茶产业迅速发展扩张,产销两旺,改变了原来基本靠出口的局面,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台湾也逐步打开销路,正被越来越多的台胞所青睐,台湾业内人士对与福鼎合作做强做大白茶有着浓厚的兴趣。2008年5月,福鼎市与台湾茶艺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聘请王春源、许丕昌等6位台湾茶叶专家担任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并成立海峡两岸白茶文化(福鼎)交流协会。共同打造世界白茶中心。同时,通过各方穿针引线,闽台还分别成立“世界白茶文化交流中心”和“台湾白茶知友会”两个机构,为海峡两岸茶业人才开展协作搭起“鹊桥”;通过两个机构的运作,又分别成立海峡两岸白茶文化(福鼎)交流研究协会和海峡两岸白茶文化(台湾)交流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两岸茶业合作。2008年11月,在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金门酒业实业有限公司以56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得一块“福鼎白茶茶砖”,拍得者表示今后还将利用台湾在茶叶生产制作、加工、营销等方面的经验,与福鼎联手发展白茶产业。共同打造白茶国际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2005年3月,宁德检验检疫局与福鼎市签订促进福鼎茶叶出口备忘录,冠有“福鼎白茶”品牌的系列产品,纷纷突破国外绿色壁垒,销往欧、美、日等国外市场,2007年出口量达到3000吨。2009年,上等的福鼎白茶在欧洲的终端销售价格每斤高达400美元。此外,福鼎外销出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也在打破,当前品品香、绿叶等3家福鼎茶企已经获得自营出口权。福鼎白茶的独特魅力和神奇的保健功效,吸引了亚洲、欧洲、南北美洲、澳洲等国外客商前来福鼎参观考察。福鼎正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白茶产销合作中心。
名优绿茶,独树一帜
宁德亦是我省茶叶主产区和全国最大的名优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闽东各县(市、区)都重点加大了名特优茶开发和加工力度,大力发展名特优茶,实现了“堤外损失堤内补”和减量增质不减值的目的。据统计。闽东名特优茶共1.05万吨,比增10.53%,占茶叶总量的23.33%,名特优茶总值8.10亿元,比增8.77%,占茶叶总量的46.9%。
霞浦县往年茶青每斤0.65~0.70元。通过加工名特优茶,产品价值连升几倍,如加工银针每斤8元,平均茶青每斤达1.8元,是往年的3倍多,全县加工银针50吨,产值达600万元。蕉城区的“天山毛尖”、“天山清水绿”、“天山明前早”等名茶以每公斤50~60元试销北京市茶叶公司,深受消费者的好评。而当时国家茶叶收购指导价一级烘青绿茶每公斤4.9元。此后,每年产茶季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茶商茶贩都云集到该市的各个产茶乡镇、加工企业来抢购。
形美质优的闽东名优绿茶不仅给茶农带来丰厚的收入,也让闽东绿茶在全国举办的多项茶事中成绩斐然,树立了良好的闽东茶业形象。2002年5月13日,在宁德市首届名优茶暨茶叶包装评比活动中。福鼎品品香茶厂生产的文洋翠芽被评为“绿茶茶王”,福安坦洋茶厂生产的金蟹王和福鼎天湖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绿雪芽被评为“历史名茶精品”。经拍卖,文洋翠芽被天福集团以100克5.5万元的高价夺得,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绿茶的最高身价;金蟹王和绿雪芽也分别以100克2.5万元和3.2万元成交。2006年4月23日在宁波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上,霞浦县金山云雾茶叶有限公司的金山云雾牌“翠芽”、屏南鸳鸯溪茶场的鸳鸯溪牌“栗香玉芽”、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的品品香牌“太姥翠芽”3个产品获得了2006年“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金奖3个。此外,闽东其它绿茶产品还获得银奖1个、优质奖3个。
属于绿茶类的茉莉花茶。亦是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好评。2002年。在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上。由福安市茶业局等单位选送参加展评的“茉莉花茶”荣获“茶王”特奖。同时,还有2个品种获金奖,2个获银奖,7个获优质奖。成为宁德市花茶首次夺得国际性比赛最高奖项。2007年,在广西横县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茉莉花(茶坯)质量评比中,闽东花茶获得了“三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由福鼎市品品香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福鼎大毫银针”花茶、福鼎天湖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绿雪芽”(茶坯)和蕉城赤溪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屏峰牌“茉莉银毫”花茶获得金奖;福鼎天湖茶叶有限公司的“茉莉白毛猴”花茶获得银奖;福鼎誉达茶厂的“茉莉白龙珠”花茶和蕉城赤溪茶叶有限公司的“银毫”茶坯获得铜奖。
在闽东名优绿茶的市场拓展上,闽东各涉茶主管部门加强与上海、北京、天津等闽东茶叶主要销区的经销商联系,采取以销定产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加工茶叶,减少了生产盲目性。同时,通过加强与销区企业的合作来扩大销路。例如,柘荣县茶叶企业同北京张一元联合成立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寿宁县则引进北京天福缘茶叶有限公司来该县创办原料基地;福安城湖茶叶有限公司则走“企业+科研”的路子,与福建省茶科所协作创办无公害茶叶基地。通过采取引进、联合、协作等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知名度,开发新产品,从而扩大了销路。
工艺茶,宁德后起之秀
工艺花茶是近年来在茶市上出现的新贵,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尤其是都市时尚人群的喜爱,它是闽东荼人智慧与创造力和鸣的结果。工艺花茶的取材和加工制作都非常考究精致。从原料的选择,到鲜花烘培、茶芽的工艺处理,再到整体捆扎、烘培、窨制,几十道工序基本是手工操作。其“花托”均采用银针茶,有助消化、降血压等多种功效;做“花心”的百合、千日红、山茶花等有养颜、润肺、清心、明目等功效。据不完全统计,福安市现有工艺茶生产企业30多家,产销成一定规模的企业有立农、天香、富春、艾绿等,目前远销俄罗斯、南美等地,福安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茶生产地,年剖产值1.8亿元。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福安市工夫茶叶有限公司。其出品工艺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价格低迷的闽东茶叶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提供了一条新路。2005年5月,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代表团首次访问大陆,到北京老舍茶馆品茶听戏时,连战和夫人品尝了福安生产的茉莉针王盖碗茶和“丹桂飘香”特种工艺茶,为它的美不胜收的造型、充盈口鼻的浓郁花香和清爽甘甜的滋味所折服,临行前。这种茶和花完美结合的工艺茶作为礼品被连战夫妇带回台湾,成为沟通两岸茶缘的使者。2005年10月,福安工艺茶走进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专场鉴评会,备受瞩目,当场被国宾馆选为国宴用茶品种之一。此外,工艺茶产品“仙桃献瑞”在法国被誉为会开花的中国茶,招待过瑞典王妃等政要多人,为福建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贡献了一份力量。
1935年,民国政府实行茶叶统制,福建省建设厅设立茶叶管理局,销售经营权则统归管理局,每年对茶商、茶店进行登记,发放营业许可证,购买毛茶须携带营业许可证。五口通商以后,特别是三都澳“福海关”成立后,闽东茶叶多通过海运出口,外销量逐年攀升。
据宁德市北京商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在京经商的闽东人中从事茶行业的人员最多,他们在北京各地开设的茶城、茶庄、茶店等茶企3000多家,拥有上10万人营销队伍,是京城茶市最活跃的生力军。马连道一条街,有2000家的茶商,宁德茶商占七成,他们每年销售额达10亿元之巨,而在整个北京茶市,宁德茶商数量、总经销量亦占一半以上,闽东茶人稳占京城茶市半壁江山。在国际市场上,闽东茶叶更是有着不俗的表现。即使是在2008年,面对欧盟等主要贸易国经济衰退、茶叶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欧美技术壁垒更严等不利环境,茶叶出口在逆境中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共出口茶叶241.4吨、161.6美元,同比增长35.8%、76.4%,出现量价齐增的良好态势。
闽东茶商闯四海
改革开放以来,闽东茶商积累了闯荡全国茶叶市场的丰富经验,闽东茶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设有众多的茶城、茶庄、茶店,拥有了十几万人的营销队伍,成为中国茶市最活跃的生力军。在外的闽东茶商,不仅活跃了全国的茶叶市场,还有力地带动了闽东本地茶叶基地建设和茶产业链的延伸。
闽东茶商闯京记
如果说,前些年在宁德坊间传得最多、创造了巨大财富的群体,指的是在长三角从事钢材贸易业的闽东商帮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另一个神奇的造富群体,也开始在华北市场大显神威,他们就是闽东茶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这些闯荡北方市场的闽东茶人,在历经艰辛与走街串巷的纷乱之后,终于在新世纪初稳下脚跟,并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使茶叶市场得到蓬勃发展。
背茶进京拓市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以北京城为中心的华北平原中的城市里、数不清的胡同街巷。书写了闽东茶商们背茶走街开拓市场的艰辛历程。
如今已做成规模的福鼎“品品香”总经理林健的闯荡经历最具代表性。林健听说北京爱喝茉莉花茶,便把茶叶运到福州青口加工成茉莉花茶,随之从福州火车站运抵北京。他租了一间地下室,每夜只花10元钱。他把价值十几万元的茶叶堆了起来,把床垫放在茶堆上。每夜就在上面睡觉。白天,他带着茶叶不知疲倦地四处飞奔,以打游击的形式到处推销茶叶。他见人便笑,逢店即进,在短短几天里,所有的茶叶很快就被北京的茶商收走了。林健大喜过望,赶紧回来狂收茶叶继续加工,不断托运,不停销售。每次虽疲惫不堪,结局却都旗开得胜,几乎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
到了1995年,林健又改变了策略,转战到城外。每天,他双手各拎着几十斤重的茶叶,坐几小时的火车到承德,一看,果然茶叶比北京更好卖,每斤还多60元。卖了茶叶,晚上又坐着火车回来。此后。他更是不辞辛劳。辗转奔波于华北甚至东北各地。如今,林健回忆这些事时。还会自得其乐地形容自己:穿着一件破棉袄。华北东北到处跑。
1997年,马连道京马茶叶批发市场开张。林健成了入驻的第一批茶商。当年底,“一品香”营销中心在北京建成。1998年,“一品香”更名“品品香”,并注册商标,营销网络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生意日渐红火,为他日后创业积累了资本。这时,林健又意识到。“品品香”要出高质量的茶叶。必须有高质量的原料,而要确保原料优质,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茶叶基地。就这样。林健凭着执著和韧劲,同时依靠自己的良好信誉。克服了建立基地资金缺口的问题,并适时地在贯岭镇文洋村找到一片广阔的茶山。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技术和种苗问题。林健四处奔波。终于以真诚打动了中国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的专家们,解决了有机茶栽培的技术人才,并与福建茶叶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了优良新品种。
如今的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已一跃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下属有4个加工厂和3600亩有机茶园基-地。“品品香”有机茶基地也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企业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出口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设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大城市建立品牌专卖店及专柜,实现自主出口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品品香”福鼎白茶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品品香”福鼎白茶、太姥山绿茶被认定为福建名牌产品,而“品品香”更是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公司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006~2008年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茶产业百强企业。
闽东茶商走出首拨现代企业
历经十多年的积淀之后,闽东茶人开始在广阔的北方市场上渐露端倪。据统计,目前仅在北京马连道茶城的近2000家茶商中,就有一半来自宁德地区。他们每年销售额达10亿元之巨。
在遍及大江南北的茶行里,闽东茶商陈昌道正行走在大红大紫的发展之路上。在他成天忙碌的身影后。鲜有人知悉他此前曾走过一条怎样的探索之路。
陈昌道出生于寿宁乡下。1997年年底,辞职后的陈昌道来到北京,为一个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的老乡帮忙跑业务,推销茶叶。当时,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初露雏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意非常红火。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上千家茶商云集于此,形成了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茶叶市场,辐射华北、西北、东北等整个北方地区。在北京做了4年业务员后,做事勤勉的陈昌道对全国茶叶资源的行情已了如指掌,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人脉关系。2001年。陈昌道开始自己创业,在马连道茶城开了一家20多平方米的小茶叶店。凭借着当业务员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小店的生意很兴隆。陈昌道也逐步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
2003年,陈昌道注册了公司。他拿出几年来的所有积蓄,在马连道茶城三楼租下了近半层楼面。开设了一个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的茶叶及茶具大卖场,经营包括乌龙、普洱、绿茶等在内的各种茶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精 致茶具。与此同时,他又投资在福建老家建设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
陈昌道还特地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御茶园。在这个时候,陈昌道心中的经营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他要通过资源整合,打造茶产业链。生产销售中国最好的茶叶,做中国茶业的顶级品牌。在其它行业积累的经验使陈昌道的经营思路跳出了茶叶传统经营方式的束缚。他一方面投入巨资打造产业链,发展自营专卖店;另一方面,陈昌道不断总结企业的商业经验和模式,将其制定成为可以拷贝复制的标准,通过特许加盟连锁来拓展全国市场,走出马连道。使御茶园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
“做茶就是做文化”。这该算是陈昌道在卖茶中的核心理念。最近8年多时间里,他利用自~2000多平方米的卖场,凭着一股子冲劲和执著的信念。打造了一个北京城里无人不晓的“茶博会”。这期间,他还协助组织了北京首届绿茶节、第二届绿茶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中华茶艺艺术表演金奖大赛等一系列文化交流等活动。
科学的运营在企业发展中被唤醒,一个新鲜的经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销售。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他们在茶叶界率先采用了职业经理人制度。2004年,连锁加盟经营被纳入了御茶园的经营体系,建立了御茶园全球加盟连锁机构,确立了打造全球茶业连锁加盟之典范的奋斗目标。目前。“御茶园”在全球建起100多家连锁专卖店、4家大型卖场,2008年销售额近2亿元,形成了一个以茶叶种植、研发、加工、制造、销售、网上购物、加盟连锁、茶文化研究、推广及茶叶深加工为一体的超级加盟企业……
用茶人之大爱造福家乡
1999年以前,林有希与大多数茶商创业的经历相比。可谓“大同小异”;1999年,林有希在北京马连道参与创办京鼎隆茶城,在茶行业中站稳了一席之地;到了2000年。他正式创立天湖茶业有限公司,这一年,他初识“绿雪芽”,在新世纪的前夕迎来了茶事业的全新跨越。
为做好“绿雪芽”这个品牌,林有希下定决心,当年就以30万元将曾被外地人抢注的“绿雪芽”商标揽回福鼎。
为了给“绿雪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林有希决定让它重回原生态的生长茶园。给它一个绿色无污染的健康环境。早在1999年,林有希就投资250万元,率先在太姥山承包茶园1500亩,建立我省第一家有机茶示范基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的种植管理,为“绿雪芽”的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2001年,林有希等茶人还为“绿雪芽”制订了有机茶标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绿雪芽”以其“形美、色翠、香高、味醇”,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2003年,“绿雪芽”被授予“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几年来,绿雪芽茶在国际国内的各种展会中屡获好评,取得了各种金银奖项,作为“南有铁观音,北有大红袍,东有绿雪芽”的福建三大名茶之一,渐渐在全国打出了名气。
如今,“绿雪芽”已经成为福鼎白茶中炙手可热的品牌之一。而林有希坚持认为,“绿雪芽”应该继承太姥娘娘乐善好施的精神,只有守住了这份博爱,才能将“绿雪芽”的光彩绽放。
林有希常对身边的同事说:“‘绿雪芽’是所有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必将造福社会。”事实证明,“绿雪芽”有机茶的成功对福鼎白茶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它的带动下,一批白茶品牌以雨后春笋之势异军突起。据当地茶农介绍,有机茶价格比常规茶高出50%以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同时,林有希将“绿雪芽”与太姥山文化紧密结合,在宣传“绿雪芽”的同时无形提高了太姥山的知名度。为太姥山的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对爱茶之人,林有希更是厚爱三分。周边中职、中专的学生,只要热爱茶业,他都热忱欢迎。他免费为员工进行文化培训,让新员工学习《弟子规》等传统经典文化,提高茶人的素质涵养。几年来培养出了一批茶楼的老板。
闽东人称雄上海滩
他们乘着“一叶扁舟”来到上海建立起茶叶的“航空母舰”;他们从闽东茶农摇身变成上海茶界的巨头;他们,是把茶城开到上海的闽东人。
从闽东山区闯进大上海,闽东人凭着过人的胆识、敢于实践的精神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扎根、发展,为闽东茶叶撑起一片新天地。
从寿宁茶农到上海“茶王”
在上海茶界,叶石生可谓大名鼎鼎。人们誉之为“上海茶王”。
那是1994年春茶上市的季节,一位浙江绍兴客商与叶石生谈好以每公斤14.4元的价格收购寿宁绿茶。到上海闸北区交货。谁知,叶石生运送一车绿茶到闸北后。对方杀价要10元钱交货。这意味着要大亏本,叶石生坚决不肯。他决定将茶叶批发给其它商店。于是冒着大雨跑了50多家商店,却一一被回绝。
气愤之下,他决定自己租店销售茶叶。几经周折,最后以每月9000元价格在大统路租下一间45平方米的店铺,取名“集茗轩茶庄”。闽东绿茶质好价廉。很受上海消费者欢迎。没多久,运来的茶叶卖光了。叶石生便叫家乡的亲友源源不断地运送闽东茶叶到闸北。从此,这家小店便成为闽东茶叶在沪的重要销售窗口。
1995年年底,位于闸北区大统路的农贸市场因多种原因导致摊位空置,工商部门有意对市场进行改造。当时辖区内各种批发市场已基本齐全,唯独没有一家像样的茶叶批发市场。叶石生获得信息后,对市场周边的交通、客流量、消费群体等进行评估、调查后,决定揽下改造市场的活。
半年后,这个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共有150间营业店面的茶叶市场开张了。开业不到1个月,所有铺位包租一空。几乎全国茶叶主产区都有茶商在此设点。开业半年,60万公斤、价值2100万元的茶叶全部销售一空。
市场越做越旺,聚集了来自全国产茶基地的知名品牌上千种茶叶,还有印度、斯里兰卡、英国等地的茶叶进场交易。目前,这里茶叶批发量占上海茶叶交易总量的70%。去年营销额高达5亿多元,其中近2亿元左右是福建茶叶,而福建茶叶中约一半是闽东茶叶。叶石生为自己的事业创下基础,也为福建茶乡人民创造了效益。
根据上海市的建设规划,大统茶叶市场连同周边的棚屋区列入拆迁,土地留用储备。叶石生闻讯,决定重新在闸北区建设一个更大、更高档、功能齐全的茶叶批发市场。几经选址,在黄金路段收购下一幢楼房,并投资1.3亿元改造建设“上海国际茶城”。叶石生介绍说,茶城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包括4层半的主楼和配套的仓储、停车场、商务办公场所等,可容纳600多家商户,融茶叶交易、茗茶展示、茶艺茶道于一体。
苏锦平让闽东茶飘香上海
3月上旬的上海。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沪西虹桥开发区内。耸立着一座明清风格的建筑物,在这个建筑物的大门楣上有4个道劲有力的大字“天山茶城”,由此可知这里正是被誉为“航空母舰”的上海规模最大、在全国档次最高的茶叶、古玩综合商城——“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其掌舵人 正是来自闽东的苏锦平。
苏锦平说,自己是“驾着中国茶文化的一叶扁舟”来到上海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初到上海之时,曾当过福建省康厝联合茶厂厂长的他,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将上海客户用作抵债的数十万元积压在仓库中的茶叶,开了一家小茶行。因地处大同中学旁,取名大同茶行。
苏锦平的大同茶行开办不久,他决定再注册上海大不同茶业有限公司。并以此契机,大规模地展开销售网络的布点。短短1年时间,大不同茶业有限公司就在上海拥有了58个连锁经营网点,经营着全国各地的名茶。
在一次次的风起云涌中。苏锦平至少看到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自己所在的业界呼唤品牌茶业,呼唤建设现代化、有竞争力的茶叶批发市场。
这对于本土茶商来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需要承担的责任。2002年9月28日,上海市第一家大型室内茶叶批发市场——大不同天山茶城正式开张。这个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的茶城,拥有386个铺位,集茶叶交易、古玩字画、茶艺表演、餐饮娱乐、宾馆住宿为一体。这艘“茶业航母”的掌舵人正是苏锦平。
此后5年间,这艘茶时航母已发展成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大型茶业企业。该公司经营的茶叶品种达360多个。开业以来,先后得到了《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及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7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竞相报道。
在这里,上海的市民、众多海内外的旅游观光客们,被天山茶城浓郁的中国茶文化氛围陶醉着,爱好中国文化的“老外”也频频光顾,饶有兴趣地欣赏这里的茶艺表演,大包小包地购买中国茶。一些外国官员、名人也着迷于其间。
苏锦平在茶界中的突出表现,也使他一跃成为中国茶业界的十大经济人物,从而坐上了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的“宝座”。
三十斤白茶叩开广东市场
现年43岁的周庆贺,福鼎市磻溪镇黄岗村人。和许多在外闯荡的成功茶商一样,他也是从一个勤奋的小茶贩渐渐起步。
黄岗村因盛产福鼎白茶而闻名。1958年全国茶叶现场会曾在此召开。出身贫困农家的周庆贺。从小就和茶叶打起了交道。他深知。茶叶要发展,必须要拓宽销售渠道。1986年,在听说深圳等沿海城市茶叶好销的消息后,周庆贺扛起村里收来的30余斤“白毫银针”,到工商局开了张异地销售的介绍信后,便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征途。
陌生的城市里,周庆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寻访茶庄、茶店推销。然而几天后,他发现这里的茶叶市场并非那么繁荣。销量也不大。拎着余下的十多斤茶叶。周庆贺转战广州。
那个年代的广州,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茶叶行业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市场,国营居多的茶叶公司在购进茶叶时还要求开具发票。单兵作战的周庆贺何来发票?屡屡碰壁后,他便寻着私人的茶庄、茶店,挨家挨户地推销。短短几天。十多斤“白毫银针”卖了个精光。加上在深圳卖出的,首次“淘金”就挣了1000多元,周庆贺喜出望外。满载归来,收购了100多斤白茶再赴广州。
凭着一股吃苦耐劳、不言放弃的干劲,周庆贺渐渐闯开了门路,销量也不断扩大,福鼎茶赢得了越来越多广州人的青睐,“白毫银针”茶叶沁入人心。他们还称它是“寿眉茶”、无污染的绿色茶。
“现在在珠江三角洲一带销售家乡茶叶的福鼎人有上千人。”周庆贺自豪地说,他算是福鼎茶叶打开广州市场的茶商之一了。
1992年,是周庆贺在广州创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靠着6年推销茶叶的积蓄,他在广州芳村租下了一套店面,开设茶行。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位于旱桥下的誉达茶行,面积不到30平方米,前头卖茶。后头则隔出一小块吃住。他和妻儿3人挤成一团。桥上往来车流,声声入耳。尽管条件艰苦,但毕竟在广州有了立足之地。夫妻俩起早贪黑、诚信经营,生意红红火火。
1994年,芳村茶叶市场二期开发,周庆贺租下一家两层的大店面,茶叶生意跃上规模。全国各地的茶商也渐渐在此聚集,芳村茶叶街发展成为广州南方茶叶市场,周庆贺成了这一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1996年,周庆贺的事业又一次飞跃。广州市誉达茶叶有限公司成立,并签下了开业以来的第一笔白茶销售大单,金额60多万元,夫妻俩乐上心头,茶叶生意越做越大。
诚信、勤奋,周庆贺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市场的回报。如今的誉达企业不仅跻身广州南方茶叶市场“十强”之列。还先后在昆明、兰州、济南、长沙等十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和销售点,年销售额由几十万增长至去年的8000多万元,产品覆盖国内2/3省份,还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福鼎茶香飘五洲四海。
闽东人叫响了广西横县
“闽东的茶,横县的花,优势互补促发展,强国富民靠大家。”2009年5月15日,广西横县福建闽东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广西横县召开。会议号召横县全体闽东客商致力推进经济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发展。
福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玉铃、福安市政府副市长林光华率工商局、茶业局、工商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横县四套班子领导到会祝贺。
广西横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总人口120多万人,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茉莉花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茉莉花第一大县,而宁德市现在茶园面积80多万亩,是中国产茶第一大市。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我省茉莉花产量逐年减少,许多闽东茶商便将茶叶送往横县窨花,使横县逐步形成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交易市场。目前,在横县经商的闽东人达3000多人,其中福安人占75%以上,他们创办企业30家,开店铺115家,以经营茶叶为主,年成交金额达2亿元。闽东客商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仅去年抗灾就捐款14万元。
在福建闯东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横县政协主席梁达溪高度评价了闽东茶商为横县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说,没有闽东客商就没有横县今天的繁荣,希望继续加强两地经贸合作,实现互补双赢。福安市领导在横县考察了茶叶市场,推介了“坦洋功夫”和福安茶叶。并与横县领导洽谈了两地加强经贸合作的具体事项。福安茶商表示。一定不负家乡政府和父老乡亲的重托,以横县为“桥头堡”,拓展我国西南和东盟各国市场,让闽东茶叶走得更远。
闽东茶叶市场白描
闽东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是福建重要茶叶产区之一。闽东茶叶具有历史悠久、品种多、种类全、产量大的特点。茶产业一直以来是宁德市传统主导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全市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经过长期的发展,拥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4大类以及再加工茶的花茶和工艺茶等,其中绿茶产量长期稳居全国之冠,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 “天山绿茶”更是在海内外市场表现不凡。闽东茶叶已形成了一 些国内知名的品牌,如以品品香、绿雪芽、天山绿茶、彭山翠芽为代表的绿茶,以坦洋工夫为代表的红茶,以福鼎白茶为代表的白茶以及金观音、黄观音等乌龙茶品牌,品质优异,销量巨大,在全国乃至欧美国家、地区的广大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安红鼎白”,撑起一片天
问世于清末的“福安坦洋工夫”与“福鼎白茶”,是闽东力推的两大公共品牌,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打造,使这两大公共品牌得到了很好的宣传。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更加深入人心,茶叶价格也得到了大幅攀升,直接带动了宁德茶业经济效益提高,撑起了宁德茶产业的一片蓝天。
声名鹊起的坦洋工夫
诞生于1851年的坦洋工夫,曾以其“形美、色鲜、味醇”的特点而名扬中外,因而获得“中国坦洋”之赞誉。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0年,坦洋工夫红茶名列福建省农垦系统出口创汇之最,并在北京中国茶文化国际研讨会等国内大型茶事活动上先后荣获金奖,100克坦洋工夫红茶竞拍价达3万元。2007年2月,“坦洋工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2月。 “坦洋工夫”成功地注册了国家证明商标。今日,“坦洋工夫”又以现代化的制作和营销迅速走上复兴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坦洋工夫”红茶在国内外大型活动上屡有斩获:2007年11月,它被认定为“中国申奥第一茶”;12月,阔别巴拿马几十年的它参加了“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再次得到世人的一致肯定;2008年6月,坦洋工夫的精品——“英伦皇韵”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东方神韵杯”中华名茶红茶组金奖,“金茗红”在第五届“闽茶杯”2008年名优茶鉴评大赛中荣获“金奖茶王”。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坦洋工夫”的品牌效应惠及福安的43万茶农,并带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2008年,福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775元,其中有1/3来自茶业;而在茶叶的商品总值19亿元中,“坦洋工夫”就贡献了4.8亿元。“坦洋工夫”成为了市场新宠,福安上下正掀起一股红茶热。中档茶每公斤售价上升为1000多元,高档茶则达6000多元,“坦洋菜茶”的身价也上升至每公斤40元左右,质优者达到每公斤80元。据业内人士估计。坦洋工夫的发展将带动闽东30万亩茶园升级改造,预计可为42万茶农增加收入上亿元。
在“坦洋工夫”热潮的席卷下,福安乃至北京、上海、台湾等地茶商纷纷加盟“坦洋工夫”红茶连锁专卖店。一些电机、房地产企业也纷纷涉足“坦洋工夫”的生产经营。目前,福安市有3万茶商逐鹿海内外市场。茶叶加工经营企业39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40多家。其中不少茶企的主打产品就是“坦洋工夫”,它们在北京、太原、上海等地建立了“坦洋工夫”名人会馆、茶城、专柜、专卖店等直销网点400多个。2007年11月28日,由7家法人股东注册的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投入运作。给坦洋工夫的复兴之路上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现在。它在宁德、福安、福州、北京、上海等地拥有多家连锁直营店,并在巩固现有销售网点的基础上,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销售办事处,以直营店、加盟店、区域代理等形式。树立“坦洋工夫”的形象窗口。3年之内进军国际市场,进而逐步形成以福安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效灵活的销售网络。
“坦洋工夫”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有实力、有魅力的品牌,一个影响闽东乃至福建的重要品牌,现已被宁德市列为重点扶持的闽东茶叶主打品牌,它的影响力也开始波及到国际。2009年3月,俄罗斯客商前往福安。向“百福”公司订购价值100万美元的“坦洋工夫”红茶,这是在中俄贸易中断60年后俄罗斯客商再续的“坦洋工夫”茶缘。2009年8月13日,福安市茶业协会组织的“坦洋工夫”红茶。在首届香港国际茶展上亮相,到福安坦洋工夫展位参观的观众达1万多人。其中25个国家及地区外宾3000多人。一些外国茶商。在参观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展位时,饮品坦洋工夫红茶后,纷纷赞不绝口。8月15日,福安市还举办坦洋工夫红茶专场推介会,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有21个国家及地区的茶商与该市9家企业洽谈了合作意向。香港茶展期间。福安市茶艺团精彩的茶艺展示,赢得了香港茶界及各国茶商的喝彩。
独步于世的福鼎白茶
白茶是福建特有的茶类,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类,更是世界绝无仅有的茶类。而福鼎是中国白茶之乡,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美誉。自古以来,福鼎白茶一直是我国茶叶大家族中的“名门望族”。早在清代,福鼎白茶就是作为特种外销茶类,饮誉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福鼎市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的产业。在“福鼎白茶”品牌的带动下,2007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1.6万吨,实现毛茶产值4.6亿元;2008年,福鼎全市茶农实现增收1.3亿元,增幅达39.4%。据统计,福鼎生产的白茶65%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35%的白茶产品主销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年创税利1.39亿元。福鼎白茶已经成为福鼎的一大支柱产业。
福鼎市政府和茶企不遗余力地充分利用各类茶事活动和新闻媒体推广“福鼎白茶”品牌,先后组团参加了两届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首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会”、“北京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多场国内重要茶事文化活动。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福鼎白茶专场音乐会”、“福鼎白茶专题推介会”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市政府还把握住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将福鼎白茶与北京奥运会完美联姻,大大提升了福鼎白茶的知名度。继2006年成功入选奥运五环茶之后,2007年福鼎白茶再次被评选为“中国申奥第一茶”,入驻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作为礼品赠送给体育健儿和国际友人。福鼎市还特意制作了世界最大的“奥运主题白茶砖”,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中国最大的茶砖,作为特殊礼物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诚挚祝福。2008年7月,福鼎市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签署军地共建协议,将福鼎白茶作为三军仪仗队特供用茶。此外,随着福鼎白茶的保健药用功能锝到越来越多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认可,它已成为馈赠亲友、客商的首选之一,来福鼎考察访问或旅游度假的海内外客人都喜欢选择福鼎白茶作为纪念品。可以说,福鼎白茶已成为福鼎市一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
在拥有了“福鼎白茶”这个公共品牌后,福鼎白茶打内外销组合拳,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据统计,白茶的国内销量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同时,2007年福鼎白茶产量4500吨,产值5.56亿元。在销售方面,在全国大中城市发展了福鼎白茶销售网点800多个,有7000多营销人员参与 推销福鼎白茶。2009年,福鼎市白茶销售价格比上年提高6.5%。现在,福鼎白茶均价每公斤达到60元左右,比一般绿茶多出40多元。在公共品牌的带动下,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精品意识也大大增加。至目前,福鼎共拥有茶叶注册商标32个,知名商标6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品品香”牌福鼎白茶还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先后有100多个茶叶产品在国内外质量评比中获得金、银、铜奖。
福鼎白茶产业迅速发展扩张,产销两旺,改变了原来基本靠出口的局面,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台湾也逐步打开销路,正被越来越多的台胞所青睐,台湾业内人士对与福鼎合作做强做大白茶有着浓厚的兴趣。2008年5月,福鼎市与台湾茶艺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聘请王春源、许丕昌等6位台湾茶叶专家担任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并成立海峡两岸白茶文化(福鼎)交流协会。共同打造世界白茶中心。同时,通过各方穿针引线,闽台还分别成立“世界白茶文化交流中心”和“台湾白茶知友会”两个机构,为海峡两岸茶业人才开展协作搭起“鹊桥”;通过两个机构的运作,又分别成立海峡两岸白茶文化(福鼎)交流研究协会和海峡两岸白茶文化(台湾)交流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两岸茶业合作。2008年11月,在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金门酒业实业有限公司以56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得一块“福鼎白茶茶砖”,拍得者表示今后还将利用台湾在茶叶生产制作、加工、营销等方面的经验,与福鼎联手发展白茶产业。共同打造白茶国际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2005年3月,宁德检验检疫局与福鼎市签订促进福鼎茶叶出口备忘录,冠有“福鼎白茶”品牌的系列产品,纷纷突破国外绿色壁垒,销往欧、美、日等国外市场,2007年出口量达到3000吨。2009年,上等的福鼎白茶在欧洲的终端销售价格每斤高达400美元。此外,福鼎外销出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也在打破,当前品品香、绿叶等3家福鼎茶企已经获得自营出口权。福鼎白茶的独特魅力和神奇的保健功效,吸引了亚洲、欧洲、南北美洲、澳洲等国外客商前来福鼎参观考察。福鼎正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白茶产销合作中心。
名优绿茶,独树一帜
宁德亦是我省茶叶主产区和全国最大的名优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闽东各县(市、区)都重点加大了名特优茶开发和加工力度,大力发展名特优茶,实现了“堤外损失堤内补”和减量增质不减值的目的。据统计。闽东名特优茶共1.05万吨,比增10.53%,占茶叶总量的23.33%,名特优茶总值8.10亿元,比增8.77%,占茶叶总量的46.9%。
霞浦县往年茶青每斤0.65~0.70元。通过加工名特优茶,产品价值连升几倍,如加工银针每斤8元,平均茶青每斤达1.8元,是往年的3倍多,全县加工银针50吨,产值达600万元。蕉城区的“天山毛尖”、“天山清水绿”、“天山明前早”等名茶以每公斤50~60元试销北京市茶叶公司,深受消费者的好评。而当时国家茶叶收购指导价一级烘青绿茶每公斤4.9元。此后,每年产茶季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茶商茶贩都云集到该市的各个产茶乡镇、加工企业来抢购。
形美质优的闽东名优绿茶不仅给茶农带来丰厚的收入,也让闽东绿茶在全国举办的多项茶事中成绩斐然,树立了良好的闽东茶业形象。2002年5月13日,在宁德市首届名优茶暨茶叶包装评比活动中。福鼎品品香茶厂生产的文洋翠芽被评为“绿茶茶王”,福安坦洋茶厂生产的金蟹王和福鼎天湖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绿雪芽被评为“历史名茶精品”。经拍卖,文洋翠芽被天福集团以100克5.5万元的高价夺得,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绿茶的最高身价;金蟹王和绿雪芽也分别以100克2.5万元和3.2万元成交。2006年4月23日在宁波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上,霞浦县金山云雾茶叶有限公司的金山云雾牌“翠芽”、屏南鸳鸯溪茶场的鸳鸯溪牌“栗香玉芽”、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的品品香牌“太姥翠芽”3个产品获得了2006年“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金奖3个。此外,闽东其它绿茶产品还获得银奖1个、优质奖3个。
属于绿茶类的茉莉花茶。亦是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好评。2002年。在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上。由福安市茶业局等单位选送参加展评的“茉莉花茶”荣获“茶王”特奖。同时,还有2个品种获金奖,2个获银奖,7个获优质奖。成为宁德市花茶首次夺得国际性比赛最高奖项。2007年,在广西横县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茉莉花(茶坯)质量评比中,闽东花茶获得了“三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由福鼎市品品香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福鼎大毫银针”花茶、福鼎天湖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绿雪芽”(茶坯)和蕉城赤溪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屏峰牌“茉莉银毫”花茶获得金奖;福鼎天湖茶叶有限公司的“茉莉白毛猴”花茶获得银奖;福鼎誉达茶厂的“茉莉白龙珠”花茶和蕉城赤溪茶叶有限公司的“银毫”茶坯获得铜奖。
在闽东名优绿茶的市场拓展上,闽东各涉茶主管部门加强与上海、北京、天津等闽东茶叶主要销区的经销商联系,采取以销定产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加工茶叶,减少了生产盲目性。同时,通过加强与销区企业的合作来扩大销路。例如,柘荣县茶叶企业同北京张一元联合成立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寿宁县则引进北京天福缘茶叶有限公司来该县创办原料基地;福安城湖茶叶有限公司则走“企业+科研”的路子,与福建省茶科所协作创办无公害茶叶基地。通过采取引进、联合、协作等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知名度,开发新产品,从而扩大了销路。
工艺茶,宁德后起之秀
工艺花茶是近年来在茶市上出现的新贵,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尤其是都市时尚人群的喜爱,它是闽东荼人智慧与创造力和鸣的结果。工艺花茶的取材和加工制作都非常考究精致。从原料的选择,到鲜花烘培、茶芽的工艺处理,再到整体捆扎、烘培、窨制,几十道工序基本是手工操作。其“花托”均采用银针茶,有助消化、降血压等多种功效;做“花心”的百合、千日红、山茶花等有养颜、润肺、清心、明目等功效。据不完全统计,福安市现有工艺茶生产企业30多家,产销成一定规模的企业有立农、天香、富春、艾绿等,目前远销俄罗斯、南美等地,福安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茶生产地,年剖产值1.8亿元。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福安市工夫茶叶有限公司。其出品工艺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价格低迷的闽东茶叶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提供了一条新路。2005年5月,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代表团首次访问大陆,到北京老舍茶馆品茶听戏时,连战和夫人品尝了福安生产的茉莉针王盖碗茶和“丹桂飘香”特种工艺茶,为它的美不胜收的造型、充盈口鼻的浓郁花香和清爽甘甜的滋味所折服,临行前。这种茶和花完美结合的工艺茶作为礼品被连战夫妇带回台湾,成为沟通两岸茶缘的使者。2005年10月,福安工艺茶走进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专场鉴评会,备受瞩目,当场被国宾馆选为国宴用茶品种之一。此外,工艺茶产品“仙桃献瑞”在法国被誉为会开花的中国茶,招待过瑞典王妃等政要多人,为福建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贡献了一份力量。